CN213951271U -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 Google Patents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51271U CN213951271U CN202021888007.9U CN202021888007U CN213951271U CN 213951271 U CN213951271 U CN 213951271U CN 202021888007 U CN202021888007 U CN 202021888007U CN 213951271 U CN213951271 U CN 213951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quenching
- strip steel
- strip
- nozz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67 cement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2 hot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SOKAHYVTMZFBJ-UHFFFAOYSA-N iron;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Fe].[Fe].[Fe] KSOKAHYVTMZFB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2 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冷却箱,相邻两个冷却箱之间设有中间张力辊,于尾端冷却箱的出口侧布置有挤干辊,冷却箱内设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水喷淋冷却机构、气雾冷却机构和水喷雾冷却机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还涉及采用该带钢淬火冷却装置的带钢淬火机组。通过布置中间张力辊可以实现对带钢运行的张力控制,较好地控制带钢板形,避免由于淬火冷却产生较大的板形变化,从而提升带钢质量及产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带钢淬火冷却装置的带钢淬火机组。
背景技术
带钢调质处理能使带钢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是获得优质带钢产品的重要生产手段,尤其是高强钢的生产。带钢调质处理是带钢淬火调质+带钢回火调质的双重处理工艺,其中,带钢淬火调质的调质质量对于后续带钢回火调质处理以及最终的带钢产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带钢淬火调质生产时,对于厚规格带钢或钢板普遍采用水射流淬火或浸淬的方式完成淬火冷却。对于厚度在2~6mm范围的薄规格带钢或钢板,如果采用常规水射流淬火浸淬的方式,会出现冷却速率过快、板形质量差等问题,必须增加后矫直工序才能交货情况,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增加生产成本。另外,常规水射流方式淬火冷却,由于冷却速率大,终冷温度不可控,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钢种对等温淬火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带钢淬火冷却装置的带钢淬火机组,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冷却箱,相邻两个冷却箱之间设有中间张力辊,于尾端冷却箱的出口侧布置有挤干辊,所述冷却箱内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喷淋冷却机构、气雾冷却机构和水喷雾冷却机构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上方的上部冷却单元和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下方的下部冷却单元,所述上部冷却单元和所述下部冷却单元均包括沿带钢运行通道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冷却喷嘴,所述冷却喷嘴采用水喷淋冷却喷嘴或气雾冷却喷嘴或水雾喷嘴。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每组冷却单元中,包括用于对带钢中部进行冷却的中部喷嘴和用于对带钢边部进行冷却的边部喷嘴,每组冷却单元的各中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一介质供管上,每组冷却单元的各边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二介质供管上。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上部冷却单元中,至少部分冷却喷嘴的下方设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重叠。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挡水板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的重叠面积可调。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挡水板配置有升降驱动单元。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挡水板为两侧宽中间低的槽型板。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下部冷却单元中,至少部分冷却喷嘴的上方设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重叠。
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挤干辊的出口侧设有干燥单元。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钢淬火机组,包括淬火加热装置和淬火冷却装置,所述淬火冷却装置采用如上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布置中间张力辊可以实现对带钢运行的张力控制,较好地控制带钢板形,避免由于淬火冷却产生较大的板形变化,从而提升带钢质量及产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雾化的冷却介质对带钢进行冷却,对带钢的冷却效果较好,淬火冷却速率和带钢终冷温度等淬火冷却参数均易于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带钢质量和板形,能较好地满足带钢连续淬火或等温淬火的需求,尤其是薄规格带钢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钢淬火机组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1,包括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冷却箱11,相邻两个冷却箱11之间设有中间张力辊13,于尾端冷却箱11的出口侧布置有挤干辊14,所述冷却箱11内设有冷却机构12,所述冷却机构12包括喷水冷却机构、气雾冷却机构、水喷雾冷却机构1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地,在首端冷却箱11的入口侧布置有入口夹送辊15,用于夹送带钢以便稳定地进行冷却;可以理解地,在各冷却箱11内分别布置有输送辊道,以支承带钢。
通过上述中间张力辊13可以实现对带钢运行的张力控制,较好地控制带钢板形,避免由于淬火冷却产生较大的板形变化,从而提升带钢质量及产品性能。上述中间张力辊13优选为设有至少两组,以实现张力分段控制,可以根据带钢的淬火冷却进程相应地进行张力控制,对带钢板形的控制更好;则上述冷却箱 11优选为不少于三个。进一步地,上述中间张力辊13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在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中间张力辊13包括上部活动辊和下部固定辊,该上部活动辊可由液压缸等驱动设备驱动升降,从而可根据需要调节中间张力辊13的辊缝。
上述挤干辊14能部分地去除带钢表面残留的冷却水,挤干辊14为冶金领域常规设备,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进一步地,如图1,所述挤干辊14的出口侧设有干燥单元16,可进一步地去除带钢表面残留水渍,保证带钢表面质量;该干燥单元16可采用热风烘干,例如其包括烘干箱以及设于烘干箱上的热风供管。
上述冷却机构12优选为采用雾化冷却方式。可以理解地,上述冷却机构12 若采用气雾冷却机构,则包括气雾冷却喷嘴,该气雾冷却喷嘴可采用常规的双流体喷嘴,冷却水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形成雾化水;上述冷却机构12若采用水喷雾冷却机构,则包括水雾喷嘴,冷却水在机械作用下可形成雾化水。通过雾化的冷却介质对带钢进行冷却,对带钢的冷却效果较好,淬火冷却速率和带钢终冷温度等淬火冷却参数均易于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带钢质量和板形,能较好地满足带钢连续淬火或等温淬火的需求,尤其是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其中,对于带钢冷区速率和终冷温度的控制,可通过精确控制冷却水量和冷却时间等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气雾冷却机构,冷却水的雾化效果较好。如图1,在冷却箱11上设有排雾管17,通过引风机的作用将冷却箱11内的气体介质抽走;可在冷却箱11的排雾口处设置气水分离设备。
接续上述带钢淬火冷却装置1,所述冷却机构12包括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上方的上部冷却单元和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下方的下部冷却单元,所述上部冷却单元和所述下部冷却单元均包括沿带钢运行通道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冷却喷嘴121。上部冷却单元用于对带钢上表面进行冷却,下部冷却单元用于对带钢下表面进行冷却,二者配合以获得所需的冷却速率和带钢终冷温度,并且能提高带钢冷却的均匀性。
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每组冷却单元中,包括用于对带钢中部进行冷却的中部喷嘴和用于对带钢边部进行冷却的边部喷嘴,每组冷却单元的各中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一介质供管上,每组冷却单元的各边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二介质供管上,即带钢中部冷却与带钢边部冷却相互独立,可对带钢不同区域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保证带钢宽度方向上的冷却均匀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带钢板形,同时能节约冷却介质耗量。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述上部冷却单元中,至少部分冷却喷嘴121的下方设有第一挡水板122,所述第一挡水板122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 121的喷淋域重叠,或者说该第一挡水板122至少有部分板体伸至对应冷却喷嘴 121的喷淋路径上,一方面可以通过上述第一挡水板122调节冷却喷嘴121的喷淋范围,从而根据不同的带钢条件来调节上部冷却单元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调节该上部冷却单元的冷却宽度,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带钢淬火冷却需求。可以理解地,对边部喷嘴尤其是最外侧的边部喷嘴配置上述的第一挡水板122。进一步可设计至少部分第一挡水板122与对应冷却喷嘴121的喷淋域的重叠面积可调,上述对上部冷却单元冷却效果和/或冷却宽度的调节效果较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板122配置有升降驱动单元,例如通过气缸等直线驱动设备驱动该第一挡水板122升降,从而实现第一挡水板122对冷却喷嘴 121的遮挡面积的调节,当然,水平驱动第一挡水板122等方式也为可行方案,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述第一挡水板122为两侧宽中间低的槽型板,这样可避免被该第一挡水板122遮挡的冷却水重新滴落至带钢表面,槽型的第一挡水板122也能将挡落的冷却水引流回收。
同样地,下部冷却单元中也可采用上述的挡水结构,以实现对下部冷却单元冷却效果和/或冷却宽度的调节,即至少部分冷却喷嘴121的上方设有第二挡水板123,所述第二挡水板123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121的喷淋域重叠。其中,该第二挡水板123可固定安装,也可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钢淬火机组,包括淬火加热装置和淬火冷却装置1,所述淬火冷却装置1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1。
优选地,如图2,在淬火加热装置与淬火冷却装置1之间布置有气封结构2,可以防止淬火冷却水沿带钢表面倒流至淬火加热装置内。该气封结构2可采用气封喷头,气封喷头的喷吹方向优选为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并且朝向淬火冷却装置1一侧;可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实现气封,其同时也可对带钢进行初步冷却。
优选地,如图3,上述淬火加热装置包括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纵磁感应加热炉段6、横磁感应加热炉段5和边部加热炉段4,其中,所述边部加热炉段4包括两组用于对带钢边部进行加热的边部加热机构,两组边部加热机构分列于炉体传动侧和操作侧。
上述纵磁感应加热炉段6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述横磁感应加热炉段5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横磁感应加热装置,例如CN01117018.2 中公开的“磁路宽度可变的横向磁力线感应加热装置”,例如CN201410011044.4 中公开的“均匀加热带钢的宽幅面感应加热装置”,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本实施例中,上述纵磁感应加热炉段6内,电源系统选用10khz工频IGBT电源技术,感应器采取单匝整板感应线圈技术,具体通过感应器线圈内马弗炉结构实现腔体密封,腔体密封装置采用双层密封套结构技术;上述横磁感应加热炉段5 内,电源系统选用1khz工频IGBT电源技术,感应器采取多匝感应线圈技术,具体通过感应器线圈内马弗炉结构实现腔体密封,腔体密封装置采用双层密封套结构技术。
其中,优选地,在纵磁感应加热炉段6内,带钢从常温快速升温至700℃,实现快速加热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综合热效率;在横磁感应加热炉段5内,带钢从700℃加热至950℃,实现居里温度点后快速高效加热。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纵磁感应加热炉段6和横磁感应加热炉段5之后设置边部加热炉段4,能对纵磁感应加热和横磁感应加热组合加热所产生的带钢边部温差区域进行补热,以减少或避免带钢宽度方向温度不均匀性的情况,显著地提高带钢质量,提高热轧或冷轧带钢宽度方向组织和碳化物析出均匀一致性,确保产品宽度方向性能一致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上述边部加热机构也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具体地,所述边部加热机构包括布置于炉体对应侧的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以及用于控制该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磁场分布及强度的磁屏蔽结构。通过磁屏蔽结构可以避免出现带钢边部过热的现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磁屏蔽结构包括设于炉体对应侧的屏蔽铜板,该屏蔽铜板的板面平行于带钢运行方向,显然地,该屏蔽铜板的布置位置满足使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磁场作用在带钢的待加热边部区域。
在优选的方案中,上述磁屏蔽结构约束的磁场宽度在20~60mm,以50mm 左右为佳,即对带钢边部补热的其中一侧边界为带钢边缘,另一侧边界为距离该带钢边缘20~60mm,能较好地覆盖上述带钢边部温差区域。
在可选的方案中,上述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可通过移动小车驱动而能靠近或远离带钢运行通道,以实现该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在工作状态和待机状态之间切换,以及能够根据具体工况调节该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目标磁场作用位置,其中:若上述磁屏蔽结构为静态屏蔽,则可通过驱动该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运动来加热带钢不同的边部宽度范围,或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带钢加热操作;若上述磁屏蔽结构为动态屏蔽,即能调节所约束的磁场宽度和/或磁场方向,则结合上述边部电磁感应加热器的运动,能更准确地控制磁场加热区域,以提高带钢边部加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实现带钢快速淬火升温(升温速率≤20℃/s) 至950℃,通过提高淬火加热速率来提高奥氏体化临界温度Ac3和渗碳体溶解温度Acc,同时降低奥氏体化和碳化物溶解时间。相对传统热处理而言,由于具有更细的组织和碳化物析出,因此带钢具有更好的冲击韧性和强度,对于高强钢的生产尤为有利。为确保产品性能一致性,淬火加热和保温带钢宽度方向温差控制在≤10℃。
进一步优化上述淬火装置,所述淬火加热段还包括均热炉段3,所述均热炉段3连接于所述边部加热炉段4的出口侧,通过该均热炉段3能对带钢进行加热均温,实现带钢的奥氏体化保温,有效地提高带钢性能,促进带钢性能一致性。其中,优选地,所述均热炉段3内配置电辐射加热管,采用电辐射管加热技术能达到较好的均热保温效果。本实施例采取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和电辐射管加热技术实现快速加热和保温均热,能大幅减小常规燃气加热炉段长度,节省 1/2以上炉段长度,实现集约短流程生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均热炉段3内还设有用于加强炉气扰动的循环风机,能提高炉段内的温度均匀性,降低运行能耗。
进一步地,如图3,在淬火加热段的炉体入口侧设有密封室7,以保证炉内温度场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带钢运行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冷却箱,相邻两个冷却箱之间设有中间张力辊,于尾端冷却箱的出口侧布置有挤干辊,所述冷却箱内设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喷淋冷却机构、气雾冷却机构和水喷雾冷却机构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上方的上部冷却单元和布置于带钢运行通道下方的下部冷却单元,所述上部冷却单元和所述下部冷却单元均包括沿带钢运行通道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冷却喷嘴,所述冷却喷嘴采用水喷淋冷却喷嘴或气雾冷却喷嘴或水雾喷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冷却单元中,包括用于对带钢中部进行冷却的中部喷嘴和用于对带钢边部进行冷却的边部喷嘴,每组冷却单元的各中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一介质供管上,每组冷却单元的各边部喷嘴均安设于第二介质供管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冷却单元中,至少部分冷却喷嘴的下方设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重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挡水板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的重叠面积可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配置有升降驱动单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为两侧宽中间低的槽型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冷却单元中,至少部分冷却喷嘴的上方设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对应冷却喷嘴的喷淋域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干辊的出口侧设有干燥单元。
10.一种带钢淬火机组,包括淬火加热装置和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冷却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钢淬火冷却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8007.9U CN213951271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8007.9U CN213951271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51271U true CN213951271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19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88007.9U Active CN213951271U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5127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17183A (zh) * | 2021-08-27 | 2023-02-28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柔性淬火工艺 |
CN115717195A (zh) * | 2021-08-27 | 2023-02-28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淬火冷却均匀性控制方法 |
CN117604236A (zh) * | 2023-11-30 | 2024-02-27 | 保定三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钢磁感应加热装置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21888007.9U patent/CN2139512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17183A (zh) * | 2021-08-27 | 2023-02-28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柔性淬火工艺 |
CN115717195A (zh) * | 2021-08-27 | 2023-02-28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约化热卷连续热处理的淬火冷却均匀性控制方法 |
CN117604236A (zh) * | 2023-11-30 | 2024-02-27 | 保定三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钢磁感应加热装置 |
CN117604236B (zh) * | 2023-11-30 | 2024-06-11 | 保定三正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钢磁感应加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951271U (zh) | 带钢淬火冷却装置及带钢淬火机组 | |
CN112195323B (zh) | 一种淬火装置 | |
CN101993995B (zh) | 超高强度带钢水淬冷却方法及装置 | |
CN100482812C (zh) | 钢轨热处理方法及钢轨热处理机组 | |
CN101611159B (zh) | 连续退火设备 | |
CN112143877B (zh) | 热轧高强钢全连续热处理生产系统及方法 | |
CN212713645U (zh) | 一种淬火装置 | |
EP1359230B1 (en) | Production method for steel plate and equipment therefor | |
CN112139282B (zh) | 带钢卷取系统、高强钢卷取方法以及高强钢生产线 | |
KR20180109864A (ko) | 연속 유동 냉각 장치 및 금속 스트립 냉각 방법 | |
CN214383785U (zh) | 带钢回火装置及带钢热处理系统 | |
CN113755670B (zh) | 贝氏体钢辙叉心轨淬火冷却方法 | |
US4142923A (en) | Method of induction heat treating,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of structural members | |
CN112195334A (zh) | 一种带钢调质处理系统 | |
US4394194A (en) | Method for heat treating structural members | |
CN100434544C (zh) | 改变喷射角度防止淬火件的端面喷液淬火开裂的方法 | |
CN101792847A (zh) | 一种钢板轧制后直接热处理工艺技术 | |
CN212713685U (zh) | 一种带钢调质处理系统 | |
CN215593132U (zh) | 淬火速冷室 | |
CN213416974U (zh) | 热轧高强钢全连续热处理生产系统 | |
CN113637829B (zh) | 淬火速冷室 | |
CN102747205A (zh) | 一种生产冷轧相变强化高强度带钢的水淬系统 | |
CN213409875U (zh) | 带钢卷取系统以及高强钢生产线 | |
US6170284B1 (en) | Apparatus for the controlled cooling of hot-rolled sections, particularly beams, directly from the rolling heat | |
CN111910060A (zh) | 一种无拘束式淬火机及薄宽板材无拘束式淬火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