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2909U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72909U CN213872909U CN202022695376.2U CN202022695376U CN213872909U CN 213872909 U CN213872909 U CN 213872909U CN 202022695376 U CN202022695376 U CN 202022695376U CN 213872909 U CN213872909 U CN 213872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air supply
- outlet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环绕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周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在作为主要出风的第一出风口的四周设置第二出风口,利用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对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包覆,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的逸散速率降低,有效的增加了换热风的送风距离,使换热风能够在到达用户所在区域时才开始逸散,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用户对换热设备的要求提高,既要求换热功能优良,又要求外观精美。因此风管机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风管机在使用时,存在冷风下沉距离近,还未送风到用户所在范围,冷风就已经逸散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管机的送风距离短且换热风容易逸散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对风管机的出风进行包覆来减少逸散速度来增加送风距离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环绕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周侧。
所述出风面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上侧的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右侧的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下侧的第三安装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左侧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口,且所有所述辅助风口构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出风口为长方形,在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的所述辅助风口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上的所述辅助风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尺寸,在所述长方形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的所述辅助风口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部上的所述辅助风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尺寸。
所述辅助风口为长方形,所述辅助风口的宽度范围为5mm-20mm。
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二端与送风机构连通。
所述送风风道包括连接段和送风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送风机构连通,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段连通,所述送风段为回形结构,且所述送风段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由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至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机构。
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的出风组件。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送风风机和第二送风风机,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吸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吸风口均连通。
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的吸风口连通。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三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在作为主要出风的第一出风口的四周设置第二出风口,利用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对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进行包覆,使第一出风口的出风的逸散速率降低,有效的增加了换热风的送风距离,使换热风能够在到达用户所在区域时才开始逸散,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的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出风面板;2、第一出风口;3、第二出风口;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第三安装部;14、第四安装部;4、辅助风口;51、连接段;52、送风段;6、壳体;7、第一送风风机;8、第二送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出风组件的实施例,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1,所述出风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所述第二出风口3环绕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周侧,利用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对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进行包覆,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先进行逸散,然后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才进行逸散,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能够输送到更远的位置,有效的增加送风距离。
所述出风面板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上侧的第一安装部11、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右侧的第二安装部1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下侧的第三安装部13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左侧的第四安装部14,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三安装部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1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口4,且所有所述辅助风口4构成所述第二出风口3,也即在第一出风口2的四周(当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方向朝向纸面外部时第一出风口2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包覆,形成一个闭环的风幕对第一出风口2的换热风进行包覆,其中优选的,相邻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出风能够相交从而实现闭环,保证增加送风距离的效果。
其中,所述辅助风口4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三安装部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1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辅助风口4,所述第一出风口2为长方形,在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3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尺寸,在所述长方形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部14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尺寸,也即辅助风口4的出风能够完全的将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进行包覆,从而避免因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存在间隙而使第一出风口2由间隙处逸散影响送风距离的问题。
所述辅助风口4为长方形,所述辅助风口4的宽度范围为5mm-20mm,优选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宽度为10mm,从而避免第二出风口3影响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效率。
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二端与送风机构连通,利用送风风道将气体均匀的送至所述第二出风口3(所有所述辅助风口4内)进行送风,保证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均匀,从而使得形成的风幕也是均匀的,在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产生逸散不均匀而影响第一出风口2的送风距离。
所述送风风道包括连接段51和送风段52,所述连接段51的第一端与所述送风机构连通,所述连接段51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段52连通,所述送风段52为回形结构,且所述送风段5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辅助风口4)连通,因为第二出风口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的四周而呈回形结构,因此,需要将送风段52也设置成回形进行匹配,实现均匀送风。
由所述连接段51的第一端至所述连接段51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段5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从而逐渐增加第二出风口3的风速,更好的对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进行包覆。
所述第二出风口3处设置有导风机构,利用导风机构对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进行导向,从而更好的对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进行包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的出风组件。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送风风机7和第二送风风机8,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连通,利用第一送风风机7保证风管机的正常工作,利用第二送风风机8实现第二出风口3的出风。
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吸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吸风口均连通,也即第一送风风机7和第二送风风机8共同的在第一进风口处进风。
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吸风口连通。
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壳体6,所述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6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6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6的第三侧面上,也即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从壳体6的不同方向进风,避免第二送风风机8影响第一送风风机7的正常工作。
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优选为离心风叶、轴流风叶或涡旋风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面板(1),所述出风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3),所述第二出风口(3)环绕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上侧的第一安装部(11)、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右侧的第二安装部(1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下侧的第三安装部(13)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左侧的第四安装部(14),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三安装部(13)和所述第四安装部(14)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风口(4),且所有所述辅助风口(4)构成所述第二出风口(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为长方形,在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3)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尺寸,在所述长方形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和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部(14)上的所述辅助风口(4)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第二端与送风机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包括连接段(51)和送风段(52),所述连接段(51)的第一端与所述送风机构连通,所述连接段(51)的第二端与所述送风段(52)连通,所述送风段(52)为回形结构,且所述送风段(5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连接段(51)的第一端至所述连接段(51)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段(51)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3)处设置有导风机构。
8.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第一送风风机(7)和第二送风风机(8),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连通,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吸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吸风口均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送风风机(7)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风机(8)的吸风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还包括壳体(6),所述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6)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6)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6)的第三侧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95376.2U CN213872909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95376.2U CN213872909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72909U true CN213872909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3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95376.2U Active CN213872909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7290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1456A (zh) * | 2020-11-18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CN115289539A (zh) * | 2022-08-02 | 2022-11-04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出风面板、室内机以及风管机 |
-
2020
- 2020-11-18 CN CN202022695376.2U patent/CN2138729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1456A (zh) * | 2020-11-18 | 2021-02-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CN115289539A (zh) * | 2022-08-02 | 2022-11-04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出风面板、室内机以及风管机 |
CN115289539B (zh) * | 2022-08-02 | 2025-01-28 | 美的集团武汉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出风面板、室内机以及风管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01907U (zh) | 空调器 | |
CN105627429B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3872909U (zh)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
WO2017198068A1 (zh) | 空调器、风机系统及其风道部件 | |
CN21243109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698267A (zh) | 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5719696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WO2018045942A1 (zh) | 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柜机 | |
WO2014194705A1 (zh) |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
CN212431089U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76352A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76353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091090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05091084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73U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108592219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361456A (zh) | 送风距离长的出风组件及风管机 | |
CN210373755U (zh) | 空调器 | |
CN220206012U (zh) | 一种风量可调的送风支管 | |
CN110410876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105091118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9674331U (zh) | 吸油烟机 | |
WO2017049447A1 (zh) |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 |
WO2019029418A1 (zh) |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0856618A (zh) | 烤箱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