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4515U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Google Patents
多段分拆组合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64515U CN213664515U CN202022481706.8U CN202022481706U CN213664515U CN 213664515 U CN213664515 U CN 213664515U CN 202022481706 U CN202022481706 U CN 202022481706U CN 213664515 U CN213664515 U CN 213664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bed
- support frame
- longitudina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以及分别连接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的第三床体,第一床体包括第一平台部和安装在第一平台部底侧的第一支撑架,第二床体包括第二平台部和安装在第二平台部底侧的第二支撑架,第三床体包括第三平台部和安装在第三平台部底侧的第三支撑架;其中,第一平台部、第二平台部和第三平台部共同形成床的承载负载的平台,第一平台部、第三平台部以及第二平台部沿纵向顺次排列;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分别与第三支撑架的两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将床分拆为多段床体,多段床体之间插接连接,使得堆叠放置或运输时体积大大减少,以便于存储或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床,特别涉及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对于床的要求也不单只限于睡眠上的柔软舒适,对健康睡眠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还需要一些活动功能。人们需要能够自由调节床体头部和脚部的角度来提高睡眠舒适度的可调节电动床,例如,当人们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看报或生病休息或调整到促进血液循环体位时,都需要将背部或膝部抬高一定角度,半躺半坐才舒适。
就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床而言,基本都是整体床或者二折床。二折床将电动床设计为可相互折叠的两个部分,尽管二折床的两部分经过相互折叠后体积相对整体床而言已经减少很多,但是还是相对偏大,运输和存放成本依旧较高。对于常用尺寸的电动床而言,二折床不适用于家用轿车的运输,不能用轿车后备箱直接装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减小包装体积以便于运输和存放的多段分拆组合床。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所述床包括:第一床体,所述第一床体包括第一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部底侧的第一支撑架;第二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包括第二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平台部底侧的第二支撑架;以及第三床体,所述第三床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床体和所述第二床体,所述第三床体包括第三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三平台部底侧的第三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三平台部共同形成所述床的承载负载的平台,所述平台定义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所述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三平台部以及所述第二平台部沿纵向顺次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两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在纵向上能够分拆成可叠置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纵向梁,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纵向梁,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三纵向梁,第一插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梁的纵向后端,第二插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纵向梁的纵向前端,第三插接端、第四插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纵向梁的纵向前端、纵向后端,所述第一纵向梁、所述第三纵向梁、所述第二纵向梁在纵向上顺次前后对齐,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四插接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一纵向梁,所述至少一第二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二纵向梁,所述至少一第三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三纵向梁,所述两第一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两第二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分别与所述两第三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对应,使得两个所述第一插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插接端在纵向上对齐、两个所述第二插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插接端在纵向上对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插接端和所述第四插接端分别在纵向上向前和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第三平台部且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分别设内孔,所述第一插接端的内孔的横向截面形状与所述三插接端的横向截面形状的外廓相匹配,所述第二插接端的内孔的横向截面形状与所述第四插接端的横向截面形状的外廓相匹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三插接端上、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四插接端上分别对应开设有锁固孔,所述锁固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从而在纵向上限制第一和第二床体相对第三床体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部为头背枕靠部分,所述第三平台为臀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二平台部为腿脚支撑部分,所述第一平台部包括第一平板部和头部附加部,所述头部附加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平板部前端,所述第三平台部包括腿部支撑部和脚部附加部,所述脚部附加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腿部支撑部的后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腿部支撑部包括大腿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所述大腿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小腿支撑部铰接,所述小腿支撑部分别与所述大腿支撑部、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小腿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大腿支撑部、所述小腿支撑部、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形成四杆机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平台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三平台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纵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一纵向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一纵向梁之间的第一横向梁,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二纵向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二纵向梁之间的第二横向梁;所述第一致动器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横向梁,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平台部的前端;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梁,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平台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所述床定义一纵向和与纵向垂直的横向,所述床包括: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床的负载,所述平台包括沿纵向顺次排列的第一平台部、第三平台部及第二平台部;以及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的底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平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纵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一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二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三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平台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三平台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纵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部包括背靠部及头部附加部,所述头部附加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靠部的纵向前端,所述第二平台部包括腿部支撑部及脚部附加部,所述脚部附加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腿部支撑部的纵向后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腿部支撑部包括顺次铰接的大腿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所述大腿支撑部的纵向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端铰接,所述脚部附加部连接于所述小腿支撑部的纵向后端,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后端通过连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铰接;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大腿支撑部的纵向后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纵向后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靠部和所述第一支撑架形成的组件的纵向长度、所述腿部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所述第三平台部和所述第三支撑架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基本相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将床分拆为多段床体,多段床体之间插接连接以共同形成一张完整的床。其中,床的平台分为多个部分,床的支撑组件分为相互插接连接三个部分,平台的多个部分与支撑组件的多个部分对应组合成床体,堆叠放置或包装其包装体积大大减少,以便于存储或运输,就常规尺寸的床而言拆分后的尺寸直接放入家用轿车装在,为客户购买、运输、移动提供便利;支撑组件中的第三支撑架的纵梁起到芯棒连接作用,两头分别插接到前后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内,使多个床体合成一体,组合简单快捷;床的致动部分分别固定在背靠部和腿部支撑部的支撑架上,无需安装,减少客户组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翻转一定角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第一床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第二床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第三床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多段分拆组合床的多种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
第一床体10(其中,第一平台部11、第一支撑架12、第一致动器13、第一铰链14;第一平板部111、头部附加部112;第一连接座1121;第一纵向梁121、第一横向梁122;第一插接端1211、第一锁固孔1211a);
第二床体20(其中,第二平台部21、第二支撑架22、第二致动器23、第二铰链24、连杆25、第三铰链26;大腿支撑部211、小腿支撑部212、脚部附加部213;第二连接座2131;第二纵向梁221、第二横向梁222;第二插接端2211、第二锁固孔2211a);
第三床体30(其中,第三平台部31、第三支撑架32;第三纵向梁321;第三插接端3211、第四插接端3212、第三锁固孔3211a、第四锁固孔3212a)。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多个床体部分构造成相互连接以共同形成一完整的床。为了存储和/或运输目的,多个床体部分可以分拆和组合一起以降小床的包装体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以具有三个床体部分的床为例来详细介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床也可以具有多于三个的床体部分。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分拆后,相比于传统的电动床的包装体积大大减少,尺寸方便运输和存放。该床包括平台和用于支撑所述平台的支撑组件,床及其平台定义一纵向和一与纵向垂直的横向。所述平台用于支撑一负载,例如人体。通常,在使用时平台上还会放置床垫。进一步地,床还可包括多个支撑腿(图未示),支撑腿安装在支撑组件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床包括第一床体10、第二床体20及第三床体30。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床体10、第三床体30及第二床体20沿纵向顺次排列,且三个部分之间相互可拆卸地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第一床体10包括第一平台部11和安装在第一平台部11底侧的第一支撑架12。第二床体20包括第二平台部21和安装在第二平台部21底侧的第二支撑架22。第三床体30包括第三平台部31和安装在第三平台部31底侧的第三支撑架3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平台部11和第二平台部21、第三平台部31共同形成床的平台。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22及第三支撑架13共同形成床的支撑组件。也就是说,床可以分成三个床体部分,例如,第一床体10、第二床体20及第三床体30。第一床体10包括第一平台部11和第一支撑架12,还可以包括若干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2上的支撑腿;第二床体20包括第二平台部21和第二支撑架22,还可以包括若干安装在第二支撑架22上的支撑腿;第三床体30包括第三平台部31和第三支撑架32,还可以包括若干安装在第三支撑架32上的支撑腿。支撑腿作为一种支撑结构,将平台支撑在距离地面预定距离的位置。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也可以实施为其他形式的支撑结构,例如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支撑架(例如,剪刀撑)。
第一床体10的第一平台部11为头背枕靠部分,第二床体20的第二平台部21为腿脚支撑部分,第三床体30的第三平台部31为臀部支撑部分。第一床体10、第二床体20及第三床体30组合成整床,也可分解拆下成为三个独立的部分。在组合状态下,第一平台部11、第三平台部31和第二平台部21在纵向上顺次形成用于承载负载的所述平台;在分拆状态下,第一床体10、第二床体20及第三床体30可沿厚度方向叠放,且第一床体10的头部附加部112、第二床体20的脚部附加部213可单独拆下叠放,叠放后的纵向长度小于床的整体纵向长度的三分之一,叠放后的厚度小于床的厚度的三倍。
如图5中所示,第一平台部11包括第一平板部111(即背靠部)和连接至第一平板部111的头部附加部112,第一平板部111的纵向上的后端通过多个第一铰链14(见图6)与第一支撑架12铰接,第一铰链14的铰接轴沿横向设置,从而第一平台部11可相对第一支撑架12绕横向的第一铰链14的铰接轴向上抬起。头部附加部112通过后端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座1121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平板部111的前端,具体地,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座1121与第一平板部111前端对应的连接孔配合将头部附加部112安装到第一平板部111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2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一纵向梁121和连接在两第一纵向梁121之间的若干第一横向梁122。两第一纵向梁121沿床的纵向延伸并沿床的横向间隔排布。如图7中所示,第二平台部21包括大腿支撑部211、转动连接至大腿支撑部211的小腿支撑部212以及脚部附加部213。大腿支撑部211的纵向上的前端通过多个第二铰链24与第二支撑架22铰接,第二铰链24的铰接轴沿横向设置,从而大腿支撑部211可相对第二支撑架22绕横向的第二铰链24的铰接轴向上抬起。小腿支撑部212的前端通过多个第三铰链26与大腿支撑部211的后端铰接,小腿支撑部212的后端通过多个连杆25连接至第二支撑架22。每一连杆25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212,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二支撑架22。脚部附加部213通过前端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座2131可拆卸地连接至小腿支撑部212的后端,具体地,通过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座2131与小腿支撑部212后端对应的连接孔配合将脚部附加部213安装到小腿支撑部2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床体10包括第一致动器13,第二床体20包括第二致动器23。第一致动器13连接在第一平台部11和第一支撑架12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平台部11相对于第一支撑架12活动。第二致动器23连接在第二平台部21和第二支撑架22之间,用于驱动第二平台部21相对于第二支撑架22活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13和第二致动器23在纵向上错位设置,以避免在分拆后叠放过程中二者之间相互干涉。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平台部11、第二平台部21与第三平台部31之间并未直接连接。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22分别与第三支撑架22插接连接,插接连接分别形成在第一支撑架12的后端与第三支撑架32的前端以及第二支撑架22的前端与第三支撑架32的后端之间。第一平板部111铰接在第一支撑架12上;大腿支撑部211铰接固定在第二支撑架22上,小腿支撑部212分别与大腿支撑部211和连杆25可旋转连接,连杆25铰接在第二支撑架22上,因此,大腿支撑部211、小腿支撑部212、连杆25及第二支撑架22在平行纵向的平面内形成以第二支撑架22为机架的四连杆机构。更具体地,大腿支撑部211、小腿支撑部212、连杆25及第二支撑架22在平行纵向的平面内形成以第二支撑架22为机架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从而当第二床体20在第二致动器23的驱动下运动时,小腿支撑部212始终保持与第二支撑架22在纵向上平行。
第二支撑架22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二纵向梁221和连接在两第二纵向梁221之间的至少一第二横向梁222,两第二纵向梁221沿床的纵向延伸并沿床的横向间隔排布。第三支撑架22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三纵向梁321,两第三纵向梁321沿床的纵向延伸并沿床的横向间隔排布。
如图8中所示,第三平台部31固定在第三支撑架32上。第三支撑架32未设置横向梁;在其它实施中,第三支撑架32也可在两第三纵向梁321之间设置一条或多条第三横向梁,以进一步增加第三支撑架32的结构强度。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第一纵向梁121之间的横向距离和两第二纵向梁221之间的横向距离均与两第三纵向梁321之间的横向距离相匹配,使得当第一床体10和第二床体20分别从两端插接到第三床体30上时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22分别与第三支撑架32对齐,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架12的第一纵向梁121和第二支撑架22的第二纵向梁221能够分别与第三支撑架32的对应的第三纵向梁321完全插接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纵向梁121或者多于两个第一纵向梁121,第二支撑架22可以包括一个第二纵向梁221或者多于两个第二纵向梁221,对应地,第三支撑架32可以包括一个第三纵向梁321或者多于两个第三纵向梁321。
每一第一纵向梁121的后端具有第一插接端1211,每一第二纵梁221的前端具有第二插接端2211,对应的第三纵向梁321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第三插接端3211、第四插接端3212,第一插接端1211与对应的第三插接端3211在纵向上插接配合,第二插接端2211与对应的第四插接端3212在纵向上插接配合。每一第一纵向梁121的第一插接端1211、每一第二纵梁221的第二插接端2211与对应的第三纵向梁321的第三插接端3211、第四插接端3212在纵向上相互对齐,即在纵向上没有偏移。具体地,每一第三纵向梁321的第三插接端3211伸入并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纵向梁121的第一插接端1211内,每一第三纵向梁321的第四插接端3212伸入并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纵向梁221的第二插接端2211内。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也根据需要采用第一纵向梁121的第一插接端1211、第二纵向梁221的第二插接端2211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三纵向梁321的第三插接端3211、第四插接端3212中。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纵向梁121、第二纵向梁221、第三纵向梁321均采用方管结构,第一插接端1211与第三插接端321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插接端2211与第四插接端321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插接端1211与第三插接端3211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第一锁固孔1211a与第三锁固孔3211a,第二插接端2211与第四插接端3212上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锁固孔2211a与第四锁固孔3212a,插接完成后可采用紧固件(如螺钉、卡销等)从下方伸入对齐的第一锁固孔1211a与第三锁固孔3211a、第二锁固孔2211a与第四锁固孔3212a,从而对第一纵向梁121、第二纵向梁221与第三纵向梁321的插接结构进行锁固,避免第一床体、第二床体、第三床体在纵向上的相对移动,使连接更加牢靠。
考虑到每一床体上的平台部对应于人体部位的尺寸关系,图示实施例中,第三纵向梁321的纵向长度大于第三平台部31的纵向长度,即第三纵向梁321在纵向上前后两端均凸出于第三平台部31,第一纵向梁121的后端不超出或略超出第一平台部11后端的第一铰链14,第二纵向梁221的前端不超出或略超出第二平台部21前端的第二铰链24,从而使得拆分后第一床体10(去掉头部附加部112)、第二床体20(去掉脚部附加部213)、第三床体30三部分的纵向尺寸大致相同,即,背靠部和第一支撑架12形成的组件的纵向长度、腿部支撑部和第二支撑架22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第三平台部31(臀部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架32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基本相等,从而可以减小叠放的纵向尺寸。又由于第一致动器13和第二致动器23在纵向上错位设置避免在分拆后叠放过程中的相互干涉,从而可以实现三部分叠放的厚度减小。
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22与第三支撑架32的插接配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也可采用轴孔插接配合等方式。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床的平台的各个部分可以升起以为用户提供更舒服的姿势,第一床体10的第一平板部11为背部提供支撑,第二床体20的大腿支撑部211、小腿支撑部211为腿部提供支撑,第三床体30的第三平台部31为臀部提供支撑,第三平台部31在背靠部和大腿/小腿支撑部的提升操作过程中相对于支撑组件是静止的。图9中示出了平台处于平坦结构、平台的头端升起和脚端升起的不同状态。
请参考图6,两第一纵向梁12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横向梁122,分别连接在两第一纵向梁121的两端。第一致动器13一端枢转连接至后端的第一横向梁122,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平台部11的前端。第一致动器13能够控制第一平台部11(第一平板部111和头部附加部112)相对第一支撑架12向上抬起,如图9中虚线所示。
请参阅图7,两第二横向梁222连接在两第二纵向梁221的两端。第二致动器23一端枢转连接至后端的第二横向梁222,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二平台部21的大腿支撑部211的后端。第二致动器23的操作可以抬升大腿支撑部211以及与之铰接的小腿支撑部212和脚部附加部213,如图9中虚线所示。在第二平台部21的抬升过程中,大腿支撑部211相对第二支撑架22(以及第三平台部31)在纵向平面内向上转动,小腿支撑部212相对第二支撑架22在纵向上斜向上平行举升。图示实施例中,连杆2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一连杆25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二平台部21的小腿支撑部212的后端,另一端枢转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纵向梁221的外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将床分拆为多段床体,多段床体之间插接连接以共同形成一张完整的床,例如,床体分拆为三段(即,第一床体、第二床体、第三床体),三段床体之间插接连接。其中,床的平台分为三部分(即,头背枕靠部分、臀部支撑部分、腿脚支撑部分)、五个小部分(顺次为头部附加部、背部支撑部、第三平台部、腿部支撑部及脚部附加部),床的支撑组件分为相互插接连接三个部分(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平台的多个部分与支撑组件的多个部分对应组合成床体,堆叠放置或包装时其包装体积大大减少,以便于存储或运输,就常规尺寸的床而言拆分后的尺寸直接放入家用轿车装在,为客户购买、运输、移动提供便利。支撑组件中的第三支撑架的纵梁起到芯棒连接作用,第三支撑架的两端分别插接到前后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内,使多个床体合成一体,组合简单快捷。床的致动部分(电器)分别固定在背靠部和腿部支撑部对应的支撑架上,无需安装,减少客户组装难度。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包括:
第一床体,所述第一床体包括第一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平台部底侧的第一支撑架;
第二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包括第二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平台部底侧的第二支撑架;以及
第三床体,所述第三床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床体和所述第二床体,所述第三床体包括第三平台部和安装在所述第三平台部底侧的第三支撑架;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三平台部共同形成所述床的承载负载的平台,所述平台定义相互垂直的纵向和横向,所述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三平台部以及所述第二平台部沿纵向顺次排列,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沿纵向与所述第三支撑架的两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床体、所述第二床体和所述第三床体在纵向上能够分拆成可叠置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纵向梁,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二纵向梁,所述第三支撑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三纵向梁,第一插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梁的纵向后端,第二插接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纵向梁的纵向前端,第三插接端、第四插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纵向梁的纵向前端、纵向后端,所述第一纵向梁、所述第三纵向梁、所述第二纵向梁在纵向上顺次前后对齐,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三插接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四插接端可拆卸地插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一纵向梁,所述至少一第二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二纵向梁,所述至少一第三纵向梁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间隔开的两第三纵向梁,所述两第一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两第二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分别与所述两第三纵向梁之间的横向距离对应,使得两个所述第一插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插接端在纵向上对齐、两个所述第二插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插接端在纵向上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端和所述第四插接端分别在纵向上向前和向后延伸超出所述第三平台部且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分别设内孔,所述第一插接端的内孔的横向截面形状与所述三插接端的横向截面形状的外廓相匹配,所述第二插接端的内孔的横向截面形状与所述第四插接端的横向截面形状的外廓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三插接端上、所述第二插接端与所述第四插接端上分别对应开设有锁固孔,所述锁固孔用于安装紧固件从而在纵向上限制第一和第二床体相对第三床体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部为头背枕靠部分,所述第三平台为臀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二平台部为腿脚支撑部分,所述第一平台部包括第一平板部和头部附加部,所述头部附加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平板部前端,所述第三平台部包括腿部支撑部和脚部附加部,所述脚部附加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腿部支撑部的后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部包括大腿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所述大腿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所述小腿支撑部铰接,所述小腿支撑部分别与所述大腿支撑部、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小腿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大腿支撑部、所述小腿支撑部、所述连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形成四杆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平台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三平台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纵向上错位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一纵向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一纵向梁之间的第一横向梁,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间隔且平行的第二纵向梁和连接在两所述第二纵向梁之间的第二横向梁;所述第一致动器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横向梁,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平台部的前端;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横向梁,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平台部。
11.一种多段分拆组合床,所述床定义一纵向和与纵向垂直的横向,所述床包括:
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床的负载,所述平台包括沿纵向顺次排列的第一平台部、第三平台部及第二平台部;以及
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平台的底侧且用于支撑所述平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纵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
其中,所述第一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二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三平台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二平台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三平台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台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一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二平台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第二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平台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活动;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纵向上错位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部包括背靠部及头部附加部,所述头部附加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背靠部的纵向前端,所述第二平台部包括腿部支撑部及脚部附加部,所述脚部附加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腿部支撑部的纵向后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部包括顺次铰接的大腿支撑部和小腿支撑部,所述大腿支撑部的纵向前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端铰接,所述脚部附加部连接于所述小腿支撑部的纵向后端,所述小腿支撑部的后端通过连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铰接;所述第二致动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大腿支撑部的纵向后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纵向后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段分拆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和所述第一支撑架形成的组件的纵向长度、所述腿部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所述第三平台部和所述第三支撑架形成的组合的纵向长度基本相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81706.8U CN213664515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81706.8U CN213664515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64515U true CN213664515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26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81706.8U Active CN213664515U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645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31668A (zh) * | 2020-10-30 | 2022-05-06 | 嘉兴赛诺机械有限公司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22481706.8U patent/CN2136645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31668A (zh) * | 2020-10-30 | 2022-05-06 | 嘉兴赛诺机械有限公司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21989B2 (en) | Modular user-assembled adjustable, and high-low adjustable beds | |
US9844274B2 (en) | Modular user-assembled adjustable, and high-low adjustable beds | |
US10820711B2 (en) | Extended-range versatilely-configurable user-assembled adjustable, and high-low adjustable, beds | |
US9009896B2 (en) | Adjustable foldable bed frame | |
US4204287A (en) | Knock-down sofa bed with hinged mattress | |
ES2968912T3 (es) | Estructura de marco de hierro de sofá y sofá | |
US10306994B2 (en) | Adjustable furniture | |
AU2018101462A4 (en) | Electric-assisted leisure lifting recliner | |
WO1998019521A1 (en) | Pet bed | |
US12156594B2 (en) | Sofa bed with glide system | |
CN105578929A (zh) | 床-沙发转换框架 | |
CN213664515U (zh)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
CN114431668A (zh)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
US20220133048A1 (en) | Bed with multiple separable segments | |
CN216256334U (zh) | 多段分拆组合床 | |
CN109172193A (zh) | 组合式多功能护理床 | |
CN209332540U (zh) | 组合式多功能护理床 | |
US7011373B1 (en) | Furniture assembly | |
US7669254B2 (en) | Convertible furniture | |
CN219661303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床 | |
CN109172198A (zh) | 多功能护理床 | |
US4335475A (en) | Composite lounge chair structure | |
CN117814609A (zh) | 一种可全拆卸安装的智能电动床 | |
CN112273923A (zh) | 具有多个床部分的床 | |
CA2418514A1 (en) | Sleeper sof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465 Xinnanyang Road, Jingzhen, Wangjiang,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after: Tiank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79 Xinyue Road, wangjiangjing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SAINUO MACHINER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