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57506U - 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57506U CN213457506U CN202022231276.4U CN202022231276U CN213457506U CN 213457506 U CN213457506 U CN 213457506U CN 202022231276 U CN202022231276 U CN 202022231276U CN 213457506 U CN213457506 U CN 2134575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optical module
- lens
- moving direction
- driv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固定于一电子设备上且用以接收一第一光线。前述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模组、一第二光学模组以及一第三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器,用以将第一光线转换为一第一影像信号。在第一光线的光路上,第二光学模组位于第一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当第一光线经过第一光学模组时,第一光学模组将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一第一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二移动方向,其中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更具体地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光学模组的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都配有镜头模组而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然而,当需要将焦距较长的镜头设置于前述电子装置中时,会造成电子装置厚度的增加,进而不利于电子装置的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固定于一电子设备上且用以接收一第一光线。前述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模组、一第二光学模组以及一第三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器,用以将第一光线转换为一第一影像信号。在第一光线的光路上,第二光学模组位于第一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当第一光线经过第一光学模组时,第一光学模组将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一第一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二移动方向,其中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元件以及一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一轴向转动。第一轴向和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一轴向垂直于第一移动方向。第一轴向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一轴向垂直于第二移动方向。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二轴向转动。第二轴向和第一轴向不平行。第二轴向和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二轴向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电子设备具有一板状结构,且电子设备之厚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光路调整元件重叠。第二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学组件和一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一光轴,且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学组件沿着第一光轴运动。第一光轴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第一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片。第一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片。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光学组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光学组件不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四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由第四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四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四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二光学组件和一第三驱动机构,第二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二光轴,且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沿着一第一平移方向运动,第一平移方向和第二光轴不平行。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沿着一第二平移方向运动,第二平移方向和第二光轴不平行。第一平移方向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二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三镜片。第二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四镜片。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二光学组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三驱动机构和第二光学组件不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五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过第五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五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五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三光学组件,且第三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三光轴。第三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五镜片。第三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六镜片。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六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过第六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六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六光学模组用以将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第二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三移动方向。该第二移动方向和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六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二光路调整元件和一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三轴向转动。第三轴向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三轴向垂直于第二移动方向。第三轴向和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三轴向垂直于第三移动方向。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四轴向转动。第四轴向和第三轴向不平行。第四轴向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四轴向和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四驱动机构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四驱动机构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第三移动方向和第一移动方向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四驱动机构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四驱动机构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不重叠。第三移动方向和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七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过第七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七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七光学模组包括一第四光学组件和一第五驱动机构,第四光学组件具有一第四光轴,且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沿着第四光轴运动。第四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七镜片。第四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八镜片。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七镜片和第八镜片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沿着第二光轴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相异于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电子设备沿着第四光轴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八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过第八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八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八光学模组用以将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第三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四移动方向。第三移动方向和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八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三光路调整元件和一第六驱动机构,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五轴向转动。第五轴向和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五轴向垂直于第三移动方向。第五轴向和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第五轴向垂直于第四移动方向。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六轴向转动。第六轴向和第五轴向不平行。第六轴向和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六轴向和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六驱动机构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之排列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六驱动机构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第四移动方向与第一移动方向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六驱动机构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之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六驱动机构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不重叠。第四移动方向与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四移动方向与第二移动方向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电子设备运动。第一光电转换器具有一接收表面和一第五光轴,接收表面用以接收第一光线,且第五光轴垂直于接收表面。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电子设备绕第五光轴转动。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七轴向转动,第七轴向垂直于第五光轴。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电子设备绕一第八轴向转动,第八轴向垂直于第五光轴。第七轴向和第八轴向不平行。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五光轴和第四移动方向平行。沿着垂直第四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八光学模组重叠。沿着第四移动方向观察时,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沿着垂直第四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第七驱动机构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五光轴和第三移动方向平行。沿着垂直第三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第七驱动机构和第六光学模组重叠。沿着第三移动方向观察时,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沿着垂直第三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第七驱动机构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九光学模组,第一光线经过第九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线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和第九光学模组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第九光学模组包括一可变光圈和一第八驱动机构,可变光圈用以调整第一光线通过可变光圈之通过量,且第八驱动机构用以改变可变光圈之大小。可变光圈具有一第六光轴。沿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第八驱动机构和第六光轴不重叠。第六光轴和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六光轴和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六光轴和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第六光轴平行于第三移动方向。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线依序通过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以及第八镜片。第一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二镜片的尺寸。第一镜片的尺寸大于第二镜片的尺寸。第二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三镜片的尺寸。第二镜片的尺寸大于第三镜片的尺寸。第三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四镜片的尺寸。第三镜片的尺寸大于第四镜片的尺寸。第四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五镜片的尺寸。第四镜片的尺寸大于第五镜片的尺寸。第五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六镜片的尺寸。第五镜片的尺寸小于第六镜片的尺寸。第六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七镜片的尺寸。第六镜片的尺寸小于第七镜片的尺寸。第七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八镜片的尺寸。第七镜片的尺寸小于第八镜片的尺寸。第一镜片的尺寸相异于第八镜片的尺寸。第一镜片的尺寸大于第八镜片的尺寸。第一光线依序通过第一镜片、可变光圈以及第八镜片。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镜片具有一切割平面,且第八镜片具有另一切割平面。第五镜片具有未被切割的一圆形结构。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七光学模组还包括多个第四光学组件,且前述第四光学组件分别具有不同焦距。第五驱动机构用以切换前述第四光学组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模组、第二光学模组和第三光学模组构成一光学装置,且光学系统还包括一另一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和另一光学装置相邻,其中另一光学装置包括一第二光电转换器,用以将进入另一光学装置的一第二光线转换为一第二影像信号。第一光电转换器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沿着垂直第一移动方向的所有方向观察时,光学装置和另一光学装置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光学模组和第三光学模组分别为独立个体。第一光学模组和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第一光学模组直接或间接地经由一第一接着元件相对于第三光学模组被调整到一预设位置,且经由第一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第三光学模组。第一光学模组经由一固定框架和第一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第三光学模组。第二光学模组和第三光学模组分别为独立个体。第二光学模组和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第二光学模组直接或间接地经由一第二接着元件相对于第三光学模组被调整到一另一预设位置,且经由第二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第三光学模组。第二光学模组经由固定框架和第二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第三光学模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模组、第二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固定于固定框架上的示意图。
图中:
14-10:光学系统
14-11:光学装置
14-11A:开口
14-11B:固定框架
14-11C:第一接着元件
14-11D:第二接着元件
14-11E:第三接着元件
14-12:光学装置
14-12A:开口
14-12B:镜片
14-12C:第二光电转换器
14-20:电子设备
14-100:第一光学模组
14-110:第一光路调整元件
14-200:第二光学模组
14-210:第一光学组件
14-211:第一镜片
14-211A:切割平面
14-212:第二镜片
14-212A:切割平面
14-220:第二驱动机构
14-300:第三光学模组
14-310:第一光电转换器
14-311:接收表面
14-320:第七驱动机构
14-400:第四光学模组
14-410:第二光学组件
14-411:第三镜片
14-412:第四镜片
14-420:第三驱动机构
14-500:第五光学模组
14-510:第三光学组件
14-511:第五镜片
14-512:第六镜片
14-600:第六光学模组
14-610:第二光路调整元件
14-620:第四驱动机构
14-700、14-700’:第七光学模组
14-710、14-710’:第四光学组件
14-711:第七镜片
14-711A:切割平面
14-712:第八镜片
14-712A:切割平面
14-720、14-720’:第五驱动机构
14-730’:框体
14-800:第八光学模组
14-810:第三光路调整元件
14-820:第六驱动机构
14-900:第九光学模组
14-910:可变光圈
14-920:第八驱动机构
14-AX1:第一轴向
14-AX2:第二轴向
14-AX3:第三轴向
14-AX4:第四轴向
14-AX5:第五轴向
14-AX6:第六轴向
14-AX7:第七轴向
14-AX8:第八轴向
14-D1:第一移动方向
14-D2:第二移动方向
14-D3:第三移动方向
14-D4:第四移动方向
14-L1:第一光线
14-L2:第二光线
14-M1:第一平移方向
14-M2:第二平移方向
14-OP1:第一光轴
14-OP2:第二光轴
14-OP3:第三光轴
14-OP4:第四光轴
14-OP5:第五光轴
14-OP6:第六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光学系统。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公开提供许多合适的公开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公开,并非用以局限本公开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4-10可装设于一电子设备14-20内,用以照相或摄影,前述电子设备14-20例如可为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或是数位相机。光学系统14-10可包括两个光学装置14-11、14-12,两者彼此相邻且可分别接收一第一光线14-L1和一第二光线14-L2。其中,光学装置14-11的焦距会大于光学装置14-12的焦距,因此光学装置14-11可为一望远端摄像装置,而光学装置14-12则可为一广角端摄像装置。
图3、图4和图5系表示前述光学装置14-1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学装置14-11主要包括一第一光学模组14-100、一第二光学模组14-200、一第三光学模组14-300、一第四光学模组14-400、一第五光学模组14-500、一第六光学模组14-600、一第七光学模组14-700、一第八光学模组14-800以及一第九光学模组14-900。前述第一光线14-L1在通过光学装置14-11的开口14-11A进入光学装置14-11内后,可依序经过第一光学模组14-100、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六光学模组14-600、第九光学模组14-900、第八光学模组14-8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而入射至第三光学模组14-300。以下将分别对前述各元件进行说明。
第一光学模组14-100可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和一第一驱动机构14-120。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例如可为一棱镜或一反射镜,其反射面可面朝光学装置14-11的开口14-11A。当第一光线14-L1沿着一第一移动方向14-D1(于图式中为-Z轴方向)穿过开口14-11A后,第一光线14-L1将会被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的反射面反射而朝向一第二移动方向14-D2(于图式中为X轴方向)移动。换言之,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可将第一光线14-L1的行进方向由第一移动方向14-D1变更为第二移动方向14-D2,且前述第一移动方向14-D1和第二移动方向14-D2不平行。
第一驱动机构14-120可驱动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旋转,以微调第一光线14-L1的第二移动方向14-D2来达到晃动补偿(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的目的。举例而言,第一驱动机构14-120可驱动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绕一第一轴向14-AX1及一第二轴向14-AX2转动,其中第一轴向14-AX1大致垂直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和第二移动方向14-D2,而第二轴向14-AX2则不垂直也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和第二移动方向14-D2。
第一驱动机构14-1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旋转。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4-20具有一板状结构,且电子设备14-20的厚度方向与第一移动方向14-D1平行,第一驱动机构14-120和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的排列方向亦与第一移动方向14-D1平行。因此,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一驱动机构14-120将会和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重叠,如此一来,可使光学装置14-11、14-12更为靠近,进而提升光学系统14-10的光学效能。
第二光学模组14-200包括一第一光学组件14-210和一第二驱动机构14-220。第一光线14-L1被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反射后,可沿第二移动方向14-D2行进并被第二光学模组14-200的第一光学组件14-210接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光学组件14-210包括一第一镜片14-211和一第二镜片14-212,且第一镜片14-211设置于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和第二镜片14-212之间。因此,被第一光路调整元件14-110反射后的第一光线14-L1会依序穿过第一镜片14-211和第二镜片14-21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4-211的尺寸大于第二镜片14-212的尺寸。
第一光学组件14-210可具有一第一光轴14-OP1,且此第一光轴14-OP1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14-D2。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学模组14-200是用来对焦,因此第二驱动机构14-220可驱动第一光学组件14-2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沿着第一光轴14-OP1移动。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14-220和第一光学组件14-210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二驱动机构14-220和第一光学组件14-210不重叠。
第二驱动机构14-2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一光学组件14-2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一光学组件14-2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移动。
第四光学模组14-400包括一第二光学组件14-410和一第三驱动机构14-420。穿过第二光学模组14-200的第一光线14-L1将继续沿第二移动方向14-D2行进并被第四光学模组14-400的第二光学组件14-410接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光学组件14-410包括一第三镜片14-411和一第四镜片14-412,且第三镜片14-411设置于第二镜片14-212和第四镜片14-412之间。因此,进入第二光学组件14-410的第一光线14-L1会依序穿过第三镜片14-411和第四镜片14-412。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镜片14-212的尺寸大于第三镜片14-411的尺寸,且第三镜片14-411的尺寸大于第四镜片14-412的尺寸。
第二光学组件14-410可具有一第二光轴14-OP2,此第二光轴14-OP2亦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14-D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光学模组14-400是用于晃动补偿,因此第三驱动机构14-420可驱动第二光学组件14-4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沿着一第一平移方向14-M1(于图式中为Y轴方向)及/或一第二平移方向14-M2(于图式中为Z轴方向)移动,前述第一平移方向14-M1大致垂直于第二平移方向14-M2,且两者皆大致垂直于第二光轴14-OP2。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轴14-OP2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第一平移方向14-M1和第二平移方向14-M2。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14-420和第二光学组件14-410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三驱动机构14-420和第二光学组件14-410不重叠。
第三驱动机构14-4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二光学组件14-4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二光学组件14-4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第六光学模组14-600包括一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和一第四驱动机构14-620,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例如可为一棱镜或一反射镜。第一光线14-L1在穿过第四光学模组14-400后,会被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反射而朝向一第三移动方向14-D3(于图式中为Y轴方向)移动。换言之,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可将第一光线14-L1的行进方向由第二移动方向14-D2变更为第三移动方向14-D3,且前述第二移动方向14-D2和第三移动方向14-D3不平行。
第四驱动机构14-620可驱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旋转,以微调第一光线14-L1的第三移动方向14-D3来达到晃动补偿的目的。举例而言,第四驱动机构14-620可驱动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绕一第三轴向14-AX3及一第四轴向14-AX4转动,其中第三轴向14-AX3大致垂直于第二移动方向14-D2和第三移动方向14-D3,而第四轴向14-AX4则不垂直也不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14-D2和第三移动方向14-D3。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是将第一光线14-L1往侧边反射,因此第三移动方向14-D3将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在这种实施例中,第四驱动机构14-620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的排列方向将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四驱动机构14-620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不重叠。
第四驱动机构14-6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旋转。
请参阅图3和图5,第八光学模组14-800包括一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和一第六驱动机构14-820,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例如可为一棱镜或一反射镜。被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反射的第一光线14-L1可抵达第八光学模组14-800,再被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反射而朝向一第四移动方向14-D4(于图式中为-X轴方向)移动。换言之,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可将第一光线14-L1的行进方向由第三移动方向14-D3变更为第四移动方向14-D4,且前述第三移动方向14-D3和第四移动方向14-D4不平行。
第六驱动机构14-820可驱动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旋转,以微调第一光线14-L1的第四移动方向14-D4来达到晃动补偿的目的。举例而言,第六驱动机构14-820可驱动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绕一第五轴向14-AX5及一第六轴向14-AX6转动,其中第五轴向14-AX5大致垂直于第三移动方向14-D3和第四移动方向14-D4,而第六轴向14-AX6则不垂直也不平行于第三移动方向14-D3和第四移动方向14-D4。
第六驱动机构14-8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移动方向14-D4是与第二移动方向14-D2平行,因此第六驱动机构14-820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的排列方向将不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六驱动机构14-820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不重叠。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移动方向14-D4是与第一移动方向14-D1平行,因此第六驱动机构14-820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的排列方向将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沿着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六驱动机构14-820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重叠。
第五光学模组14-500包括一第三光学组件14-510。第一光线14-L1被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反射后,可沿第四移动方向14-D4行进并被第五光学模组14-500的第三光学组件14-510接收。第三光学组件14-510包括一第五镜片14-511和一第六镜片14-512,且第五镜片14-511设置于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和第六镜片14-512之间。因此,被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反射后的第一光线14-L1会依序穿过第五镜片14-511和第六镜片14-512。于本实施例中,第四镜片14-412的尺寸大于第五镜片14-511的尺寸,且第五镜片14-511的尺寸小于第六镜片14-512的尺寸。
第三光学组件14-510具有一第三光轴14-OP3,且此第三光轴14-OP3大致平行于第四移动方向14-D4。于本实施例中,第五光学模组14-500的位置是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固定的。
第七光学模组14-700包括一第四光学组件14-710和一第五驱动机构14-720。穿过第五光学模组14-500的第一光线14-L1将继续沿第四移动方向14-D4行进并被第七光学模组14-700的第四光学组件14-710接收。如图3和图5所示,第四光学组件14-710包括一第七镜片14-711和一第八镜片14-712,且第七镜片14-711设置于第六镜片14-512和第八镜片14-712之间。因此,进入第七光学模组14-700的第一光线14-L1会依序穿过第七镜片14-711和第八镜片14-712。于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14-512的尺寸小于第七镜片14-711的尺寸,且第七镜片14-711的尺寸小于第八镜片14-712的尺寸。
特别的是,为了使电子设备14-20的轻薄化,在电子设备14-2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镜片14-211和第二镜片14-212的端部可被裁切而形成切割平面14-211A、14-212A,且第七镜片14-711和第八镜片14-712的端部可被裁切而形成切割平面14-711A、14-712A。由于裁切部分是位于前述镜片的端部,因此将不会影响光学装置14-11的整体光学性质。相对于前述镜片,第三镜片14-411、第四镜片14-412、第五镜片14-511和第六镜片14-512皆具有未被切割的圆形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4-211的尺寸更大于第八镜片14-712的尺寸。
第四光学组件14-710可具有一第四光轴14-OP4,且此第四光轴14-OP4平行于第四移动方向14-D4。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光学模组14-700是用来变焦(zoom),因此第五驱动机构14-720可驱动第四光学组件14-7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沿着第四光轴14-OP4移动,且第四光学组件14-7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沿着第四光轴14-OP4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大于第二光学组件14-4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沿着第二光轴14-OP2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
第五驱动机构14-7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四光学组件14-7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四光学组件14-7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移动。
第三光学模组14-300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和一第七驱动机构14-320。第一光线14-L1在穿过第七光学模组14-700后将入射至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会将第一光线14-L1转换成一第一影像信号,再将第一影像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14-20的处理单元(未图式),藉由处理单元进行影像的后处理。
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接收第一光线14-L1的表面为一接收表面14-311,且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具有第五光轴14-OP5,平行于第四移动方向14-D4且垂直于前述接收表面14-311。第七驱动机构14-320可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绕第五光轴14-OP5转动,以达到晃动补偿的目的。于本实施例中,第七驱动机构14-320更可驱动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相对于电子设备14-20绕一第七轴向14-AX7(于图式中为Y轴)和一第八轴向14-AX8(于图式中为Z轴)转动,第七轴向14-AX7和第八轴向14-AX8皆大致垂直于第五光轴14-OP5,且第七轴向14-AX7和第八轴向14-AX8彼此不平行。
第七驱动机构14-320例如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旋转。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九光学模组14-900是设置于第六光学模组14-600和第八光学模组14-800之间。第九光学模组14-900包括一可变光圈14-910和一第八驱动机构14-920,其中可变光圈14-910是用来调整第一光线14-L1通过可变光圈14-910的通过量,而第八驱动机构14-920则是用来改变可变光圈14-910的大小。
可变光圈14-910具有一第六光轴14-OP6。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九光学模组14-900是设置于第六光学模组14-600和第八光学模组14-800之间,因此前述第六光轴14-OP6将平行于第三移动方向14-D3,而不会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第二移动方向14-D2以及第四移动方向14-D4。
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九光学模组14-900是设置于第六光学模组14-600和第八光学模组14-800之间,但第九光学模组14-900的位置可依使用需求改变。举例而言,第九光学模组14-900可设置于开口14-11A和第一光学模组14-100之间、第一光学模组14-100和第二光学模组14-200之间、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四光学模组14-400之间、第四光学模组14-400和第六光学模组14-600之间、第八光学模组14-800和第五光学模组14-500之间、或第五光学模组14-500和第七光学模组14-700之间。当第九光学模组14-900设置于第一光学模组14-100和第二光学模组14-200之间、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四光学模组14-400之间、第四光学模组14-400和第六光学模组14-600之间时,沿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第八光学模组14-800和第六光轴14-OP6将不会重叠。
请回到图1和图2,光学装置14-12可包括一镜片14-12B和一第二光电转换器14-12C。第二光线14-L2在通过光学装置14-12的开口14-12A后,可穿过镜片14-12B而抵达第二光电转换器14-12C。第二光电转换器14-12C可将第二光线14-L2转换为一第二影像信号,再将第二影像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14-20的处理单元,藉由处理单元进行影像的后处理。
光学装置14-11的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和光学装置14-12的第二光电转换器14-12C之间形成有不为零的间距,且沿着垂直第一移动方向14-D1的所有方向观察时,光学装置14-11和光学装置14-12彼此重叠。藉此,可有效地使用电子设备14-20内的空间。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分别用来对焦、晃动补偿以及变焦,但并不限定于此。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中的一或多个可以用来对焦,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中的一或多个可以用来晃动补偿,且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中的一或多个可以用来变焦。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的位置可依需求调整,例如可设置于开口14-11A和第一光学模组14-100之间、第一光学模组14-100和第六光学模组14-600之间、第六光学模组14-600和第八光学模组14-800之间、或第八光学模组14-800和第三光学模组14-300之间。应注意的是,无论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七光学模组14-700放置的位置于何处,第二光学模组14-200、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和第七光学模组14-700应依顺序摆放于第一光线14-L1的光路上。
请参阅图6,于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第九光学模组14-900设置于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七光学模组14-700之间,且第四光学模组14-400和第五光学模组14-500被省略。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的第五光轴14-OP5平行于第四移动方向14-D4,且沿着第四移动方向14-D4观察时,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和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重叠。由于第三光学模组14-300紧邻于第八光学模组14-800,因此从垂直第四移动方向14-D4的方向观察时,第三光学模组14-300的第七驱动机构14-320将与第三光路调整元件14-810重叠。
请参阅图7,于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第九光学模组14-900设置于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七光学模组14-700之间,且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以及第八光学模组14-800被省略。第六光学模组14-600将第一光线14-L1朝向电子设备14-20的厚度方向反射,因此,第三移动方向14-D3将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且第四驱动机构14-620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的排列方向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14-D1。从第一移动方向14-D1观察时,第四驱动机构14-620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重叠。
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的第五光轴14-OP5平行于第三移动方向14-D3,且沿着第三移动方向14-D3观察时,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和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重叠。由于第三光学模组14-300紧邻于第六光学模组14-600,因此从垂直第三移动方向14-D3的方向观察时,第三光学模组14-300的第七驱动机构14-320将与第二光路调整元件14-610重叠。
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光电转换器14-310是水平设置于电子设备14-20中,因此可减少电子设备14-20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4-2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8和图9,于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第七光学模组14-700’可包括多个第四光学组件14-710’。这些第四光学组件14-710’可分别具有不同的焦距,且可设置于一框体14-730’上。第七光学模组14-700’的第五驱动机构14-720’可驱动框体14-730’沿着垂直第四移动方向14-D4的方向移动,以使不同的第四光学组件14-710’位于第一光线14-L1的光路上。举例而言,第五驱动机构14-720’可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的一者可连接框体14-730’,另一者则可连接电子设备14-20,框体14-730’可通过线圈和磁铁之间的磁推力产生移动。
请参阅图10,于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14-11中的元件可藉由固定框架及/或接着元件固定。如图所示,第一光学模组14-100可通过第一接着元件14-11C固定至固定框架14-11B上,第二光学模组14-200可通过第二接着元件14-11D固定至固定框架14-11B上,且第三光学模组14-300可通过第三接着元件14-11E固定至固定框架14-11B上。第一光学模组14-100、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三光学模组14-300彼此之间皆具有不为零的间距。
第一接着元件14-11C、第二接着元件14-11D以及第三接着元件14-11E可为光固化或热固化胶体。在组装时,使用者可在第一接着元件14-11C和第二接着元件14-11D固化前,调整第一光学模组14-100和第二光学模组14-200至各自的预设位置,使第一光轴14-OP1在X轴方向上对齐第一轴向14-AX1。同样的,使用者亦可在第三接着元件14-11E固化前,调整第三光学模组14-300的位置至其预设位置。第四光学模组14-400、第五光学模组14-500、第六光学模组14-600、第七光学模组14-700、第八光学模组14-800和第九光学模组14-900亦可以相同方式设置于固定框架14-11B上,故于此不再赘述。待光学装置14-11中的元件的位置调整完毕后,即可藉由光线或热能使接着元件固化。
于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框架14-11B可被省略。第一接着元件14-11C可直接接触第一光学模组14-100和第三光学模组14-300,且第二接着元件14-11D可直接接触第二光学模组14-200和第三光学模组14-300,藉此来使光学装置14-11中的元件彼此固定。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固定于一电子设备上且用以接收一第一光线。前述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光学模组、一第二光学模组以及一第三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器,用以将第一光线转换为一第一影像信号。在第一光线的光路上,第二光学模组位于第一光学模组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当第一光线经过第一光学模组时,第一光学模组将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一第一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二移动方向,其中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于第二移动方向。本公开所揭露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光学系统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组可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组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公开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公开使用。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公开以前述数个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此外,每个权利要求范围建构成一独立的实施例,且各种权利要求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皆介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光学系统,固定于一电子设备上且用以接收一第一光线,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包括:
一第一光学模组;
一第二光学模组;以及
一第三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器,用以将该第一光线转换为一第一影像信号,其中在该第一光线的光路上,该第二光学模组位于该第一光学模组该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其中当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时,该第一光学模组将该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一第一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二移动方向,其中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二移动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一光路调整元件以及一第一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一轴向转动;
该第一轴向和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一轴向垂直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该第一轴向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一轴向垂直于该第二移动方向;
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二轴向转动;
该第二轴向和该第一轴向不平行;
该第二轴向和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二轴向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电子设备具有一板状结构,且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该第一驱动机构和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一驱动机构和该第一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该第二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一光学组件和一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一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一光轴,且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学组件沿着该第一光轴运动;
该第一光轴平行于该第二移动方向;
该第一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片;
该第一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片;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镜片和该第二镜片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二驱动机构和该第一光学组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二驱动机构和该第一光学组件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四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由该第四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四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四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二光学组件和一第三驱动机构,该第二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二光轴,且该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沿着一第一平移方向运动,该第一平移方向和该第二光轴不平行;
该第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沿着一第二平移方向运动,该第二平移方向和该第二光轴不平行;
该第一平移方向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二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三镜片;
该第二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四镜片;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三镜片和该第四镜片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三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学组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三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学组件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五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五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五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五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三光学组件,且该第三光学组件具有一第三光轴;
该第三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五镜片;
该第三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六镜片;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五镜片和该第六镜片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六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六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六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六光学模组用以将该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该第二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三移动方向;
该第二移动方向和该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六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二光路调整元件和一第四驱动机构,该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三轴向转动;
该第三轴向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三轴向垂直于该第二移动方向;
该第三轴向和该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三轴向垂直于该第三移动方向;
该第四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四轴向转动;
该第四轴向和该第三轴向不平行;
该第四轴向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四轴向和该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四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该第三移动方向和该第一移动方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四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不重叠;
该第三移动方向和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七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七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七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七光学模组包括一第四光学组件和一第五驱动机构,该第四光学组件具有一第四光轴,且该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沿着该第四光轴运动;
该第四光学组件包括一第七镜片;
该第四光学组件包括一第八镜片;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七镜片和该第八镜片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沿着该第二光轴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相异于该第四光学组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沿着该第四光轴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八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八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八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八光学模组用以将该第一光线的行进方向由该第三移动方向变更为一第四移动方向;
该第三移动方向和该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八光学模组包括一第三光路调整元件和一第六驱动机构,该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五轴向转动;
该第五轴向和该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五轴向垂直于该第三移动方向;
该第五轴向和该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五轴向垂直于该第四移动方向;
该第六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六轴向转动;
该第六轴向和该第五轴向不平行;
该第六轴向和该第三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六轴向和该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驱动机构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六驱动机构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该第四移动方向与该第一移动方向平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驱动机构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的排列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一移动方向;
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六驱动机构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不重叠;
该第四移动方向与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四移动方向与该第二移动方向平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光学模组还包括一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该电子设备运动;
该第一光电转换器具有一接收表面和一第五光轴,该接收表面用以接收该第一光线,且该第五光轴垂直于该接收表面;
该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该第五光轴转动;
该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七轴向转动,该第七轴向垂直于该第五光轴;
该第七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光电转换器相对于该电子设备绕一第八轴向转动,该第八轴向垂直于该第五光轴;
该第七轴向和该第八轴向不平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光轴和该第四移动方向平行;
沿着垂直该第四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七驱动机构和该第八光学模组重叠;
沿着该第四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光电转换器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沿着垂直该第四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七驱动机构和该第三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五光轴和该第三移动方向平行;
沿着垂直该第三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七驱动机构和该第六光学模组重叠;
沿着该第三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光电转换器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沿着垂直该第三移动方向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七驱动机构和该第二光路调整元件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九光学模组,该第一光线经过该第九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线依序经过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九光学模组入射至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九光学模组包括一可变光圈和一第八驱动机构,该可变光圈用以调整该第一光线通过该可变光圈的通过量,且该第八驱动机构用以改变该可变光圈的大小;
该可变光圈具有一第六光轴;
沿该第一移动方向观察时,该第八驱动机构和该第六光轴不重叠;
该第六光轴和该第一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六光轴和该第二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六光轴和该第四移动方向不平行;
该第六光轴平行于该第三移动方向。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线依序通过该第一镜片、该第二镜片、该第三镜片、该第四镜片、该第五镜片、该第六镜片、该第七镜片以及该第八镜片;
该第一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二镜片的尺寸;
该第一镜片的尺寸大于该第二镜片的尺寸;
该第二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三镜片的尺寸;
该第二镜片的尺寸大于该第三镜片的尺寸;
该第三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四镜片的尺寸;
该第三镜片的尺寸大于该第四镜片的尺寸;
该第四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五镜片的尺寸;
该第四镜片的尺寸大于该第五镜片的尺寸;
该第五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六镜片的尺寸;
该第五镜片的尺寸小于该第六镜片的尺寸;
该第六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七镜片的尺寸;
该第六镜片的尺寸小于该第七镜片的尺寸;
该第七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八镜片的尺寸;
该第七镜片的尺寸小于该第八镜片的尺寸;
该第一镜片的尺寸相异于该第八镜片的尺寸;
该第一镜片的尺寸大于该第八镜片的尺寸;
该第一光线依序通过该第一镜片、该可变光圈以及该第八镜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片具有一切割平面,且该第八镜片具有一另一切割平面;
该第五镜片具有未被切割的一圆形结构。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七光学模组还包括多个第四光学组件,且该些第四光学组件分别具有不同焦距;
该第五驱动机构用以切换该些第四光学组件。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模组、该第二光学模组和该第三光学模组构成一光学装置,且该光学系统还包括一另一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和该另一光学装置相邻,其中该另一光学装置包括一第二光电转换器,用以将进入该另一光学装置的一第二光线转换为一第二影像信号;
该第一光电转换器和该第二光电转换器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
沿着垂直该第一移动方向的所有方向观察时,该光学装置和该另一光学装置重叠。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三光学模组分别为独立个体;
该第一光学模组和该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
该第一光学模组直接或间接地经由一第一接着元件相对于该第三光学模组被调整到一预设位置,且经由该第一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一光学模组经由一固定框架和该第一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二光学模组和该第三光学模组分别为独立个体;
该第二光学模组和该第三光学模组之间形成不为零的间距;
该第二光学模组直接或间接地经由一第二接着元件相对于该第三光学模组被调整到一另一预设位置,且经由该第二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该第三光学模组;
该第二光学模组经由该固定框架和该第二接着元件固定地连接该第三光学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912743P | 2019-10-09 | 2019-10-09 | |
US62/912,743 | 2019-10-09 | ||
US201962925958P | 2019-10-25 | 2019-10-25 | |
US62/925,958 | 2019-10-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57506U true CN213457506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287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31276.4U Active CN213457506U (zh) | 2019-10-09 | 2020-10-09 | 光学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5750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7748A (zh) * | 2022-09-09 | 2022-11-11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0-09 CN CN202022231276.4U patent/CN2134575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27748A (zh) * | 2022-09-09 | 2022-11-11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423566U (zh) | 光学系统 | |
EP4030233A1 (en) | Periscopic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532816B (zh) |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1470256B (zh) | 变焦镜头 | |
US11280984B2 (en) | Reflective camera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3161995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
CN215986675U (zh) | 光学系统 | |
WO2021213216A1 (zh) |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 |
CN115943344A (zh) | 相机模块 | |
JP2006119260A (ja) | 変倍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 |
JP4142670B2 (ja) | ズームカメラの光学装置 | |
CN110837160A (zh) | 光学成像模块 | |
CN213457506U (zh) | 光学系统 | |
KR20230058111A (ko) | 카메라 모듈, 촬영 모듈 및 단말 | |
CN114079710A (zh) | 潜望式连续光变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 |
JPWO2012063711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
CN213423578U (zh) | 光学系统 | |
JP7606420B2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US11714333B2 (en) | Optical imag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cusing | |
TWI769465B (zh) | 光學成像裝置 | |
TWI728831B (zh) | 可對焦成像裝置 | |
CN110941063A (zh) | 光学成像模块 | |
US12063428B2 (en) | Camera module | |
KR101673594B1 (ko) | 줌 광학계 | |
US20250116844A1 (en) | Optical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