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134U -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92134U CN213892134U CN202021814310.4U CN202021814310U CN213892134U CN 213892134 U CN213892134 U CN 213892134U CN 202021814310 U CN202021814310 U CN 202021814310U CN 213892134 U CN213892134 U CN 2138921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kylight
- section
- mounting
- side wal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天窗支撑结构包括:天窗前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车辆的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一安装面;天窗后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一腔体,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二腔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天窗前支撑总成和天窗后支撑总成,满足天窗安装的刚度需求,提高整车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天窗支撑结构在天窗处的刚度较小,不能对天窗进行较好的支撑,且不能满足天窗的布置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包括:天窗前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车辆的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一安装面;天窗后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一腔体,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二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天窗前支撑总成和天窗后支撑总成,满足天窗安装的刚度需求,提高整车性能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包括:天窗前支架,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天窗前支架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内端止抵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内端;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天窗前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所述第一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天窗前支架包括第一竖直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向内端;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竖直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止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气帘导向翻边,所述气帘导向翻边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相连,所述气帘导向翻边沿横向从外到内向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包括:天窗后支架;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天窗后支架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内端止抵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内端;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天窗后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所述第二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天窗后支架包括第三竖直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三竖直段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横向内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翻边,所述安装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安装板的横向外端相连并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沿竖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安装板止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顶棚扶手安装面,所述顶棚扶手安装面用于安装顶棚扶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棚扶手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在竖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三段止抵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翻边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和侧围边梁内板,所述天窗前支撑支架的横向外端和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分别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天窗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安装在侧围边梁内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在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窗前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窗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窗后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天窗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侧围边梁内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
天窗支撑结构100;侧围边梁内板200;侧围C柱内板300;A柱上边梁内板400; B柱内板500;
天窗前支撑总成1;第一腔体10;天窗前支架11;第一竖直段111;第一连接段112;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竖直段121;第二连接段122;气帘导向翻边123;
天窗后支撑总成2;第二腔体20;天窗后支架21;第三竖直段211;第三连接段212;第二安装支架22;安装板221;第一段221a;第二段221b;第三段221c;连接翻边222;
加强筋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及具有其的车辆。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包括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
如图1所示,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沿纵向间隔开设置,在纵向上分别位于天窗的前方和后方,具体地,天窗前支撑支架的横向外端与车辆的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相连,天窗前支撑总成1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一安装面;天窗后支撑总成2的横向外端与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相连,天窗前支撑总成1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二安装面。天窗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提供天窗安装Z向支撑。
如图2和图3所示,天窗前支撑总成1与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构成第一腔体10,天窗后支撑总成2与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构成第二腔体20。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 20的设置可以增强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构件的整体刚度,满足天窗安装的刚度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通过设置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满足天窗安装的刚度需求,提高整车性能要求。
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窗前支撑总成1包括:天窗前支架11和第一安装支架12。
天窗前支架11的横向外端与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相连,天窗前支架11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支架12的横向外端与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相连,且第一安装支架12位于天窗前支架11下方,第一安装支架12的横向内端止抵天窗前支架11的横向内端,以使第一安装支架12可以在天窗前支架11的下方支撑第天窗前支架 11,使天窗前支架11可以为天窗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天窗前支架11的横向外端与第一安装支架12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天窗前支架11、第一安装支架12,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构成第一腔体10,由此,上述的腔体结构可以有效增强该处的刚度,使天窗前支撑总成1的支撑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节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天窗前支架11包括第一竖直段111和第一连接段112,第一竖直段111沿竖向延伸,第一竖直段11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贴合并相连,第一竖直段111的设置可以增大天窗前支架1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段112与第一竖直段111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第一安装面设在第一连接段112的横向内端。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支架12包括第二竖直段121和第二连接段122,第二竖直段121沿竖向延伸,第二竖直段12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贴合并相连,第二竖直段121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安装支架12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强度,第二连接段122与第一竖直段111的上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第二连接段122止抵第一连接段112的下表面并与第一连接段112相连,从而实现第一安装支架12对天窗前支架11的支撑作用。
第一连接段112与第一竖直段111的下端相连、第二连接段122与第一竖直段111的上端相连,由此可以使天窗前支架11总成在纵向上,上端通过第一竖直段11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相连,下端通过第二竖直段12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相连,且由于该种设置使第一竖直段111和第二竖直段121的设置互不干涉,也不妨碍侧围边梁内板200、第一连接段112和第二连接段122形成第一腔体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支架12还包括气帘导向翻边123,气帘导向翻边123的横向外端与第二竖直段121的下端相连,气帘导向翻边123沿横向从外到内向下倾斜延伸,由此,第一竖直段111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天窗前支架11的第一连接段112,第一竖直段111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导向气帘的气帘导向翻边123,当天窗前支撑总成1安装在车辆上,气帘可以位于第一连接段112与气帘导向翻边123间,当车辆出现事故时,气帘弹出,气帘可以沿气帘导向翻边123的延伸方向将气帘导向至预定位置,以对乘客起到保护的作用。
由此,天窗前支撑总成1通过设置成天窗前支架11和第一安装支架12的形式,结构简单,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强度高,且节省材料,且提高天窗安装竖向支撑刚度,且天窗前支撑总成1即可以起到支撑天窗的作用,还可以用于支撑气帘和用于气帘的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天窗后支撑总成2包括:天窗后支架21和第二安装支架22。
如图7所示,天窗后支架21的横向外端与侧围边梁内200相连,天窗后支架21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支架22的横向外端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相连,且第二安装支架22位于天窗后支架21下方,第二安装支架22的横向内端止抵天窗后支架21的横向内端,以使第二安装支架22可以在天窗后支架21的下方支撑第天窗后支架21,使天窗后支架21可以为天窗提供更好的支撑力。
天窗后支架21的横向外端与第二安装支架22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天窗后支架21、第二安装支架22,侧围边梁内板200构成第二腔体20,由此,上述的腔体结构可以有效增强该处的刚度,使天窗后支撑总成2的支撑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节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天窗后支架21包括第三竖直段211和第三连接段212,第三竖直段211沿竖向延伸,第三竖直段21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贴合并相连,第三竖直段211的设置可以增大天窗后支架2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强度,第三连接段212与第三竖直段211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第二安装面设在第三连接段212的横向内端。
如图9所示,第二安装支架22包括安装板221和连接翻边222,安装板221沿水平方向延伸,连接翻边222与安装板221的横向外端相连并向远离安装板221的方向沿竖向延伸,例如如图1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连接翻边222与形状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平面相匹配,连接翻边222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二安装支架22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强度,连接翻边222与侧围边梁内板200贴合并相连,安装板221止抵第三连接段212的下表面并与第三连接段212相连,以实现第二安装支架22对天窗后支架21的支撑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连接翻边222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翻边222均与安装板221相连,且多个连接翻边222可以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连接翻边222,还可以包括沿竖向延伸的连接翻边222,例如图1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22可以由金属钣金件通过冲压等工艺成型,以构造成具有立体形状的结构,以便形成沿不同方向延伸的连接翻边222,连接翻边222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二安装支架22与侧围边梁内板 200的连接面积,增大连接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板221上设有顶棚扶手安装面,顶棚扶手安装面用于安装顶棚扶手,由此,第二安装支架22不仅可以用于天窗的支撑,还可以用于安装顶棚扶手,由于天窗支撑在第二安装支架22的上侧,顶棚扶手安装在安装板221的下侧,顶棚扶手与天窗的安装空间不互相干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板221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段221a、第二段221b和第三段221c,第一段221a、第二段221b和第三段221c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段221a和第三段221c在同一水平面上,顶棚扶手安装面设在第一段221a和第三段221c,第三段221c在竖向上高于第一段221a和第三段221c,第三段221c止抵在第三连接段212的下表面。
由此,可以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第二安装支架22,增强第二安装支架22的整体刚度,且由于用于支撑天窗后支架21的第三段221c与用于安装顶棚扶手的第一段221a 和第二段221b不再同一平面,进一步防止顶棚扶手与天窗支撑处的互相干涉,第一段 221a与第三段221c不在同一平面,第二段221b与第三段221c也不再同一平面,因此,第一段221a与第三段221c的连接处可以增强第二安装支架22的支撑能力,同理,第二段221b与第三段221c的连接处也可以增强第二安装支架22的支撑能力。
该种结构保证了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支架22可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增强了第二安装支架22与天窗后支架21、第二安装支架22与顶棚扶手的连接效果,结构简单,使第二安装支架22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的连接强度高,且节省材料,且提高天窗安装竖向支撑的刚度,且天窗前支撑总成1即可以起到支撑天窗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安装支架12和第二安装支架22均采用高强度钢板支撑,材料为HC340/590DP,厚度为2.0mm,天窗前支架11和天窗后支架21采用材料为普通DC01 版本,厚度为1.4mm的材料制成,在满足天窗支撑的需求下,可以降低天窗支撑结构 10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在第一安装支架12上形成用于气帘导向的气帘导向翻边123,在第二安装支架22上形成用于安装顶棚扶手的顶棚扶手安装位,从而使天窗支撑结构100具有多功能集成的优点,提供顶棚扶手安装功能、侧气帘导向功能、天窗安装支撑功能,在保证整车性能前提下,功能集成,减少支架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板221与连接翻边22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3,由此,可以增强第二安装支架22在连接翻边222处的刚强度,使第二安装支架22不易在该处变形,由于安装板221上可以用于安装顶棚扶手,该结构也可以使第二安装支架 22不易由于顶棚扶手受力而变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在第二安装支架22的弯折处也可以设置加强筋3,由此保证第二安装支架22的整体刚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天窗前支架11、天窗后支架21、第一安装支架12和第二安装支架22上均设有沿不同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筋3,由此增强天窗支撑结构100的刚强度,例如天窗前支架11上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多个加强筋3,天窗后支架21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第一安装支架12上设有多个沿竖向延伸的加强筋3,第二安装支架22的弯折处设有多个加强筋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窗支撑结构100,从而具有相应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包括侧围边梁内板200、侧围C柱内板300、A柱上边梁内板400、B柱内板500,天窗支撑结构100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相连,侧围边梁内板200的后部与侧围C柱内板300相连,侧围边梁内板200的前部与A柱上边梁内板400相连,侧围边梁内板200的下部与B柱内板500相连,侧围边梁内板200在整个侧围边梁内板总成中起中间连接的关键作用,有效的引导正面碰撞过程中力的传递。
在一些示例中,天窗前支撑总成1和天窗后支撑总成2均与侧围边梁内板200焊接相连,且天窗前支撑总成1与侧围边梁内板200形成第一腔体10,天窗后支撑总成2 与侧围边梁内板200形成第二腔体20,极大的提高的侧围边梁内板总成1000区域的刚度,保证了整车满足CAE目标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窗前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车辆的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一安装面;
天窗后支撑总成,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的横向内端形成用于支撑天窗的第二安装面;
其中,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一腔体,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第二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前支撑总成包括:
天窗前支架,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一安装面;
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天窗前支架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内端止抵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内端;
所述天窗前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天窗前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所述第一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窗前支架包括第一竖直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一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向内端;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二竖直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止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还包括气帘导向翻边,所述气帘导向翻边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相连,所述气帘导向翻边沿横向从外到内向下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包括:
天窗后支架;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内端设有第二安装面;
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天窗后支架下方,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内端止抵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内端;
所述天窗后支架的横向外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横向外端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天窗后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所述侧围边梁内板构成所述第二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窗后支架包括第三竖直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竖直段沿竖向延伸,所述第三竖直段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三竖直段的下端相连,并沿横向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横向内端;
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和连接翻边,所述安装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安装板的横向外端相连并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沿竖向延伸,所述连接翻边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贴合并相连,所述安装板止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顶棚扶手安装面,所述顶棚扶手安装面用于安装顶棚扶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从前向后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顶棚扶手安装面设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三段在竖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三段止抵在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翻边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窗支撑结构;
侧围边梁内板,所述天窗前支撑支架的横向外端和所述天窗后支撑总成的横向外端分别与所述侧围边梁内板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14310.4U CN213892134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14310.4U CN213892134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92134U true CN213892134U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108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14310.4U Active CN213892134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92134U (zh) |
-
2020
- 2020-08-26 CN CN202021814310.4U patent/CN2138921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57369B2 (en) | Diagonal reinforc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 |
US8814248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CN103085878B (zh) | 用于机动车底部结构的纵向框架和机动车底部结构 | |
JP2007152998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US9248863B2 (en) |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 |
KR100844712B1 (ko) | 차량의 카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 |
US20040113463A1 (en) | Reinforced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front side rail in vehicle | |
CN108725597B (zh) | 用于车辆的车身底部结构 | |
CN213892134U (zh) | 天窗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GB2490392A (en) | Diagonally reinforced motor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 |
CN210555169U (zh) | 门槛梁及车辆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JP2009029366A (ja) |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 |
KR100320822B1 (ko) | 자동차의 실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 |
CN213262627U (zh) | 车辆座椅的安装组件以及车辆 | |
KR101316329B1 (ko) | 프레임 차량의 사이드멤버 결합구조 | |
CN220410720U (zh) | 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111152848B (zh) | 车身和车辆 | |
CN210971301U (zh) | 一种座椅安装横梁及皮卡车 | |
CN215513564U (zh) | 车辆前防护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197853U (zh) | 座椅支撑骨架总成、地板结构及汽车 | |
CN216508578U (zh) |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 |
CN106627790B (zh) | 车辆地板及车辆 | |
CN221188448U (zh) | 前下防护总成及商用车辆 | |
CN219948369U (zh) | 用于车辆的侧围上接头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