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210418U -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0418U
CN213210418U CN202022166706.9U CN202022166706U CN213210418U CN 213210418 U CN213210418 U CN 213210418U CN 202022166706 U CN202022166706 U CN 202022166706U CN 213210418 U CN213210418 U CN 213210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flexible cable
upper die
hol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67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oshun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oshun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oshun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oshun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67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0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0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04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包括测试台、转动穿设于测试台上的转盘、相对应设置于转盘上的两组双穴下模机构、由升降机构架设于测试台上且位于一组双穴下模机构正上方的双穴上模机构、以及设置于测试台上的软缆下料机构,其中,所述双穴上模机构和其下方的双穴下模机构处形成测试工位,另一组双穴下模机构处则形成上下料工位。本实用新型采用该测试机,结构紧凑,测试高效,能够实现软缆测试和上下料的同时进行,且一次性同时检测两组软缆,并在测试完成后,可自动下料。

Description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缆检测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背景技术
软缆指的是一种FPC组件,其包括FPC以及设于FPC上的LED,现有的FPC组件测试设备通常需要对线路的通断路、短路、电阻值以及电容值进行测试,例如,申请日为2017.06.26,公开号为CN206920556U,发明名称为“全自动化软缆测试设备”的中国专利中,即公开了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软缆线路的通断路、短路、电阻值以及电容值和LED光传感器响应测试的设备,但是,该设备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如下问题:
1、其未能实现软缆测试和软缆上下料的同时进行,从而制约了软缆测试效率;
2、该设备每一工位上仅能进行一组软缆的测试或者上下料;
3、该设备不具有自动下料功能。
因此,为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我司进行了相应研发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紧凑,测试高效,能够实现软缆测试和上下料的同时进行,且一次性同时检测两组软缆,并在测试完成后,可自动下料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中所述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包括测试台、转动穿设于测试台上的转盘、相对应设置于转盘上的两组双穴下模机构、由升降机构架设于测试台上且位于一组双穴下模机构正上方的双穴上模机构、以及设置于测试台上的软缆下料机构,其中,所述双穴上模机构和其下方的双穴下模机构处形成测试工位,另一组双穴下模机构处则形成上下料工位,由转盘实现两组双穴下模机构间的工位切换,以保证软缆测试和软缆上下料的同时进行,而双穴上模机构和双穴下模机构相配合,则使得该测试机能够一次性同时检测两组软缆,有效提高软缆测试效率,并在测试完成后,通过软缆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整体结构紧凑,测试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台的旁侧还设置一电控箱,由所述电控箱电性连接双穴下模机构、双穴上模机构和软缆下料机构,控制各部分的工作情况,使得各部分相配合自动完成软缆测试及下料操作,以提高该测试机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由一旋转驱动带动于测试台上转动,旋转驱动带动转盘于测试台上间歇转动,以实现两组双穴下模机构间的工位切换,使得软缆测试和上下料的无缝衔接,有效保证整个工作过程的顺畅进行。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双穴下模机构均包括固定于转盘上的下模板、相对应设置于下模板上的两组下模组件、以及设置于下模组件上的软缆夹紧组件,由所述软缆夹紧组件将软缆限位于下模组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的下模治具和下测试单元,所述下模治具用于放置待测试软缆,通过软缆夹紧组件将软缆限位于下模治具中,以降低其在转盘转动过程中易发生移位,断开与下测试单元间的连接,以至影响软缆测试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软缆夹紧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模治具上的翻转压件主体、以及与翻转压件主体的输出端相对应形成夹紧腔的推块,所述推块滑动设置于下模治具上,由翻转压件主体和推块相配合,以将软缆限位于下模治具上,保证其后续测试过程的可靠进行。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下模组件上的翻转压件主体由同一翻转驱动带动进行软缆压紧或松开,同一翻转驱动作用于两组翻转压件主体的结构设计,既实现了对两组翻转压件主体的同步操作,保证两组下模治具中软缆的可靠压紧,又节省了成本,同时可减小该测试机的整体尺寸,使其结构布局合理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包括设置于下模板上的推拉缸、以及固定于推拉缸输出端的抬块,所述抬块的上表面设置为坡面,所述翻转压件主体包括铰接架设于下模治具上的撬杆和压杆,所述推拉缸推拉抬块,由抬块的坡面作用于撬杆始端,以推动撬杆绕其于下模治具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所述撬杆末端相配合抵压作用于压杆始端,以带动压杆绕其于下模治具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压紧或松开软缆,由推拉缸、抬块坡面、撬杆和压杆形成的两组翘板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对下模治具上放置的软缆的压紧或松开,整体结构设计构思巧妙,空间占用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于测试台上的下压气缸、以及穿设于测试台上用于进行双穴上模机构升降导向的导向杆组,所述下压气缸输出端连接双穴上模机构,下压气缸带动双穴上模机构升降,以实现与双穴下模机构开模后两组双穴下模机构间的工位切换,或者合模后对软缆的测试,该过程中,导向杆组的设计,则可辅助保证双穴上模机构的稳定直线升降,以确保整个测试操作过程的顺畅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双穴上模机构包括连接于升降机构输出端的上模固定架、设置于上模固定架下端的上模板、以及设置于上模板上的两组上模组件,两组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相配合,形成对两组软缆的双穴测试,有效保证软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上还沿其周向围绕保护板,由所述保护板进行上上模组件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设置于上模板上的上模治具和上测试单元,所述上模治具与下模治具合模形成软缆容置腔,所述上测试单元和下测试单元相配合形成软缆测试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软缆下料机构包括位于上下料工位上方的横向滑移组件、连接于横向滑移组件输出端的升降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输出端的下料手臂、以及相邻连接于下料手臂底壁上的两组吸盘,所述横向滑移组件固定于测试台上,由吸盘吸附抓取完成测试后的软缆,横向滑移组件调整下料手臂的横向位置,升降组件则进行下料手臂竖向高度的调节,以保证吸盘能够对应吸附双穴下模机构中完成测试后的软缆,以实现对其的抓取下料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滑移组件包括上下相邻固定于测试台上的拖链驱动和导向架、连接于拖链驱动输出端的衔接板、固定于衔接板底部的滑台板、以及连接于滑台板一侧的滑块,所述滑台板远离滑块的一侧连接升降组件,所述滑块相配合于导向架上滑动,由拖链驱动带动升降组件沿导向架直线往复移动,以调整升降组件在上下料工位处的横向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于横向滑移组件输出端的升降缸、以及连接于升降缸活塞杆输出端的升降座,所述升降座上连接下料手臂,升降缸带动升降座升降,下料手臂随之动作,以使得其上的吸盘远离或靠近双穴下模机构,进行软缆的下料或吸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的旁侧还设置压块,所述压块远离下料手臂的一端裁切形成一倾斜压面,所述推块的输入端设置一倾斜推面,所述倾斜压面的结构与倾斜推面的结构相配合,所述压块随下料手臂下降吸附软缆时,其倾斜压面作用于倾斜推面,推动推块远离松开软缆,压块的倾斜压面和推块的倾斜推面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在吸盘进行软缆吸附时,能够与下模治具上的翻转压件主体相配合动作,松开对软缆的限位,实现对软缆的可靠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软缆下料机构旁侧还设置一接料盒,所述接料盒固定于测试台上,接料盒的设计,可对测试完成后的软缆进行集中收集,以方便操作人员对其的转移,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盒包括位于软缆下料机构旁侧且固定于测试台上的罩体、以及连接于罩体底部的接料盘,所述罩体靠近软缆下料机构的一侧开设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与软缆下料机构的输出端相对应,软缆下料机构的输出端穿过落料口,以将其上抓取的软缆落料于接料盘上,从而完成对软缆的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盘由倾斜落料段和水平盛料段一体成型,所述倾斜落料段衔接于罩体底部,倾斜落料段的设计,使得软缆能够顺利滑入水平盛料段中集中收集。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转盘实现两组双穴下模机构间的工位切换,以保证软缆测试和软缆上下料的同时进行,而双穴上模机构和双穴下模机构相配合,则使得该测试机能够一次性同时检测两组软缆,有效提高软缆测试效率,并在测试完成后,通过软缆下料机构自动下料,整体结构紧凑,测试高效。
(2)由翻转压件主体和推块相配合,以将软缆限位于下模治具上,保证其后续测试过程的可靠进行。
(3)由推拉缸、抬块坡面、撬杆和压杆形成的两组翘板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对下模治具上放置的软缆的压紧或松开,整体结构设计构思巧妙,空间占用较小。
(4)压块的倾斜压面和推块的倾斜推面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在吸盘进行软缆吸附时,能够与下模治具上的翻转压件主体相配合动作,松开对软缆的限位,实现对软缆的可靠吸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盘、旋转驱动与两组双穴下模机构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组双穴下模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与双穴上模机构部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软缆下料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测试台1,转盘2,旋转驱动21,双穴下模机构3,下模板31,下模组件32,下模治具321,下测试单元322,软缆夹紧组件33,翻转压件主体331,撬杆3311,压杆3312,推块332,翻转驱动333,推拉缸3331,抬块3332,升降机构4,下压气缸41,导向杆组42,双穴上模机构5,上模固定架51,上模板52,上模组件53,上模治具531,上测试单元532,保护板54,软缆下料机构6,横向滑移组件61,导向架611,滑台板612,升降组件62,升降缸621,升降座622,下料手臂63,吸盘64,压块65,电控箱7,接料盒8,罩体81,接料盘8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包括测试台1、转动穿设于测试台1上的转盘2、相对应设置于转盘2上的两组双穴下模机构3、由升降机构4架设于测试台1上且位于一组双穴下模机构3正上方的双穴上模机构5、以及设置于测试台1上的软缆下料机构6,其中,双穴上模机构5和其下方的双穴下模机构3处形成测试工位,另一组双穴下模机构3处则形成上下料工位。
进一步地,测试台1的旁侧还设置一电控箱7,由电控箱7电性连接双穴下模机构3、双穴上模机构5和软缆下料机构6。
具体地,测试台1和电控箱7相邻布设,均通过PU材质的地脚放置于工作场地。
进一步地,转盘2由一旋转驱动21带动于测试台1上转动。
具体地,旋转驱动21可设置为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固定于测试台1上,其输出端通过连接法兰连接转盘2。
进一步地,两组双穴下模机构3均包括固定于转盘2上的下模板31、相对应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两组下模组件32、以及设置于下模组件32上的软缆夹紧组件33,由软缆夹紧组件33将软缆限位于下模组件32中。
具体地,下模板31上开设型槽,下模组件32相配合设置于型槽中。
进一步地,下模组件32包括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下模治具321和下测试单元322,下模治具321用于放置待测试软缆。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4包括设置于测试台1上的下压气缸41、以及穿设于测试台1上用于进行双穴上模机构5升降导向的导向杆组42,下压气缸41输出端连接双穴上模机构5。
进一步地,双穴上模机构5包括连接于下压气缸41输出端的上模固定架51、设置于上模固定架51下端的上模板52、以及设置于上模板52上的两组上模组件53。
进一步地,上模板52上还沿其周向围绕保护板54,由保护板54进行上上模组件53的保护。
进一步地,上模组件53包括设置于上模板52上的上模治具531和上测试单元532,上模治具531与下模治具321合模形成软缆容置腔,上测试单元532和下测试单元322相配合形成软缆测试系统。
具体地,上模治具531和下模治具321可根据待测试软缆的规格及结构等具体选用,而下测试单元322和上测试单元532的具体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以用于实现软缆的电容、电阻等的测试为准,下测试单元322和上测试单元532合模后,会将测试信息反馈至电控箱7,该部分的具体电性连接方式、连接结构及控制原理,也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未对此进行改进,故不再详细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软缆夹紧组件33包括设置于下模治具321上的翻转压件主体331、以及与翻转压件主体331的输出端相对应形成夹紧腔的推块332,推块332滑动设置于下模治具321上。
进一步地,两组下模组件32上的翻转压件主体331由同一翻转驱动333带动进行软缆压紧或松开。
进一步地,翻转驱动333包括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推拉缸3331、以及固定于推拉缸3331输出端的抬块3332,抬块3332的上表面设置为坡面,翻转压件主体331包括铰接架设于下模治具321上的撬杆3311和压杆3312,推拉缸3331推拉抬块3332,由抬块3332的坡面作用于撬杆3311始端,以推动撬杆3311绕其于下模治具321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撬杆3311末端相配合抵压作用于压杆3312始端,以带动压杆3312绕其于下模治具321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压紧或松开软缆。
具体地,推拉缸3331通过固定块固定于两组下模治具321之间,且该推拉缸3331可采用气缸、液压缸、电动缸或油缸中的一种,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测试机的规格参数及工作范围等选型计算确定,本申请未对此进行改进,故不再详细赘述;
抬块3332固定于推拉缸3331的活塞杆输出端,且其滑动设置于下模板31上,抬块3332的坡面的宽度大于两组撬杆3311处于水平状态时,各自始端延伸至抬块3332的坡面边缘的长度,以使得坡面作用于两组撬杆3311始端时,两组撬杆3311相互间不会发生干扰;
撬杆3311铰接架设于固定在下模治具321上的固定块上,为降低坡面作用于其始端时,能够使其顺畅抬升或放下,可将其与坡面接触的部分设计为曲面,减小摩擦力及磨损,而其末端则开设一缺口,缺口的结构与压杆3312始端的结构相配合,以进一步减小该处形成的结构的空间占用,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压杆3312铰接架设于固定在下模治具321上的固定块上;
在推拉缸3331的活塞杆伸长,抬块3332的坡面逐渐将撬杆3311始端顶起抬升时,撬杆3311末端将下压压杆3312始端,此时,压杆3312末端上翘,从而解除对软缆的压紧作用,相反,则可实现对软缆的压紧。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软缆下料机构6包括位于上下料工位上方的横向滑移组件61、连接于横向滑移组件61输出端的升降组件62、设置于升降组件62输出端的下料手臂63、以及相邻连接于下料手臂63底壁上的两组吸盘64,横向滑移组件61固定于测试台1上,由吸盘64吸附抓取完成测试后的软缆。
具体地,吸盘64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横向滑移组件61包括上下相邻固定于测试台1上的拖链驱动(图中未示出)和导向架611、连接于拖链驱动输出端的衔接板、固定于衔接板底部的滑台板612、以及连接于滑台板612一侧的滑块,滑台板612远离滑块的一侧连接升降组件62,滑块相配合于导向架611上滑动。
具体地,拖链驱动采用现有技术,即包括拖链、以及驱动拖链往复运动的现有驱动装置,导向架611包括相对应固定于测试台1上的安装座、以及架设于安装座之间的导向杆,导向杆上相配合滑动设置滑块,衔接板可通过螺栓固定于拖链的移动端,滑台板612与衔接板之间、滑块与滑台板612之间、以及升降组件62与滑块之间,均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
进一步地,升降组件62包括固定于横向滑移组件61输出端的升降缸621、以及连接于升降缸621活塞杆输出端的升降座622,升降座622上连接下料手臂63。
具体地,升降缸621固定于滑台板612上,其可采用气缸、液压缸、电动缸或油缸中的一种,具体型号规格需根据该测试机的规格参数及工作范围等选型计算确定,本申请未对此进行改进,故不再详细赘述,升降座622底部水平横向固定下料手臂63。
进一步地,吸盘64的旁侧还设置压块65,压块65远离下料手臂63的一端裁切形成一倾斜压面,推块332的输入端设置一倾斜推面,倾斜压面的结构与倾斜推面的结构相配合,压块65随下料手臂63下降吸附软缆时,其倾斜压面作用于倾斜推面,推动推块332远离松开软缆。
具体地,压块65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料手臂63上,其倾斜压面能够与推块332的倾斜推面相作用,推动推块332于下模治具321上滑动,远离软缆,以松开对软缆的限位,同时,该处结构设计与翻转压件主体331相配合,在吸盘64吸附软缆时方解除对软缆的限定,故可降低若完全解除对软缆的限位后,外界震动等因素易导致软缆移位,以致影响吸盘64与软缆对中吸附的问题,有效保证吸盘64对软缆的吸附效果,使得下料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软缆下料机构6旁侧还设置一接料盒8,接料盒8固定于测试台1上。
进一步地,接料盒8包括位于软缆下料机构6旁侧且固定于测试台1上的罩体81、以及连接于罩体81底部的接料盘82,罩体81靠近软缆下料机构6的一侧开设落料口,落料口与软缆下料机构6的输出端相对应。
具体地,落料口与下料手臂63相对应,且落料口的宽度大于下料手臂63的宽度,其高度大于下料手臂63的厚度与吸盘64的长度之和,以保证下料手臂63能够随横向滑移组件61滑移伸入落料口中,吸盘64可将吸附的软缆下放至接料盘82上。
进一步地,接料盘82由倾斜落料段和水平盛料段一体成型,倾斜落料段衔接于罩体81底部。
具体地,倾斜落料段可通过螺栓固定于罩体81底部。
另外,电控箱7设置为电性连接旋转气缸、下测试单元322、推拉缸3331、下压气缸41、上测试单元532、吸盘64、拖链驱动和升降缸621,且电控箱7与前述部件间的具体电性连接方式、连接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未对此进行改进,故不再详细赘述。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整体结构紧凑,测试高效,能够实现软缆测试和上下料的同时进行,且一次性同时检测两组软缆,并在测试完成后,可自动下料。该测试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1、由电控箱7启动推拉缸3331的活塞杆伸长,使抬块3332的坡面逐渐将两组翻转压件主体331中的撬杆3311始端顶起抬升,此时,撬杆3311末端下压压杆3312始端,而压杆3312末端上翘;
2、人工手动或者采用现有机械手将两组软缆分别放置于下模治具321上;
3、再使得推拉缸3331的活塞回缩,使撬杆3311始端沿抬块3332的坡面逐渐下落,此时,撬杆3311末端不再下压压杆3312始端,压杆3312始端复位,压紧于软缆上;
4、然后人工手动推动推块332,使其与翻转压件主体331相配合,将软缆夹紧于夹紧腔中,从而完成两组软缆的上料操作;
5、再由电控箱7启动旋转气缸工作,使得转盘2旋转180度,此时,放置有软缆的双穴下模机构3旋转至双穴上模机构5下方,形成测试工位,而另一组双穴下模机构3则旋转至上下料工位处;
6、通过电控箱7启动下测试单元322、下压气缸41和上测试单元532,下压气缸41带动双穴上模机构5下降,以与双穴下模机构3合模,进行软缆测试,并将测试信息反馈至电控箱7,该过程中,处于上下料工位处的双穴下模机构3,则同时进行步骤1至步骤4操作,对该双穴上模机构5进行软缆上料,
或者由软缆下料机构6进行软缆下料操作,对于软缆的下料操作,具体即为启动吸盘64、拖链驱动和升降缸621工作,由拖链驱动带动升降组件62沿导向架611直线移动,在下料手臂63位于软缆上方时,升降缸621带动升降座622下降,下料手臂63随之动作,以使得其上的吸盘64靠近双穴下模机构3,进行软缆的吸附操作,同时,重复步骤1,且压块65推动推块332远离软缆,松开对软缆的限位,待吸盘64吸附住软缆后,拖链驱动继续带着升降组件62移动,而升降缸621则带着下料手臂63上升,直至下料手臂63由落料口进入罩体81中,拖链驱动停止移动,吸盘64释放软缆,使得软缆落料至接料盘82中,然后,再使得拖链带着升降组件62及下料手臂63复位,以为下一次下料操作做准备,最后,再重复步骤2至步骤4操作,对该双穴上模机构5进行软缆上料;
7、重复步骤5和步骤6,实现批量软缆电容、电阻等的测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包括测试台(1)、转动穿设于测试台(1)上的转盘(2)、相对应设置于转盘(2)上的两组双穴下模机构(3)、由升降机构(4)架设于测试台(1)上且位于一组双穴下模机构(3)正上方的双穴上模机构(5)、以及设置于测试台(1)上的软缆下料机构(6),其中,所述双穴上模机构(5)和其下方的双穴下模机构(3)处形成测试工位,另一组双穴下模机构(3)处则形成上下料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双穴下模机构(3)均包括固定于转盘(2)上的下模板(31)、相对应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两组下模组件(32)、以及设置于下模组件(32)上的软缆夹紧组件(33),由所述软缆夹紧组件(33)将软缆限位于下模组件(3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32)包括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下模治具(321)和下测试单元(322),所述下模治具(321)用于放置待测试软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缆夹紧组件(33)包括设置于下模治具(321)上的翻转压件主体(331)、以及与翻转压件主体(331)的输出端相对应形成夹紧腔的推块(332),所述推块(332)滑动设置于下模治具(3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下模组件(32)上的翻转压件主体(331)由同一翻转驱动(333)带动进行软缆压紧或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333)包括设置于下模板(31)上的推拉缸(3331)、以及固定于推拉缸(3331)输出端的抬块(3332),所述抬块(3332)的上表面设置为坡面,所述翻转压件主体(331)包括铰接架设于下模治具(321)上的撬杆(3311)和压杆(3312),所述推拉缸(3331)推拉抬块(3332),由抬块(3332)的坡面作用于撬杆(3311)始端,以推动撬杆(3311)绕其于下模治具(321)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所述撬杆(3311)末端相配合抵压作用于压杆(3312)始端,以带动压杆(3312)绕其于下模治具(321)上的铰接处转动或复位,压紧或松开软缆。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穴上模机构(5)包括连接于升降机构(4)输出端的上模固定架(51)、设置于上模固定架(51)下端的上模板(52)、以及设置于上模板(52)上的两组上模组件(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53)包括设置于上模板(52)上的上模治具(531)和上测试单元(532),所述上模治具(531)与下模治具(321)合模形成软缆容置腔,所述上测试单元(532)和下测试单元(322)相配合形成软缆测试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缆下料机构(6)包括位于上下料工位上方的横向滑移组件(61)、连接于横向滑移组件(61)输出端的升降组件(62)、设置于升降组件(62)输出端的下料手臂(63)、以及相邻连接于下料手臂(63)底壁上的两组吸盘(64),所述横向滑移组件(61)固定于测试台(1)上,由吸盘(64)吸附抓取完成测试后的软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64)的旁侧还设置压块(65),所述压块(65)远离下料手臂(63)的一端裁切形成一倾斜压面,所述推块(332)的输入端设置一倾斜推面,所述倾斜压面的结构与倾斜推面的结构相配合,所述压块(65)随下料手臂(63)下降吸附软缆时,其倾斜压面作用于倾斜推面,推动推块(332)远离松开软缆。
CN202022166706.9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0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6706.9U CN21321041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6706.9U CN21321041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0418U true CN21321041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67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0418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04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0690A (zh) * 2021-12-27 2022-04-01 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 双工位上模自翻转精密按压组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0690A (zh) * 2021-12-27 2022-04-01 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 双工位上模自翻转精密按压组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2026A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中轴承及防转销自动压装设备
CN213210418U (zh) 一种软缆用双工位双穴测试机
CN113594828A (zh) 一种5g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CN111318869B (zh) 自动压销机
CN113782327B (zh) 一种电感组装方法及一种电感组装线
CN212703132U (zh) 一种耳机主板全自动化功能测试设备
CN210943862U (zh) 一种压块自动卸载机
CN211439794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中轴承及防转销自动压装设备
CN115383497B (zh) 自动上料拉槽机
CN218753478U (zh) 一种用于pcb板上下料的旋转升降装置
CN209439327U (zh) 一种自动整形设备
CN218769454U (zh) 一种硅片吊装机构
CN214866722U (zh) 一种合金车面自动铆打设备
CN115732596A (zh) 一种硅片插片机的连续供料装置及连续供料方法
CN116673423A (zh) 一种轴承座锻造设备
CN213163668U (zh) 全自动手机中板激光打标机
CN219337943U (zh) 双机械手多模冲床
CN112372291A (zh) 一种油锯离合器拼接装置
CN113020376A (zh) 一种冲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21295398U (zh) 一种载盘分盘装置
CN222552713U (zh) 卷收器的压销机构
CN219636347U (zh) 一种压合载具取料机构
CN209465922U (zh) 一种顶丝锥垫组立设备
CN115070394B (zh) 一种游丝与内圈固定座自动组装机
CN110549549B (zh) 一种模具镶件自动化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