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73733U -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373733U CN213373733U CN202021873514.5U CN202021873514U CN213373733U CN 213373733 U CN213373733 U CN 213373733U CN 202021873514 U CN202021873514 U CN 202021873514U CN 213373733 U CN213373733 U CN 2133737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rd cover
- traditional chinese
- heating
- display device
- chinese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电源,手动输入调节装置,显示装置,控制主机,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温度显示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加热模块,药贴盛放筐,金属网,金属电极,吸附固定磁片,硬质罩,管状手柄;硬质罩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加热模块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和加热装置导线与控制主机连接;硬质罩内对应加热模块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硬质罩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吸附固定磁片能将金属网稳定吸附;固定磁片和金属网之间带有金属电极,金属电极通过刺激电极导线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与控制主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进行加热和电极刺激,便于患者治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中医贴敷中通常采用医用胶布粘接药贴,药效无法充分发挥,患者自己手动热敷效果较差,操作麻烦,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提升治疗效果,需要结构合理的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效,提升治疗效果,特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1,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控制主机5,刺激电极导线6,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测量装置9,加热模块10,药贴盛放筐11,金属网12,金属电极13,吸附固定磁片14,硬质罩16,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管状手柄18,加热装置导线19;
其中:主机框架1内设置有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和控制主机5,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和显示装置4分别与控制主机5连接;
硬质罩16后端带有管状手柄18,硬质罩16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10,加热模块10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和加热装置导线19与控制主机5连接;
加热模块10内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9尾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显示装置8伸出硬质罩16后端;
硬质罩16内对应加热模块10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11,药贴盛放筐11内带有凸起的能将药贴固定的卡块结构;
硬质罩16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14,吸附固定磁片14能将金属网12稳定吸附;固定磁片14和金属网12之间带有金属电极13,金属电极13通过刺激电极导线6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与控制主机5连接。
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还包括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设置在硬质罩16端部,硬质罩16表面带有魔术贴,魔术贴之间能粘接连接。
所述的硬质罩16为半球状罩体结构。
所述的加热模块10为铂电阻加热装置。
所述的温度显示装置8为数码管显示装置或液晶屏。
所述的控制主机5包括适用于人体的低频发生装置、中频发生装置和高频发生装置。
以中医传统穴位贴敷疗法为基础,中药配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止痛。“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因此,依据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作用归经这些特殊属性,可通过中药作用于皮肤,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人体正气。腧穴从属于经脉,与脏腑之气相通,是脏腑和经络气血渗透、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方便进行加热和电极刺激,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因此,穴位贴敷以腧穴为点,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激发经络之气,促进血液运行,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药物效果的发挥,便于患者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中医穴位贴敷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1,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控制主机5,刺激电极导线6,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测量装置9,加热模块10,药贴盛放筐11,金属网12,金属电极13,吸附固定磁片14,硬质罩16,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管状手柄18,加热装置导线19;
其中:主机框架1内设置有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和控制主机5,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和显示装置4分别与控制主机5连接;
硬质罩16后端带有管状手柄18,硬质罩16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10,加热模块10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和加热装置导线19与控制主机5连接;
加热模块10内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9尾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显示装置8伸出硬质罩16后端;
硬质罩16内对应加热模块10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11,药贴盛放筐11内带有凸起的能将药贴固定的卡块结构;
硬质罩16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14,吸附固定磁片14能将金属网12稳定吸附;固定磁片14和金属网12之间带有金属电极13,金属电极13通过刺激电极导线6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与控制主机5连接。
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还包括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设置在硬质罩16端部,硬质罩16表面带有魔术贴,魔术贴之间能粘接连接。
所述的硬质罩16为半球状罩体结构。
所述的加热模块10为铂电阻加热装置。
所述的温度显示装置8为液晶屏。
所述的控制主机5包括适用于人体的低频发生装置、中频发生装置和高频发生装置。
以中医传统穴位贴敷疗法为基础,中药配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止痛。“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因此,依据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作用归经这些特殊属性,可通过中药作用于皮肤,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人体正气。腧穴从属于经脉,与脏腑之气相通,是脏腑和经络气血渗透、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1,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控制主机5,刺激电极导线6,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测量装置9,加热模块10,药贴盛放筐11,金属网12,金属电极13,吸附固定磁片14,硬质罩16,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管状手柄18,加热装置导线19;
其中:主机框架1内设置有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和控制主机5,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和显示装置4分别与控制主机5连接;
硬质罩16后端带有管状手柄18,硬质罩16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10,加热模块10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和加热装置导线19与控制主机5连接;
加热模块10内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9尾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显示装置8伸出硬质罩16后端;
硬质罩16内对应加热模块10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11,药贴盛放筐11内带有凸起的能将药贴固定的卡块结构;
硬质罩16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14,吸附固定磁片14能将金属网12稳定吸附;固定磁片14和金属网12之间带有金属电极13,金属电极13通过刺激电极导线6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与控制主机5连接。
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还包括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设置在硬质罩16端部,硬质罩16表面带有魔术贴,魔术贴之间能粘接连接。
所述的控制主机5包括适用于人体的低频发生装置、中频发生装置和高频发生装置。
以中医传统穴位贴敷疗法为基础,中药配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止痛。“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因此,依据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作用归经这些特殊属性,可通过中药作用于皮肤,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人体正气。腧穴从属于经脉,与脏腑之气相通,是脏腑和经络气血渗透、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1,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控制主机5,刺激电极导线6,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测量装置9,加热模块10,药贴盛放筐11,金属网12,金属电极13,吸附固定磁片14,硬质罩16,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管状手柄18,加热装置导线19;
其中:主机框架1内设置有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和控制主机5,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和显示装置4分别与控制主机5连接;
硬质罩16后端带有管状手柄18,硬质罩16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10,加热模块10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和加热装置导线19与控制主机5连接;
加热模块10内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9尾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显示装置8伸出硬质罩16后端;
硬质罩16内对应加热模块10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11,药贴盛放筐11内带有凸起的能将药贴固定的卡块结构;
硬质罩16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14,吸附固定磁片14能将金属网12稳定吸附;固定磁片14和金属网12之间带有金属电极13,金属电极13通过刺激电极导线6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与控制主机5连接。
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还包括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设置在硬质罩16端部,硬质罩16表面带有魔术贴,魔术贴之间能粘接连接。
所述的温度显示装置8为数码管显示装置。
所述的控制主机5包括适用于人体的低频发生装置、中频发生装置和高频发生装置。
以中医传统穴位贴敷疗法为基础,中药配方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止痛。“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因此,依据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作用归经这些特殊属性,可通过中药作用于皮肤,刺激经络腧穴,激发人体正气。腧穴从属于经脉,与脏腑之气相通,是脏腑和经络气血渗透、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Claims (6)
1.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包括主机框架(1),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控制主机(5),刺激电极导线(6),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测量装置(9),加热模块(10),药贴盛放筐(11),金属网(12),金属电极(13),吸附固定磁片(14),硬质罩(16),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管状手柄(18),加热装置导线(19);
其中:主机框架(1)内设置有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显示装置(4)和控制主机(5),电源(2)、手动输入调节装置(3)和显示装置(4)分别与控制主机(5)连接;硬质罩(16)后端带有管状手柄(18),硬质罩(16)前端内部设置有加热模块(10),加热模块(10)通过加热温度升降调节装置(17)和加热装置导线(19)与控制主机(5)连接;加热模块(10)内设置有温度测量装置(9),温度测量装置(9)尾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8),温度显示装置(8)伸出硬质罩(16)后端;硬质罩(16)内对应加热模块(10)前面设置有药贴盛放筐(11),药贴盛放筐(11)内带有凸起的能将药贴固定的卡块结构;硬质罩(16)前端边缘带有吸附固定磁片(14),吸附固定磁片(14)能将金属网(12)稳定吸附;固定磁片(14)和金属网(12)之间带有金属电极(13),金属电极(13)通过刺激电极导线(6)和刺激电极强弱调节装置(7)与控制主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还包括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端部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15)设置在硬质罩(16)端部,硬质罩(16)表面带有魔术贴,魔术贴之间能粘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罩(16)为半球状罩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模块(10)为铂电阻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显示装置(8)为数码管显示装置或液晶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穴位贴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主机(5)包括适用于人体的低频发生装置、中频发生装置和高频发生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73514.5U CN213373733U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73514.5U CN213373733U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73733U true CN213373733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21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73514.5U Active CN213373733U (zh) | 2020-09-01 | 2020-09-01 |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373733U (zh) |
-
2020
- 2020-09-01 CN CN202021873514.5U patent/CN2133737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64664U (zh) | 本草熨脐贴 | |
CN203749691U (zh) | 复合型加揿针敷贴 | |
CN102335483A (zh) | 经络电磁综合理疗仪 | |
TW509566B (en) | Extracorporeal auxiliary device for massaging heart | |
CN213373733U (zh) | 一种中医穴位贴敷装置 | |
CN201441621U (zh) | 多功能针灸仪 | |
CN213698533U (zh) | 一种石墨烯加热中药贴 | |
CN203090248U (zh) | 一种多功能理疗腰带 | |
CN202191602U (zh) | 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 | |
CN201431703Y (zh) | 清脑苏醒器 | |
CN201049010Y (zh) | 一种颈托式电热颈椎治疗器 | |
CN204932603U (zh) | 一种基于脉冲技术的便携式疼痛舒缓仪 | |
CN211327016U (zh) | 一种发热中药敷贴 | |
WO2019006610A1 (zh) | 一种电极贴片 | |
CN209827513U (zh) | 一种中药外敷用的促吸收按摩装置 | |
CN208809316U (zh) | 一种糖尿病治疗用磁疗器 | |
CN213910805U (zh) | 一种痛风性关节炎康复药包热敷器 | |
CN220404400U (zh) | 一种穴位电刺激治疗多功能束带 | |
CN201008701Y (zh) | 衩式治疗带 | |
CN104922791A (zh) | 无创针灸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4129904U (zh) | 一种离子电渗脐疗仪 | |
CN205964448U (zh) | 一种耳穴贴 | |
CN2832204Y (zh) | 电子痔疮治疗仪 | |
CN220002365U (zh) | 一种改良式揿针固定结构 | |
CN215308173U (zh) | 一种用于小儿穴位贴敷治疗前的按摩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