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0685U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40685U CN213240685U CN202021992734.XU CN202021992734U CN213240685U CN 213240685 U CN213240685 U CN 213240685U CN 202021992734 U CN202021992734 U CN 202021992734U CN 213240685 U CN213240685 U CN 2132406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housing
- suction cup
- hole
-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该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吸盘组件包括吸盘、硬质的支撑垫和软质的吸附垫;吸盘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且吸盘的顶端和第一壳体连接,吸盘的底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的壳壁、支撑垫和吸附垫依次层叠设置;吸附垫具有通孔,通孔、第一中心孔和吸盘的底部均连通;第一壳体可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以使通孔在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以将医用看片夹固定在屏幕面上,从而不仅便于CT片的固定、移动和取下,而且不会有污染物残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为了查阅CT片,通常会将CT片通过观片灯顶部的夹子固定在观片灯前,以便于在观片灯的光线下更清楚的查阅CT片的细节。
随着显示大屏在医疗行业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有显示大屏的会诊室或者手术室里,医护人员会直接将CT片固定在显示大屏上,将显示大屏充当观片灯使用,以便于查阅CT片。由于显示大屏高度太高,在显示大屏顶部设置固定CT片的夹子不具有实用性,因此,目前都是通过双面胶将CT片粘在显示大屏上。
然而,通过双面胶固定CT片的方式,一方面,不便于CT片的移动;另一方面,双面胶不易撕下,残留的胶层会污染CT片和显示大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该医用看片夹固定CT片的操作过程简单快捷,不仅便于CT片的移动和取下,而且不会有污染物残留。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吸盘组件包括吸盘、硬质的支撑垫和软质的吸附垫;吸盘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且吸盘的顶端和第一壳体连接,吸盘的底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的壳壁、支撑垫和吸附垫依次层叠设置;吸附垫具有通孔,通孔、第一中心孔和吸盘的底部均连通;第一壳体可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以使通孔在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吸盘组件包括吸盘、硬质的支撑垫和软质的吸附垫。通过将吸盘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并将吸盘的顶端和第一壳体连接,将吸盘的底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的壳壁、支撑垫和吸附垫依次层叠设置;同时,通过设置吸附垫具有通孔,并使通孔、第一中心孔和吸盘的底部均连通,从而在第一壳体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能够拉动吸盘,以使吸盘的底部凹陷并产生负压。此时,通孔在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以使吸盘能够吸附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CT片可以夹设在吸附垫的边缘区域与屏幕面之间,从而能够比较方便的将CT片固定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
使用医用看片夹固定CT片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双面胶固定CT片的方式相比,第一方面,医用看片夹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吸附和取下比较方便快捷,便于移动CT片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位置;第二方面,医用看片夹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取下后,不会有污染物残留在CT片上或者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第三方面,医用看片夹便于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并固定CT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盘的边缘沿第一中心孔的周向与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支撑垫的边缘区域和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支撑垫具有第二中心孔,第二中心孔和通孔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附垫的底部具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围绕在通孔的外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一壳体可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且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转动至不同角度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轴向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导向槽具有沿第二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段,且第一导向段的第一端沿吸盘的轴向高度高于第一导向段的第二端沿吸盘的轴向高度;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凸向第二壳体的抵接部,抵接部伸入导向槽内,并和导向槽的槽壁抵接;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转动时,抵接部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壳体沿吸盘的轴向相对第二壳体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导向槽还包括第二导向段,第二导向段的第一端和第一导向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向段的第二端沿吸盘的轴向延伸。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盘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底端的吸盘本体,连接部的顶端与第一壳体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盘本体的中心部位朝向第一壳体凹陷形成吸附腔,吸附腔、通孔和第一中心孔均连通;连接部的底端与吸附腔的顶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盘本体具有环形褶皱区,环形褶皱区围绕在吸附腔的外围,且环形褶皱区可沿吸盘本体的轴向展开或折叠。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二壳体的周向具有凸缘,凸缘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周向外侧,且凸缘的边缘区域和吸附垫的边缘区域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吸附垫的边缘区域设置有止挡部,凸缘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卡槽,止挡部卡设在卡槽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止挡部为环绕吸附垫的边缘区域的凸台,卡槽为环形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显示屏具有显示面,显示面为平整的表面,医用看片夹可拆卸的贴合在显示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医用看片夹,显示屏具有显示面,显示面为平整的表面,医用看片夹可拆卸的贴合在显示面上,以便于将CT片固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上。
其中,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且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吸盘组件包括吸盘、硬质的支撑垫和软质的吸附垫。通过将吸盘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并将吸盘的顶端和第一壳体连接,将吸盘的底部、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的壳壁、支撑垫和吸附垫依次层叠设置;同时,通过设置吸附垫具有通孔,并使通孔、第一中心孔和吸盘的底部均连通,从而在第一壳体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能够拉动吸盘,以使吸盘的底部凹陷并产生负压。此时,通孔在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以使吸盘能够吸附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CT片可以夹设在吸附垫的边缘区域与屏幕面之间,从而能够比较方便的将CT片固定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
使用医用看片夹固定CT片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双面胶固定CT片的方式相比,第一方面,医用看片夹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吸附和取下比较方便快捷,便于移动CT片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位置;第二方面,医用看片夹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取下后,不会有污染物残留在CT片上或者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第三方面,医用看片夹便于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并固定CT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显示屏包括强光区,强光区的面积不小于待查阅的CT片面积,医用看片夹上设置有感应部,当医用看片夹靠近或贴合在显示面上时,显示屏可以识别感应部,并显示强光区以覆盖待查阅的CT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医用看片夹;
10-第一壳体;
11-抵接部;
20-第二壳体;
21-第一中心孔;
22-导向槽;
221-第一导向段;
222-第二导向段;
31-吸盘;
311-连接部;
312-吸盘本体;
3121-吸附腔;
3122-环形褶皱区;
32-支撑垫;
321-第二中心孔;
33-吸附垫;
331-通孔;
3311-真空吸附区;
332-环形凹槽;
40-显示屏;
41-显示面;
50-CT片。
具体实施方式
医院通常配备有用于查阅CT片的观片灯,观片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CT片的夹子,在需要查阅CT片时,只需要将CT片嵌入观片灯顶部的夹子内即可将CT片固定在观片灯前,以便于在观片灯的光线下更清楚的查阅CT片的细节。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大屏在医疗行业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医院的会诊室以及手术室等也越来越多的配备了显示大屏,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会诊或者便于手术中查看重要信息。同时,医护人员也会直接将CT片固定在显示大屏上,将显示大屏充当观片灯使用,以便于查阅CT片。
通常情况下显示大屏的高度比较高,若在显示大屏顶部设置固定CT片的夹子,一方面,在固定CT片时对身高要求比较高,不方便操作;另一方面,CT片固定的位置太高不方便查阅。目前,在显示大屏上固定CT片的常用方式是用双面胶将CT片粘在显示大屏上。然而,用双面胶将CT片粘在显示大屏上的方式,一方面,不便于CT片的移动;另一方面,双面胶不易撕下,残留的胶层会污染CT片和显示大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在第一壳体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能够拉动吸盘,以使吸盘的底部凹陷并产生负压,通孔在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以使吸盘吸附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CT片可以夹设在吸附垫的边缘区域与屏幕面之间。第一方面,医用看片夹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吸附和取下比较方便快捷,便于移动CT片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位置;第二方面,医用看片夹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取下后,不会有污染物残留在CT片上或者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第三方面,医用看片夹便于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并固定CT片。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看片夹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看片夹100,该医用看片夹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吸盘组件。
具体的,第二壳体2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部,且第二壳体20具有第一中心孔21。吸盘组件包括吸盘31、硬质的支撑垫32和软质的吸附垫33。吸盘31设置在第二壳体20内部,且吸盘31的顶端和第一壳体10连接,吸盘31的底部、第二壳体20具有第一中心孔21的壳壁、支撑垫32和吸附垫33依次层叠设置;同时,吸附垫33具有通孔331,通孔331、第一中心孔21和吸盘31的底部均连通。第一壳体10可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移动,以使通孔331在吸盘31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支撑垫32可以均为塑胶件;吸盘31、吸附垫33可以为硅胶件或者橡胶件;此外,可以设置吸附垫33向外的一面具有轻微的粘性,该粘性可以是吸附垫33自身材质所具有的特性,也可以是在吸附垫33的表面设置具有轻微粘性的涂层。
具体实现时,首先将医用看片夹100的吸附垫33贴合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然后使第一壳体10沿着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第一壳体10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拉动吸盘31,以使吸盘31的中心部位朝向远离屏幕面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吸盘31朝向屏幕面的一侧的中心部位凹陷并产生负压,吸附垫33的通孔331在吸盘31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进而利用外界大气压与真空吸附区3311的压差使医用看片夹100固定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CT片可以夹设在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与屏幕面之间,从而能够实现将CT片固定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目的。
当需要取下医用看片夹100时,使第一壳体10沿着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此时,吸盘31的中心部位朝向靠近观片装置的屏幕面的方向移动,以使吸盘31朝向屏幕面的一侧的中心部位的压力恢复正常,吸附垫33的通孔331内形成的真空吸附区3311消失,从而使医用看片夹100能够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轻松取下。
本实施例的医用看片夹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吸盘组件,第二壳体2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部,且第二壳体20具有第一中心孔21;吸盘组件包括吸盘31、硬质的支撑垫32和软质的吸附垫33。通过将吸盘31设置在第二壳体20内部,并将吸盘31的顶端和第一壳体10连接,将吸盘31的底部、第二壳体20具有第一中心孔21的壳壁、支撑垫32和吸附垫33依次层叠设置;同时,通过设置吸附垫33具有通孔331,并使通孔331、第一中心孔21和吸盘31的底部均连通,从而在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0能够拉动吸盘31,以使吸盘31的底部凹陷并产生负压。此时,通孔331在吸盘31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以使吸盘31能够吸附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CT片可以夹设在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与屏幕面之间,从而能够比较方便的将CT片固定在观片装置用于查阅CT片的屏幕面上。
使用医用看片夹100固定CT片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双面胶固定CT片的方式相比,第一方面,医用看片夹100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吸附和取下比较方便快捷,便于移动CT片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位置;第二方面,医用看片夹100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取下后,不会有污染物残留在CT片上或者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第三方面,医用看片夹100便于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并固定CT片。
具体的,吸盘31的边缘沿第一中心孔21的周向与第二壳体20密封连接,示例性的,吸盘31的边缘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胶层粘接在一起;或者,吸盘31的边缘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加热融化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支撑垫32的边缘区域和第二壳体20的底部固定连接,示例性的,支撑垫32的边缘区域和第二壳体20的底部可以通过胶层粘接在一起;或者,支撑垫32的边缘区域和第二壳体20的底部可以通过加热融化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支撑垫32具有第二中心孔321,第二中心孔321和吸附垫33的通孔331连通,以便于使吸盘31底部产生的负压能够作用在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以使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垫32对应于吸附垫33的通孔331的部分可以为网状,网状的支撑垫32能够将吸附垫33的通孔331和第一中心孔21连通,以使吸盘31底部产生的负压能够作用在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并在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
参照图3所示,可以在吸附垫33的底部设置环形凹槽332,环形凹槽332围绕在通孔331的外围,示例性的,可以将环形凹槽332靠近吸附垫33的边缘设置。当吸附垫33与观片装置的屏幕面贴合的比较紧密时,通过晃动医用看片夹,使空气能够经过吸附垫33的边缘进入至吸附垫33的环形凹槽332内,以减小吸附垫33贴合在屏幕面上的区域,从而便于将医用看片夹100从屏幕面上取下。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0可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转动,且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转动至不同角度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不同的轴向距离。
一种实现方式为,可以设置第一壳体10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增大,吸盘31的底部逐渐凹陷并产生负压,以使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第一壳体10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吸盘31的底部逐渐恢复原状以消除通孔331处的真空吸附区3311。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可以设置第一壳体10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增大,吸盘31的底部逐渐凹陷并产生负压,以使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第一壳体10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吸盘31的底部逐渐恢复原状以消除通孔331处的真空吸附区3311。
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最小时为旋转起点,并设置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最大时为旋转终点,第一壳体10从旋转起点旋转至旋转终点时所转过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60度、90度或者120度等任意值。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第二壳体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槽22,示例性的,导向槽2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1个、2个或者多个,多个导向槽22可以沿第二壳体20的周向间隔排布。导向槽22具有沿第二壳体20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段221,且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一端沿吸盘31的轴向高度高于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二端沿吸盘31的轴向高度。
与第二壳体20的导向槽22相对应的,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凸向第二壳体20的抵接部11,抵接部11伸入导向槽22内,并和导向槽22的槽壁抵接。当第一壳体10相对第二壳体20转动时,抵接部11沿导向槽22的延伸方向移动,具体的,当抵接部11从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二端移动至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一端时,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当抵接部11从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一端移动至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二端时,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导向槽22为多个,且多个导向槽22沿第二壳体20的周向间隔排布时,抵接部11也可以设置多个,且多个抵接部11可以沿第一壳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使一个抵接部11对应一个导向槽22,从而有利于增加第一壳体1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导向槽22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向段222,第二导向段222的第一端和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向段222的第二端沿吸盘31的轴向延伸,以便于将第一壳体10的抵接部11安装入导向槽22内。可选的,第二导向段222的第一端也可以和第一导向段221的第一端连接。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10可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平移,以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具有不同的轴向距离,当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平移时,第一壳体10能够拉动吸盘31,以使吸盘31的底部朝向远离观片装置的屏幕面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吸盘31的底部凹陷并产生负压,以在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当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朝向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平移时,吸盘31的底部朝向靠近观片装置的屏幕面的方向移动,以消除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的真空吸附区3311。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吸盘31可以包括连接部311和设置在连接部311底端的吸盘本体312,连接部311的顶端与第一壳体10连接。示例性的,连接部311的顶端可以与第一壳体10卡接,连接部311可以为圆柱状,圆柱状连接部311的顶端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缘,第一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朝向连接部311伸出的多个卡勾,多个卡勾围绕在圆柱状连接部311的外围并与圆柱状连接部311的环形凸缘卡接。
具体实现时,当第一壳体10绕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旋转的过程中,卡勾绕着环形凸缘旋转的同时拉动连接部311,以改变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当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平移的过程中,卡勾直接拉动连接部311,以改变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连接部和第一壳体10的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壳体10沿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第二壳体20平移以改变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轴向距离时,连接部311和第一壳体1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粘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只要使第一壳体10在平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连接部311带动吸盘31移动靠近或者远离观片装置的屏幕面即可。
可选的,吸盘本体312的中心部位可以朝向第一壳体10凹陷并形成吸附腔3121,吸附腔3121、通孔331和第一中心孔21均连通;连接部311的底端与吸附腔3121的顶部连接。
具体实现时,当第一壳体10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壳体10能够拉动连接部311,连接部311能够拉动吸附腔3121的顶部,以使吸附腔3121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便于在吸附垫33的通孔331处形成真空吸附区3311。
进一步的,吸盘本体312可以具有环形褶皱区3122,环形褶皱区3122围绕在吸附腔3121的外围,且环形褶皱区3122可沿吸盘本体312的轴向展开或折叠。
具体实现时,当第一壳体10拉动连接部311,连接部311拉动吸附腔3121的顶部朝向远离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时,环形褶皱区3122展开,以增大吸附腔3121的体积,使吸附腔3121内形成负压;当第一壳体10朝向靠近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时,环形褶皱区3122折叠,吸附腔3121的体积减小,吸附腔3121内的负压消除,从而有利于延长吸盘3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以在第二壳体20的周向设置凸缘,凸缘延伸至第一壳体10的周向外侧,且凸缘的边缘区域和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抵接,一方面,有利于将吸附垫33的边缘压紧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吸附垫33的面积,以便于更好的固定CT片。
进一步的,可以在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设置止挡部,在凸缘的边缘区域设置卡槽,并将止挡部卡设在卡槽中,从而能够使吸附垫33保持平展状态,进而有利于保证吸附垫33吸附在观片装置的屏幕面上的可靠性。
具体的,止挡部可以为环绕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的凸台,示例性的,凸台可以为环绕在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的环形凸台,也可以为间隔环绕在吸附垫33的边缘区域的多个凸台;卡槽为环形槽,也可以是与多个凸台对应的多个卡槽,从而使第二壳体20的凸缘能够对吸附垫33进行更好的支撑和限位。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40和医用看片夹100,其中,显示屏40具有显示面41,且显示面41为平整的表面,以使CT片能够平整的展开在显示面41前,医用看片夹100可拆卸的贴合在显示面41上,以便于将CT片50固定在显示屏40的显示面41上或者从显示屏40的显示面41上取下。示例性的,显示屏40可以是用于显示图片、文字或者动画的显示大屏,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功能的显示屏。
进一步的,显示屏40可以包括强光区,强光区的面积不小于待查阅的CT片50面积,医用看片夹100上可以设置感应部,当医用看片夹100靠近或贴合在显示面41上时,显示屏40可以识别感应部,并显示强光区以覆盖待查阅的CT片50。
示例性的,感应部可以为磁铁,显示屏40内部可以设置磁性感应元件,当医用看片夹100靠近或贴合在显示面41上时,显示屏40内部的磁性感应元件能够识别医用看片夹100上的磁铁,并显示强光区以覆盖待查阅的CT片5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吸盘组件;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吸盘、硬质的支撑垫和软质的吸附垫;所述吸盘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且所述吸盘的顶端和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吸盘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一中心孔的壳壁、所述支撑垫和所述吸附垫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吸附垫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所述第一中心孔和所述吸盘的底部均连通;
所述第一壳体可沿所述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移动,以使所述通孔在所述吸盘的负压作用下形成真空吸附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的边缘沿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周向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的边缘区域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具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和所述通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垫的底部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围绕在所述通孔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可绕所述吸盘组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且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不同角度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轴向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段,且所述第一导向段的第一端沿所述吸盘的轴向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导向段的第二端沿所述吸盘的轴向高度;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凸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并和所述导向槽的槽壁抵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时,所述抵接部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吸盘的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还包括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导向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段的第二端沿所述吸盘的轴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底端的吸盘本体,所述连接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心部位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凹陷形成吸附腔,所述吸附腔、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中心孔均连通;
所述连接部的底端与所述吸附腔的顶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看片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具有环形褶皱区,所述环形褶皱区围绕在所述吸附腔的外围,且所述环形褶皱区可沿所述吸盘本体的轴向展开或折叠。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医用看片夹,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面,所述显示面为平整的表面,所述医用看片夹可拆卸的贴合在所述显示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强光区,所述强光区的面积不小于待查阅的CT片面积,所述医用看片夹上设置有感应部,当所述医用看片夹靠近或贴合在所述显示面上时,所述显示屏可以识别所述感应部,并显示强光区以覆盖待查阅的CT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92734.XU CN2132406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92734.XU CN2132406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40685U true CN213240685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72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92734.XU Active CN2132406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406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0411A (zh) * | 2021-06-16 | 2022-12-16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阅片夹、其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9-11 CN CN202021992734.XU patent/CN2132406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80411A (zh) * | 2021-06-16 | 2022-12-16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阅片夹、其组装方法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40685U (zh)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
JP3221144U (ja) | スマートフォンディスプレイ保護フィルム貼付け補助装置 | |
JP5803670B2 (ja) | 板状部材の移送装置及び吸着パッド | |
CN113053245A (zh) | 仿形设备、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
TW201509281A (zh) | 電子裝置及其緩衝泡棉單元 | |
TW201643510A (zh) | 觸控液晶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 |
CN111913303A (zh)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
CN212658898U (zh)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
JPH07105781A (ja) |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の構造 | |
CN218257242U (zh) | 一种背光片材的撕膜装置 | |
JP4206120B1 (ja) | 使い捨てフィルターシート取付用テープ及びフィルター取付方法 | |
KR20010005797A (ko) | 광디스크 부착합체 장치 및 부착합체 방법 | |
CN219750110U (zh) | 一种基于吸附安装的近眼显示器固定装置及其潜水面罩 | |
US20230405917A1 (en) | Mobile phone screen protective film having dust removal function and film pasting auxiliary device | |
CN216956531U (zh) | 医用看片夹及显示装置 | |
JP2009106449A (ja) | 電気掃除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集塵袋 | |
CN209778723U (zh) |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前单摄像头防震泡棉组件 | |
CN210148867U (zh) | 一种新型屏幕膜片 | |
CN219136686U (zh) | 保护膜组件 | |
JP3145363U (ja) | マルチホルダー | |
CN218383652U (zh) | 一种医院用的取片结构 | |
CN214777796U (zh) | 一种新型高洁净度真空释放盒 | |
CN220130445U (zh) | 一种真空贴膜盒 | |
CN219115824U (zh) | 一种贴膜组件 | |
CN217171073U (zh) | 一种电子产品保护膜套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