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229480U - 电池托盘 - Google Patents

电池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29480U
CN213229480U CN202021961230.1U CN202021961230U CN213229480U CN 213229480 U CN213229480 U CN 213229480U CN 202021961230 U CN202021961230 U CN 202021961230U CN 213229480 U CN213229480 U CN 213229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rib
groove
receiving groov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612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贺京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612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29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29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29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包括:基板、边框和第一间隔肋。其中,边框围合在基板的周向,第一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边框的相对两侧,第一间隔肋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中可容纳一个电池,第一间隔肋上交错设有多个第一内凹槽,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中的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一侧的一个容纳槽,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另一侧的一个容纳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托盘,在电池运输或储存的过程中将电池放置在容纳槽内可保证相邻电池之间位置稳定,交错设置的第一内凹槽在方便拿取电池的同时还可保证第一间隔肋的强度,使得第一间隔肋在第一内凹槽处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延长电池托盘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池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托盘。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通常选择将多块动力电池(模组或模块)同时放置在电池托盘上进行周转,实现一次性周转多块电池,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拿取电池,通常将托盘上的两个电池容纳槽之间设置成连通结构,导致电池托盘整体强度较低,电池托盘在周转或运输的过程中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变形而导致电池壳体破损,严重者还会导致电池漏液,使得电池报废,不能有效的保证电池周转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强度高,可有效保证电池在运输或周转过程中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托盘强度低,电池易损伤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托盘,包括:基板;边框,所述边框围合在所述基板的周向;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边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中可容纳一个电池,所述第一间隔肋上交错设有多个第一内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间隔肋一侧的一个所述容纳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间隔肋另一侧的一个所述容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托盘,第一间隔肋将电池托盘分隔成多个容纳槽用于装载多块电池且限定相邻电池之间的位置,保证多块电池在电池托盘上不会相互碰撞,第一间隔肋上设置相互交错的第一内凹槽,第一内凹槽一方面可方便工作人员拿取容纳槽内的电池;另一方面方便电池托盘承载多个同种类型的电池,电池运输时排列整齐;相互交错不连通的两个第一内凹槽可保证第一间隔肋的强度,使得第一间隔肋在第一内凹槽处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延长电池托盘的使用寿命且有效提升电池的运输安全系数。本申请的电池托盘强度高,不会因自身变形或断裂而损坏其上承载的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同一条所述第一间隔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壁在所述第一间隔肋的延伸方向交错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侧壁所在面至少部分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同一条所述第一间隔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壁所在面间隔一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靠近与之连通的所述容纳槽一侧的纵截面增大,所述第一间隔肋的顶面与所述边框的顶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所述边框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间隔肋与所述第一边框平行,所述第一边框朝向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一侧开有多个第二内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相对开设并与同一个所述容纳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池托盘还包括多条第二间隔肋,所述第一间隔肋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多条所述第二间隔肋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布设在所述基板上;当所述第一间隔肋包括一条时,每条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边框和所述第一间隔肋;当所述第一间隔肋包括至少两条时,位于边侧的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边框和所述第一间隔肋,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间隔肋上。
可选地,每条所述第二间隔肋朝向一侧的所述容纳槽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和第二极耳容纳槽,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间隔开,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均连通所述容纳槽。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二间隔肋、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围合成的容纳槽中,所述第二间隔肋未朝向该所述容纳槽开设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时,所述第二边框朝向该所述容纳槽开设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在所述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一边框和两条所述第二边框围合成的容纳槽中,其中一条所述第二边框朝向所述容纳槽开设有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所述边框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形成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边框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托盘;
1、基板;
2、边框;
21、第一边框;211、第二内凹槽;2111、第二倒角;
22、第二边框;
23、第三凹槽;231、第一凸台;232、第二凸台;
3、第一间隔肋;
31、第一内凹槽;311、第二凹槽;312、第一倒角;
4、容纳槽;41、第一凹槽;
5、第二间隔肋;
51、第一极耳容纳槽;52、第二极耳容纳槽;
6、第三内凹槽;61、第三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托盘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托盘100,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
其中,边框2围合在基板1的周向。
如图1所示,第一间隔肋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边框2的相对两侧,第一间隔肋3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4,每个容纳槽4中可容纳一个电池,第一间隔肋3上交错设有多个第一内凹槽31,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中的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3一侧的一个容纳槽4,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3另一侧的一个容纳槽4。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托盘100,将电池放置在容纳槽4内,当电池的侧端分别抵接在边框2的内侧面和第一间隔肋3的内侧面时,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可对电池的移动起限位作用,将电池固定在容纳槽4内,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并转运电池的过程中,电池不会脱离电池托盘100,电池运输稳定,不会错位。
第一间隔肋3将电池托盘100分隔出多个容纳槽4,使得电池托盘100可同时容置多块电池,提高电池托盘100的空间利用率,且第一间隔肋3还可起到限定电池移动的作用,在电池托盘100移动的过程中保证相邻电池之间不会接触发生碰撞而产生损伤,延长电池寿命。
通过在第一间隔肋3上设置多个相互交错的第一内凹槽31,第一内凹槽31一方面使第一间隔肋3的部分侧壁与电池侧壁间隔开来,方便工作人员拿取或存放电池;另一方面方便电池托盘100承载多个同种类型的电池,电池运输时排列整齐;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内凹槽31可保证相邻两个第一内凹槽31在第一间隔肋3上不连通,保证第一间隔肋3自身强度,确保第一间隔肋3不会因设置第一内凹槽31而降低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电池托盘100强度高,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一定外力作用时还可有效保证内部承载的电池不受损坏,确保电池高效运输的同时完好无损。
可选地,基板1、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形成电池托盘100,一体成型工艺可保证电池托盘100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将基板1、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进行前期的焊接、抛光、打磨等机加工,有效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电池托盘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相邻交错设置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之间不连通,两个第一内凹槽31之间间隔有部分第一间隔肋3。从而保证第一间隔肋3的整体强度,有效防止第一间隔肋3因设置第一内凹槽31而降低自身的强度,进而提高电池托盘100的强度。
可选地,电池托盘10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上不会发生短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交错设置”,意为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之间非对称,两个第一内凹槽31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第一间隔肋3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底壁在第一间隔肋3的延伸方向交错设置。保证第一内凹槽31具有足够的宽度,方便拿取电池。
可选地,每相邻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宽度相等。确保每个第一内凹槽31都有足够的宽度,方便拿取电池。
可选地,每相邻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侧壁所在面至少部分平行。确保每对相邻设置的第一内凹槽31之间不连通并共用一侧壁,从而保证第一间隔肋3的强度,延长电池托盘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第一间隔肋3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底壁所在面间隔一定距离。保证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布设在第一间隔肋3上时,两个第一内凹槽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构成了两个第一内凹槽31共用的侧壁,以增加第一间隔肋3的强度,确保第一间隔肋3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变形而损坏电池,进而提高电池在电池托盘100内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凹槽31朝向靠近与之连通的容纳槽4一侧的纵截面增大。使工作人员更方便的拿取电池。
可选地,第一间隔肋3的顶面与边框2的顶面平齐。保证电池托盘100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后续电池托盘100堆叠的过程中,在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一间隔肋3的顶面与另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一间隔肋3的底面接触时,确保电池托盘100上的边框2的顶面可与另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边框2的底面相接触,提高堆叠后电池托盘10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边框2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21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22,其中一个第一边框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框22的一端,另一个第一边框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框22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首尾依次相连围设在基板1上,使得基板1形成上部开口的容纳槽4,多块电池可从上部的开口依次置入不同的容纳槽4中,方便布设多块电池,并为电池的布置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可选地,第一边框21的横向截面呈等腰梯形。一方面可保证电池托盘100成形后更轻松的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实现多个电池托盘100中间的相互堆叠。
可选地,第二边框22的横向截面呈等腰梯形。有益效果与第一边框21横向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有益效果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横向截面不限于上述等腰梯形,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可以为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外侧面形成为倾斜的侧面,而内侧面形成为竖直的侧面,从而使得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的横向截面形成为直角梯形。
可选地,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为底部内空的结构。一方面减轻电池托盘100的重量和减少电池托盘100的使用材料,降低电池托盘100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将多个电池托盘100堆叠在一起。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间隔肋3与第一边框21平行。因电池的两侧边相互平行,第一间隔肋3与第一边框21平行可保证电池的一侧抵接第一间隔肋3时,电池的另一边抵接第一边框21,进一步保证电池在容纳槽4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间隔肋3的横向截面呈等腰梯形,在保证电池托盘100成形后更轻松的脱模和便于堆叠电池托盘100的同时,倾斜设置的第一间隔肋3在电池放入容纳槽4的过程中,可对电池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便于将电池放入容纳槽4中。
当然,第一间隔肋3的横截面不局限于上述等腰梯形,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还可以为第一间隔肋3的截面形成为长方形和等腰梯形的集合,等腰梯形的下部形成长方形,从而方便电池置入容纳槽4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置入容纳槽4内时电池的一侧面与第一间隔肋3的侧面接触。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边框21朝向第一间隔肋3的一侧开有多个第二内凹槽211,每个第二内凹槽211均与一个第一内凹槽31相对开设并与同一个容纳槽4连通。第二内凹槽211和第一内凹槽31配合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双手拿取电池的侧面,保证电池在拿取过程中稳定移动,保证电池在拿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歪斜、卡滞、磕碰而导致刮伤。
可选地,第二内凹槽211朝向靠近容纳槽4的一侧纵截面增大。使工作人员更方便的拿取电池。
可选地,第二内凹槽211和第一内凹槽31以容纳槽4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操作人员双手拿取电池的相对两侧可保证电池在拿取过程中稳定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施力。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内凹槽31朝向容纳槽4一侧的侧壁形成第一倒角312,第二内凹槽211朝向容纳槽4一侧的侧壁形成第二倒角2111。第一倒角312可保证第一内凹槽31的侧壁不会损伤电池,第二倒角2111可保证第二内凹槽211的侧壁不会损伤电池,提高电池在容纳槽4内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倒角312和第二倒角2111均为圆倒角。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倒角312和第二倒角2111不会对电池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托盘100还包括多条第二间隔肋5,第一间隔肋3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在基板1上,多条第二间隔肋5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布设在基板1上。第一间隔肋3和第二间隔肋5交叉布设在基板1上,第二间隔肋5可进一步增加基板1上容纳槽4的数量,最大化的保证电池托盘100同时承载多个电池,且第一间隔肋3、和第二间隔肋5和边框2配合,可将电池限定在容纳槽4中,保证电池在容纳槽4内不会发生晃动,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间隔肋5为底部内空的结构。便于多个电池托盘100之间的堆叠,并提高堆叠后电池托盘100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间隔肋5与第二边框22平行。保证第二间隔肋5的横向截面也呈等腰梯形,使得电池托盘100成形后更轻松的脱模和便于堆叠电池托盘100的同时,表面倾斜设置的第二间隔肋5在电池放入容纳槽4的过程中,对电池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当然第二间隔肋5的侧面也可以不倾斜设置,而形成竖直面。
可选地,如图3所示,当第一间隔肋3包括一条时,每条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此时,第一间隔肋3、第二间隔肋5和边框2形成一容纳槽4用于放置电池。
可选地,如图4所示,当第一间隔肋3包括至少两条时,位于边侧的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位于中部的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间隔肋3上。相互连接的第一间隔肋3、第二间隔肋5和边框2可保证电池托盘100结构稳定,确保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上位置稳定。
可选地,至少两条第一间隔肋3沿着第二边框22平行间隔设置。至少两条第一间隔肋3可使基板1形成多个上部开口的容纳槽4,电池托盘100可同时运输或周转多个电池,提高电池托盘100的实用性。
可选地,相邻两条第一间隔肋3上的第一内凹槽31相向设置,且相邻两条第一间隔肋3相对于两条第一间隔肋3之间的容纳槽4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保证多条第一间隔肋3平行布设在基板1上,当电池放置在中间的容纳槽4内时,电池的两侧面均可抵接在第一间隔肋3的侧壁上,提高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上的稳定性,相向设置的第一内凹槽31可更方便的拿取电池。
可选地,第一间隔肋3为底部内空的结构。有益效果与第二间隔肋5为底部内空的结构的效果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多条第二间隔肋5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每条第二间隔肋5、第一间隔肋3和边框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4。用于放置电池,并限制电池位置,保证电池置入电池托盘100上的容纳槽4后不会发生错位。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容纳槽4的四角分别形成第三内凹槽6,第三内凹槽6与容纳槽4连通。将电池放入容纳槽4,电池的四个角可嵌入第三内凹槽6内,保证电池的四个角不会与第二间隔肋5、第一间隔肋3或边框2接触,电池的四个角不会发生磕碰损伤而缩短电池的寿命。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三内凹槽6朝向容纳槽4一侧的侧壁形成第三倒角61。第三倒角61可保证第三内凹槽6的侧壁不会损伤电池,提高电池在电池托盘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三倒角61为圆倒角。在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三倒角61不会对电池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条第二间隔肋5朝向一侧的容纳槽4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间隔开,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均连通容纳槽4。将电池存放至容纳槽4中,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用于存放电池的两个极耳,一方面用于将电池的两个极耳隔离开,保证电池托盘100移动的过程中两极耳不会接触而使电池短路;另一方面可限制极耳移动,进而保证电池在电池托盘100中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共用一个侧壁,且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保证电池的两个极耳分别存放于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时,两个极耳不会接触。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第一间隔肋3、第二间隔肋5、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围合成的容纳槽4中,第二间隔肋5未朝向该容纳槽4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时,第二边框22朝向该容纳槽4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也就是说,相对设置的第二间隔肋5和第二边框22中的一个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为极耳提供布设空间,以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极耳不会发生短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可选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间隔肋5,一个第二间隔肋5未朝向该容纳槽4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时,另一个第二间隔肋5朝向该容纳槽4需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保证相对的第二间隔肋5中必须有一个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以限定极耳的位置,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极耳不会相互接触。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间隔肋3、第一边框21和两条第二边框22围合成的容纳槽4中,其中一条第二边框22朝向容纳槽4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为极耳提供布设空间,以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两极耳不会发生短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内凹槽31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二凹槽311,第二凹槽311的底面低于容纳槽4的底面。第二凹槽311可减少电池底面与容纳槽4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电池底面摩擦,提高电池存放时的安全系数。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容纳槽4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一凹槽41,第一凹槽41的底面低于容纳槽4的底面。第一凹槽41一方面可减少电池底面与容纳槽4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相互摩擦,提高电池的运输安全系数;另一方面,在多个电池托盘100堆叠的过程中,下凹的第一凹槽41的底面可抵接电池的顶面,保证电池托盘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电池托盘100中的电池不会上下晃动而造成损伤,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二凹槽311的底面与第一凹槽41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第一凹槽41的底面抵接在电池的顶面上的同时,第二凹槽311的底面也可同时抵接在电池的顶面上,进一步限定电池在容纳槽4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边框2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23,第三凹槽23内形成有第一凸台231和第二凸台232,第一凸台231和第二凸台232相邻设置,第一凸台231的高度高于第二凸台232,第一凸台231的顶面低于边框2的顶面。在电池托盘100堆叠的过程中,第一凸台231可为电池托盘100的移动起导向作用,使得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一凸台231和另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一凸台231相对应,同时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二凸台232与另一个电池托盘100上的第二凸台232相对应,可增加相邻的电池托盘100之间的叠放时的定位准确性。第一凸台231和第二凸台232的设置,还方便电池托盘100在叠放后人手方便拿取电池托盘100,为多个电池托盘100的堆叠后再次分离提供便捷。
可选地,第一凸台231的长度小于第三凹槽23的长度。保证第一凸台231和第二凸台232可同时布设在第三凹槽23内,为第二凸台232的设置提供布设空间,使第一凸台231和第二凸台232呈现台阶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将电池托盘100设置成底部内空的结构,可方便将多个电池托盘100堆叠在一起,减少多个电池托盘100整体的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托盘100运输的便利性。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托盘100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电池托盘100,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
其中,边框2围合在基板1的周向。
如图1所示,第一间隔肋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边框2的相对两侧,第一间隔肋3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容纳槽4,每个容纳槽4中容纳一个电池,第一间隔肋3上交错设有两个第一内凹槽31,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中的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3一侧的一个容纳槽4,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间隔肋3另一侧的一个容纳槽4。
实施例2
一种电池托盘10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同一条第一间隔肋3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底壁在第一间隔肋3的延伸方向交错设置,且每相邻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侧壁所在面至少部分平行。
同一条第一间隔肋3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内凹槽31的底壁所在面间隔一定距离。
实施例3
一种电池托盘10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边框2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21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22,其中一个第一边框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框22的一端,另一个第一边框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边框22的另一端。
如图2所示,第一间隔肋3与第一边框21平行,第一边框21朝向第一间隔肋3的一侧开有多个第二内凹槽211,每个第二内凹槽211均与一个第一内凹槽31相对开设并与同一个容纳槽4连通。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间隔肋3、第一边框21和两条第二边框22围合成的容纳槽4中,其中一条第二边框22朝向容纳槽4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
实施例4
一种电池托盘10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电池托盘100还包括四条第二间隔肋5,第一间隔肋3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在基板1上,多条第二间隔肋5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布设在基板1上。
如图2所示,第一间隔肋3包括一条,每条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
实施例5
一种电池托盘10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电池托盘100还包括多条第二间隔肋5,第一间隔肋3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在基板1上,多条第二间隔肋5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布设在基板1上。
如图4所示,第一间隔肋3包括两条,位于边侧的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边框2和第一间隔肋3,位于中部的第二间隔肋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间隔肋3上。
实施例6
一种电池托盘100,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每条第二间隔肋5朝向一侧的容纳槽4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间隔开,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均连通容纳槽4。
如图2所示,在第一间隔肋3、第二间隔肋5、第一边框21和第二边框22围合成的容纳槽4中,第二间隔肋5未朝向该容纳槽4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时,第二边框22朝向该容纳槽4开设第一极耳容纳槽51和第二极耳容纳槽5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中显示了一条第一间隔肋3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两条、三个或者更多个第一间隔肋3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边框,所述边框围合在所述基板的周向;
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边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个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中可容纳一个电池,所述第一间隔肋上交错设有多个第一内凹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间隔肋一侧的一个所述容纳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间隔肋另一侧的一个所述容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同一条所述第一间隔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壁在所述第一间隔肋的延伸方向交错设置,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侧壁所在面至少部分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同一条所述第一间隔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壁所在面间隔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槽朝向靠近与之连通的所述容纳槽一侧的纵截面增大,所述第一间隔肋的顶面与所述边框的顶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边框和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边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边框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间隔肋与所述第一边框平行,所述第一边框朝向所述第一间隔肋的一侧开有多个第二内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内凹槽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内凹槽相对开设并与同一个所述容纳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第二间隔肋,所述第一间隔肋沿第一方向延伸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多条所述第二间隔肋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布设在所述基板上;
当所述第一间隔肋包括一条时,每条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边框和所述第一间隔肋;
当所述第一间隔肋包括至少两条时,位于边侧的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边框和所述第一间隔肋,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二间隔肋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间隔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二间隔肋朝向一侧的所述容纳槽开设有第一极耳容纳槽和第二极耳容纳槽,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间隔开,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均连通所述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二间隔肋、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围合成的容纳槽中,所述第二间隔肋未朝向该所述容纳槽开设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时,所述第二边框朝向该所述容纳槽开设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
在所述第一间隔肋、所述第一边框和两条所述第二边框围合成的容纳槽中,其中一条所述第二边框朝向所述容纳槽开设有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形成有下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形成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低于所述边框的顶面。
CN202021961230.1U 2020-09-09 2020-09-09 电池托盘 Active CN213229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1230.1U CN213229480U (zh) 2020-09-09 2020-09-09 电池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61230.1U CN213229480U (zh) 2020-09-09 2020-09-09 电池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29480U true CN213229480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61230.1U Active CN213229480U (zh) 2020-09-09 2020-09-09 电池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29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1819A (zh) 用於電池模組之拘束系統
KR20170010693A (ko) 배터리 셀 홀더 부재
KR20150029371A (ko) 배터리 팩
KR101243528B1 (ko) 전지 수납 트레이
CN213229479U (zh) 电池托盘
CN213229480U (zh) 电池托盘
CN213229353U (zh) 电池托盘
CN215555015U (zh) 一种托盘
CN214986805U (zh) 一种t字型微型电子元件用周转托盘
CN220209986U (zh) 一种储能系统
CN103879685B (zh) 电连接器托盘
CN220627965U (zh) 一种方形电池及电池模组
KR200439828Y1 (ko) 배터리팩 케이스
CN113002926A (zh) 吸塑盒和吸塑盒组件
CN214876378U (zh) 电池托盘
CN219619645U (zh) 吸塑盘及吸塑盘叠放结构
KR101343776B1 (ko) 납축전지
KR20210048699A (ko) 양방향으로 조립이 가능한 전지 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카트리지 스택
KR102660398B1 (ko) 다양한 크기의 배터리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부품 수납용 케이스 및 그에 사용될 수 있는 이동식 칸막이
CN220282034U (zh) 电池壳体托盘
CN221563788U (zh) 吸塑托盘
CN216035655U (zh) 托盘及托盘组合
CN214608702U (zh) 镜头包装盒
CN221447365U (zh) 一种端板及电池包
CN222081249U (zh) 一种收纳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