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6106U - 一种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06106U CN213206106U CN202021880760.3U CN202021880760U CN213206106U CN 213206106 U CN213206106 U CN 213206106U CN 202021880760 U CN202021880760 U CN 202021880760U CN 213206106 U CN213206106 U CN 2132061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fan
- flow channel
- bracket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机,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风机的流道,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两端的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外壳折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流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支架由弯曲状的第一外壳以及由其两端折弯延伸的第二、第三外壳构成,在外形上更贴合人体;各个外壳均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分别朝向后颈以及左右面部,可以形成全面、高效的吹风降温效果,令使用者倍感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可以随时为用户提供凉风降温。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现有挂脖风扇由可穿戴于人体脖颈处的支架以及设置于支架两端的风机构成。对应地,支架的两侧形成有出风口使得风扇运转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向面部,但这难以起到全面有效的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出风全面、降温效果好的挂脖风扇。
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机,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风机的流道,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两端的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外壳折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流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有内壳,所述流道形成于所述内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的内壁面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使得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对应所述出风口处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流道分隔成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流道、及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内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朝所述第一流道内吹风的第一风机、朝所述第二流道内吹风的第二风机及朝所述第三流道吹风的第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为两个,其中一所述第一流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另一所述第一流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内;两个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外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风机分别朝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内吹风。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所述流道与腔体,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流道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腔体内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露出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内侧形成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所述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对应所述风机的窗口,所述窗口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盖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的支架由弯曲状的第一外壳以及由其两端折弯延伸的第二、第三外壳构成,在外形上更贴合人体;所述各个外壳均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分别朝向后颈以及左右面部,可以形成全面、高效的吹风降温效果,令使用者倍感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挂脖风扇的第一内壳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挂脖风扇的第二/第三内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穿戴于人体脖颈处的挂脖风扇,如图1-3所示,挂脖风扇包括支架10以及设置于支架10内的若干风机。
支架10包括相连接的多个外壳,图示实施例中,支架10包括第一外壳11a、第二外壳 11b、以及第三外壳11c。其中,第一外壳11a弯曲延伸,整体上大致呈C形,与人体颈部的弧度相适配。第二外壳11b与第三外壳11c对称设置,分别由第一外壳11a的相对两端折弯一小的角度倾斜向下延伸,与人体更为贴合。在结构上,第一外壳11a与第二外壳11b、第三外壳11c可以是分别成型后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不可拆结构。当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佩戴至人体脖颈上时,第一外壳11a支撑于人体后颈处,第二外壳11b、第三外壳11c分别延伸至人体前胸两侧。
请同时参阅图3,支架10内设置有隔板12将支架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流道与腔体14,以减小风机的气流所流过的路径的截面尺寸,提高风机的气流的流速。较佳地,支架10内还设置有分隔件15,分隔件15将支架1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三部分,对应地将流道隔断为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13a、第二流道13b以及第三流道13c;同时将腔体14分隔为多段。其中,第一流道13a为两个,两个第一流道13a沿第一外壳11a的长度方向分隔排布,并分别延伸至第二外壳11b与第三外壳11c内;第二流道13b形成于第二外壳11b内,沿第二外壳11b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流道13c形成于第三外壳11c内,沿第三外壳11c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支架内设置有多个隔板12将支架10的内部空间分隔出第一流道13a、第二流道13b以及第三流道13c与多个腔体14。
两个第一流道13a的内端相向地朝向第一外壳11a的中央延伸,两个第一流道13a的外端彼此相背离,其中一个第一流道13a的外端延伸至第二外壳11b与第一外壳11a相连的一端内、另一第一流道13a的外端延延伸至第三外壳11c与第一外壳11a相连的一端内。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3对应的腔体14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连接有开关按键30,开关按键30露出至第一外壳11a之外,方便用户操作,控制风机的启停。第二流道13b以及第三流道13c对应的腔体14内设置有电池32,电池32作为整个挂脖风扇的电源,与各个风机通过电路板、导线等电性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关按键30、电路板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外壳11b 和/或第三外壳11c内。
风机为多个,包括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流道13a设置的两个第一风机20a、对应第二流道 13b设置的第二风机20b、以及对应第三流道13c设置的第三风机20c。其中,两个第一风机 20a分别设置于第二外壳11b、第三外壳11c与第一外壳11a相连接的一端,即位于第一流道13a的外端,朝向第一外壳11a的中央吹风。第二风机20b、第三风机20c分别设置于第二外壳11b、第三外壳11c远离第一外壳11a的一端,朝向与第一外壳11a相连接的一端吹风。较佳地,第二外壳11b与第三外壳11c的外侧分别设置一窗口110,窗口110处设有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盖子17,一方面方便查看风机20a、20b、20c在支架10内的运转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增加产品的美观。
第二外壳11b的两端对应第一风机20a与第二风机20b分别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8a与第二进风口18b;第三外壳11c的两端对应第一风机20a与第三风机20c分别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8a与第三进风口18c。第一外壳11a在对应每一第一流道13a的内端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9a;第二外壳11b对应第二流道13b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9b;第三外壳11c对应第三流道13c形成有第三出风口19c。较佳地,第一、第二、第三流道13a、13b、13c的截面尺寸沿气流的流向逐渐减小。
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风机20a、20b、20c为离心风机,第一、第二、第三进风口18a、18b、18c对应第一、第二、第三风机20a、20b、20c的轴向侧端设置,并且位于支架10的内侧;第一、第二、第三出风口19a、19b、19c位于支架10的上侧,第一出风口19a朝向后颈,第二、第三出风口19b、19c朝向左右面部。图示中,第一、第二、第三进风口18a、18b、18c为环形阵列状的多个小孔构成;第一、第二、第三出风口19a、19b、 19c由成排布置的多个条状孔构成。应当理解地,进风口18a、18b、18c与出风口19a、19b、 19c可以是合适进风/出风的任意形状,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较佳地,如图3与图4所示,每一第一流道13a内设置一第一内壳40a,加速第一风机20a的气流向第一出风口19a的流动。第一内壳40a大致呈弯曲的牛角状,其朝向第一风机20a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第一内壳40a的侧壁上形成有正对第一出风口19a的气流出口42a。较佳地,第一内壳40a的外形与第一流道13a的形状相匹配,并且紧贴第一外壳11a 与隔板12设置,第一风机20a的气流全部通过第一内壳40a向第一出风口19a流动,也就是说在设置有第一内壳40a的情况下,第一内壳40a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一风机20a的气流的实际第一流道13a。
第一内壳40a的内壁面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设计,使第一内壳40a内的流道满足对气流的加速要求,如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内壳40a的内壁面在对应其气流出口42a的位置上形成有凸起44a,使得第一内壳40a内的流道的横截面对应气流出口42a/第一出风口19a处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尺寸,气流在经过凸起44a时形成挤风加速效果,提升流向气流出口42a 或者说出第一出风口19a的气流的流速。相较于在第一外壳11a的内壁面成型凸起等结构来改变流道结构,在支撑上单独成型第一内壳40a来获取需要的流道结构更为方便。应当理解地,在不设置第一内壳40a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外壳11a的内壁面上也即第一流道13a 的内壁面形成凸起来改变流道结构。
如图3与图5所示,第二流道13b内设置有第二内壳40b,第二内壳40b呈三角块状,紧贴第二外壳11b以及隔板12设置。类似地,第二内壳40b朝向第二风机20b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第二内壳40b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二风机20b的气流的实际第二流道13b,其侧壁上形成有正对第二出风口19b的气流出口42b。较佳地,第二内壳40b的内壁面在对应气流出口42b的位置上形成有凸起44b,使得第二内壳40b内的流道的横截面对应气流出口42/ 第二出风口19b处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尺寸,提升流向气流出口42b的气流的风速。
第三流道13c内设置有第三内壳40c,第三内壳40c呈三角块状,紧贴第三外壳11c以及隔板12设置。类似地,第三内壳40c朝向第三风机20c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第三内壳40c的内部空间作为第三风机20c的气流的实际第三流道13c,其侧壁上形成有正对第三出风口19c的气流出口42c。较佳地,第三内壳40c的内壁面在对应气流出口42c的位置上形成有凸起,使得第三内壳40c内的流道的横截面对应气流出口42c/第三出风口19c处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尺寸,提升流向第三出风口19c的气流的风速。
同样应当理解地,在不设置第二内壳40b、第三内壳40c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外壳 11b、第三外壳11c的内壁面上也即流道的内壁面形成凸起来改变流道结构。
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a内的两个第一流道13a通过隔板12与第一外壳11a的连接相互隔开,两个第一风机20a的气流不会相互影响。应当理解地,在设置第一内壳40a的情况下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内壳40a隔开,隔板12主要用于对第一内壳40a的固定,也可以省略。另外,第一外壳11a内可以设置单个第一风机20a,此时第一风机20a的位置可以根据第一外壳11a的内部结构确定,保证第一出风口19a的出风风量即可。再另外,第一流道 13a与第二、第三流道13b、13c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分隔件15,此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风机 20a。在不设置第一风机20a时,第二、第三风机20b、20c只要功率够大,气流可以到达第一外壳11a并由其第一出风口19a吹向脖颈,同样形成全面舒适的吹风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挂脖风扇运转时,外部空气由进风口18a、18b、18c进入相应的流道13a、 13b、13c内、经过风机20a、20b、20c的加速加压后由对应的出风口19a、19b、19c向外吹出。其中,第一外壳11a的出风直接吹向后颈、第二外壳11b、第三外壳11c的出风分别吹向左、右面部,起到全面、充分的吹风降温效果。更加地,通过隔板12的设置,隔离出部分空间,即腔体14所占据的空间,气流集中于流道13a、13b、13c内而不会扩散至外壳11a、11b、11c的整个内部空间,从而出风口19a、19b、19c的出风更为集中、出风风量更大。更加地,通过内壳40a、40b、40c的设置,凸起44a、44b对气流起到挤风加速的效果,使得出风口19a、19b、19c的出风速度更高、风量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风机,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风机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两端的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外壳折弯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与第三外壳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机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流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内壳,所述流道形成于所述内壳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内壁面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使得所述流道的横截面对应所述出风口处的尺寸小于其它部分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流道分隔成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的第二流道、及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内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三外壳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朝所述第一流道内吹风的第一风机、朝所述第二流道内吹风的第二风机及朝所述第三流道吹风的第三风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为两个,其中一所述第一流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另一所述第一流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内;两个所述第一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三外壳内并靠近所述第一外壳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风机分别朝两个所述第一流道内吹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架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所述流道与腔体,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流道的位置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腔体内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露出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形成对应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所述支架的外侧设置有对应所述风机的窗口,所述窗口上设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盖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0760.3U CN213206106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挂脖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80760.3U CN213206106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挂脖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06106U true CN213206106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4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80760.3U Active CN213206106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挂脖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0610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8131A (zh) * | 2020-09-22 | 2020-12-25 | 刘月月 | 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 |
US11319960B2 (en) | 2020-09-03 | 2022-05-03 |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 Ltd. | Portabl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device |
USD999362S1 (en) | 2022-03-10 | 2023-09-19 | Ontel Products Corporation | Neck fan |
USD1009287S1 (en) | 2022-06-06 | 2023-12-26 | Ontel Products Corporation | Neck heater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80760.3U patent/CN2132061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19960B2 (en) | 2020-09-03 | 2022-05-03 |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 Ltd. | Portabl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device |
CN112128131A (zh) * | 2020-09-22 | 2020-12-25 | 刘月月 | 一种便携式智能风扇 |
USD999362S1 (en) | 2022-03-10 | 2023-09-19 | Ontel Products Corporation | Neck fan |
USD1009287S1 (en) | 2022-06-06 | 2023-12-26 | Ontel Products Corporation | Neck heat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06106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US11719250B2 (en) | Neck fan | |
CN216742067U (zh) | 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 |
WO2016029677A1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2690406U (zh) | 一种便携风扇 | |
CN111765125A (zh) | 挂脖风扇 | |
CN212690401U (zh) | 多功能颈挂式风扇 | |
CN115628225A (zh) | 挂脖风扇 | |
CN213206044U (zh) | 便携吹风装置 | |
CN212536129U (zh) | 一种脖戴风扇 | |
JP7655594B2 (ja) | 首掛けファン | |
CN213931251U (zh) |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 |
CN213392786U (zh) | 挂脖风扇 | |
WO2022032720A1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3928829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WO2022032721A1 (zh) | 挂脖式风扇 | |
CN214742181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3684596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4404047U (zh) | 挂脖风扇 | |
WO2022073279A1 (zh) | 挂脖式风扇 | |
JP6986795B2 (ja) | 携帯送風装置 | |
CN213655192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3206024U (zh) | 便携风扇 | |
CN219993961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9492617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