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36930U -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36930U CN213436930U CN202021327919.9U CN202021327919U CN213436930U CN 213436930 U CN213436930 U CN 213436930U CN 202021327919 U CN202021327919 U CN 202021327919U CN 213436930 U CN213436930 U CN 213436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ging
- die
- lower die
- block
- upse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上模、预锻上模和终锻上模;下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下模、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镦粗上模和镦粗下模对应设置,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对应设置,且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对应设置。由于其在上模底座和下模底座固定有三组锻模,因此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可以实现一火次多工序连锻。将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用于钛合金铰链锻造的时候,不需要在坯料表面涂覆玻璃润滑剂,解决了钛合金铰链锻造过程中塑性差、变形抗力大、外观质量差、产品错移量不可控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可实现低成本及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可以用来连接车身车门,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其中,对于车门连接时使用的铰链,其作为实现车门开关的机械装置,多采用不锈钢铰链或铁铰链。但由于钢铁材料的密度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与别的常用材料相比重量偏大,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不锈钢铰链或铁铰链会因雨水或大气的腐蚀产生锈蚀造成寿命偏低,缺点较为明显。而钛合金材质的铰链因自身密度小、抗拉强度高、比强度大、高低温性能好和抗腐蚀性能好等材料特性,可以有效的满足铰链结构优化、轻量化设计、提高使用寿命等要求。但由于钛合金材料本身具有塑性及流动性差、变形抗力高、锻造温度范围窄和成型过程中较易开裂等特点,进而造成钛合金材料的锻造较为困难,相同形状的产品,钛合金材料需要多火次才能完成最终的成型,锻造能耗及时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无需多火次即可完成钛合金铰链最终的成型,进而可以控制锻造能耗及时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包括:
上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上模、预锻上模和终锻上模;
下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下模、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
所述镦粗上模和所述镦粗下模对应设置,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预锻下模对应设置,且所述终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下模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由于其在上模底座和下模底座固定有三组锻模,也即包括镦粗上模和镦粗下模在内的镦粗模,包括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在内的预锻模,包括终锻上模和终锻下模在内的终锻模,因此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可以实现一火次多工序连锻。将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用于钛合金铰链锻造的时候,不需要在坯料表面涂覆玻璃润滑剂,解决了钛合金铰链锻造过程中塑性差、变形抗力大、外观质量差、产品错移量不可控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可实现低成本及大批量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上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上挡块,以在多块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上模底座之间形成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的第一装夹空间;
下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下挡块,以在多块所述下挡块和所述下模底座之间形成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的第二装夹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上挤压块组件,可相对所述上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包括多块上挤压块,用于将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装夹空间;
下挤压块组件,可相对所述下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包括多块下挤压块,用于将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装夹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挡块组件包括第一前挡块、第一后挡块、第一左挡块和第一右挡块,所述下挡块组件包括第二前挡块、第二后挡块、第二左挡块和第二右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挤压块组件包括:
第一前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前挡块;
第一左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左挡块;
所述下挤压块组件包括:
第二前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前挡块;
第二左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左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前挤压块和所述第一前挡块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所述第一前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前挡块;
所述第一左挤压块和所述第一左挡块挤压配合,且所述第一左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左挡块;
所述第二前挤压块和所述第二前挡块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所述第二前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前挡块;
所述第二左挤压块和所述第二左挡块挤压配合,且所述第二左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左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前挡块、所述第一后挡块、所述第一左挡块和所述第一右挡块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上模底座;所述第二前挡块、所述第二后挡块、所述第二左挡块和所述第二右挡块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模底座与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之间设置有垫板;
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终锻上模和所述第一右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右挤压板,所述第一后挡块与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后挤压板;
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终锻下模和所述第二右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右挤压板,所述第二后挡块与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后挤压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模底座设置有第一纵向通孔,所述第一纵向通孔贯通所述下模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下模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之间具有运动空间;
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的至少其中一个开设有连通自身下表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二纵向通孔;
所述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还包括:
一级顶杆,安装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且可沿着所述第一纵向通孔升降;
顶板,固定于所述一级顶杆的顶端且位于所述运动空间;
二级顶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端沿着所述第二纵向通孔的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级顶杆包括第一二级顶杆和第二二级顶杆,所述第一二级顶杆安装于所述预锻下模的所述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一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所述预锻下模的上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二级顶杆安装于所述终锻下模的所述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二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终锻下模的上表面相适配;
所述预锻下模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型腔;
所述终锻下模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型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的其中一个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的另外一个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上模底座;101、镦粗上模;102、预锻上模;103、终锻上模;104、第一前挡块;105、第一后挡块;106、第一左挡块;107、第一右挡块;108、第一前挤压块;110、垫板;111、第一右挤压板;112、第一后挤压板;113、导套;
200、下模底座;201、镦粗下模;202、预锻下模;203、终锻下模;204、第二前挡块;205、第二后挡块;206、第二左挡块;207、第二右挡块;208、第二前挤压块;209、第二左挤压块;211、第二右挤压板;212、第二后挤压板;213、一级顶杆;214、顶板;215、二级顶杆;216、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底座100和下模底座200。其中,上模底座100依次固定有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下模底座200依次固定有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镦粗上模101和镦粗下模201对应设置,预锻上模102和预锻下模202对应设置,且终锻上模103和终锻下模203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由于其在上模底座100和下模底座200固定有三组锻模,也即包括镦粗上模101和镦粗下模201在内的镦粗模,包括预锻上模102和预锻下模202在内的预锻模,包括终锻上模103和终锻下模203在内的终锻模,因此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可以实现一火次多工序连锻。将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用于钛合金铰链锻造的时候,不需要在坯料表面涂覆玻璃润滑剂,解决了钛合金铰链锻造过程中塑性差、变形抗力大、外观质量差、产品错移量不可控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可实现低成本及大批量生产。
下文以钛合金铰链的锻造为例对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进行说明。不失一般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除了可以用于钛合金铰链的锻造,还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加工成型。对应不同产品,其镦粗上模、预锻上模、终锻上模、镦粗下模、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的结构对应不同,具体都可以由要加工的产品直接并清楚的确定,因此此处不对镦粗上模、预锻上模、终锻上模、镦粗下模、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的具体形状做过多限制。
具体的,在高温加热坯料之后,先将坯料放置于镦粗模的镦粗上模101和镦粗下模201之间,完成坯料的镦粗得到一次锻件;完成镦粗之后,将一次锻件移动到预锻模的预锻上模102和预锻下模202之间,完成一次锻件的预锻得到二次锻件;完成预锻之后,将二次锻件移动到终锻模的终锻上模103和终锻下模203之间,完成二次锻件的终锻得到最终的成型件。
通过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进行锻造,其锻造成型的方法操作简单,对操作者要求不高。产品制备过程中其变形量是通过多工序连锻实现,减少了大变形过程中的开裂,制备后的产品尺寸与形状精度高,产品加工余量小,产品错移可控制在0.6mm以内,而且模具使用周期长,质量稳定;在一火次的情况下只需几十秒即可完成一件钛合金铰链的锻造成型,可大幅度的降低生产周期和加工成本。
其中,镦粗模、预锻模和终锻模的结构形状均不作特殊要求,只要满足镦粗、预锻和终锻的需求即可。例如,以终锻为例,终锻之后得到的是最终的成型件,也即最终的钛合金铰链,因此终锻模的结构基于需要生产的钛合金铰链的结构确定即可。又例如,以预锻为例,预锻之后得到二次塑性变形的二次锻件,可以基于对二次锻件的预先设定,确定预锻模的结构。
此外,在预锻模和终锻模之间,也可以基于需要设置若干中间锻模,进而在预锻和终锻之间还需要经过若干次的锻造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将上述提及的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固定在上模底座100上,且将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固定在下模底座200上,设置上挡块组件和下挡块组件。当然,除了通过上挡块组件和下挡块组件固定以上三组锻模,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以上三组锻模,例如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再或者通过任何现有技术公开的手段固定。
其中,采用上挡块组件和下挡块组件固定以上三组模锻,可以方便三组模锻的更换,以在其中任意一组模锻结构受损的时候随时替换,降低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的维护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上挡块,以在多块上挡块和上模底座100之间形成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的第一装夹空间。此外,下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下挡块,以在多块下挡块和下模底座200之间形成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的第二装夹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还包括上挤压块组件和下挤压块组件。其中,上挤压块组件可相对上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上挤压块组件包括多块上挤压块,用于将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装夹空间;下挤压块组件可相对下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包括多块下挤压块,用于将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第二装夹空间。
也即,由于上挤压块组件和下挤压块组件位置可以调节,因此随着上锻模(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上锻模指代的是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的至少其中一个)和下锻模(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下锻模指代的是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的至少其中一个)的使用,可以通过调节上挤压块组件和下挤压块组件的位置,保证上锻模和下锻模的可靠固定。
当然,在设置有上挡块组件和下挡块组件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上挡块和上锻模设置互相配合的限位部以达到固定上锻模的目的。同样的,可以通过下挡块和下锻模设置互相配合的限位部以达到固定下锻模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2,上挡块组件包括第一前挡块104、第一后挡块105、第一左挡块106和第一右挡块107,下挡块组件包括第二前挡块204、第二后挡块205、第二左挡块206和第二右挡块207。此时,得到的所有上挡块和下挡块的形状均较为规则,便于制造和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挤压块组件包括第一前挤压块108和第一左挤压块,第一前挤压块108固定于第一前挡块104,第一左挤压块固定于第一左挡块106。下挤压块组件包括第二前挤压块208和第二左挤压块209,第二前挤压块208固定于第二前挡块204,第二左挤压块209固定于第二左挡块206。该种情况下,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固定上锻模和下锻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前挤压块108和第一前挡块104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第一前挤压块108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第一前挡块104;第一左挤压块(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左挡块106挤压配合,且第一左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第一左挡块106;第二前挤压块208和第二前挡块204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第二前挤压块208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第二前挡块204;第二左挤压块209和第二左挡块206挤压配合,且第二左挤压块209通过螺纹件固定于第二左挡块206。其中,以第一前挤压块108和第一前挡块104之间的配合为例,第一前挡块104和第一前挤压块108可以沿着斜面相互移动,进而通过螺纹件将第一前挤压块108固定至第一前挡块104的过程,第一前挤压块108可以给上锻模施加向后上方的作用力,使得上锻模的后侧压紧第一后挡块105,且上锻模的顶部压紧上模底座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前挡块104、第一后挡块105、第一左挡块106和第一右挡块107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上模底座100,以方便拆装;第二前挡块204、第二后挡块205、第二左挡块206和第二右挡块207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下模底座200,同样可以便于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模底座100与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之间设置有垫板110;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终锻上模103和第一右挡块107之间设置有第一右挤压板111,第一后挡块105与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后挤压板112;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终锻下模203和第二右挡块207之间设置有第二右挤压板211,第二后挡块205与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之间设置有第二后挤压板212。
通过垫板110、第一右挤压板111、第一后挤压板112、第二右挤压板211和第二后挤压板212的设置,可以保护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防止其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模底座200设置有第一纵向通孔,第一纵向通孔贯通下模底座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下模底座200的上表面与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之间具有运动空间;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的至少其中一个开设有连通自身下表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二纵向通孔;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还包括一级顶杆213、顶板214和二级顶杆215。一级顶杆213安装于第一纵向通孔,且可沿着第一纵向通孔升降;顶板214固定于一级顶杆213的顶端且位于运动空间;二级顶杆215底端固定连接顶板214,顶端沿着第二纵向通孔的轴向运动。
具体的,对于下锻模而言,在完成一道锻造工序的时候,如果需要通过顶杆(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指代一级顶杆213和二级顶杆215的至少其中之一)将锻件(在没有特殊指代的情况下,锻件指代的是一次锻件、二次锻件和成型件的至少其中一个)从下锻模顶起,则驱动一级顶杆213向上运动,通过一级顶杆213带动顶板214在运动空间当中上升,并通过顶板214带动二级顶杆215将锻件顶起。
图1和图2中,一级顶杆213和二级顶杆215的数量分别为三根,很显然一级顶杆213和二级顶杆215的数量不受此处举例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级顶杆215包括第一二级顶杆和第二二级顶杆,第一二级顶杆安装于预锻下模202的第二纵向通孔,第一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预锻下模202的上表面相适配;第二二级顶杆安装于终锻下模203的第二纵向通孔,第二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终锻下模203的上表面相适配;预锻下模202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型腔;终锻下模203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型腔。
也即,由于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分别形成有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如果不辅助以二级顶杆215,则锻件有可能停留在第一型腔或者第二型腔当中无法取出。因此,通过二级顶杆215的设置,可以保证锻件的取出。
当然,在镦粗下模的上表面也可能形成有型腔,因此对应镦粗也可以设置通孔,并且在镦粗下模的通孔当中也设置二级顶杆215,以方便锻件的顶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上锻模当中的镦粗上模101、预锻上模102和终锻上模103可以同时工作,同样的,下锻模当中的镦粗下模201、预锻下模202和终锻下模203也可以同时工作,进而三个锻件可以同时进行加工,以提高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上模底座100和下模底座200的其中一个固定有导套113,另外一个固定有和导套113相配合的导柱216。进而,通过导套113和导柱216之间的配合实现上模底座100和下模底座200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柱216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下模底座200,导套11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上模底座100。当然,导柱216和导套113的安装还可以反过来,并且导柱216和导套113的固定方式不受此处举例的限制。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进行锻造,包括如下步骤:
S1、成型前坯料准备,包括将坯料表面进行车削,使得坯料符合尺寸要求及光洁度要求;
S2、将上模和下模的表面预热到150℃-350℃;
S3、将坯料置于900℃-1000℃的电阻炉中保温40min-60min;
S4、坯料保温结束后,人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坯料转移放置到镦粗下模201的型面上;
S5、对上模底座100赋予一定的下行速度及压力后,整个上模底座100在连杆滑块或者其他部件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当镦粗上模101与坯料上端面接触后,坯料在压力的作用下开始变形,直至上模底座100运动到下死点,坯料镦粗变形停止得到一次锻件,而后整个上模底座100在连杆滑块或者其他部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复位;
S6、人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一次锻件转移到预锻下模202的型腔中,上模底座100在连杆滑块的带动下向下运动,完成第二次变形得到二次锻件;上模底座100复位后,顶杆向上运动带动顶板214向上运动,顶板214再推动二级顶杆215向上运动,最终二级顶杆215将锻件顶出型腔。
S7、人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二次变形后的二次锻件挪到终锻下模203的型腔,上模底座100再重复上述步骤S6的过程,最终完成成型得到成型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进行锻造,可以保证锻件在成型过程中其变形量控制在50%以内,变形均匀;其次坯料加热的温度范围较相变点温度低20C-60℃,也即位于材料的α+β两相区,这样在大变形的情况下,成型后成型件可获得组织细小和均匀的等轴组织,从而具有良好的塑形和强度匹配,坯料在成型过程中并不需要多火次反复加热,减少了多火次加热中能耗大以及α氧化层偏厚等问题,并且坯料中间转移时间较短,减弱了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对坯料的激冷作用,这样更有利于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主要用于铰链的锻造,但也可以用于其他锻件的锻造,此处只是结合钛合金铰链的锻造为例对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进行说明,不构成对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若某一部分出现损坏现象,只需将损坏部分换下即可,这样减少了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因局部损坏而报废的风险,降低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成本的投入。其次,该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具有双重导向作用,除了导套113与导柱216之间具有第一重导向之外,可以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第二重导向结构,例如在上模设置导向槽,在下模设置导向凸起,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进而可以减少铰链成型中因错移力造成的产品错差,减少废品率的出现。再其次,该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拆装方便且通用性强,可实现不同形状铰链的模具更换或同尺寸其他产品也可使用该工装;其对操作者的要求较低,即使是新手也可快速上手。此外,该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减少了铰链成型过程中多火次加热的需要,减少了因多火次加热造成能耗高及α氧化层偏厚等问题,可有效的减少开裂。最后,该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可以在几十秒内完成铰链的成型需要,所生产的产品表面质量良好,可实现大批量生产,缩短生产周期。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上模、预锻上模和终锻上模;
下模底座,依次固定有镦粗下模、预锻下模和终锻下模;
所述镦粗上模和所述镦粗下模对应设置,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预锻下模对应设置,且所述终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下模对应设置;
所述下模底座设置有第一纵向通孔,所述第一纵向通孔贯通所述下模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下模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之间具有运动空间;
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的至少其中一个开设有连通自身下表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二纵向通孔;
所述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还包括:
一级顶杆,安装于所述第一纵向通孔,且可沿着所述第一纵向通孔升降;
顶板,固定于所述一级顶杆的顶端且位于所述运动空间;
二级顶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端沿着所述第二纵向通孔的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上挡块,以在多块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上模底座之间形成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的第一装夹空间;
下挡块组件,包括多块下挡块,以在多块所述下挡块和所述下模底座之间形成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的第二装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挤压块组件,可相对所述上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包括多块上挤压块,用于将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装夹空间;
下挤压块组件,可相对所述下挡块组件调节位置并固定,包括多块下挤压块,用于将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通过挤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装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块组件包括第一前挡块、第一后挡块、第一左挡块和第一右挡块,所述下挡块组件包括第二前挡块、第二后挡块、第二左挡块和第二右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挤压块组件包括:
第一前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前挡块;
第一左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左挡块;
所述下挤压块组件包括:
第二前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前挡块;
第二左挤压块,固定于所述第二左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挤压块和所述第一前挡块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所述第一前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前挡块;
所述第一左挤压块和所述第一左挡块挤压配合,且所述第一左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左挡块;
所述第二前挤压块和所述第二前挡块上形成有互相配合的斜面,且所述第二前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前挡块;
所述第二左挤压块和所述第二左挡块挤压配合,且所述第二左挤压块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左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挡块、所述第一后挡块、所述第一左挡块和所述第一右挡块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上模底座;所述第二前挡块、所述第二后挡块、所述第二左挡块和所述第二右挡块均通过螺纹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座与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之间设置有垫板;
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终锻上模和所述第一右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右挤压板,所述第一后挡块与所述镦粗上模、所述预锻上模和所述终锻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后挤压板;
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终锻下模和所述第二右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右挤压板,所述第二后挡块与所述镦粗下模、所述预锻下模和所述终锻下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后挤压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顶杆包括第一二级顶杆和第二二级顶杆,所述第一二级顶杆安装于所述预锻下模的所述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一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所述预锻下模的上表面相适配;所述第二二级顶杆安装于所述终锻下模的所述第二纵向通孔,所述第二二级顶杆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终锻下模的上表面相适配;
所述预锻下模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型腔;
所述终锻下模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型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7919.9U CN21343693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27919.9U CN21343693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36930U true CN213436930U (zh) | 2021-06-15 |
Family
ID=76370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27919.9U Active CN213436930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369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1650A (zh) * | 2021-09-09 | 2021-12-07 | 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向镦球锻造装置 |
-
2020
- 2020-07-08 CN CN202021327919.9U patent/CN2134369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1650A (zh) * | 2021-09-09 | 2021-12-07 | 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向镦球锻造装置 |
CN113751650B (zh) * | 2021-09-09 | 2023-11-24 | 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双向镦球锻造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97407B (zh) | 铝合金板材模压淬火复合成型方法及其一体化装置 | |
CN108655314B (zh) | 差速器十字轴锻件挤压式模锻工艺 | |
CN111745121B (zh) | 一种镁合金轮毂的高成形性锻造方法与装置 | |
CN109622845B (zh) | 一种鼓式转向节预锻件闭式近净成形工艺及模具 | |
CN101376141A (zh) | 汽车轮毂挤压成形方法及其配套成形模具 | |
CN113926973A (zh) | 一种锻造大型曲拐的组合砧模及工艺 | |
CN110479938B (zh) | 法兰球阀锻件的锻造成形模具及成形方法 | |
CN110153342B (zh) | 棒料镦挤复合成型制坯工艺 | |
CN107649590B (zh) | 一种蒙皮拉形模具及其拉形方法 | |
CN112191791A (zh) | 一种轴类零件花键锻造成型系统及成型工艺 | |
CN106311946B (zh) | 一种基于组合模具的以非最大横截面为分模面的模锻方法 | |
CN113245493A (zh) | 一种具有切边校正功能的轿车变速箱传动轴用复合模 | |
CN118060472A (zh) | 一种薄壁壳轴套件半固态墩粗-反挤压复合成形工艺及模具 | |
CN213436930U (zh) | 铰链用锻造成型模具 | |
CN210498184U (zh) | 一种适用于钢质活塞自动化闭式锻造的顶出装置 | |
CN210412363U (zh) | 具有环形复合顶杆机构的活塞头锻造模具 | |
CN111230026A (zh) | 专用于深盲孔双联轴齿坯件的立式终锻模 | |
CN104826972B (zh) | 工字型接头连续镦锻模具及其成形工艺 | |
CN212371084U (zh) | 一种挖掘机法兰的锻造成型装置 | |
CN213496268U (zh) | 一种冷镦机模具及冷镦机 | |
CN205614005U (zh) | 一种双工位正向精整模具 | |
CN113751650A (zh) | 一种双向镦球锻造装置 | |
CN212384300U (zh) | 挤压成型用的模具及成型设备 | |
CN111992652B (zh) | 一种直齿锥齿轮闭式锻造模具 | |
CN105921662A (zh) | 一种双工位正向精整模具及精整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