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8006U -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78006U CN213878006U CN202120102384.3U CN202120102384U CN213878006U CN 213878006 U CN213878006 U CN 213878006U CN 202120102384 U CN202120102384 U CN 202120102384U CN 213878006 U CN213878006 U CN 213878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ero line
- arc
- live wire
- circuit breaker
- residual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8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所述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火线脱扣机构、火线动触头、火线静触头、火线灭弧罩以及火线接线柱,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零线脱扣机构、零线动触头、零线静触头以及零线接线柱,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灭弧罩。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对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从而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当被保护电路中漏电或人身触电时,只要漏电电流达到设计选择动作电流值,漏电断路器内的漏电脱扣器使断路器动作,从而切断电源起到漏电和触电保护作用。漏电断路器通常包括壳体、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
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火线脱扣机构、火线动触头、火线静触头、火线灭弧罩以及火线接线柱。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零线脱扣机构、零线动触头、零线静触头以及零线接线柱。火线动触头与火线静触头在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电弧,通过设置的火线灭弧罩来实现灭弧功能,保证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用电安全。零线动触头与零线静触头在接触时会产生少量电弧,而现有的漏电断路器不具有对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的功能,长此以往,也会造成零线动触头与零线静触头表面被电弧灼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触头失效,从而影响漏电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该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能同时对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从而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所述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火线脱扣机构、火线动触头、火线静触头、火线灭弧罩以及火线接线柱,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零线脱扣机构、零线动触头、零线静触头以及零线接线柱,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灭弧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线灭弧罩配合零线灭弧罩分别对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防止触头表面被电弧灼伤,实现双灭弧功能,以此来保证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零线灭弧罩包括形状为匚字形的隔弧板以及设置于隔弧板内的多个灭弧栅片,所述隔弧板两侧壁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灭弧栅片两侧且对应于固定孔的位置均设有插设进固定孔的固定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凸块与固定孔的配合实现灭弧栅片在隔弧板上的固定,使得灭弧栅片与隔弧板的组装操作更加便捷,提升组装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灭弧栅片间隔排列设置,所述隔弧板底部对应于相邻两个灭弧栅片之间的位置均设有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的设置能使电弧更加快速的向外运动,以此达到更好的冷却灭弧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凸块与灭弧栅片一体设置,所述灭弧栅片与固定凸块的相交处设有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的设置防止灭弧栅片在冲压成型的过程中对固定凸块与灭弧栅片两者的相交位置造成局部的冲压形变,使电弧能实现更加快速的传输,从而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弧板上设有用于定位每个灭弧栅片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块的设置提升灭弧栅片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散热孔形成一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所述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两者之间错位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弧在传输过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时,能对电弧进行更好的扭曲分割,进一步提高电弧电压,并可阻止电弧熄灭后重燃,实现更好的灭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灭弧栅片上形成有两个延伸出隔弧板开口后朝向相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的设置有利于电弧的向外运动,从而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安装的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两者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或第二安装腔内形成有供零线灭弧罩嵌装的安装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背安装的方式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也防止两者之间发生干涉,使得产品的整体体积更加紧凑,而安装区的设置实现零线灭弧罩的便捷安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弧板底部与灭弧栅片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间隙的设置对传输中的电弧进行更好的扭曲分割,提升冷却灭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同时对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进行灭弧,从而保证漏电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第二安装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零线灭弧罩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中零线灭弧罩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中零线灭弧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火线操作机构;3、火线脱扣机构;4、火线动触头;5、火线静触头;6、火线灭弧罩;7、火线接线柱;8、零线操作机构;9、零线脱扣机构;10、零线动触头;11、零线静触头;12、零线接线柱;13、零线灭弧罩;131、隔弧板;132、灭弧栅片;14、固定孔;15、固定凸块;16、散热孔;17、缺口;18、定位块;19、延伸部;20、第一安装腔;21、第二安装腔;22、安装区;23、散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5,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1、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壳体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腔20与第二安装腔21,第一安装腔20与第二安装腔21两者相背设置,火线断路单元安装于第二安装腔21、零线断路单元安装于第一安装腔20。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2、火线脱扣机构3、火线动触头4、火线静触头5、火线灭弧罩6以及火线接线柱7,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8、零线脱扣机构9、零线动触头10、零线静触头11以及零线接线柱12,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灭弧罩13。第一安装腔20内形成有供零线灭弧罩13嵌装的安装区22。
零线灭弧罩13包括形状为匚字形的隔弧板131以及设置于隔弧板131内的多个灭弧栅片132,多个灭弧栅片132间隔排列设置。隔弧板131两侧壁均开设有固定孔14,灭弧栅片132两侧且对应于固定孔14的位置均一体设置有插设进固定孔14的固定凸块15。灭弧栅片132与固定凸块15的相交处开设有缺口17。
隔弧板131底部与灭弧栅片132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23,隔弧板131底部对应于相邻两个灭弧栅片132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散热孔16。隔弧板131上一体设置有用于定位每个灭弧栅片132的定位块18。多个散热孔16形成一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两者之间错位排列设置。灭弧栅片132上形成有两个延伸出隔弧板131开口后朝向相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9。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1)、火线断路单元以及零线断路单元,所述火线断路单元包括火线操作机构(2)、火线脱扣机构(3)、火线动触头(4)、火线静触头(5)、火线灭弧罩(6)以及火线接线柱(7),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操作机构(8)、零线脱扣机构(9)、零线动触头(10)、零线静触头(11)以及零线接线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断路单元包括零线灭弧罩(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灭弧罩(13)包括形状为匚字形的隔弧板(131)以及设置于隔弧板(131)内的多个灭弧栅片(132),所述隔弧板(131)两侧壁均设有固定孔(14),所述灭弧栅片(132)两侧且对应于固定孔(14)的位置均设有插设进固定孔(14)的固定凸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灭弧栅片(132)间隔排列设置,所述隔弧板(131)底部对应于相邻两个灭弧栅片(132)之间的位置均设有散热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块(15)与灭弧栅片(132)一体设置,所述灭弧栅片(132)与固定凸块(15)的相交处设有缺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131)上设有用于定位每个灭弧栅片(132)的定位块(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16)形成一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所述第一散热孔组与第二散热孔组两者之间错位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132)上形成有两个延伸出隔弧板(131)开口后朝向相背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形成有供火线断路单元与零线断路单元安装的第一安装腔(20)与第二安装腔(21),所述第一安装腔(20)与第二安装腔(21)两者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腔(20)或第二安装腔(21)内形成有供零线灭弧罩(13)嵌装的安装区(2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131)底部与灭弧栅片(132)之间形成有散热间隙(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2384.3U CN2138780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2384.3U CN2138780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78006U true CN213878006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4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2384.3U Active CN213878006U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78006U (zh)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20102384.3U patent/CN213878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12897B1 (en) | Arc chamber for a switching device, and switching device comprising said arc chamber. | |
EP3345203B1 (en) | Relay | |
EP2492939B1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arc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 |
EP1883943B1 (en) | Circuitbreaker with interchange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uspended mobile contact assembly | |
CN104505319A (zh) | 脱离与遮弧装置及设有其的小体积高安全性电涌保护器 | |
CN204361039U (zh) | 脱离与遮弧装置及设有其的小体积高安全性电涌保护器 | |
CN213878006U (zh) | 具有双灭弧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 |
CN112309783A (zh) | 塑壳断路器中的门相分离装置 | |
KR20180041781A (ko) | 아크 소호부 구조체 | |
CN211350550U (zh) | 一种用于单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封闭式灭弧室及断路器 | |
EP4113559A1 (en) |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 |
CN212461580U (zh) |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 |
CN101010841A (zh) | 低压开关装置的供电系统 | |
CN110993454B (zh) |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隔弧装置 | |
CN211929420U (zh) | 一种设有狭窄细缝灭弧结构的小型漏电断路器 | |
CN212084938U (zh) | 一种直流断路器 | |
KR100591569B1 (ko) | 회로 차단기 | |
CN112614765A (zh) | 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模块 | |
CN220065602U (zh) |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
CN221176014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22338111U (zh) | 一种开关的灭弧室 | |
CN217182130U (zh) | 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模块 | |
CN215771045U (zh) | 断路器的灭弧室 | |
CN113745073B (zh) | 一种具有零飞弧装置的塑壳断路器 | |
CN219998144U (zh) | 一种触头灭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