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1531U - 单轴高效混合机 - Google Patents
单轴高效混合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61531U CN213761531U CN202022721011.2U CN202022721011U CN213761531U CN 213761531 U CN213761531 U CN 213761531U CN 202022721011 U CN202022721011 U CN 202022721011U CN 213761531 U CN213761531 U CN 2137615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on
- blending tank
- axis
- frame
- connecting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涉及混合机机械的领域,其包括机架,机架转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设置有第一混合装置,机架于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转动轴的第一驱动装置,转动轴的周侧转动设置有混合罐,混合罐设置有第二混合装置,机架设置有驱动混合罐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机架设置有用于承接混合罐的支撑结构。本申请通过相对转动的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对物料记性多重混合,物料在混合过程中混合罐转动,使物料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对物料的混合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单轴混合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常用的混合机可分为多轴混合机与单轴混合机。
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705447.9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二维混合机,包括桶体和设于桶体上的桶盖,桶体桶底上设有排料口,桶盖上设有进料口,桶体内竖直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端穿过桶盖,搅拌轴与桶盖轴向固连,搅拌轴上固定有搅拌叶片,桶盖顶壁上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能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呈中空状,搅拌轴上端和下端均呈开口状,搅拌轴上端内插设并固定有堵头,堵头由保温材料制成,堵头将搅拌轴上端口封闭,桶体内底壁上垂直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插入到搅拌轴内,搅拌轴内还设有呈螺旋状的电阻发热丝。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单个的搅拌轴对物料进行搅拌时,桶体一端的物料接触不到搅拌叶片,从而使堆积于桶体一端的物料较为稳定,从而使搅拌叶片对物料的搅拌效果较差,降低搅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搅拌罐较难同时实施多个搅拌过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有第一混合装置,所述机架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轴的周侧转动设置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设置有第二混合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驱动所述混合罐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机架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混合罐的支撑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结构将混合罐进行支撑,物料在混合罐内进行混合,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转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混合罐转动,从而使第一混合装置与第二混合装置相向转动,从而使第一混合装置与第二混合装置便于对物料进行混合,使物料的混合更加高效。
可选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均匀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混合罐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滚轮适配的支撑滚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罐转动使支撑滚轮在支撑辊槽内转动,支撑滚轮与支撑滚条对混合罐进行限位并对混合罐进行支撑。
可选的,所述第一混合装置包括连接筒和多个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周侧,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混合罐的两端,所述连接筒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转动使连接筒转动,连接筒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使第一搅拌杆对混合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可选的,所述第二混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混合罐的内壁,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所述第一搅拌杆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罐转动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第二搅拌杆与第一搅拌杆之间交错转动,使对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效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使转动轴的转动更加自动化,从而使转动轴的转动效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与转动齿轮,所述转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靠近所述混合罐的一端,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动齿轮,所述混合罐周设有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适配的转动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驱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驱动转动齿条活动进而使混合罐转动,转动电机、转动齿轮与转动齿条便于驱动混合罐进行转动,使混合罐内的物料搅拌效率更高。
可选的,所述机架固定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置于所述转动齿条远离所述混合罐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对转动齿条进行防护,减少工作人员与转动齿条之间的接触,使工作人员更加安全。
可选的,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外圈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混合罐,所述连接筒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转动轴固定有与所述卡接槽适配的卡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与卡接快卡接,转动轴转动带动连接筒转动,轴承降低转动轴与混合罐转动时的相互影响,使对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连接筒上的第一搅拌杆与混合罐内的第二搅拌杆对物料进行多重搅拌混合,使物料的混合效率更高;
2.驱动电机与转动电机分别驱动第连接筒与混合罐转动,便于连接筒和混合罐进行相向转动;
3.轴承降低转动轴与混合罐之间的相互转动的相互影响,便于对混合罐内的物料进行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转动轴;21、连接筒;3、驱动电机;4、第一搅拌杆;5、混合罐;6、第二搅拌杆;7、转动电机;8、转动齿轮;9、转动齿条;10、轴承;11、防护罩;12、支撑滚轮;13、支撑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参照图1,单轴高效混合机包括机架1,机架1转动设置有转动轴2,转动轴2设置为抗弯曲强度较强的金属轴,机架1于转动轴2的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转动轴2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转速较易调整,功率较大,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转动轴2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驱动转动轴2转动,使转动轴2的转动更加自动化,从而使转动轴2的转动效率更高。
参照图2,转动轴2设置有第一混合装置,第一混合装置包括连接筒21和多个第一搅拌杆4,连接筒21中心处穿设有转动孔,两端对应转动轴2可拆设置有卡接块,转动轴2对应卡接块开设有卡接槽,卡接块穿插入卡接槽内,便于转动轴2与连接筒21之间的连接,第一搅拌杆4设置为抗弯强度较大的实心金属杆并等距固定于连接筒21的周壁,第一搅拌杆4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第一搅拌杆4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筒21的径向方向相同,使第一搅拌杆4的转动效果更好。
参照图2,转动轴2的周侧转动设置有混合罐5,混合罐5设置为圆柱状金属罐,混合罐5的轴线方向穿设于混合罐5,混合罐5的罐壁处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便于使混合料进行输入与输出,混合罐5设置有第二混合装置,第二混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二搅拌杆6,第二搅拌杆6设置为金属杆,第二搅拌杆6与第一搅拌杆4交错设置,第二搅拌杆6与第一搅拌杆4之间交错转动,使对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
参照图1与图2,机架1设置有驱动混合罐5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7与转动齿轮8,转动电机7固定于机架1靠近混合罐5周壁处的一端,转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有转动齿轮8,混合罐5周设有与转动齿轮8啮合适配的转动齿条9,转动齿轮8的模与转动齿条9的模相同,转动齿条9设置为绕混合罐5的一圈,转动电机7驱动转动齿轮8转动,转动齿轮8驱动转动齿条9活动进而使混合罐5转动,混合罐5的转动时第二搅拌杆6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搅拌杆4的转动角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参照图1与图2,连接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10,轴承10设置为滑动轴承10,轴承10的内圈连接于靠近连接筒21两端面的侧壁,轴承10的外圈固定于混合罐5相对的两个端面,混合罐5相对的两个端面开设有与轴承10适配的转动孔,转动孔的直径与轴承10的外径适配,轴承10嵌设于转动孔内并与转动孔的周壁相固定,连接筒21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转动轴2固定有与卡接槽适配的卡接块,卡接槽与卡接快卡接,转动轴2转动带动连接筒21转动,轴承10降低转动轴2与混合罐5转动时的相互影响,使对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好。
参照图2,连接筒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混合罐5的两端,混合罐5的轴线方向长度大小与连接筒21的轴线方向长度大小相同,连接筒21套设于转动轴2的周侧,混合罐5转动设置于连接筒21的两端,连接筒21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杆4转动,轴承10使第一搅拌杆4对混合罐5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时对混合罐5的转动的影响降低。
参照图1,机架1固定防护罩11,防护罩11靠近转动齿条9的一端开设有与转动齿条9适配的保护槽,防护罩11设置于转动齿条9远离混合罐5的一端,防护罩11对转动齿条9进行防护,减少工作人员与转动齿条9之间的接触,使工作人员更加安全。
参照图1,机架1设置有用于承接混合罐5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滚轮12,支撑滚轮12对称设置为四个,四个支撑滚轮12以混合罐5的轴线方向为对称轴两两对称,四个支撑滚轮12的轮面均开设有滚动槽,机架1于四个支撑滚轮12远离混合罐5的一端分别固定有一对转动板,四个支撑滚轮12均分别固定于一对转动板之间,混合罐5设置有与支撑滚轮12适配的支撑滚条13,支撑滚条13与滚动槽适配,混合罐5转动使支撑滚轮12在支撑辊槽内转动,支撑滚轮12与支撑滚槽对混合罐5进行限位并对混合罐5进行支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的实施原理为:驱动电机3驱动转动轴2转动,转动轴2驱动连接筒21转动,连接筒21转动驱动第一搅拌杆4转动,转动电机7驱动转动齿轮8转动,转动齿轮8驱动转动齿条9转动,转动齿条9使混合罐5转动,混合罐5使第二搅拌杆6转动,轴承10使混合罐5与连接筒21相对转动并使第二搅拌杆6与第一搅拌杆4相对转动,从而使对物料的混合效果更好,支撑滚轮12与支撑滚条13对混合罐5进行限位,防护罩11限制工作人员与转动齿条9之间的距离,使工作人员更加安全,使机架1的安全性能更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转动设置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设置有第一混合装置,所述机架(1)于所述转动轴(2)的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2)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轴(2)的周侧转动设置有混合罐(5),所述混合罐(5)设置有第二混合装置,所述机架(1)设置有驱动所述混合罐(5)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机架(1)设置有用于承接所述混合罐(5)的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滚轮(12),所述支撑滚轮(12)均匀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混合罐(5)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滚轮(12)适配的支撑滚条(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装置包括连接筒(21)和多个第一搅拌杆(4),所述第一搅拌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筒(21)的周侧,所述连接筒(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混合罐(5)的两端,所述连接筒(21)套设于所述转动轴(2)的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装置包括多个第二搅拌杆(6),所述第二搅拌杆(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混合罐(5)的内壁,所述第二搅拌杆(6)与所述第一搅拌杆(4)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7)与转动齿轮(8),所述转动电机(7)固定于所述机架(1)靠近所述混合罐(5)的一端,所述转动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有转动齿轮(8),所述混合罐(5)周设有与所述转动齿轮(8)啮合适配的转动齿条(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固定防护罩(11),所述防护罩(11)设置于所述转动齿条(9)远离所述混合罐(5)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轴高效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10),所述轴承(10)的内外圈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筒(21)和所述混合罐(5),所述连接筒(21)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转动轴(2)固定有与所述卡接槽适配的卡接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21011.2U CN213761531U (zh) | 2020-11-21 | 2020-11-21 | 单轴高效混合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21011.2U CN213761531U (zh) | 2020-11-21 | 2020-11-21 | 单轴高效混合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61531U true CN213761531U (zh) | 2021-07-23 |
Family
ID=76880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21011.2U Active CN213761531U (zh) | 2020-11-21 | 2020-11-21 | 单轴高效混合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615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69077A (zh) * | 2023-02-15 | 2023-04-18 |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提升辊压法薄片均质化的系统 |
-
2020
- 2020-11-21 CN CN202022721011.2U patent/CN2137615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69077A (zh) * | 2023-02-15 | 2023-04-18 |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提升辊压法薄片均质化的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5049A (zh) | 一种高效的搅拌机 | |
CN203725064U (zh) | 一种卧式饲料搅拌机 | |
CN211302866U (zh) | 一种带清洁功能的高效化工原料搅拌装置 | |
CN105833774A (zh) | 一种可改变搅拌方向的搅拌器 | |
CN108079877A (zh) | 差速法饲料原料搅拌混匀装置 | |
CN213761531U (zh) | 单轴高效混合机 | |
CN210552278U (zh) | 硅橡胶混炼胶制备用离心式捏合机 | |
CN103418328A (zh) | 双行星搅拌机 | |
CN213528296U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卧式混合机 | |
CN207970771U (zh) | 一种行星轮搅拌装置 | |
CN216879004U (zh) | 一种颗粒物料专用混料装置 | |
CN212999681U (zh) | 一种离心式搅拌机 | |
CN216458381U (zh) | 一种丁丙硫脲生产原料稳定搅拌装置 | |
CN109224981A (zh) | 一种陶瓷粉体旋转流场式连续混料设备 | |
CN214233666U (zh) | 一种生物新材料的制药混合搅拌系统 | |
CN210905800U (zh) | 一种化妆品调配机 | |
CN214438105U (zh) | 一种线缆加工的送料装置 | |
CN206881604U (zh) | 一种搅拌釜 | |
CN212119647U (zh) | 一种物料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 |
CN210814871U (zh) | 一种化工原料用混合搅拌装置 | |
CN206868051U (zh) | 一种新型药膏混合搅拌机用搅拌桨 | |
CN210787116U (zh) | 浸膏粉高效混匀装置 | |
CN202207556U (zh) |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搅拌机 | |
CN206578973U (zh) | 一种设有新型搅拌机构的搅拌站 | |
CN214055858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加工的立式平口搅拌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