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楼梯模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现代建筑中绝大部分楼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楼梯,通常在需要设置楼梯的位置,安装楼梯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模板,形成需要的楼梯形状。
授权公告号为CN20921188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梯模板,包括两块楼梯侧模板,两块楼梯侧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踏步模板,所述踏步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覆盖踏步模板的楼梯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中的楼梯模板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先安装两块楼梯侧模板,然后将踏步模板插接在侧模板的插接槽中,当多个踏步模板安装完毕后,需要在两侧模板之间安装加固螺杆及抵紧块,通过加固螺栓实现螺杆与侧模板之间的固定,由于楼梯侧模板的安装与拆卸的过程需要依次安装踏步模板及加固螺杆,其安装与拆卸的过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与拆卸,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包括楼梯底模、楼梯侧模和楼梯隔模,所述楼梯侧模设置于楼梯底模的左右两侧,所述楼梯隔模间隔设置在楼梯底模上,所述楼梯侧模与楼梯底模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相邻楼梯隔模之间设置有使多个楼梯隔模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时,将楼梯侧模与楼梯底模连接,此时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转动连接,通过联动组件实现多个楼梯隔模倾斜角度的固定,从而实现便捷的安装;当进行楼梯模板的拆卸时,驱动联动组件,使得联动组件带动多个楼梯隔模发生晃动,便于进行多个楼梯隔模的同步拆卸,由于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在安装前已经处于转动连接的状态,减少了依次将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加固的操作,便于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的,所述楼梯隔模内部穿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接有将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固定的第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螺杆及第一螺母,使得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之间形成转动连接,同时,使用第一螺杆与第一螺母,便于实现单个楼梯隔模的便捷拆卸及更换。
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楼梯隔模远离第一螺杆一端的铰接座,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对应铰接座的位置设置有与铰接座转动连接的铰接片,所述操作杆与楼梯侧模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杆向上拉动时,带动操作杆上连接的多个楼梯隔模相对第一螺杆发生旋转。
优选的,所述楼梯侧模与操作杆之间设置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时,根据楼梯底模倾斜角度的不同,使操作杆带动楼梯隔模转动至垂直于地面的状态,通过螺栓与楼梯侧模的固定,实现楼梯隔模倾斜角度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操作杆于楼梯隔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杆对称设置两根,便于实现楼梯隔模左右两侧受力均匀。
优选的,所述楼梯侧模靠近楼梯底模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楼梯底模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螺接有抵接于楼梯底模的第二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螺杆与第二螺母的连接,实现楼梯侧模与楼梯底模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母左右两侧焊接有抵接于楼梯底模下侧的抵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杆便于提高第二螺母与楼梯底模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楼梯侧模包括供第一螺杆连接的底板,所述楼梯侧模还包括与底板铰接的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合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楼梯模板在运输的过程中,将楼梯隔模相对第一螺杆发生旋转,同时使顶板相对底板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的折叠,便于实现楼梯模板整体的折叠与运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当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时,将楼梯侧模与楼梯底模连接,此时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转动连接,通过联动组件实现多个楼梯隔模倾斜角度的固定,从而实现便捷的安装;当进行楼梯模板的拆卸时,驱动联动组件,使得联动组件带动多个楼梯隔模发生晃动,便于进行多个楼梯隔模的同步拆卸,由于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在安装前已经处于转动连接的状态,减少了依次将楼梯隔模与楼梯侧模加固的操作,便于进行楼梯模板的安装与拆卸;
2. 当操作杆向上拉动时,带动操作杆上连接的多个楼梯隔模相对第一螺杆发生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楼梯侧模与楼梯隔模折叠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折叠状态的剖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楼梯底模;11、通孔;2、楼梯侧模;21、底板;22、顶板;3、楼梯隔模;4、竖向支撑;5、第一螺杆;6、第一螺母;7、第二螺杆;8、第二螺母;81、抵杆;9、联动组件;91、铰接座;92、操作杆;93、铰接片;10、合页;1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参照图1,建筑楼梯模板结构包括楼梯底模1、楼梯侧模2及楼梯隔模3,楼梯底模1、楼梯侧模2采用木材,楼梯隔模3采用金属材质,楼梯侧模2设置在楼梯底模1的左右两侧,楼梯隔模3均匀间隔设置在楼梯底模1上,楼梯底模1下连接有用于支撑楼梯底模1的竖向支撑4。
参照图1,楼梯隔模3内部穿设有第一螺杆5,第一螺杆5的两端均螺接有第一螺母6,通过第一螺母6与第一螺杆5的螺接,实现楼梯隔模3与楼梯侧模2之间的转动连接。
参照图2,楼梯侧模2靠近楼梯底模1的一端焊接有贯穿楼梯底模1的第二螺杆7,楼梯底模1上开设有供第二螺杆7穿设的通孔11,第二螺杆7上螺接有抵接于楼梯底模1的第二螺母8,第二螺母8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抵接于楼梯底模1下侧的抵杆81,当第二螺母8向靠近楼梯底模1的底部移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二螺母8对楼梯侧模2及楼梯底模1的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多个楼梯隔模3之间设置有联动组件9,联动组件9包括设置在楼梯隔模3一端的铰接座91,联动组件9还包括操作杆92,操作杆92对应铰接座91的位置设置有与铰接座91转动连接的铰接片93,通过操作杆92带动楼梯隔模3相对第一螺杆5的转动。
参照图1,操作杆92于楼梯隔模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便于实现楼梯隔模3左右两侧受力的平衡。根据楼梯底模1倾斜角度的不同,使操作杆92带动多个楼梯隔模3呈现垂直于地面的状态,操作杆92的一端螺接有螺栓12,当操作杆92带动楼梯隔模3转动至垂直于地面的状态时,将螺栓12与楼梯侧模2固定,从而实现多个楼梯隔板角度的固定。
参照图3和图4,楼梯侧模2包括底板21及与底板21连接的顶板22,底板21与顶板22之间设置有合页10,通过合页10便于实现楼梯侧模2的折叠。
参照图4和图5,第一螺杆5贯穿设置在底板21上,当楼梯模板收纳时,操作杆92带动楼梯隔模3转动,通过弯折顶板22,实现楼梯侧模2与楼梯隔模3的收纳,便于进行楼梯模板整体的搬运。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的实施原理为:
当进行楼梯模板整体的安装时,将顶板22相对底板21转动,然后操作操作杆92使得楼梯隔模3相对第一螺杆5转动,通过螺栓12实现操作杆92与楼梯侧模2的固定,从而使得各个楼梯隔模3与地面垂直。将竖向支撑4安装完毕,然后通过第二螺母8实现楼梯侧模2与楼梯底模1的固定。当进行拆卸时,通过拆卸第二螺母8,向靠近第一螺杆5的方向推动操作杆92,便于实现多个楼梯隔模3与浇筑完成的楼梯之间的脱模,操作杆92的推动可以借助液压缸等设备。从而实现楼梯模板整体便捷的安装与拆卸。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