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4124U -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44124U CN213244124U CN202022065149.1U CN202022065149U CN213244124U CN 213244124 U CN213244124 U CN 213244124U CN 202022065149 U CN202022065149 U CN 202022065149U CN 213244124 U CN213244124 U CN 2132441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camera module
- bottom shell
- circuit board
- photosensitive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摄像模组包括:底壳、感光芯片、驱动机构、支撑件,感光芯片的朝向底壳的一侧设有具有磁性的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与底壳在光轴方向间隔开,底壳具有磁性并且底壳在光轴方向与第一支座磁吸;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感光芯片连接,以带动感光芯片平移;支撑件夹在感光芯片与底壳的底壁之间,支撑件与感光芯片之间、支撑件与底壳之间均为滚动摩擦配合。由此,在避免影像感应元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实现了光学防抖,利用滚动体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运动的摩擦力以及驱动影像感应元件移动的驱动力,驱动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模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上的摄像模组的功能日益强大,为了生成清晰稳定画质,通常需要摄像模组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已有的摄像模组采用悬线的固定方式,影像感应元件的平移会导致感光元件沿光轴方向产生位移,如位置上的微量提升,影响有效焦距的长度。而且,焦距长度增大会影响整个模组的体积,不利于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底壳、感光芯片、驱动机构、支撑件,所述感光芯片的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具有磁性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底壳在光轴方向间隔开,所述底壳具有磁性并且所述底壳在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支座磁吸;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芯片连接,以带动所述感光芯片平移;所述支撑件夹在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底壳的底壁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壳之间均为滚动摩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通过在支撑感光芯片的第一支座的一侧设置支撑件,以在光学防抖调节时,利用支撑件使感光芯片能够与支撑件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进而能够相对于底壳沿预设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光学防抖在预设方向的位移补偿,另外由于第一支座与底壳磁性吸附,在避免感光芯片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实现了光学防抖,利用支撑件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运动的摩擦力以及驱动感光芯片移动的驱动力,驱动效果更好。而且,削弱了焦距长度增大对整个模组体积的影响,更有利于模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架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壳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均设有滚动体。由此,支撑件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滚动体的放置槽,所述支撑架为方框形,其中一侧的多个所述放置槽分别位于彼此平行的两个边框上,另一侧的多个放置槽位于彼此平行的另外两个边框上。由此,在第一支座以及影像感应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支撑架一侧的滚动体与第一支座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在第一支座以及影像感应元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时,支撑架另一侧的滚动体与底壳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这样支撑架两侧的滚动体分别用于引导影像感应元件沿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移动,结构简单巧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具有多个凹陷筋,所述放置槽形成在所述凹陷筋内,所述放置槽是横截面为梯形或倒梯形的槽。这样,凹陷筋不仅能够形成放置槽,以容纳滚动体并对滚动体进行限位和导向,而且凹陷筋能够对支撑架自身强度起到增强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侧的放置槽为三个,处于其中一个边框的放置槽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处于另一个边框的放置槽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由此,位于支撑架一侧的滚动体呈三角形分布,另一侧的滚动体也呈三角形分布且与对侧的滚动体彼此错开分布,进而对第一支座以及影像感应元件形成更为稳固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中间孔,所述第一支座沿光轴方向穿过所述中间孔,所述第一支座朝向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底壳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吸合的第二磁性件。由此,设置在第一支座端部的第一磁性件与设置在底壳上的第二磁性件彼此吸合,以对影像感应元件沿光轴方向进行限位,使其的竖直位置不发生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包括:底板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嵌入所述底板内以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由此,第一磁性件安装在第一支座的固定架上,使第一支座的中心与底壳磁性吸合,吸合地更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芯片包括电路板以及感光元件,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电路板粘接固定且所述感光元件伸入所述通孔内;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滤光片通过第二支座与所述电路板粘接。这样,第一支座与电路板、第二支座与电路板的连接更紧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侧壁为方形,所述底壳的侧壁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运动限位。由此,底壳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用于对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底壳的另外两个侧壁用于对电路板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这样,影像感应元件的运动限位是靠底壳与电路板接触来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摄像模组。由此,移动终端具有如下优点:1)在完全不改变影像感应元件纵向距离的条件下,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调节;2)利用支撑件,降低了运动的摩擦力,降低了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载设备,包括所述的移动终端。由此,车载设备的画质更清晰,结构更精简、体积更小、为在整车上的布置提供了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另一个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摄像模组100,
底壳110,底壁111,侧壁112,第二磁性件113,
电路板120,
感光元件130,
滤光片140,
支撑件150,滚动体151,支撑架152,放置槽1521,凹陷筋1522,中间孔1523,
第一支座160,底板161,固定架162,第一磁性件163,
第二支座170,环形凸缘1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0包括:底壳110、感光芯片、支撑件150、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如图1和图5所示,感光芯片包括电路板120以及感光元件130,底壳110内限定出容纳空间,电路板120设于容纳空间内。底壳110可以是一侧敞开的壳形结构,最终跟镜头的镜筒组装。
感光芯片的朝向底壳110的一侧设有具有磁性的第一支座160,第一支座160与底壳110在光轴方向间隔开,底壳110具有磁性并且底壳110在光轴方向与第一支座160磁吸。
感光元件130用于生成影像并将影像信息发送给电路板120内的控制元件,当摄像模组100应用到车载设备时,电路板120的控制元件与车载设备的总控制器电连接,以控制摄像模组100的对焦、调焦,或者控制感光芯片与第一支座160沿预设方向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抖。
驱动机构与感光芯片连接,以带动感光芯片平移。驱动机构可以通过悬线带动感光芯片移动,以实现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 ization,简称OIS),驱动机构可以是音圈马达(VCM)、直线马达(SMA)、压电陶瓷(PIEZO)等,均能够用于驱动感光元件130移动。
支撑件150夹在感光芯片与底壳110的底壁之间,支撑件150与感光芯片之间、支撑件150与底壳110之间均为滚动摩擦配合。具体而言,支撑件150设置在第一支座160与底壳110的底壁111之间,在光学防抖调节时感光元件与所述支撑件150滚动摩擦以相对于所述底壳110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0,通过在支撑感光元件130的第一支座160的一侧设置支撑件150,以在光学防抖调节时,利用支撑件150的使感光元件130能够与支撑件150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进而能够相对于底壳110沿预设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光学防抖在预设方向的位移补偿,另外由于第一支座160与底壳110磁性吸附,在避免感光元件130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实现了光学防抖,利用支撑件150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降低了运动的摩擦力以及驱动感光元件130移动的驱动力,驱动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已有的摄像模组100通常采用调节镜头位置的方式实现光学防抖,本申请中采用调节感光元件130的方式进行光学防抖的调节,也避免了移动尺寸较大的镜头所带来的对摄像模组100尺寸的增大,削弱了焦距长度增大对整个模组体积的影响,更有利于模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50包括支撑架152和滚动体151,滚动体151的个数为多个,支撑架152与底壳160之间、支撑架152与感光芯片之间均设有滚动体151。也就是说,滚动体151分布在支撑架152的两侧,一些滚动体151位于支撑架152的朝向底壳110的一侧,以使支撑架152通过滚动体151与底壳110的内底壁111接触,从而使支撑架152能够相对于底壳110移动一些滚动体151位于支撑架152的朝向第一支座160的一侧,以使支撑架152通过滚动体151与第一支座160接触,从而使第一支座160、感光元件130能够通过滚动体151被支撑架152支撑,进而能够相对于支撑架152沿预设方向移动。由此,支撑件150采用上述结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架152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滚动体151的放置槽1521,支撑架152为方框形,其中一侧的多个放置槽1521分别位于彼此平行的两个边框上,另一侧的多个放置槽1521位于彼此平行的另外两个边框上。由此,在第一支座160以及感光元件13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支撑架152一侧的滚动体151与第一支座160之间产生滚动摩擦,在第一支座160以及感光元件130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移动时,支撑架152另一侧的滚动体151与底壳110之间产生滚动摩擦,这样支撑架152两侧的滚动体151分别用于引导感光元件130沿两个彼此垂直的方向移动,结构简单巧妙。
进一步地,支撑架152具有多个凹陷筋1522,放置槽1521形成在凹陷筋1522内,放置槽1521是横截面为梯形或倒梯形的槽。这样,凹陷筋1522不仅能够形成放置槽1521,以容纳滚动体151并对滚动体151进行限位和导向,而且凹陷筋1522能够对支撑架152自身强度起到增强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侧的放置槽1521为三个,处于其中一个边框的放置槽1521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处于另一个边框的放置槽1521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应地,滚动体151的个数以及分布方式与放置槽1521的一致,也就是说,位于同一侧的滚动体151呈三角形分布。由此,位于支撑架152一侧的滚动体151呈三角形分布,另一侧的滚动体151也呈三角形分布且与对侧的滚动体151彼此错开分布,进而对第一支座160以及感光元件130形成更为稳固的支撑。
可选地,支撑件150具有中间孔1523,第一支座160沿光轴方向穿过中间孔1523,参见图1,第一支座160朝向底壳110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163,底壳110的底壁111设有与第一磁性件163磁性吸合的第二磁性件113。由此,设置在第一支座160端部的第一磁性件163与设置在底壳110上的第二磁性件113彼此吸合,以对感光元件130沿光轴方向进行限位,使其的竖直位置不发生改变。
具体地,两个磁性件可以均采用磁铁,两个磁铁相互吸引,使电路板120紧压在支撑架152上方的滚动体151上,支撑架152下方的滚动体151与模组底板161紧密接触,当PCB运动时,滚动体151在支架上滚动,并且感光元件130的竖直位置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5所示,第一支座160包括:底板161以及固定架162,固定架162的一端嵌入底板161内以与底板161连接,第一磁性件163安装在固定架162的另一端。由此,第一磁性件163安装在第一支座160的固定架162上,使第一支座160的中心与底壳110磁性吸合,吸合地更稳固。
电路板120朝向底壳110的一侧具有通孔,底板161与电路板120粘接固定且感光元件130伸入通孔内。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0还包括滤光片140,滤光片140设置在电路板120的背离底板161的一侧,滤光片140通过第二支座170与电路板120粘接。
这样,第一支座160与电路板120、第二支座170与电路板120的连接更紧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5所示,底壳110的侧壁为方形,底壳110的侧壁用于对电路板120进行运动限位。由此,底壳110的两个彼此相对的侧壁用于对电路板12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底壳110的另外两个侧壁用于对电路板120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这样,感光元件130的运动限位是靠底壳110与电路板120接触来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0。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由此,移动终端具有如下优点:1)在完全不改变感光元件130纵向距离的条件下,实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防抖调节;2)利用支撑件150,降低了运动的摩擦力,降低了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载设备,包括所述的移动终端。由此,车载设备的画质更清晰,结构更精简、体积更小、为在整车上的布置提供了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内限定出容纳空间;
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的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具有磁性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底壳在光轴方向间隔开,所述底壳具有磁性并且所述底壳在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支座磁吸;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感光芯片连接,以带动所述感光芯片平移;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夹在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底壳的底壁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壳之间均为滚动摩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架和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的个数为多个,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壳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感光芯片之间均设有滚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滚动体的放置槽,所述支撑架为方框形,其中一侧的多个所述放置槽分别位于彼此平行的两个边框上,另一侧的多个放置槽位于彼此平行的另外两个边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多个凹陷筋,所述放置槽形成在所述凹陷筋内,所述放置槽是横截面为梯形或倒梯形的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放置槽为三个,处于其中一个边框的放置槽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处于另一个边框的放置槽位于边框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中间孔,所述第一支座沿光轴方向穿过所述中间孔,所述第一支座朝向所述底壳的一端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底壳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吸合的第二磁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底板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嵌入所述底板内以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芯片包括电路板以及感光元件,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具有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电路板粘接固定且所述感光元件伸入所述通孔内;
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滤光片通过第二支座与所述电路板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侧壁为方形,所述底壳的侧壁用于对所述电路板进行运动限位。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11.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65149.1U CN213244124U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65149.1U CN213244124U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44124U true CN213244124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7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6514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44124U (zh) | 2020-09-18 | 2020-09-18 |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4412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84047A (zh) * | 2021-09-10 | 2021-12-10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942115A (zh) * | 2021-08-02 | 2023-04-07 |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光学防抖装置、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9-18 CN CN202022065149.1U patent/CN2132441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42115A (zh) * | 2021-08-02 | 2023-04-07 |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光学防抖装置、电子设备 |
CN113784047A (zh) * | 2021-09-10 | 2021-12-10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784047B (zh) * | 2021-09-10 | 2023-08-15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99458B2 (en) | Voice coil motor | |
CN109061979B (zh) | 镜头模组 | |
US20210109367A1 (en) | Lens Module | |
CN111650715A (zh) | 镜头模组 | |
CN112799260B (zh) | 镜头驱动机构 | |
CN213244124U (zh) | 摄像模组、移动终端以及车载设备 | |
CN112684564A (zh) | 镜头模组和具有其的摄像设备 | |
CN112770060A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
JP2007155801A (ja)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
CN212463346U (zh) | 镜头模组 | |
CN109975943B (zh) | 低磁干扰透镜驱动装置和双摄像头马达 | |
CN210690917U (zh) |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 | |
CN215813672U (zh) | 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 | |
CN115718354A (zh) | 对焦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 |
CN115469422A (zh) |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 |
CN113194244A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上盖 | |
CN210038301U (zh) |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 |
CN217034386U (zh) |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马达 | |
CN110764216A (zh) | 潜望式镜头载体及其组件 | |
CN117579918A (zh) | 摄像模组和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智能终端 | |
CN218158502U (zh) | 摄像装置和镜头驱动装置 | |
CN216531446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252698U (zh) | 镜头模组和具有其的摄像设备 | |
CN217360427U (zh) |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框架 | |
CN215340501U (zh) |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