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2931U -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52931U CN213752931U CN202022607844.6U CN202022607844U CN213752931U CN 213752931 U CN213752931 U CN 213752931U CN 202022607844 U CN202022607844 U CN 202022607844U CN 213752931 U CN213752931 U CN 213752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late
- tray
- battery module
- battery
- in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托盘;第一固定板与电池模组连接,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以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电池模组、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托盘中,且第二固定板与托盘的侧壁抵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电池模组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中,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代步工具。通常,在车辆中安装电池组件,通过电池组件为车辆提供电力。
相关技术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和托盘,电池模组通常设置在托盘中,且电池模组在托盘中的位置被固定。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通常通过螺钉或者粘接件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托盘中,当通过螺钉或者粘接件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托盘中时,电池模组可能不能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当通过螺钉或者粘接件将电池模组固定在托盘中时,电池模组可能不能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托盘;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
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托盘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托盘的侧壁抵持。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纹,所述第一齿纹形成所述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纹,所述第二齿纹形成所述第二咬合结构,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背,所述连接侧面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所述第二咬合结构,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托盘包括底板、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容纳槽;
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持;
所述第一固定板在一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的长度与相对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沿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短边朝向托盘的底部,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为第二配合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之差,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其中,第一距离为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托盘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为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托盘接触的表面在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平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顶盖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电池组件;
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池组件中的托盘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托盘形成封闭空间。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电池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因此,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可以产生自锁作用,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不易分离。另外,由于第一固定板与电池模组连接,电池模组、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托盘中,且第二固定板与托盘抵持,因此,第二固定板可以受到托盘的侧壁的压力,进而将压力传至第一固定板以及电池模组,使得电池模组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在托盘中的位置固定,即电池模组可以被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中。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电池模组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中,进而可以使得电池模组在托盘中的位置可以较长时间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图2表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板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固定板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固定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模组;20:第一固定板;30:第二固定板;40:托盘;11:电芯;21:缓冲槽;41:底板;42:第一侧壁;43:第二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第二固定板30和托盘40。
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以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以及第二固定板30均位于托盘40中,且第二固定板30与托盘40的侧壁抵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因此,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20与第二固定板30之间可以产生自锁作用,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20与第二固定板30不易分离。另外,由于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以及第二固定板30均位于托盘40中,且第二固定板30与托盘40抵持,因此,第二固定板30可以受到托盘40的侧壁的压力,进而将压力传至第一固定板20以及电池模组10,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固定,即电池模组10可以被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40中。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固定板30的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40中,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可以较长时间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均可以为斜面,且第一配合面可以与第二配合面平行。
当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为斜面时,且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平行时,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上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之后,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可以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较为紧密的配合。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固定板30的第二配合面为斜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在配合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依靠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配合,其中,第一配合面的倾斜角为α,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平行,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为了使得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依靠相互的摩擦力可以自锁,摩擦系数μ需要大于或等于倾斜角α的正切值,使得通过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将电池模组10固定在托盘40中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为斜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平行,且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上分别设置可以配合的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产生自锁作用,从而避免依靠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配合以产生自锁作用,即避免第一配合面的倾斜角受到限制,并且无需考虑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可以具有较多的选择,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使用更加广泛。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还可以不是斜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也可以不平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板30沿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短边朝向托盘的底部,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为第二配合面。
当第二固定板30沿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的直角短边朝向托盘的底部时,此时,直接梯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可以为第二配合面。在将第二固定板30的第二配合面与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配合的过程中,由于直角梯形的短边朝向托盘的底部,因此,在第一固定板20的尺寸变化时,第二固定板30依然可以与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20的尺寸受到的限制较少,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的应用更加广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距离与第一固定板20的底边长度之差,且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小于第一固定板20的底边长度,其中,第一距离为电池模组10与托盘4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板20的底边长度为第一固定板20与托盘40接触的表面在沿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20的底边的长度可以为L1。
其中,限定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的范围,其目的在于:当电池模组10与托盘4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化时,若第一固定板20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固定板30其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和直角长边所在的面的长度,进而与第一固定板20搭配以满足不同容量的电池模组10以及不同型号的托盘40的安装需求。也即是,仅通过第二固定板30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便可以满足不同容量的电池模组10以及不同型号的托盘40的安装需求,提高了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的应用场景的多变性,同时也降低了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沿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的截面为均可以为直角梯形,且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朝向托盘40的底部,第一固定板2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长边朝向托盘40底部;第一固定板2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为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为第二配合面,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距离与第一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长边长度之差,且第二固定板30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小于第一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长边长度,其中,第一距离为电池模组10与托盘4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的形状和第二固定板30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沿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上的截面均可以为直角三角形的板式结构。对于第一固定板20的形状和第二固定板30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当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均为沿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上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板式结构时,此时,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均可以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在的表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可以包括相对的两侧,第一固定板20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板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一个第一固定板20连接在电池模组10的一侧,另一个第一固定板20连接在电池模组10的另一侧,两个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30的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
当然,第一固定板20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板3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确定,例如,第一固定板20的数量为三个,第二固定板30的数量为三个,对于第一固定板20的数量和第二固定板30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10可以包括多个电芯11,多个电芯11层叠设置,此时,层叠设置的第一个电芯11可以为电池模组10的一侧,层叠设置的最后一个电芯11可以为电池模组10的另一侧,可以在该第一个电芯11上连接一个第一固定板20,在该最后一个电芯11上连接另一个第一固定板2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可以与电池模组10粘接。当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粘接时,可以便于将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进而可以提高组装电池组件的效率。
当然,第一固定板20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电池模组10连接,例如,卡接,此时,电池模组10上可以设置卡接件,第一固定板20与卡接件卡接,对于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具体以以下几种为例进行说明:
(1)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配合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齿纹,第一齿纹形成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齿纹,第二齿纹形成第二咬合结构,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
当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纹,第一齿纹形成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纹,第二齿纹形成第二咬合结构时,此时,在第二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过程中,第二齿纹可以与第一齿纹啮合。在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之后,即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配合之后,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啮合产生自锁作用,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第二配合面便无法相对于第一配合面移动,使得第二固定板30在位于托盘40中之后,第二固定板30无法相对于第一固定板20移动。由于第二固定板30与托盘40的侧壁抵持,因此,在第二固定板30无法相对与第一固定板20移动之后,第二固定板30的位置便被固定下来,使得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固定,进而避免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晃动。另外,由于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因此,还可以避免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摩擦力配合,即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20的材质和第二固定板30的材质可以不受限制,进而更容易生产加工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应用更加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和和图6所示,在重力的方向上,第一齿纹的齿尖方向可以与第二齿纹的齿尖方向相反。在将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电池模组10与第一固定板20放置在托盘40中,之后将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由于第一齿纹的齿尖方向与第二齿纹的齿尖方向相反,在放置第二固定板30时,即沿第一齿纹的齿尖方向放置第二固定板30时,第一齿纹不会对第二齿纹形成阻碍。当第二固定板30位于设置位置时,第二齿纹与第一齿纹啮合,且第一齿纹阻挡第二齿纹,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可以自锁,即第一固定板20阻挡第二固定板30,避免第二固定板30从托盘40中脱出。
另外,在将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的过程中,第一固定板20可能会受到第二固定板30的挤压,导致第一固定板20受到压力之后出现变形,而影响第一固定板20的性能,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板20可以包括连接侧面,连接侧面与第二配合面相背,连接侧面上可以开设有缓冲槽21,连接侧面与电池模组10连接。
由于连接侧面与电池模组10连接,且连接侧面上开设有缓冲槽21,因此,在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时,即第一配和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配合时,缓冲槽21可以吸收第一固定板20由于第二固定板30的挤压而产生的变形,从而避免第一固定板20的变形对第一固定板20的性能产生影响。也即是,通过在第一固定板20的连接侧面上开设缓冲槽21,可以提高第一固定板2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侧面上开设有缓冲槽21,在连接侧面与电池模组10连接时,连接侧面上未开槽的部分与电池模组10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缓冲槽2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缓冲槽2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例如,缓冲槽21的数量可以为1个,此时,缓冲槽21的容积可以较大,缓冲槽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此时,缓冲槽21的容积可以较小。
(2)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形成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形成第二咬合结构,凸台嵌入凹槽中。
当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形成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形成第二咬合结构时,此时,在第二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的过程中,凸台可以嵌入凹槽。在凸台嵌入凹槽之后,凸台与凹槽配合,且凸台嵌入凹槽产生自锁作用,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第二配合面便无法相对于第一配合面移动,使得第二固定板30在位于托盘40中之后,第二固定板30无法相对于第一固定板20移动。由于第二固定板30与托盘40的侧壁抵持,因此,在第二固定板30无法相对与第一固定板20移动之后,第二固定板30的位置便被固定下来,使得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固定,进而避免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晃动。另外,由于凸台嵌入在凹槽中,因此,还可以避免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摩擦力配合,即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凸台与凹槽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20的材质和第二固定板30的材质可以不受限制,进而更容易生产加工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的应用更加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的数量和凹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凸台的数量可以为1个,凹槽的数量可以为1个,凸台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凹槽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对于凸台的数量和凹槽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另外,凸台可以与凹槽相适配,凸台与凹槽相适配指的是,凸台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同,且凸台的体积与凹槽的容积相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时,此时,凸台的材质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材质。当然,第二固定板30的材质可以与凸台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方式,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还可以有其它形式,例如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对于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托盘40可以包括底板41、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42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43,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以及底板41围合形成容纳槽。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以及第二固定板30均位于容纳槽中,且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侧壁42抵持。第一固定板20的长度与相对两个第二侧壁43之间的距离相等。
当第一固定板20的长度与相对两个第二侧壁43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将电池模组10与第一固定板20放置在容纳槽中时,两个第二侧壁43便可以对第一固定板20形成夹持作用,避免第一固定板20在容纳槽中晃动,进而使得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之后,第二固定板30被第一固定板20固定,从而避免第二固定板30晃动,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较为牢固的被固定在托盘40的容纳槽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托盘40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42时,此时,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的连接方向可以与一个第一侧壁42朝向另一个第一侧壁42的方向平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第二侧壁43朝向另一个第二侧壁43的方向上,第二固定板30的长度与第一固定板20的长度相等。
当第二固定板30的长度与第一固定板20的长度相等时,在将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配合之后,两个第二侧壁43可以对第二固定板30形成夹持作用,进一步避免第二固定板30在容纳槽中晃动,进而进一步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较为牢固的被固定在托盘40的容纳中。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的深度,第二固定板30的高度与第一固定板20的高度相等。
当第一固定板20的高度小于或容纳槽的深度时,在将电池模组10与第一固定板20放置在容纳槽之后,容纳槽的槽壁,即第一侧壁42和第二侧壁43可以对第一固定板2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一固定板20被损坏。当第二固定板30与第一固定板20的高度相等,即第二固定板3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容纳槽的深度,第一侧壁42和第二侧壁43同样也可以对第二固定板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二固定板30被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板20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固定板30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第一咬合结构与第二咬合结构配合,因此,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20与第二固定板30之间可以产生自锁作用,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20与第二固定板30不易分离。另外,由于第一固定板20与电池模组10连接,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以及第二固定板30均位于托盘40中,且第二固定板30与托盘40抵持,因此,第二固定板30可以受到托盘40的侧壁的压力,进而将压力传至第一固定板20以及电池模组10,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固定,即电池模组10可以被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40中。也即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20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固定板30的第二配合面通过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使得电池模组10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在托盘40中,进而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0在托盘40中的位置可以较长时间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组件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顶盖和上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组件。顶盖与电池组件中的托盘40可拆卸连接,且顶盖与托盘40形成封闭空间。
由于顶盖与电池组件中的托盘40可拆卸连接,因此,可以便于更换电池模组10。另外,由于顶盖与托盘40形成封闭空间,因此,顶盖与托盘40可以同时对电池模组10、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3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杂质与电池模组10接触,影响电池模组10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模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托盘;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咬合结构,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结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产生自锁作用;
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托盘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托盘的侧壁抵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纹,所述第一齿纹形成所述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纹,所述第二齿纹形成所述第二咬合结构,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连接侧面,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背,所述连接侧面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所述第二咬合结构,所述凸台嵌入所述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底板、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容纳槽;
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一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所述容纳槽中,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持;
所述第一固定板在一个所述第二侧壁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上的长度与相对两个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沿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结构配合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短边朝向托盘的底部,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所在的斜面为第二配合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不小于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之差,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直角梯形截面的直角短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其中,第一距离为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托盘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边长度为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托盘接触的表面在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电池模组连接的连接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平行。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顶盖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电池组件;
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池组件中的托盘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托盘形成封闭空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7844.6U CN213752931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7844.6U CN213752931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52931U true CN213752931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2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07844.6U Active CN213752931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529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0659A1 (zh) * | 2021-10-12 | 2023-04-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
CN116437604A (zh) * | 2023-04-11 | 2023-07-14 |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
-
2020
- 2020-11-11 CN CN202022607844.6U patent/CN2137529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0659A1 (zh) * | 2021-10-12 | 2023-04-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060714A1 (zh) * | 2021-10-12 | 2023-04-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用电设备、制造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
CN116437604A (zh) * | 2023-04-11 | 2023-07-14 |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
CN116437604B (zh) * | 2023-04-11 | 2023-11-03 | 宁波甬科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精密数据采集控制板安装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88939B (zh) | 具有可扩展电池模块结构的电池组 | |
CN103000836B (zh) | 电池模块 | |
CN213752931U (zh) | 电池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
KR101281744B1 (ko) | 안전성의 향상을 위한 부재를 전지셀들 사이에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 |
CN104604010B (zh) | 具有压缩单元的蓄电池模块 | |
KR20190114645A (ko) | 파우치 외장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와 이차 전지팩 | |
JP6231918B2 (ja)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3795972A (zh) |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 |
CN212810450U (zh) |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汽车 | |
KR20190054806A (ko) | 고정부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CN107112462B (zh) | 夹持装置和包括该夹持装置的电池模块 | |
CN114128019A (zh) |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架以及能量存储装置 | |
KR102019884B1 (ko) |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 |
CN216793900U (zh) | 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 |
KR20210139003A (ko) | 배터리 모듈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 |
CN113964440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 | |
JP6383318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EP2819209A2 (en) | Battery casing and battery assembly | |
KR20230102737A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CN216958292U (zh) | 电池装置 | |
KR100805153B1 (ko) | 전지 모듈 | |
US20220123420A1 (en) | Power storage device | |
KR20230114121A (ko) | 배터리 모듈 | |
KR20210064715A (ko) | 절곡된 차단부가 형성된 탑 프레임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CN216436023U (zh) | 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