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942277U - 滤芯和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芯和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2277U
CN213942277U CN202022208940.3U CN202022208940U CN213942277U CN 213942277 U CN213942277 U CN 213942277U CN 202022208940 U CN202022208940 U CN 202022208940U CN 213942277 U CN213942277 U CN 213942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way
filter
base
plate mechanism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89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林
印彩霞
聂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89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2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2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2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滤芯包括:滤瓶,所述滤瓶通过转动的方式用于与基座相安装或拆卸;安装在所述滤瓶中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与基座进行水路对接并能对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滤瓶之间能够进行转动。本申请避免了滤芯拧动时因端面密封长时间静置后导致的拧动初始时需要的力矩大幅增大,从而使得滤芯能轻便的从基座上拧下。

Description

滤芯和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滤芯是净水器的核心部件,拦截水中的有害物质全靠它发挥作用。当滤芯的过滤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净水器过滤的可靠性,防止二次污染。
一般而言,滤芯与净水器的基座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部分净水器是将整个包括外壳的滤芯全部更换,部分净水器是将滤芯中外壳内部的过滤件更换。无论哪种方式,由于滤芯与净水器的基座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因此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滤芯与净水器的基座连接处水路之间的密封性,例如在一种常规的方式中,滤芯朝向基座的端部具有密封垫圈,通过压紧密封垫圈达到密封的目的。但长时间静置以后,滤芯与密封垫圈之间就会结合的十分紧密,尤其是滤芯与基座连接端面较大的结构,密封垫圈直径较大,当需要更换滤芯时,因摩擦力产生的力矩较大,在拧动滤芯的初始瞬间用户需要使出十分大的力气以产生较大拧动的力矩,这给用户带来了较差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避免了滤芯拧动时因端面密封长时间静置后导致的拧动初始时需要的力矩大幅增大,从而使得滤芯能轻便的从基座上拧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
滤瓶,所述滤瓶通过转动的方式用于与基座相安装或拆卸;安装在所述滤瓶中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与基座进行水路对接并能对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滤瓶之间能够进行转动。
优选地,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无法进行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滤瓶的瓶口处,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滤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优选地,在所述滤瓶的瓶口处的内侧壁上具有沿周向方向延伸凸缘,所述凸缘上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瓶口外部的一侧具有阻挡部;所述过滤组件在瓶口处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卡入所述缺口并向所述阻挡部方向进行转动至与所述阻挡部相抵。
优选地,当所述缺口为两个时,所述缺口为非对称设置;当所述缺口为两个,且所述缺口为对称设置时,两个缺口的大小不相等,所述限位部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的大小、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的大小、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的侧壁上具有台阶,当所述限位部向所述阻挡部方向进行转动时,所述台阶与所述滤瓶井口处的缩径结构相抵以使所述过滤组件在轴向方向上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滤瓶底部的外壁上具有用于用户拧动所述滤瓶的握持部。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具有多个第一水路接口,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的非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水路板机构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的过滤单元,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用于与基座进行水路对接,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水路接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止水机构;
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一止水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第一止水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水机构包括:杆体,套设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能在所述杆体上滑动以使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水路接口进行关闭或开启。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水路接口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活塞抵住所述密封圈时,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呈关闭状态;当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圈相分离时,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呈开启状态。
优选地,所述活塞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具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杆体上并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相紧贴,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第三密封件。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二水路板机构;
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实现水路对接。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第二水路接口;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接口对接的第一水路板机构,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具有第一水路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的过滤单元;
当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的第一水路接口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的第二水路接口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无法进行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能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实现水路对接。
优选地,所述滤瓶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瓶口处的外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水路接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止水机构;所述第一止水机构包括:杆体,套设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能在所述杆体上滑动以使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水路接口进行关闭或开启;
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顶杆,当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顶杆抵住所述活塞使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开启。
优选地,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第二水路接口,所述第二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二止水机构;
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二水路接口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第二水路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止水机构包括:封堵件,第二弹性件,顶杆;所述顶杆具有通孔,所述封堵件能插入至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通孔具有封堵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抵住所述封堵件使得所述封堵件具有向所述顶杆移动的趋势;
所述过滤组件上具有杆体,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杆体抵住所述封堵件使其移动,以使所述通孔呈开启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滤芯的滤瓶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与基座相安装或拆卸,且滤瓶中的过滤组件和滤瓶之间能够进行转动,当用户更换滤芯时,只需要拧动滤芯的滤瓶,滤瓶发生转动,滤瓶中的过滤组件不发生转动,如此,滤瓶在转动下脱离基座,与此同时,滤瓶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一起在轴向方向向远离基座的方向移动,从而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脱离,如此,整个滤瓶便从基座上拆卸下来。在安装时,将滤瓶内部的过滤组件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的水路相对准,然后拧动滤瓶,滤瓶转动,安装至基座上,滤瓶中的过滤组件不发生转动。与此同时,滤瓶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一起在轴向方向向靠近基座的方向移动,从而过滤组件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相连接。通过上述过程便完成了滤芯的更换。在上述结构中,用户无需特意去操作过滤组件以实现过滤组件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的对接并保证密封性,只需拧动滤芯的滤瓶即可,滤瓶内部的过滤组件在滤瓶的轴向作用力下会自动实现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的对接或脱离,大大提高了用户更换滤芯的方便程度。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安装至基座上后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水路接口处第一止水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水路接口处第二止水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止水机构与第二止水机构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上第二水路接口处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瓶瓶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中第一水路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基座;11、第二水路板机构;111、第二水路接口;12、第二止水机构;121、封堵件;122、第二弹性件;123、顶杆;1231、通孔;2、滤芯;21、滤瓶;211、第一定位部;212、握持部;213、凸缘;214、缺口;215、阻挡部;216、导向部;217、凸起部;22、过滤组件;221、第一水路板机构;2211、第一水路接口;2212、限位部;2213、台阶;222、过滤单元;2221、第二定位部;223、第一止水机构;2231、杆体;2232、第一弹性件;2233、活塞;2234、密封圈;2235、第三密封件;23、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避免滤芯2拧动时因端面密封长时间静置后导致的拧动初始时需要的力矩大幅增大,从而使得滤芯2能轻便的从基座1上拧下,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安装至基座上后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滤芯2可以包括:滤瓶21,滤瓶21通过转动的方式用于与基座1相安装或拆卸;安装在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过滤组件22用于与基座1进行水路对接并能对水进行过滤;过滤组件22与滤瓶21之间能够进行转动。净水装置可以包括:基座1,基座1包括第二水路板机构11;如上述的滤芯2,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实现水路对接。当过滤组件22与基座1处于水路对接时,过滤组件22与基座1之间无法进行转动。
本申请中的滤芯2的滤瓶21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与基座1相安装或拆卸,且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和滤瓶21之间能够进行转动,当用户更换滤芯2时,只需要拧动滤芯2的滤瓶21,滤瓶21发生转动,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不发生转动,如此,滤瓶21在转动下脱离基座1,与此同时,滤瓶21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22一起在轴向方向向远离基座1的方向移动,从而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脱离,如此,整个滤瓶21便从基座1上拆卸下来。在安装时,将滤瓶21内部的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水路相对准,然后拧动滤瓶21,滤瓶21转动,安装至基座1上,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不发生转动。与此同时,滤瓶21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22一起在轴向方向向靠近基座1的方向移动,从而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相连接。通过上述过程便完成了滤芯2的更换。在上述结构中,用户无需特意去操作过滤组件22以实现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对接并保证密封性,只需拧动滤芯2的滤瓶21即可,不需要转动过滤组件22,滤瓶21内部的过滤组件22在滤瓶21的轴向作用力下会自动实现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对接或脱离,大大提高了用户更换滤芯2的方便程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滤芯和净水装置,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净水装置可以包括基座1,通过转动的方式能够安装在基座1上的滤芯2。其中,基座1为净水装置的主体部分,可以用于安装各种不同的滤芯、增压泵等等,并与滤芯之间实现水路连接,从而使得水路能够按照预定的规则流动。
如图1所示,滤芯2可以包括:滤瓶21和安装在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滤瓶21为一具有开口和容纳腔的瓶体,容纳腔中安装过滤组件22。过滤组件22用于与基座1进行水路对接并能对水进行过滤。作为可行的,为了便于过滤组件22的生产加工,过滤组件22可以包括第一水路板机构221和安装在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上的过滤单元222。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用于与基座1进行水路对接。过滤单元222用于对水进行过滤。过滤单元222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过滤件构成,例如,PP熔喷过滤件、颗粒碳、压缩碳、RO反渗透膜或超滤膜、后置活性炭等等,在本申请中并不对过滤组件22的类型做任何限定。当然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可以和过滤单元222结合呈一体,无需单独制作第一水路机构。过滤组件22与滤瓶21之间能够进行转动,具体为两者能够在周向方向上发生转动。滤瓶21对过滤组件22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限位作用,过滤组件22在滤瓶21内时,其无法在轴线方向上任意移动。例如,滤瓶21的瓶口处呈缩径结构,其能够抵住过滤组件22,滤瓶21的底部也抵住过滤组件22,如此,整个过滤组件22在轴向方向上被滤瓶21限位。
如图1和图2所示,滤瓶21通过转动的方式与基座1相安装或拆卸。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座1可以包括第二水路板机构11,滤瓶21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通过转动的方式相安装或拆卸,与此同时,过滤组件22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之间实现水路对接,具体可以是过滤组件22上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之间实现水路对接。
作为可行的,如图2所示,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具有螺纹状的卡口,滤瓶21的开口处的端部的外侧壁具有与卡口相对应的嵌入部,嵌入部拧入卡口中通过转动拧紧,从而实现滤瓶21与基座1之间稳定可拆卸连接。当然的,在其它可行的方式中,滤瓶21的开口处的端部的外侧壁处可以具有螺纹状的卡口,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可以具有与卡口相对应的嵌入部。
为了便于用户在更换滤芯2时握持滤瓶21以对滤瓶21进行转动,滤瓶21底部的外壁上具有用于用户拧动滤瓶21的握持部21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滤芯2在水平方向上安装至基座1上,即,滤芯2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以,当滤芯2一直安装在基座1上时,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倾斜,因此,滤瓶21底部的内壁具有第一定位部211,过滤组件22的底部具有与第一定位部21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2221,第一定位部211与第二定位部2221相配合时,滤瓶21的第一定位部211对过滤组件22实现竖直方向的定位。例如,第一定位部211可以是一个凹进结构,第二定位部2221可以是一个凸起结构,第一定位部211对第二定位部2221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个支撑支撑,所以,过滤组件22的一端通过滤瓶21进行定位支撑,另一端则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211进行定位支撑,如此整个滤芯2长期水平放置时过滤组件22不会发生倾斜或压坏瓶口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滤瓶21的瓶口处,过滤组件22的外侧壁与滤瓶2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3。第一密封件23用于实现过滤组件22的外侧壁与滤瓶21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滤瓶21中的水通过过滤组件22的外侧壁与滤瓶21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如图1所示,滤瓶21与基座1连接的瓶口处的外侧壁与基座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24用于实现滤瓶21瓶口处的外侧壁与基座1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水路对接处的水通过滤瓶21瓶口处的外侧壁与基座1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过滤组件22具有多个第一水路接口2211,第一水路接口2211位于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上,至少一个第一水路接口2211位于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的非中心位置。由于存在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的非中心位置的第一水路接口2211,当过滤组件22与基座1处于水路对接时,受到第一水路接口2211定位的限制,过滤组件22与基座1之间无法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的第一水路接口221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第二水路接口11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无法进行转动。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上第二水路接口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滤芯2安装至基座1上时,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能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实现水路对接。
当用户更换滤芯2时,只需要拧动滤芯2的滤瓶21,滤瓶21发生转动,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受到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的第一水路接口221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第二水路接口111处于水路对接下的限制而不发生转动,如此,滤瓶21在转动下在螺纹状的卡口的作用下远离并脱离基座1。与此同时,过滤组件22在滤瓶21内时,无法在轴线方向上任意移动,因此,滤瓶21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22一起在轴向方向向远离基座1的方向移动,从而过滤组件22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远离相脱离,如此,整个滤瓶21便从基座1上拆卸下来。在安装时,将滤瓶21内部的过滤组件22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水路接口相对准,然后反向拧动滤瓶21,滤瓶21转动,向基座1靠近并安装至基座1上,滤瓶21中的过滤组件22不发生转动。与此同时,滤瓶21带动内部的过滤组件22一起在轴向方向向靠近基座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过滤组件22中第一水路板机构221的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水路接口相靠近完成对接。通过上述过程便完成了滤芯2的更换。在上述结构中,用户无需特意去操作过滤组件22以实现过滤组件22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对接并保证密封性,只需拧动滤芯2的滤瓶21即可,滤瓶21内部的过滤组件22在滤瓶21的轴向作用力下会自动实现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的对接或脱离,大大提高了用户更换滤芯2的方便程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过滤组件与滤瓶之间能够进行转动,在滤芯制作时,为了使得过滤组件和滤芯之间的相对角度处于预设位置下,从而当用户握持住滤芯的滤瓶以特定角度插入至基座上时,过滤组件中第一水路板机构上的第一水路接口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上的第二水路接口完全吻合,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瓶瓶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中第一水路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滤瓶21的瓶口处的内侧壁上具有沿周向方向延伸凸缘213,凸缘213上具有至少一个缺口214,凸缘213朝向瓶口外部的一侧具有阻挡部215。过滤组件22在瓶口处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限位部2212,限位部2212可以位于第一水路板机构2211上。在滤芯2制作时,第一水路板机构2211上的限位部2212能卡入缺口214并向阻挡部215方向进行转动至与阻挡部215相抵。当限位部2212转动至与阻挡部215相抵时,过滤组件22和滤芯2之间的相对角度就已经处于预设位置下。这样一来当滤芯2以特定角度插入至基座1上时,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上的不规则分布的第一水路接口2211与基座1的第二水路板机构11上的第二水路接口111能够完全吻合相对应插入。
作为可行的,缺口214可以为一个,限位部2212也可以为一个,这样以后过滤组件22装入滤瓶21时的位置是唯一的。当然的,缺口214也可以不止一个。例如,当缺口214为两个时,缺口214为非对称设置,限位部2212也为两个,两个限位部2212位置与两个缺口214位置相对应,这样以后过滤组件22装入滤瓶21时的位置也是唯一的。如图7所示,当缺口214为两个,且缺口214为对称设置时,两个缺口214的大小不相等,限位部2212为两个,两个限位部2212的大小、位置分别与两个缺口214的大小、位置相对应,这样以后过滤组件22装入滤瓶21时的位置也是唯一的。缺口214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的设计只需满足过滤组件22装入滤瓶21时的位置是唯一的即可,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在缺口214处,限位部2212向阻挡部215转动方向下的凸缘213的端部具有导向部216,导向部216可以是一个斜面,这样限位部2212卡入缺口214后,在导向部216的作用下就会向特定方向转动,即朝向阻挡部215方向,图7中为逆时针方向。相应的,限位部2212朝向导向部216的一端的端面也可以具有导向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一个斜面。凸缘213的另外一端的端部可以具有凸起部217,这样限位部2212就无法向特定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即背向阻挡部215方向,图7中为顺时针方向。
如图3和图8所示,过滤组件22的侧壁上具有台阶2213,台阶2213可以位于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上。当限位部2212向阻挡部215方向进行转动时或转动至阻挡部215后,台阶2213与滤瓶21瓶口处的缩径结构相抵以使过滤组件22在轴向方向上进行定位,即过滤组件22无法继续向滤瓶21的瓶口外移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水路接口处第一止水机构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止水机构与第二止水机构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当过滤组件22与基座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一止水机构223使得第一水路接口2211处于开启状态;当过滤组件22与基座1分离时,第一止水机构223使得第一水路接口2211处于关闭状态。作为可行的,第一止水机构223可以包括:杆体2231,套设在杆体2231上的第一弹性件2232和活塞2233,第一弹性件2232抵住活塞2233,活塞2233能在杆体2231上滑动以使活塞2233对第一水路接口2211进行关闭或开启。当活塞2233被其它部件顶住向下移动时,第一水路接口2211开启,当活塞2233在第一弹性件223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后,第一水路接口2211被活塞2233封堵而关闭。
为了提高第一水路接口2211的密封性,第一水路接口2211中设置有密封圈2234,活塞2233的外侧壁与第一水路接口221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活塞2233抵住密封圈2234时,活塞2233的外侧壁与第一水路接口221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被密封圈2234封堵,第一水路接口2211呈关闭状态;当活塞2233与密封圈2234相分离时,活塞2233的外侧壁与第一水路接口221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畅通,第一水路接口2211呈开启状态。活塞2233朝向第一弹性件2232的一端具有内凹部,内凹部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235,第三密封件2235套设在杆体2231上并与杆体2231的外侧壁相紧贴,第一弹性件2232抵住第三密封件2235,通过该方式以提高活塞2233与杆体2231之间的密封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水路接口处第二止水机构的结构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水路接口111中设置有第二止水机构12。当过滤组件22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二水路接口111处于开启状态;当过滤组件22与基座1分离时,第二水路接口111处于关闭状态。作为可行的,第二止水机构12可以包括:封堵件121,第二弹性件122,顶杆123;顶杆123具有通孔1231,封堵件121能插入至通孔1231中以使通孔1231具有封堵状态,第二弹性件122抵住封堵件121使得封堵件121具有向顶杆123移动的趋势。
当过滤组件22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二水路板机构11上的顶杆123抵住活塞2233使其移动,以使第一水路接口2211开启。当过滤组件22的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上的杆体2231抵住封堵件121使其向上移动,以使通孔1231呈开启状态。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水路板机构221与第二水路板机构11处于水路对接时,第一止水机构223将第一水路接口2211开启,第二止水机构12将第二水路接口111开启,从而实现第一水路接口2211和第二水路接口111的连通。上述结构具有如下优点,当滤芯2从基座1上取下时,第一止水机构223将第一水路接口2211关闭,以防止滤芯2中的水流出,影响用户操作。第二止水机构12将第二水路接口111关闭,以防止基座1中水路内的水流出,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
滤瓶,所述滤瓶通过转动的方式用于与基座相安装或拆卸;安装在所述滤瓶中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与基座进行水路对接并能对水进行过滤;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滤瓶之间能够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无法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瓶的瓶口处,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滤瓶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瓶的瓶口处的内侧壁上具有沿周向方向延伸凸缘,所述凸缘上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瓶口外部的一侧具有阻挡部;所述过滤组件在瓶口处的外侧壁上具有凸起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卡入所述缺口并向所述阻挡部方向进行转动至与所述阻挡部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缺口为两个时,所述缺口为非对称设置;当所述缺口为两个,且所述缺口为对称设置时,两个缺口的大小不相等,所述限位部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的大小、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缺口的大小、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侧壁上具有台阶,当所述限位部向所述阻挡部方向进行转动时,所述台阶与所述滤瓶井口处的缩径结构相抵以使所述过滤组件在轴向方向上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底部的外壁上具有用于用户拧动所述滤瓶的握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具有多个第一水路接口,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非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水路板机构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的过滤单元,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用于与基座进行水路对接,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水路接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止水机构;
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一止水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第一止水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机构包括:杆体,套设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能在所述杆体上滑动以使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水路接口进行关闭或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水路接口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活塞抵住所述密封圈时,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呈关闭状态;当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圈相分离时,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呈开启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具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杆体上并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相紧贴,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第三密封件。
14.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二水路板机构;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滤芯,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实现水路对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第二水路接口;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用于与基座的第二水路接口对接的第一水路板机构,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具有第一水路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上的过滤单元;
当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的第一水路接口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的第二水路接口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无法进行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能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实现水路对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瓶口处的外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水路接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止水机构;所述第一止水机构包括:杆体,套设在杆体上的第一弹性件和活塞,所述第一弹性件抵住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能在所述杆体上滑动以使所述活塞对所述第一水路接口进行关闭或开启;
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顶杆,当所述第一水路板机构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顶杆抵住所述活塞使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水路接口开启。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上具有第二水路接口,所述第二水路接口中设置有第二止水机构;
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第二水路接口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第二水路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机构包括:封堵件,第二弹性件,顶杆;所述顶杆具有通孔,所述封堵件能插入至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通孔具有封堵状态,所述第二弹性件抵住所述封堵件使得所述封堵件具有向所述顶杆移动的趋势;
所述过滤组件上具有杆体,当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水路板机构处于水路对接时,所述杆体抵住所述封堵件使其移动,以使所述通孔呈开启状态。
CN202022208940.3U 2020-09-30 2020-09-30 滤芯和净水装置 Active CN213942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8940.3U CN2139422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滤芯和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8940.3U CN2139422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滤芯和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2277U true CN213942277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8940.3U Active CN213942277U (zh) 2020-09-30 2020-09-30 滤芯和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2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4718B2 (en) Fluid fil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178921B1 (en) Mechanisms and systems for filter seating
JP6847840B2 (ja) 液体処理システム用の弁、弁駆動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アダプタ
BRPI0610315A2 (pt) interconexão de tubulação de válvula de carretel para um sistema de filtro
CN208465350U (zh) 一种家用自来水净化装置
CN206463615U (zh) 快接滤芯接头结构
CN203663557U (zh) 一种净水器及其滤瓶
JP2018510764A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用接続機構
CN203678100U (zh) 净水设备
CN213942277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3750282U (zh) 可自动切断原水和净水的净水设备
CN102069949A (zh) 一种螺牙旋盖开启的液体瓶盖
CN211753030U (zh) 一种带有滤芯更换装置的净水设备
US20050218059A1 (en) Fluid filter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40140853A (ko) 화장용 튜브용기
CN112569676A (zh) 可拆卸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CN106673135B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
CN204544001U (zh) 可拆装滤芯、滤瓶及净水机
WO2020010976A1 (zh) 阻垢装置、进水阀组件和热水器
CN214485982U (zh) 滤芯锁紧单元和净水机
CN214485981U (zh) 可拆卸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CN216092584U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用便于更换的滤芯
CN208776362U (zh) 一种新型密封滤芯
CN208770974U (zh) 一种滤瓶组件及净水机
CN212712870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ro反渗透过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