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0923U - 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30923U CN213630923U CN202022267535.9U CN202022267535U CN213630923U CN 213630923 U CN213630923 U CN 213630923U CN 202022267535 U CN202022267535 U CN 202022267535U CN 213630923 U CN213630923 U CN 2136309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 combustion gas
- combustion
- exhaust port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装置,不使用变更排气筒方向的排气构件就能够安全地应对多个方向的排气。燃烧装置在箱状的外装壳体内包括:燃烧部,使燃料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热交换器,回收燃烧气体的显热及潜热;以及排气部,为了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燃烧气体向外部排出而具有排气口,排气口与突出至外装壳体外部的排气筒连接,且排气部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具有燃烧气体的排气通路及多个排气口,并且在多个排气口上分别一体成形有堵塞排气口的堵塞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向加热热水供给用的热水的热交换器供给高温的燃烧气体,并排出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交换而温度降低了的燃烧气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供给在热交换器中利用燃烧气体的热来加热的热水的燃烧式热水供给装置被广泛利用。所述热水供给装置包括燃烧装置,此燃烧装置具有使燃料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的燃烧部、热交换器、以及将穿过热交换器的燃烧气体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导管。在排气导管上设有燃烧气体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经由排气筒而连接有延伸到热水供给装置外的排气管。
由于热水供给装置的设置环境多样化,排气筒的方向与排气管的延伸方向有时不一致。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那样,已知一种包括方向不同的多个排气口的燃烧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昭50-37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公昭53-3012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在不使用的排气口安装有堵塞构件而堵塞排气口。此堵塞构件在组装燃烧装置时安装,在变更施工现场使用的排气口的情况下,从使用的排气口拆下的堵塞构件被安装在不使用的排气口上。然而,即使安装了堵塞构件,燃烧气体也可能从不使用的排气口流出。另外,由于需要安装堵塞构件以使燃烧气体不流出,因此施工作业者的作业负担增加,并不优选。
因此,现状是,燃烧装置包括经由排气筒连接排气管的一个排气口,在排气筒的方向与排气管的延伸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排气管经由变更排气筒的延伸方向的排气构件与排气筒连接。例如如图5所示,向上的排气口50连接有向上方延伸的排气筒51,排气管52与排气筒51经由在水平方向变更排气筒51的方向的排气构件53而连接。但是,需要在排气口的周围确保变更方向的排气构件的配设空间,根据设置环境的不同,有可能无法容易地设置热水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变更排气筒的方向的排气构件就能够安全地应对多个方向的排气的燃烧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在箱状的外装壳体内包括:燃烧部,使燃料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热交换器,回收燃烧气体的显热及潜热;以及排气部,为了将在所述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排出至外部而具有与突出至所述外装壳体外部的排气筒连接的排气口,其中所述排气部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具有燃烧气体的排气通路及多个所述排气口,并且在多个所述排气口上分别一体成形有堵塞所述排气口的堵塞部。
根据所述结构,多个排气口分别被与排气口一体成形的堵塞部预先堵塞。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燃烧气体从不使用的排气口流出,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其中所述排气部以面对所述外装壳体的多个面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所述排气口。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具有方向不同的多个排气口,所以不使用变更排气筒的方向的排气构件,就能够应对多种设置环境,在与外部的排气管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排气口上经由排气筒连接排气管。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其中供连接所述排气筒的所述排气口通过切断而除去所述堵塞部来与外部连通。
根据所述结构,可成为能够容易地使用被堵塞的排气口的状态。
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其中,所述排气筒插入而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在所述排气口的比所述堵塞部更靠内侧处形成有用于密封与所述排气筒的外周的间隙的排气密封面部。
根据所述结构,排气密封面部在堵塞部被除去之前受到保护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在即将连接排气筒之前,在排气密封面部能够完全防止成为燃烧气体流出的原因的损伤和异物的附着,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不使用变更排气筒的延伸方向的排气构件,就能够安全地应对多个方向的排气管。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热水供给装置的卸下前表面面板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是实施例的排气导管的左侧的侧面图。
图3是实施例的排气导管的正面图。
图4是实施例的排气导管的左侧面的排气口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卸下了前表面面板的状态的热水供给装置的一例的正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热水供给装置
2:外装壳体
3:燃烧部
5:热交换部
6:排气导管
7:排气筒
7a:外周部
8: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11:一次热交换器
12:二次热交换器
14:排气集合部
15:通路部
16:排气箱部
17、18、19:排气口
18a:圆筒部
18b:扩径部
18c:阶差部
18d:堵塞部
18e:环状槽
18f:排气密封面部
20:燃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首先,基于图1对热水供给装置1进行说明。图中的箭头U表示热水供给装置1的上方,箭头L表示热水供给装置1的左方,箭头F表示热水供给装置1的前方。
热水供给装置1在其外装壳体2内具有燃烧部3、送风风扇4、热交换部5、排气导管6等。燃烧部3具有使燃料向下方燃烧的燃烧器及燃烧空间,且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送风风扇4向燃烧部3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热交换部5配设在燃烧部3的下方,利用燃烧气体的热加热热媒。排气导管6将热交换后的燃烧气体从热交换部5引导至外装壳体2的上段部的排气筒7。由这些燃烧部3、送风风扇4、热交换部5及排气导管6构成向下燃烧式的燃烧装置20。
另外,热水供给装置1包括使热媒在热交换部5与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8之间以及热交换部5与外部的图示外的供暖终端之间循环的泵9等。外装壳体2是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为前表面开放状的箱体,覆盖前表面的图示外的前表面面板可装卸。
送风风扇4将从外装壳体2的顶面部2a的供气筒10导入到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供给到燃烧部3。供气筒10与送风风扇4的吸气部也可通过供气导管连接,从供气筒10向送风风扇4直接导入空气。燃烧部3利用从送风风扇4供给的空气,使从燃料供给部3a供给的燃料(例如天然气、石油等)向下方燃烧,产生燃烧气体。燃烧气体向下方流动,被导入到热交换部5。
在热交换部5中,从泵9供给的热媒通过与从燃烧部3供给的高温的燃烧气体进行热交换来加热。加热后的热媒被供给到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8和外部的供暖终端。在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8中,从供水部30供给的热水供给用热水(清水)通过与从热交换部5供给的热媒的热交换而被加热。加热后的热水在混合部31中混合清水来进行温度调整,并从热水供给部32供给热水。
热交换部5包括回收燃烧气体的显热而加热热媒的例如翅片管式的一次热交换器11、及回收燃烧气体的潜热而加热热媒的例如板式的二次热交换器12。热媒在二次热交换器12中被加热一定程度后,在一次热交换器11中进一步加热至高温,而供给至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8和供暖终端。从燃烧部3供给的高温的燃烧气体在一次热交换器11中加热热媒,温度降低。此温度降低了的燃烧气体在二次热交换器12中加热热媒而进一步降温。
如图1~图3所示,在热交换部5的二次热交换器12上连结有排气导管6。排气导管6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包括排气集合部14、通路部15及排气箱部16。排气集合部14形成为在上表面具有大小2个开口部(省略图示)的浅箱状。二次热交换器12的下端部例如通过小螺钉固定在较大的开口部,通路部15的下端部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较小的开口部。
排气集合部14使穿过二次热交换器12而温度降低的热交换后的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从向下变更(反转)为向上。此时,燃烧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排放水从燃烧气体分离而被排气集合部14接收。此排放水被导入中和器中和,而排出外部。燃烧气体导入到通路部15。
通路部15形成为扁平的筒状,在上端部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有排气箱部16。通过所述通路部15,从排气集合部14导入的燃烧气体被导向上方的排气箱部16。此通路部15的筒内与排气箱部16的内部连通,形成燃烧气体通过的排气通路。再者,通路部15和排气箱部16也可以通过例如吹塑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排气箱部16是左右长的长方体状的箱体,包括与外装壳体2的顶面部2a以及左右的侧面部2b、侧面部2c相向的上表面部16a以及左右的侧面部16b、侧面部16c,及底面部16d、前表面部16e以及背面部16f。底面部16d以在排气箱部16内凝结的排放水流向通路部15的方式缓缓倾斜。以这些排气箱部16的上表面部16a、侧面部16b、侧面部16c、背面部16f分别接近外装壳体2的顶面部2a、侧面部2b、侧面部2c、背面部2d的方式,将排气导管6收容固定在外装壳体2中。
排气箱部16具有多个排气口,将从通路部15导入的燃烧气体导向任一个排气口。例如,在排气箱部16的上表面部16a及左右的侧面部16b、侧面部16c,以分别面对外装壳体2的顶面部2a及左右的侧面部2b、侧面部2c的方式设置有排气口17、排气口18、排气口19。排气箱部16与多个排气口17、18、19例如通过吹塑成形而一体成形。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外装壳体2上,在与排气口17、排气口18、排气口19对应的部位分别设置有能够插通安装排气筒7的圆形的孔。
由于多个排气口17、18、19结构相同,因此对排气口18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的说明。
图4示出连接排气筒7之前的排气口18的剖面。排气口18设置在排气箱部16的左侧的侧面部16b。此排气口18具有从侧面部16b向左边延伸的圆筒部18a、将圆筒部18a的前端部分扩径的扩径部18b、以及连接圆筒部18a与扩径部18b的阶差部18c。另外,排气口18被从扩径部18b形成至径向内侧的堵塞部18d堵塞。堵塞部18d与排气口18一体成形。
为了容易利用例如刀具等切断工具切断堵塞部18d,在堵塞部18d上以沿着扩径部18b的内壁的方式设置有环状槽18e。排气口18的堵塞部18d呈密接状抵接于外装壳体2的侧面部2b。因此,设置在与排气口18对应的部位的外装壳体2的孔被堵塞部18d堵塞。
具有这些圆筒部18a、扩径部18b、阶差部18c、堵塞部18d的排气口18与排气箱部16一体成形。其他的排气口17、排气口19也同样地分别具有从排气箱部16向外侧延伸的圆筒部、扩径部以及阶差部、堵塞部,并与排气箱部16一体成形。在组装热水供给装置1时,所有这些排气口17、18、19被堵塞部堵塞。
在使用排气口18时,堵塞部18d被切断除去,排气筒7被插入到排气口18。在插入的排气筒7的外周部7a上安装有例如O形环7b等密封构件、或者涂布糊状的密封构件。圆筒部18a的内壁成为排气密封面部18f,外周部7a与排气密封面部18f之间由密封构件密封。由此,防止燃烧气体从排气筒7与排气口18之间流出。由于排气密封面部18f被堵塞部18d保护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在组装热水供给装置1时和输送时没有损伤或异物附着的担忧。
排气筒7具有凸缘部7c,以所述凸缘部7c与外装壳体2抵接的方式将排气筒7插入排气口18。而且,通过例如利用小螺钉将所述凸缘部7c固定在外装壳体2上,排气筒7被固定在排气口18。对从外装壳体2突出的排气筒7连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排气管(参照图1)。
当切断环状槽18e以除去堵塞部18d时,刀具等切断工具垂直地插入堵塞部18d。此时,切断工具的前端贯通堵塞部18d而接触连接圆筒部18a与扩径部18b的阶差部18c。由此,在除去堵塞部18d时不会损伤排气密封面部18f,所以没有燃烧气体因排气密封面部18f的损伤而流出的担忧,安全性提高。在使用排气口17或排气口19的情况下,也与所述排气口18同样地连接排气筒7。
施工作业者根据设置环境从多个排气口17、18、19中选择一个排气口,去除所选择的排气口的堵塞部并插入排气筒7。除此以外的不使用的排气口保持由堵塞部堵塞的状态,因此不需要施工作业者进行堵塞作业,从而可靠地防止燃烧气体从不使用的排气口流出。因此,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并且安全性提高。
对所述实施例的燃烧装置2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多个排气口17、18、19分别被与排气口17、排气口18、排气口19一体成形的堵塞部预先堵塞,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燃烧气体从不使用的排气口流出,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另外,由于以与外装壳体2的多个面部相对的方式形成多个排气口17、18、19,并且具有方向不同的多个排气口17、18、19,因此不使用变更方向的排气构件就能够应对多样的设置环境。
而且,在例如排气口18被选择作为要使用的排气口的情况下,通过切断而除去堵塞部18d来与外部连通,从而可成为能够容易地使用被堵塞的排气口18的状态。其他排气口17、排气口19也同样。
在例如排气口18被选择作为要使用的排气口的情况下,排气筒7插入而连接于排气口18。在排气口18的比堵塞部18d更靠内侧处,形成有用于密封与排气筒7的外周的间隙的排气密封面部18f。排气密封面部18f在堵塞部18d被除去之前得到保护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在连接排气筒7之前,能够在排气密封面部18f中防止成为燃烧气体流出的原因的损伤和异物的附着,能够提高安全性。其他排气口17、排气口19也同样。
排气口的位置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位置。例如,也可在排气箱部16的背面部16f、前表面部16e设置一体成形的具有堵塞部的排气口。另外,还能在排气箱部16的上表面部16a上形成多个排气口,从而能够配合排气管选择要使用的排气口。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情况下,以对所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的方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包括这种变更方式。
Claims (4)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状的外装壳体内包括:燃烧部,使燃料燃烧而产生燃烧气体;热交换器,回收燃烧气体的显热及潜热;以及排气部,为了将在所述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燃烧气体排出至外部而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突出至所述外装壳体外部的排气筒连接,所述燃烧装置,
所述排气部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具有燃烧气体的排气通路及多个所述排气口,并且在多个所述排气口上分别一体成形有堵塞所述排气口的堵塞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以面对所述外装壳体的多个面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所述排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供连接所述排气筒的所述排气口通过切断来除去所述堵塞部而与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插入而连接于所述排气口,在所述排气口的比所述堵塞部更靠内侧处形成有排气密封面部,所述排气密封面部用于密封与所述排气筒的外周的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94382 | 2019-10-25 | ||
JP2019194382A JP2021067424A (ja) | 2019-10-25 | 2019-10-25 | 燃焼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30923U true CN213630923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5637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67535.9U Active CN213630923U (zh) | 2019-10-25 | 2020-10-13 | 燃烧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067424A (zh) |
CN (1) | CN213630923U (zh) |
-
2019
- 2019-10-25 JP JP2019194382A patent/JP2021067424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0-13 CN CN202022267535.9U patent/CN21363092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67424A (ja) | 2021-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460088B1 (ko) | 연소장치 | |
US20120055465A1 (en) | Condensate pan with condensate trap | |
CN109931692B (zh) | 燃烧装置 | |
KR102580551B1 (ko) | 급탕기 | |
JP6534906B2 (ja) | 燃焼装置 | |
CN213630923U (zh) | 燃烧装置 | |
KR102505658B1 (ko) | 급탕기 | |
EP1106933A2 (en) | A heat exchanger for ovens for food cooking | |
CN101082424B (zh) | 燃气灶具 | |
US20160313049A1 (en) | Condensate Collector and Trap | |
US10571123B2 (en) | Air supply and exhaust adapter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 |
JP6909431B2 (ja) | 燃焼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 | |
CN107576066B (zh) | 室内设置型燃烧装置 | |
JP2016217646A (ja) | 熱源機 | |
CN209386564U (zh) | 燃烧室外壳及热水器 | |
JPH1089622A (ja) | 微粉炭バーナ装置 | |
EP3071898B1 (en) | Cover for condensing boilers | |
KR102387283B1 (ko) | 가스보일러 시스템 및 혼합기 | |
CN219036656U (zh) | 可燃废气、尾气燃烧炉 | |
CN212644589U (zh) | 适于给燃烧器供料的气体预混合系统和锅炉 | |
JP4373311B2 (ja) | 温風暖房機 | |
KR101862644B1 (ko) | 연소기 연도용 연소가스 송풍과 역풍방지장치 | |
US20190126179A1 (en) | Filter device and water heater | |
KR920005335Y1 (ko) | 온풍기 | |
KR20010091717A (ko) | 난방기용 급배기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