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836860U -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6860U
CN213836860U CN202022502959.9U CN202022502959U CN213836860U CN 213836860 U CN213836860 U CN 213836860U CN 202022502959 U CN202022502959 U CN 202022502959U CN 213836860 U CN213836860 U CN 213836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iquid level
water pump
height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029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伟江
张品盛
覃静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earl River Cable Group Sha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fe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feng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feng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029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6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6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6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第一水泵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第二高度小于第一高度;第一蓄水池与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与M条生产线连通;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第三高度小于第二高度;M条生产线的排水口与回水池连通;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第四高度小于第三高度;第四管道的一端与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水泵位于回水池内,用于将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第二蓄水池内;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维持在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生产线需水量大,水压高,市政供水管网中的压力不能满足生产线生产需要。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领域惯用的技术手段有两个,第一个是:采用大功率水泵持续为生产线供水,该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是:不节能,电费高,且管路内的供水压力与设备的开机率无法匹配。第二个是:采用变频器和多台水泵组成恒压供水系统,该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恒压供水,但是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生产线供水系统供水压力不稳定,耗能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M条生产线,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连通;所述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回水池,M条所述生产线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其中,M≥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水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第一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水泵,使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一预设高度范围内;当所述浮球阀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浮球阀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处于开启状态。
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第二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使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回水池内的第三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液位数据传递给上所述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水泵,使所述回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三预设高度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M条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生产线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M个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一所述控制阀;其中,M条所述第五管道并联。
优选的,所述第三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市政供水管道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M条生产线,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连通;所述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回水池,M条所述生产线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其中,M≥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生产线供水系统供水压力不稳定,耗能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第二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使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达到使所述第三管道内的水压稳定,为所述成产线提供稳定压力的水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回水池内的第三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液位数据传递给上所述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水泵,使所述回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三预设高度范围内,达到将回水池内的水自动输送到第二蓄水池内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进水管1;第一水泵2;第一管道3;第一蓄水池4;浮球阀5;第二管道6;第二蓄水池7;第三管道8;生产线9;第二水泵10;回水池11;第四管道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生产线供水系统供水压力不稳定,耗能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M条生产线,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连通;所述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回水池,M条所述生产线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其中,M≥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生产线供水系统供水压力不稳定,耗能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
第一蓄水池4,所述第一蓄水池4设置在第一高度处;
第一水泵2,所述第一水泵2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1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第一蓄水池4连通;
具体而言,所述市政供水管道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水泵2加压输送到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其中所述第一蓄水池4的下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高度。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蓄水池4的水位稳定在第一预设高度范围[H1,H2],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一水泵2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
浮球阀5,所述浮球阀5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水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第一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
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水泵2,使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液位处于第一预设高度范围内;
其中,当所述浮球阀5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2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浮球阀5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2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而言,H1为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最低水位,H2为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最高水位,H2>H1。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所述浮球阀5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管道3的出水端,用于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管道3。所述第一预设高度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液位高度范围,当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位大于H2时,所述浮球阀5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一管道3被所述浮球阀5断开,所述第一管道3内的水不能进入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当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位小于H1时,所述浮球阀5处于连通状态,所述第一管道3内的水可以进入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
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液位高度。第一液位数据为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液位高度数据,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将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当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小于H1时,所述浮球阀5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工作,所述第一水泵2将所述市政供水管道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当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大于H2时,所述浮球阀5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2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水泵控制器、所述浮球阀5、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2的配合,使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位稳定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范围,达到使所述第二管道6内的水压稳定的技术效果。
第二蓄水池7,所述第二蓄水池7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所述第一蓄水池4、所述第二蓄水池7通过第二管道6连通;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蓄水池7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池4,使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无需水泵、利用高度差即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6流入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达到节能的技术效果。
为了保证所述第二蓄水池7的水位稳定在第二预设高度范围[H3,H4],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6上,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第二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使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管道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4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7连通。H3为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最低水位,H4为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最高水位,H4>H3。第二液位数据为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液位高度数据,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实时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当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小于H3时,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二管道6流入所述第二蓄水池7;当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大于H4时,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蓄水池4内的水不能通过所述第二管道6流入所述第二蓄水池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水泵控制器、电磁阀、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配合,使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水位稳定在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范围,从而使所述第三管道8内的水压稳定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4的底部,达到增大所述第二管道6内水的压力的技术效果。
M条生产线9,所述第二蓄水池7通过第三管道8与M条所述生产线9连通;所述生产线9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M条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生产线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8连通;M个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一所述控制阀;其中,M条第五管道并联,其中,M≥2。
具体而言,M条第五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9一一对应,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生产线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道8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7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7连通。M条所述第五管道并联,每条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一控制阀。当第一生产线生产时,打开所述第一生产线上的第五管道上的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水利用高度差,通过所述第三管道8、所述第一生产线上的所述第五管道流入所述第一生产线,其中,所述第一生产线为M条所述生产线9的任一条生产线9。所述第三管道8内的水压稳定,保证了所述生产线9内的供水压力稳定。其中,所述生产线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回水池11,M条所述生产线9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11连通;所述回水池11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
具体而言,M条所述生产线9的排水口均与所述回水池11连通,所述生产线9使用过的水利用高度差,通过所述生产线9的排水口流入所述回水池11内,实现对生产用水的回收。
第四管道12,所述第四管道12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7连通;
第二水泵10,所述第二水泵10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12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11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11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
具体而言,所述回水池11内用于存储生产线9排出的水,所述第二水泵10设置在所述回水池11内,所述第二水泵10通过所述第四管道12将所述回水池11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技术效果。
为了将所述回水池11内的水自动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所述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水池11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回水池11内的第三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液位数据传递给上所述水泵控制器;
所述第二水泵10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水泵10,使所述回水池11内的液位处于第三预设高度范围内。
具体而言,所述回水池11的预设液位高度范围为第三预设高度范围[H5、H6],H5为所述回水池11的最低液位,H6为所述回水池11的最高液位,H5<H6。当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大于H6时,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水泵10开启,所述回水池11内的水通过所述第四管道12进入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当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小于H5时,所述水泵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水泵10关闭。
优选的,所述第四管道1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7的上端,该设置可避免在所述第四管道12上设置一阀门,即在节省一个阀门的情况下实现避免所述第二蓄水池7内的水倒流入所述回水池11内,达到节省零部件,简化结构,简化控制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道8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市政供水管道内的压力。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蓄水池7与所述生产线之间的高度差使所述第三管道8内水的压力大于所述市政管道内水的压力,等于所述生产线9的需水压力,达到为所述生产线9提供所需压力水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M条生产线,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连通;所述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回水池,M条所述生产线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其中,M≥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生产线供水系统供水压力不稳定,耗能高、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供水压力稳定,耗能低,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第二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使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达到使所述第三管道内的水压稳定,为所述成产线提供稳定压力的水的技术效果。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回水池内的第三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液位数据传递给上所述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水泵,使所述回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三预设高度范围内,达到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自动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市政供水管道连接;
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设置在第一高度处;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通;
第二蓄水池,所述第一蓄水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所述第二蓄水池设置在第二高度处,所述第二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高度;
M条生产线,所述第二蓄水池通过第三管道与M条所述生产线连通;所述生产线设置在第三高度处,所述第三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回水池,M条所述生产线的排水口与所述回水池连通;所述回水池设置在第四高度处,所述第四高度小于所述第三高度;
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通;
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回水池内,用于将所述回水池内的水输送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
其中,M≥2,且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还包括:
水泵控制器,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
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水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蓄水池内;
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第一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
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液位数据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一水泵,使所述第一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一预设高度范围内;
当所述浮球阀处于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浮球阀处于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水泵处于开启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还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第二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液位数据传递给所述水泵控制器;
其中,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电磁阀,使所述第二蓄水池内的液位处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还包括:
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回水池内,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回水池内的第三液位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液位数据传递给上所述水泵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水泵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液位数据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水泵,使所述回水池内的液位处于第三预设高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恒压供水系统还包括:
M条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生产线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
M个控制阀,每个所述第五管道上设置一所述控制阀;
其中,M条所述第五管道并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压力大于所述市政供水管道内的压力。
CN202022502959.9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Active CN213836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2959.9U CN213836860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02959.9U CN213836860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6860U true CN21383686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02959.9U Active CN213836860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6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4198U (zh) Pcp长途管道输油高效节能稳压调流系统
CN213836860U (zh) 一种节能、恒压供水系统
CN208981424U (zh) 一种水箱进水控制系统
CN208718946U (zh) 一种大型泵负压抽水系统
CN108560638A (zh) 自来水高峰时段调峰系统及其调峰方法
CN210135630U (zh) 供暖系统
CN217267828U (zh) 一种用于球磨车间的稳压供水系统
CN216616041U (zh) 一种高置水箱接力稳流罐分区供水系统
CN208009534U (zh) 节能型分区无负压供水系统
CN112663722A (zh) 水力控制的重力流管线调流系统
CN211816584U (zh) 一种一体式结构的箱式供水设备
CN217341295U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搅拌轴密封的供水装置
CN110725667A (zh) 一种lng洗井清蜡车
CN212835666U (zh) 一种水箱与高位调节压力罐协同供水控制系统
CN204418277U (zh) 箱式一体供水泵站
CN213062213U (zh) 一种水箱、稳流罐分区叠压控制系统
CN213708497U (zh) 循环供水装置和制氢设备
CN2546510Y (zh) 洁净节能全自动供水器
CN219100199U (zh) 一种定压节能供水设备
CN211285784U (zh) 一种具有自动能量优化功能的供水设备
CN212534299U (zh) 一种基于无线电水位控制的前端供水装置
CN217329430U (zh) 一种水处理设备进水量控制调节装置
CN109267608B (zh) 一种阶梯供水系统及其分层分布式控制方法
CN203413133U (zh) 水路自控阀
CN215442145U (zh) 一种无负压智能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23, Wenxing Road, Qindu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2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he Pearl River Cable Group (Shaanx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3, Wenxing Road, Qindu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2000

Patentee before: Xifeng Cab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