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734698U -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34698U
CN213734698U CN202021349808.8U CN202021349808U CN213734698U CN 213734698 U CN213734698 U CN 213734698U CN 202021349808 U CN202021349808 U CN 202021349808U CN 213734698 U CN213734698 U CN 21373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rest
base
car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98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zhou Huaye Group Co.,Ltd.
Zhao Yanmei
Zhongbo Jiachuang Cultu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98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34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3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34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座椅至少包括位于车内后排的第一座椅和位于车内前排的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座垫和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与所述第一座垫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座椅设置为具有第一收纳形态,在所述第一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一靠背沿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底座沿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座椅旋转至竖直方向,且所述第一靠背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升车内可利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目前,常见的汽车座椅大都是固定不动或只能进行微移的,这就导致车内空间利用率有限,在小型汽车需要携带较多物品时尤为明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以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至少包括位于车内后排的第一座椅和位于车内前排的第二座椅,
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座垫和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与所述第一座垫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座椅设置为具有第一收纳形态,在所述第一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一靠背沿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底座沿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座椅旋转至竖直方向,且所述第一靠背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滑轨,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均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座椅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靠背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
优选地,所述第一靠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二座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匹配的第二锁止部;在所述第一靠背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后,通过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锁止部相互卡合能够使所述第一座椅锁定于所述第二座椅。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锁扣,所述滑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锁扣匹配的第一卡扣,在所述第一座椅未处于收纳形态的情形下,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将所述第一座椅固定在车内后排位置。
可选地,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之间的第三座椅;所述第三座椅设置为具有第二收纳形态,在所述第二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三座椅嵌入到所述第二座椅内。
可选地,所述第三座椅设置于所述滑轨上,并且,所述第三座椅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座椅移动至所述第二座椅处并嵌入到所述第二座椅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座垫和第二靠背,其中,所述第二底座具有向后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三座椅包括第三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上的第三座垫和第三靠背,其中,所述第三底座和所述第三座垫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底座的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三座椅插入到所述容纳腔之后,所述第三靠背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在所述第三靠背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的情形下,所述第三靠背能够嵌入到所述内凹部。
可选地,所述第三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锁扣,所述滑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锁扣匹配的第二卡扣,在使用所述第三座椅的情形下,将所述第三座椅从所述容纳腔内移出,并沿滑轨移动至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的中部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将所述第三座椅固定在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的中部位置。
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汽车本体内的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说明书的方案可以在乘客不需要后排座椅时,将后排座椅进行折叠收纳至第一收纳形态,从而提升车内可利用空间,用于存放其他东西。此外,本申请的方案还可以增加第三座椅,如儿童座椅,在不需要使用该第三座椅时,可以将第三座椅转至第二收纳形态,即嵌入到第一座椅内,从而不占用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椅的靠背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椅的第一收纳形态;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座椅的第二收纳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参照图1,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至少包括:位于车内后排的第一座椅1和位于车内前排的第二座椅2。作为示例,第二座椅2可以是车内驾驶位或者副驾驶位;第一座椅1可以是车内最后一排的乘客位。
具体地,第一座椅1包括:第一底座11、设置于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座垫12和第一靠背13,第一靠背13与第一座垫12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101,第一底座11上设置有第二转轴102。
第一座椅1设置为具有第一收纳形态,在第一收纳形态下:第一靠背13沿第一转轴101旋转至水平方向,第一底座11沿第二转轴102带动第一座椅1旋转至竖直方向,且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第一座椅1的第一收纳形态,下面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椅的靠背折叠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座椅的第一收纳形态。
如图2所示,将第一座椅1转换为第一收纳形态时,先将第一靠背13进行折叠,即,将第一靠背13沿第一转轴101旋转至水平方向,呈现为图2所示的状态。然后将第一座椅1向第二座椅2的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在第一座椅1移动至靠近第二座椅2时,使第一底座11沿第二转轴10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90°,从而带动整个第一座椅1旋转至竖直方向,并使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呈现图3所示的形态。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第一座椅1的第一收纳形态即为图3所示的状态。
按照上述设计,在需要使用第一座椅1时,如车内载有乘客的情形下,第一座椅1即位于车内后排;而当不需要使用第一座椅1,且需要使用车内空间时,如车内需要载货时,对第一座椅1进行收纳,即,使第一座椅1处于第一收纳状态,从而为车内留出较大的载货空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返回参照图1,汽车座椅还包括滑轨4,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均设置于滑轨4上。这样一来,第二座椅2可以固定于滑轨4上,第一座椅1即可以沿滑轨4移动,当需要收纳第一座椅1时,将第一座椅1的第一靠背13折叠起来,然后让第一座椅1沿滑轨4移动至第二座椅2处,再将第一座椅1旋转至竖直方向,使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即可。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一靠背13上设置第一锁止部(图中未示出),在第二座椅2上设置与第一锁止部匹配的第二锁止部(图中为示出),这样一来,在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后,可以通过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相互卡合,以使第一座椅1锁定于第二座椅2。例如,第一锁止部可以是一个卡勾,第二锁止部也可以是个卡勾,通过两个卡勾相互勾住使第一靠背13锁止于第二座椅2;再例如,第一锁止部可以是粘贴结构,第二锁止部也可以是粘贴结构,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相互粘贴在一起以使第一座椅1锁定于第二座椅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的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的形式,以实现第一座椅1锁定于第二座椅2的目的即可,本说明书不对此进行限定。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滑轨4上靠近第二座椅2的位置设置一个锁止件,相应的,可以在第一座椅1的第一底座11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语该锁止件匹配的卡扣,在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后,第一座椅1通过该卡扣卡合与滑轨4上的锁止件,同样可以实现锁定第一座椅1的目的,该情形是将第一座椅1锁定于抵靠于第二座椅2的位置。关于具体的锁止件和卡扣的结构,本说明书不对此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锁止结构。
在一种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返回参照图1,第一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锁扣111(该第一固定锁扣设置于第一座椅11的后下端,图1中的右下角处),滑轨4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锁扣111匹配的第一卡扣(图中未示出)。在第一座椅1处于收纳形态的情形下,如果需要使用第一座椅1,则可以解除第一座椅1的锁定状态,将第一座椅转动回水平方向,同时将第一靠背13转动至竖直或竖直靠右的方向(使第一靠背13与第一座垫12之间呈直角或钝角),然后将第一座椅1沿滑轨4向后移动至后排位置,第一座椅1移动至后排位置后,通过第一固定锁扣111与第一卡扣将第一座椅1固定在车内后排位置。
第一固定锁扣111可以是类似插销的形状,第一卡扣可以是类似的插孔,通过将插销插入插孔的方式以固定第一座椅1。此外,第一固定锁扣111和第一卡扣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的锁定机构,本说明书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照图1,本说明书的汽车座椅还包括位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之间的第三座椅3。作为示例,该第三座椅3可以是儿童座椅,即第三座椅3的整体尺寸相对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比较小。该第三座椅3设置为具有第二收纳形态。在第二收纳形态下,第三座椅3嵌入到第二座椅2内。
具体地,第二座椅2包括第二底座21、设置于第二底座21上的第二座垫22和第二靠背23,其中,第二底座21具有向后开口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可以理解为将第二底座2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第三座椅3包括第三底座31、设置于第三底座31上的第三座垫32和第三靠背33,其中,第三底座31和第三座垫32能够插入到第二底座21的容纳腔内。在第三座椅3插入到容纳腔之后,第三靠背33的内表面贴合于第二靠背23的外表面。
更具体地,第三座椅3的第三底座31和第三座垫32的整体尺寸与容纳腔的大小相匹配,即第三底座31和第三座垫32能够整体上嵌入到该容纳腔内。进一步,第二靠背23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在第三靠背33的内表面贴合于第二靠背23的外表面的情形下,第三靠背33能够嵌入到该内凹部。参照图4,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座椅的第二收纳形态。如图4所示,在第三底座31和第三座垫32插入到第二底座22的容纳腔,且第三靠背33嵌入到第三靠背23的内凹部后,呈现如图4所示的第二收纳形态。这样一来,第二靠背23的外表面与第三靠背33的外表面基本处于齐平状态,在不使用第三座椅3的情况下,有效减少了第三座椅3的占用空间。
作为一种示例,第三座椅3也设置于滑轨4上,且能够沿滑轨4移动,以使第三座椅3移动至第二座椅2处并嵌入到第二座椅2的容纳腔内。
进一步,在需要使用第三座椅3时,将第三座椅3从第二座椅2的容纳腔内移出,使第三座椅3沿滑轨4移动至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之间的中部位置。可选的,在第三底座31上设置第二固定锁扣(图中为示出),滑轨4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锁扣匹配的第二卡扣(图中为示出,该第二卡扣的位置也位于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之间的中部位置)。这样一来,第三座椅3沿滑轨4移动至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之间的中部位置之后,通过第二固定锁扣与第二卡扣将第三座椅3固定在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之间的中部位置。
在上述中,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和第三座椅3(比如儿童座椅)的情况下,如果载客(如包括儿童乘客)时,可以将第一座椅1固定到车内后排位置,将第三座椅3固定到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之间的中部位置,通过相应的锁止机构来固定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当需要载货时,即不需要使用第一座椅1和第三座椅3时,先将第三座椅3转换为第二收纳形态,即,将第三座椅3沿滑轨4推至第二座椅2处,进而将第三座椅3的第三底座31和第三座垫32嵌入到第二座椅2的容纳腔内;然后将第一座椅1转换至第一收纳形态,即,将第一靠背13沿第一转轴101旋转至水平方向,然后将第一座椅1向第二座椅2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座椅1移动至靠近第二座椅2时,使第一底座11沿第二转轴10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90°,从而带动整个第一座椅1旋转至竖直方向,并使第一靠背13抵靠于第二座椅2。此时,可以将第一座椅1通过相应的锁止机构固定在与第二座椅2相抵靠的位置。
上述中的位于前排的第一座椅1可以是驾驶位的座椅,也可以是副驾驶位的座椅;第一座椅1也可以为两个,即包括驾驶位座椅和副驾驶位座椅;第二座椅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两个或多个;第三座椅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
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在乘客不需要后排座椅时,将后排座椅进行折叠收纳至第一收纳形态,从而提升车内可利用空间,用于存放其他东西。此外,本申请的方案还可以增加第三座椅,如儿童座椅,在不需要使用该第三座椅时,可以将第三座椅转至第二收纳形态,即嵌入到第一座椅内,从而不占用车内空间。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必须按照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至少包括位于车内后排的第一座椅和位于车内前排的第二座椅,
所述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座垫和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与所述第一座垫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座椅设置为具有第一收纳形态,在所述第一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一靠背沿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至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底座沿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座椅旋转至竖直方向,且所述第一靠背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滑轨,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均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一座椅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靠背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上设置有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二座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匹配的第二锁止部;
在所述第一靠背抵靠于所述第二座椅后,通过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锁止部相互卡合能够使所述第一座椅锁定于所述第二座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锁扣,所述滑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锁扣匹配的第一卡扣,
在所述第一座椅未处于收纳形态的情形下,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将所述第一座椅固定在车内后排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二座椅之间的第三座椅;
所述第三座椅设置为具有第二收纳形态,在所述第二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三座椅嵌入到所述第二座椅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座椅设置于所述滑轨上,并且,所述第三座椅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座椅移动至所述第二座椅处并嵌入到所述第二座椅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座垫和第二靠背,其中,所述第二底座具有向后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第三座椅包括第三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三底座上的第三座垫和第三靠背,其中,所述第三底座和所述第三座垫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底座的容纳腔内;
在所述第三座椅插入到所述容纳腔之后,所述第三靠背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具有内凹部;
在所述第三靠背的内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靠背的外表面的情形下,所述第三靠背能够嵌入到所述内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锁扣,所述滑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锁扣匹配的第二卡扣,
在使用所述第三座椅的情形下,将所述第三座椅从所述容纳腔内移出,并沿滑轨移动至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的中部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将所述第三座椅固定在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的中部位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汽车本体内的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2021349808.8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Active CN21373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9808.8U CN2137346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9808.8U CN2137346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34698U true CN213734698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1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9808.8U Active CN213734698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34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1911B (zh) 具有可锁定闩锁系统的复合结构的座垫框架和储物盖
US20030197392A1 (en) Sliding and nesting console system
US8167348B2 (en) Cable activated latch pawl for floor console armrest
EP1678004B1 (en) Two way positive locking latch
US6669261B2 (en) Stowable rear vehicle seats
US8844998B2 (en) Seat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9108550B2 (en) Headrest apparatus for multi-purpose vehicle
GB2426699A (en) Fold and tumble vehicle seat with motor driven latches
US7188883B2 (en) Collapsible seat assembly
US20080143159A1 (en) Walk-in sliding seat of a tip-up type
CN108688582A (zh) 承载地板闩锁和闩锁组件以及具有闩锁组件的车辆
CN21373469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US7300090B2 (en) Split seat stowage system
JPH0428853Y2 (zh)
US12145481B2 (en) Vehicle seat adjustment device
US11787316B2 (en) Vehicular seat apparatus
JP3137892B2 (ja) 自動車用デッキボードの構造
US7959228B2 (en) Method for loading a child or child seat into a vehicle
JP32781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収納構造
EP2578449B1 (en) Storage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US20120056457A1 (en) Booster seat assembly
JP3708254B2 (ja) 車両用リヤシート
CN217598397U (zh) 一种后排侧翻座椅
CN219056048U (zh) 一种汽车后座靠背翻转控制机构
JP2514957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37 Longqiao village, Pingyin Town, Pingyin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o Yanmei

Patentee after: Jiuzhou Huay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7 Longqiao village, Pingyin Town, Pingyin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o Yanmei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uzhou Hongy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0

Address after: Room 1256, 1st Floor, No. 11, Shixing East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1

Patentee after: Zhongbo Jiachuang Cul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7 Longqiao village, Pingyin Town, Pingyin County,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o Yanmei

Patentee before: Jiuzhou Huay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