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2697U -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42697U CN213642697U CN202022159936.2U CN202022159936U CN213642697U CN 213642697 U CN213642697 U CN 213642697U CN 202022159936 U CN202022159936 U CN 202022159936U CN 213642697 U CN213642697 U CN 2136426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scle
-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respiratory
- rehabilit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包括呼吸面罩、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和肌肉电极;所述呼吸面罩内设置有微型流量传感器,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电性连接,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导线与肌肉电极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流量传感器检测信号传递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给予一定的电刺激,通过肌肉电极作用到人体,从而促使肌肉进行扩张或收缩,进行康复训练,有效防止肌肉萎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超过1.5亿人,每年新增呼吸系统住院患者200万人次;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因长期呼吸障碍造成呼吸肌肉萎缩,呼吸肌萎缩又反过来加重呼吸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引发呼吸症状急性发作和呼吸衰竭。
呼吸康复包括呼吸肌肉电刺激和呼吸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呼吸肌肉萎缩,打破恶性循环,减少急性发作。研究表明呼吸康复可以降低急性发作比例80%,降低呼吸衰竭死亡率30%,节省治疗费用50%。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呼吸康复方法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呼吸方法训练;研究表明,如果长期坚持正确的呼吸康复训练,可大幅度降低急性发病率(80%)和死亡率(30%)。但是,由于缺乏居家训练的有效设备,因此很少有患者能长期坚持;另外,因为没有监控与纠正训练的方法,患者的具体训练情况也无法使得医生准确得知,进而不能及时的进行指导与更换训练方案。因此,需要研究一款适用于家庭使用的呼吸康复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该设备通过微型流量传感器检测信号传递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给予一定的电刺激,通过肌肉电极作用到人体,从而促使肌肉进行扩张或收缩,进行康复训练,有效防止肌肉萎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包括呼吸面罩、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和肌肉电极;所述呼吸面罩内设置有微型流量传感器,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电性连接,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导线与肌肉电极进行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微型流量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给予肌肉电极电刺激,从而肌肉电极对训练者的肌肉进行刺激,使肌肉配合呼吸进行扩张或收缩,达到训练的目的,防止肌肉萎缩。
进一步地,所述肌肉电极包括吸气肌电极和呼气肌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面罩上设置有呼吸接管,所述呼吸接管直接连通空气或者连接有呼吸机。
进一步地,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包括有吸气刺激端和呼气刺激端,所述吸气刺激端与吸气肌电极进行连接,所述呼气刺激端与呼气肌电极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肌肉电极与表面肌电图进行连接,测量皮肤上的表面肌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肌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均连接有信息存储传输模块,所述信息存储传输模块与医院的主设备通过无线通讯或互联网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为MEMS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在家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在进行训练时,微型流量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给予肌肉电极电刺激,从而肌肉电极对训练者的肌肉进行刺激,使肌肉配合呼吸进行扩张或收缩,达到训练的目的,防止肌肉萎缩。
2、呼吸面罩与外界空气连通可以进行自主训练,适用于轻度患者。
3、呼吸面罩与呼吸机进行连通,可以增大呼吸的潮气量,进而给予肌肉足够的刺激,适用于重症呼吸障碍患者使用。
4、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和表面肌电图与信息存储传输模块连接,可以将每次的训练的数据以及皮肤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存储;与主设备连接后,可以将该数据传输给主设备供医生进行查阅,方便掌握患者的康复状态,以便于及时调整训练方式与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控制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控制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控制框图;
图中:1-呼吸面罩,101-呼吸接管;2-神经肌肉电刺激仪;3-肌肉电极;4-微型流量传感器;5-呼吸机;6-主设备;7-表面肌电图,8-信息存储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包括呼吸面罩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和肌肉电极3;所述呼吸面罩1内设置有微型流量传感器4,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4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电性连接,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通过导线与肌肉电极3进行连接;微型流量传感器4选择MEMS传感器,当呼吸气流通过MEMS传感器时可以通过热力学变化检测到气流的方向、流量和通气时间,进而将该检测信号传递给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从而向肌肉电极3输出信号给予训练者电刺激,以刺激肌肉保持扩张或收缩,防止肌肉萎缩。
其中,所述肌肉电极3包括吸气肌电极和呼气肌电极;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的包括有吸气刺激端和呼气刺激端,所述吸气刺激端与吸气肌电极进行连接,所述呼气刺激端与呼气肌电极进行连接。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根据MEMS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是属于吸气状态还是呼气状态,当处于吸气状态时,将电刺激信号传递给吸气肌电极,则吸气肌电极刺激膈神经并引起膈肌收缩,当吸气肌电极刺激膈肌收缩时,训练吸气肌群;当处于呼气状态时,将电刺激信号传递给呼气肌电极,呼气肌电极刺激腹壁肌肉,当刺激腹壁肌收缩时,训练呼气肌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肌肉电极3与表面肌电图7进行连接,测量皮肤上的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电极3的呼气肌电极和吸气肌电极将皮肤上的电信号传递给表面肌电图7进行处理形成表面肌电图像。
其中,所述呼吸面罩1上设置有呼吸接管101,所述呼吸接管101直接连通空气。
本实施例的装置主要用于可以进行自主呼吸训练的患者,主要用于训练肌肉,使其可以保持活力,不萎缩,无需借助呼吸机也可以达到正常的训练效果。
本实施例的设备在进行使用时:
首先,训练人员佩戴呼吸面罩1,之后将肌肉电极3贴附在皮肤上,其中吸气肌电极贴附于胸肌的皮肤上,呼气肌电极贴附于腹肌的皮肤上;
其次,开启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和表面肌电图7;
之后,训练人员开始进行呼吸,在呼气以及吸气的过程中,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根据微型流量传感器4检测到的信号给予肌肉电极3电刺激,从而刺激训练人员的肌肉进行扩张或收缩,对肌肉进行锻炼,从而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肌肉电极3将肌肉在锻炼时皮肤产生的电信号传递给表面肌电图7形成表面肌电图像可以判断人员肌肉的恢复情况。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吸面罩1上的呼吸接管101连接有呼吸机5;所述表面肌电图7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均与信息存储传输模块8电性连接。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训练的过程以及表面肌电图像的数据进行储存,便于随时进行查看。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表面肌电图7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均连接有信息存储传输模块8,所述信息存储传输模块8与医院的主设备6通过无线通讯或互联网实现连接。所述主设备6为控制电脑,用于观察患者实际的训练过程,便于随时调整训练方案之后返回给信息存储传输模块调整训练方法。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时或者是定时将训练的数据发送给主设备6,医生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数据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便于了解和控制病情,同时可以针对具体的情况,将康复训练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并通知给相应的训练患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面罩(1)、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和肌肉电极(3);所述呼吸面罩(1)内设置有微型流量传感器(4),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4)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电性连接,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通过导线与肌肉电极(3)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电极(3)包括吸气肌电极和呼气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面罩(1)上设置有呼吸接管(101),所述呼吸接管(101)直接连通空气或者连接有呼吸机(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的包括有吸气刺激端和呼气刺激端,所述吸气刺激端与吸气肌电极进行连接,所述呼气刺激端与呼气肌电极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电极(3)与表面肌电图(7)电性连接,测量皮肤上的表面肌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肌电图(7)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仪(2)均连接有信息存储传输模块(8),所述信息存储传输模块(8)与医院的主设备(6)通过无线通讯或互联网实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6)为控制电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流量传感器(4)为MEMS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59936.2U CN213642697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59936.2U CN213642697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42697U true CN213642697U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69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59936.2U Active CN213642697U (zh) | 2020-09-27 | 2020-09-27 |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4269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7546A (zh) * | 2019-07-09 | 2019-10-15 |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式呼吸肌电刺激装置 |
-
2020
- 2020-09-27 CN CN202022159936.2U patent/CN2136426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7546A (zh) * | 2019-07-09 | 2019-10-15 |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式呼吸肌电刺激装置 |
CN110327546B (zh) * | 2019-07-09 | 2023-03-14 | 北京雅果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式呼吸肌电刺激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9770B (zh) | 一种体外膈肌起搏与呼吸机协同送气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5916549B (zh) | 用于优化多电极神经起搏的系统及相关方法 | |
US20100312302A1 (en) | Respiratory triggered, bilateral laryngeal stimulator to restore normal ventilation in vocal fold paralysis | |
Scharf et al. | Vocal cord closure: a cause of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during controlled ventilation | |
Onders et al. | Diaphragm pacing stimulation system for tetraplegia in individuals injured during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 | |
JP2008543429A5 (zh) | ||
CN212700102U (zh) | 一种肺康复训练仪 | |
Jarosz et al. |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spiratory care | |
Dalal et al. | Diaphragmatic pacing in spinal cord injury | |
Onders |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storation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 |
CN204910377U (zh) | 一种带仿生排痰功能的无创呼吸机 | |
Mador et al. | Comparison of cervical magnetic and transcutaneous phrenic nerve stim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reshold loading. | |
CN213642697U (zh) | 一种家用呼吸康复设备 | |
Laghi et al. | Determinants of cough effectiveness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 | |
CN203090257U (zh)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系统 | |
CN110193139A (zh) | 一种用于呼吸肌电刺激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6215319A (zh) | 一种电刺激辅助呼吸的方法及装置 | |
EP4076640A1 (en) | Ventilation arrangement and treatment method | |
CN110327546B (zh) | 可穿戴式呼吸肌电刺激装置 | |
CN206275918U (zh) | 一种电刺激辅助呼吸的装置 | |
Walter et al. | Respiratory muscle pacing with chronically implanted intramuscular Permaloc electrodes: A feasibility study. | |
US20240042200A1 (en) | Respiration Monitoring Sensor for a Laryngeal Pacemaker | |
Migliore | Management of dyspnea guidelines for practice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
CN117427275A (zh) | 基于呼吸控制的运动训练系统和方法 | |
KR20200139333A (ko) | 객담 제거 보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