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5835U -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65835U CN213265835U CN202022019143.0U CN202022019143U CN213265835U CN 213265835 U CN213265835 U CN 213265835U CN 202022019143 U CN202022019143 U CN 202022019143U CN 213265835 U CN213265835 U CN 2132658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jection
- flowback
- tank
- frame
- oil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005 Digitaria californic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115843 Digitaria californic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1 aeration pip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76 aerato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01 polyacryl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47 stew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属于油田返排回注技术领域,该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架体组件、过滤组件和回注组件。所述架体组件包括底架、支撑架和顶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顶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沉降箱、废水箱、斜板填料、曝气管、吸油棉、直线导轨和刮板,所述回注组件包括进料口、污泥口、曝气口和反排口。刮板将吸油棉上方浮油剥离进行收集,油田废水过滤好后,打开反排口将废水反排回注,多工艺过滤分离收集设计,一次性对油田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油液进行分离收集,一体化的模块设计,设备占地小,集成度高,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程度高,油田返排回注油田废水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返排回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对环境具有污染性的废水,最常用的是采用废水返排回注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也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废水在返排回注前需要对废水进行过滤分离,过滤其中的固体杂质和油液。
但是上述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油田返排回注工艺需要设置多个处理池对油田废水进行过滤分离,占地大,模块一体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旨在改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程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架体组件、过滤组件和回注组件。
所述架体组件包括底架、支撑架和顶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顶部,所述顶架底部水平搭接于所述支撑架顶部,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沉降箱、废水箱、斜板填料、曝气管、吸油棉、直线导轨和刮板,所述沉降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内,所述沉降箱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顶部中心一侧,所述废水箱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内,所述废水箱底部连通设置于所述沉降箱顶部,所述斜板填料设置在所述废水箱箱内,所述曝气管水平均布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上方的所述废水箱内,所述吸油棉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和所述顶架顶部之间,所述直线导轨水平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架上方,所述刮板顶部竖直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移动台底部之间,所述回注组件包括进料口、污泥口、曝气口和反排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下方的所述废水箱侧壁一侧,所述进料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废水箱和外界供废水管路,所述污泥口设置在所述沉降箱下端侧壁一侧,所述污泥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沉降箱内和外界出污泥管路,所述曝气口设置在相邻所述曝气管的所述废水箱侧壁一侧,所述曝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曝气管和外界供气管路,所述反排口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上方的所述废水箱侧壁一侧,所述反排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废水箱内和外部回注废水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支撑架顶部的所述废水箱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分布板,所述吸油棉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分布板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相邻所述顶架顶部的所述废水箱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分布板,所述刮板底部滑动贴合于所述第二分布板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底部竖直对称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架顶部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导轨移动台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刮板上端侧壁固定于所述支撑梁侧壁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顶架两侧对称设置有出油斗,所述出油斗朝向所述刮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斜板填料下方的所述沉降箱内对称设置有导流管,所诉导流管连通于所述进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口外一侧设置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分别连通于所述污泥口和外界出污泥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沉降箱外壁均布有筋梁,所述筋梁上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内壁一侧,所述筋梁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架顶部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表面开设有曝气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使用时,油田废水通过进料口进入废水箱内,在斜板填料内填料的过滤下,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被阻隔下来,重新在沉降箱内沉降,定期打开污泥口排出污泥,减少装置内污泥的量,废水中的油液和废水会通过斜板填料上浮到曝气管附近,在曝气管的曝气作用下,油液和水加速分离,油液快速上浮到吸油棉附近,吸油棉一方面吸附废水中的油液,另一方面静置废水,减少油液废水的波动,打开直线导轨带动刮板往复运动,刮板将吸油棉上方的浮油剥离进行收集,油田废水过滤好后,打开反排口将废水反排回注,采用多工艺过滤分离收集设计,一次性对油田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油液进行分离收集,采用一体化的模块设计,设备占地小,集成度高,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程度高,油田返排回注油田废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架体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回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架体组件;110-底架;120-支撑架;130-顶架;131-出油斗;200-过滤组件;210-沉降箱;211-导流管;212-筋梁;220-废水箱;221-第一分布板;222-第二分布板;230-斜板填料;240-曝气管;241-曝气通孔;250-吸油棉;260-直线导轨;261-支撑立柱;262-支撑梁;270-刮板;300-回注组件;310-进料口;320-污泥口;321-调节阀;330-曝气口;340-反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3和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包括架体组件100、过滤组件200和回注组件300,过滤组件200安装在架体组件100内,回注组件300安装在过滤组件200周侧,过滤组件200对油田废水进行过滤固体颗粒和油液分离收集,回注组件300通过管路将过滤后的油田废水重新回注到油田内。
请参阅图1和2,架体组件100包括底架110、支撑架120和顶架130,支撑架120底部竖直设置在底架110顶部,支撑架120与底架110螺接,顶架130底部水平搭接于支撑架120顶部,顶架130与支撑架120螺接。
请参阅图1和3,过滤组件200包括沉降箱210、废水箱220、斜板填料230、曝气管240、吸油棉250、直线导轨260和刮板270,沉降箱210设置在支撑架120下端内,沉降箱210与支撑架120螺接,沉降箱210外壁均布有筋梁212,筋梁212与沉降箱210焊接,筋梁212上端固定于支撑架120内壁一侧,筋梁212下端固定于底架110顶部一侧,筋梁212分别与支撑架120和底架110焊接,筋梁212增加沉降箱210的支撑强度,沉降箱210底部固定于底架110顶部中心一侧,沉降箱210与底架110螺接,本实施例中,油田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被斜板填料230阻挡,在沉降箱210底部进行沉降,废水箱220设置在支撑架120上端内,废水箱220与支撑架120螺接,废水箱220底部连通设置于沉降箱210顶部,废水箱220与沉降箱210焊接,斜板填料230设置在废水箱220箱内,斜板填料230与废水箱220螺接,本实施例中,斜板填料230为蜂窝斜管填料,主要用于油田废水的各种沉淀和除砂作用。
其中,曝气管240水平均布设置在斜板填料230上方的废水箱220内,曝气管240与废水箱220焊接,曝气管240表面开设有曝气通孔241,本实施例中,油田废水中的油液聚合物经过曝气处理后,其中所含的聚丙烯酰胺发生降解,粘度和稳定性均明显下降,可加速油液的快速上浮与废水进行脱离,相邻支撑架120顶部的废水箱220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分布板221,第一分布板221与废水箱220螺接,吸油棉250底部固定于第一分布板221顶部,吸油棉250经过脱水及脱油处理后,只吸油,不吸水,专业适用于吸收石油烃类、碳氢化合物等,吸油棉250水平设置在支撑架120顶部和顶架130顶部之间,吸油棉250静置废水,减少油液废水的波动,减少油液收集过程中废水上涌和水分含量,直线导轨260底部竖直对称设置有支撑立柱261,支撑立柱261底部固定于顶架130顶部一侧,支撑立柱261分别与直线导轨260和顶架130螺接,直线导轨260水平对称设置在顶架130上方。
其中,直线导轨260移动台之间设置有支撑梁262,刮板270上端侧壁固定于支撑梁262侧壁一侧,支撑梁262分别与直线导轨260和刮板270螺接,刮板270顶部竖直设置在直线导轨260移动台底部之间,相邻顶架130顶部的废水箱220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分布板222,第二分布板222与废水箱220螺接,刮板270底部滑动贴合于第二分布板222上表面,刮板270往复刮取吸油棉250顶部吸取的油液进行收集。
请参阅图1和4,回注组件300包括进料口310、污泥口320、曝气口330和反排口340,进料口310设置在斜板填料230下方的废水箱220侧壁一侧,进料口310与废水箱220焊接,进料口310分别连通于废水箱220和外界供废水管路,油田废水通过进料口310进入废水箱220,斜板填料230下方的沉降箱210内对称设置有导流管211,导流管211与沉降箱210螺接,设置导流管211的目的是减少油田废水对斜板填料230的冲击腐蚀,所诉导流管211连通于进料口310,污泥口320设置在沉降箱210下端侧壁一侧,污泥口320与沉降箱210螺接,污泥口320分别连通于沉降箱210内和外界出污泥管路,污泥口320外一侧设置有调节阀321,调节阀321分别连通于污泥口320和外界出污泥管路,通过调节阀321的打开定期排出油田废水中的沉淀固体颗粒,曝气口330设置在相邻曝气管240的废水箱220侧壁一侧,曝气口330与废水箱220焊接,曝气口330分别连通于曝气管240和外界供气管路,设置多组曝气口330,加速油田废水的曝气分离。
其中,反排口340设置在斜板填料230上方的废水箱220侧壁一侧,反排口340与废水箱220焊接,反排口340分别连通于废水箱220内和外部回注废水管路,被过滤固体颗粒和油液分离的油田废水重新回注到油田内,顶架130两侧对称设置有出油斗131,出油斗131与顶架130焊接,出油斗131朝向刮板270,方便收集刮取下来的油液。
具体的,该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油田废水通过进料口310进入废水箱220内,在斜板填料230内填料的过滤下,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被阻隔下来,重新在沉降箱210内沉降,定期打开污泥口320排出污泥,减少装置内污泥的量,废水中的油液和废水会通过斜板填料230上浮到曝气管240附近,在曝气管240的曝气作用下,油液和水加速分离,油液快速上浮到吸油棉250附近,吸油棉250一方面吸附废水中的油液,另一方面静置废水,减少油液废水的波动,打开直线导轨260带动刮板270往复运动,刮板270将吸油棉250上方的浮油剥离进行收集,油田废水过滤好后,打开反排口340将废水反排回注,针对性的对油田废水的中固体颗粒进行沉降,对油液进行了分离,减少油田废水的杂质和含油量,方便了油田返排回注,一体化模块设计,减少了占地,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程度高,油田返排回注油田废水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导轨260和调节阀321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直线导轨260和调节阀32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组件(100),所述架体组件(100)包括底架(110)、支撑架(120)和顶架(130),所述支撑架(120)底部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110)顶部,所述顶架(130)底部水平搭接于所述支撑架(120)顶部;
过滤组件(200),所述过滤组件(200)包括沉降箱(210)、废水箱(220)、斜板填料(230)、曝气管(240)、吸油棉(250)、直线导轨(260)和刮板(270),所述沉降箱(21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0)下端内,所述沉降箱(210)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架(110)顶部中心一侧,所述废水箱(22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0)上端内,所述废水箱(220)底部连通设置于所述沉降箱(210)顶部,所述斜板填料(230)设置在所述废水箱(220)箱内,所述曝气管(240)水平均布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230)上方的所述废水箱(220)内,所述吸油棉(250)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20)顶部和所述顶架(130)顶部之间,所述直线导轨(260)水平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架(130)上方,所述刮板(270)顶部竖直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260)移动台底部之间;
回注组件(300),所述回注组件(300)包括进料口(310)、污泥口(320)、曝气口(330)和反排口(340),所述进料口(310)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230)下方的所述废水箱(220)侧壁一侧,所述进料口(310)分别连通于所述废水箱(220)和外界供废水管路,所述污泥口(320)设置在所述沉降箱(210)下端侧壁一侧,所述污泥口(320)分别连通于所述沉降箱(210)内和外界出污泥管路,所述曝气口(330)设置在相邻所述曝气管(240)的所述废水箱(220)侧壁一侧,所述曝气口(330)分别连通于所述曝气管(240)和外界供气管路,所述反排口(340)设置在所述斜板填料(230)上方的所述废水箱(220)侧壁一侧,所述反排口(340)分别连通于所述废水箱(220)内和外部回注废水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撑架(120)顶部的所述废水箱(220)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分布板(221),所述吸油棉(250)底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分布板(22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顶架(130)顶部的所述废水箱(220)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分布板(222),所述刮板(270)底部滑动贴合于所述第二分布板(222)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260)底部竖直对称设置有支撑立柱(261),所述支撑立柱(261)底部固定于所述顶架(130)顶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260)移动台之间设置有支撑梁(262),所述刮板(270)上端侧壁固定于所述支撑梁(262)侧壁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30)两侧对称设置有出油斗(131),所述出油斗(131)朝向所述刮板(2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填料(230)下方的所述沉降箱(210)内对称设置有导流管(211),所诉导流管(211)连通于所述进料口(3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口(320)外一侧设置有调节阀(321),所述调节阀(321)分别连通于所述污泥口(320)和外界出污泥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箱(210)外壁均布有筋梁(212),所述筋梁(212)上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20)内壁一侧,所述筋梁(212)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架(110)顶部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240)表面开设有曝气通孔(24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19143.0U CN21326583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19143.0U CN21326583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65835U true CN213265835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42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19143.0U Active CN213265835U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65835U (zh) |
-
2020
- 2020-09-15 CN CN202022019143.0U patent/CN2132658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34234B2 (en) | Floating skimmer apparatus with up-flow filter | |
CN107720959B (zh) | 一种气液固三相分离器 | |
CN204709882U (zh) | 新型沉淀池 | |
CN201240883Y (zh) | 油水分离装置 | |
TW201406441A (zh) | 分離槽及液體淨化裝置 | |
CN213192606U (zh) | 一种快速高效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 |
CN213265835U (zh) | 油田返排回注模块一体化装置 | |
CN205435067U (zh) | 一种移动式浮油回收和油水分离装置 | |
CN221319504U (zh) |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用平流式隔油池 | |
CN108503055A (zh) | 处理含油废水的新型油水分离装置 | |
CN211570297U (zh) |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吸附处理装置 | |
CN210012670U (zh) | 一种生活废水的自动过滤装置 | |
CN218810607U (zh) | 一种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 |
CN205528262U (zh) | 一种机械加工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 |
CN2442989Y (zh) | 沉降过滤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 |
JPS587325B2 (ja) | ユスイブンリソウチ | |
CN217516758U (zh) | 含油废水分离过滤一体装置 | |
CN112797053A (zh) | 液压油箱及泵车 | |
CN118954842B (zh) | 一种集油供液设备 | |
CN220056447U (zh) | 一种浮油回收及撇油分离一体化装置 | |
CN113041710A (zh) | 连续过滤系统和方法 | |
CN216785857U (zh) | 浮油式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 |
CN213475565U (zh) | 一种箱式油水分离装置 | |
CN220394689U (zh) | 一种环境治理清淤装置 | |
CN214270298U (zh) | 一种隔油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