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7339U -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67339U CN213267339U CN202021132223.0U CN202021132223U CN213267339U CN 213267339 U CN213267339 U CN 213267339U CN 202021132223 U CN202021132223 U CN 202021132223U CN 213267339 U CN213267339 U CN 213267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rail
- pull rod
- assembly
- curv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包括拉杆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两端的受力组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设于拉杆靠近直尖轨的一端端部,所述施力组件设于拉杆靠近曲尖轨的一端端部;所述直尖轨和曲尖轨分别通过单开道岔转辙机进行驱动位移,所述转辙机为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在补偿时,所述受力组件的受力点与直尖轨的下部接触,所述施力组件的施力点与曲尖轨的下部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对曲尖轨位移不足部分进行补偿,保证道岔导曲线部位的轨距能够达到标准轨距,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道岔按列车通过的不同速度,规定了相应的号数,号数越大,列车通过的速度就越高。例如,高铁上运行的41号高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350km/h,侧向为160km/h;30号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250km/h,侧向为120km/h;18号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250km/h,侧向为80km/h;12号提速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160km/h,侧向为50km/h;12号普通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120km/h,侧向为50km/h;9号道岔,直向通过速度为120km/h,侧向为35km/h。
小号数的道岔,导曲线半径较小,其尖轨长度较短,一般情况下,9号道岔只需要单转辙机,联动内锁闭型式,(联动内锁闭型即在转辙时两根尖轨同时动作)就可实现道岔转辙器的转辙。而大号数的道岔,导曲线半径较大,其尖轨也相应较长,需要两组以上的转辙机,采用分动外锁闭型式,(分动外锁闭即在转辙时两根尖轨分别动作)才能实现道岔转辙器的转辙。
然而,由于大号数道岔转辙器尖轨长度较长,曲尖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应力的释放,尖轨导曲线部分要产生回弹,从而造成道岔侧股开通时,曲尖轨前部已经密贴,而后部导曲线部分位移不足,导致导曲线部分的轨距小于正常值。在这种情况下,列车通过道岔的侧股时,要靠车轮的轮缘横向向外积压曲尖轨而行驶,由此造成车轮与曲尖轨间的摩擦阻力加大,既造成尖轨及车轮的磨损加快,也影响列车通过道岔的平稳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通过列车速度快、密度大的区间,尤其是高速铁路道岔普遍存在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对曲尖轨位移不足部分进行补偿,保证曲尖轨的轨距能够达到标准轨距,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包括拉杆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两端的受力组件和施力组件,所述受力组件设于拉杆靠近直尖轨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所述施力组件设于拉杆靠近曲尖轨工作边一侧的轨底;
所述直尖轨和曲尖轨分别通过单开道岔转辙机进行驱动位移,所述转辙机为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
在补偿时,所述受力组件的受力点与直尖轨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接触,所述施力组件的施力点与曲尖轨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接触。
可选的,所述受力组件包括顶铁以及用于将顶铁固定连接在拉杆端部的连接组件。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顶铁座,所述顶铁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的端部,所述顶铁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紧固在顶铁座上。
可选的,所述拉杆上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顶铁座的安装位置的调整组件;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套筒以及锁紧螺母,所述套筒滑动连接在拉杆的外端部,所述拉杆的外端部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母相适配的螺纹,所述顶铁座固定安装在套筒的外端部。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外端部焊接有呈上下分布的上锁紧块与下锁紧块,所述顶铁座的下部设有与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配合的连接部,所述顶铁座的连接部通过第二螺栓螺母组件紧固在上锁紧块和下锁紧块之间。
可选的,所述受力组件与施力组件的结构一致。
可选的,在所述施力组件中,顶铁靠近曲尖轨工作边一侧的轨底为与所述曲尖轨适配的弧形侧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转辙机驱动直尖轨位移时,直尖轨对受力组件施加力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推动曲尖轨在前部密贴的基础上,使导曲线部分继续位移,从而使得道岔转辙器导曲线部分的轨距能够达到标准轨距,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单开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曲尖轨与直基本轨密贴且直尖轨与曲基本轨未斥离时的曲尖轨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直尖轨与曲基本轨斥离后的曲尖轨位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众所周知,单开道岔的转辙器是用来引导列车按要求的股道行驶的装置。当列车需要按直股方向运行时,通过转辙机的动作,使转辙器的直尖轨4的尖端与曲基本轨6密贴,曲尖轨5与直基本轨7分离,列车的车轮就会沿道岔的直股运行。反之,当列车需要按侧股方向运行时,通过转辙机的动作,使转辙器的曲尖轨5的尖端与直基本轨7密贴,直尖轨4与曲基本轨6分离,列车的车轮就会沿道岔的侧股运行。在本实用新型中,转辙机采用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包括拉杆1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拉杆1两端的受力组件2和施力组件3,受力组件2设于拉杆1靠近直尖轨4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施力组件3设于拉杆1靠近曲尖轨5工作边一侧的轨底,其中,直尖轨4和曲尖轨5分别通过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进行驱动位移。
在工作时,转辙机首先将曲尖轨5与直基本轨7从斥离状态驱动至密贴状态,此时,曲尖轨5的位置如图3所示,曲尖轨5在此位置时,导曲线部分的轨距并未达到标准轨距。通过将本实用新型的补偿装置安装在曲尖轨5和直尖轨4之间,当转辙机驱动直尖轨4,使直尖轨4从与曲基本轨6密贴状态驱动至斥离状态,在此过程中,受力组件2的受力点与直尖轨4的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接触,施力组件3的施力点与曲尖轨5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接触,随着直尖轨4在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的驱动下进行斥离动作时,直尖轨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补偿装置,驱动曲尖轨5继续位移,从而使得导曲线部分的轨距能够达到标准轨距。
在本实用新型中,受力组件2包括顶铁201以及用于将顶铁201固定连接在拉杆1端部的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顶铁座202,顶铁座202固定安装在拉杆1的端部,顶铁201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203紧固在顶铁座202上。
为了满足可以在拉杆1上对顶铁座202的位置进行调整,可在拉杆1上设置调整组件。具体的,调整组件包括套筒204以及锁紧螺母205,套筒204滑动连接在拉杆1的外端部,拉杆1的外端部设有与锁紧螺母205相适配的螺纹,顶铁座202固定安装在套筒204的外端部。当需要调整顶铁座202的位置时,先拧松锁紧螺母205,然后使套筒204沿拉杆1移动,待套筒204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锁紧锁紧螺母205。
套筒204的外端部焊接有呈上下分布的上锁紧块206与下锁紧块207,顶铁座202的下部设有与上锁紧块206和下锁紧块207配合的连接部,顶铁座202的连接部通过第二螺栓螺母组件208紧固在上锁紧块206和下锁紧块207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受力组件2与施力组件3的结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在施力组件3中,顶铁靠近曲尖轨5的外侧为与曲尖轨5适配的弧形侧边。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7)
1.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1)以及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1)两端的受力组件(2)和施力组件(3),所述受力组件(2)设于拉杆(1)靠近直尖轨(4)工作边一侧的轨底,所述施力组件(3)设于拉杆(1)靠近曲尖轨(5)工作边一侧的轨底;
所述直尖轨(4)和曲尖轨(5)分别通过单开道岔转辙机进行驱动位移,所述转辙机为分动外锁闭式转辙机;
在补偿时,所述受力组件(2)的受力点与直尖轨(4)工作边一侧的轨底的轨底边接触,所述施力组件(3)的施力点与曲尖轨(5)工作边一侧的轨底的轨底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2)包括顶铁(201)以及用于将顶铁(201)固定连接在拉杆(1)端部的连接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顶铁座(202),所述顶铁座(202)固定安装在所述拉杆(1)的端部,所述顶铁(201)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203)紧固在顶铁座(2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上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顶铁座(202)的安装位置的调整组件;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套筒(204)以及锁紧螺母(205),所述套筒(204)滑动连接在拉杆(1)的外端部,所述拉杆(1)的外端部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母(205)相适配的螺纹,所述顶铁座(202)固定安装在套筒(204)的外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04)的外端部焊接有呈上下分布的上锁紧块(206)与下锁紧块(207),所述顶铁座(202)的下部设有与上锁紧块(206)和下锁紧块(207)配合的连接部,所述顶铁座(202)的连接部通过第二螺栓螺母组件(208)紧固在上锁紧块(206)和下锁紧块(20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组件(2)与施力组件(3)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力组件(3)中,顶铁靠近曲尖轨(5)的外侧为与所述曲尖轨(5)适配的弧形侧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32223.0U CN21326733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32223.0U CN21326733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67339U true CN213267339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5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32223.0U Active CN21326733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673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4193A (zh) * | 2022-10-24 | 2022-12-06 | 芜湖中铁科吉富轨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工字型超轻尖轨的安装机构 |
-
2020
- 2020-06-18 CN CN202021132223.0U patent/CN2132673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34193A (zh) * | 2022-10-24 | 2022-12-06 | 芜湖中铁科吉富轨道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工字型超轻尖轨的安装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67339U (zh) | 一种基于单开道岔转辙器的曲尖轨位移不足补偿装置 | |
CN110714445B (zh) | 一种1676mm和1000mm双轨距套线道岔 | |
CN105128681A (zh) | 两自由度高速受电弓弓头 | |
CN209276915U (zh) | 一种齿轨道岔 | |
CN101804819B (zh) | 机车的一种转向架径向机构 | |
EP2964831B1 (en) | Rail junction assembly | |
US5782437A (en) | Spring rail frog having bendable rail with modified cross-section | |
CN215164186U (zh) | 一种无冲击震动的铁路高速道岔 | |
CN111424471B (zh) | 一种有轨电车小号码曲线对称道岔结构 | |
US6138958A (en) | Spring rail frog | |
CN212316565U (zh) | 槽形轨道的道岔装置及轨道车辆 | |
CN201280673Y (zh) | 锰钢活动心轨组装辙叉 | |
EP3957540B1 (en) | Railway vehicle and braking assembly thereof | |
CN201670247U (zh) | 一种机车转向架径向机构 | |
KR102511718B1 (ko) | 철도 분기기의 텅레일 강성 보강장치 | |
CN111549585A (zh) | 一种无冲击震动的铁路高速道岔 | |
CN111235973A (zh) | 伸缩型可动心道岔用辙叉 | |
JP6277317B1 (ja) | 脱線防止装置 | |
CN204915715U (zh) | 一种抱轨锁 | |
CN221297442U (zh) | 一种高锰钢可动心辙叉结构 | |
CN204915714U (zh) | 抱轨锁 | |
CN117400987A (zh) | 一种套线道岔脱轨器 | |
CN222758632U (zh) | 一种套线侧共用基本轨套线道岔 | |
CN201459528U (zh) | 防列车脱轨、侧翻的钢轨 | |
CN218643080U (zh) | 组合式乘越辙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