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8513U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88513U CN213188513U CN202021350334.9U CN202021350334U CN213188513U CN 213188513 U CN213188513 U CN 213188513U CN 202021350334 U CN202021350334 U CN 202021350334U CN 213188513 U CN213188513 U CN 2131885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arm
- buzzer
- pendant
- symmetrical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涉及挂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挂件仅为装饰品,无法对物品被盗起到报警作用,物品的防盗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该挂件包括报警部和对称部,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的外部轮廓相互对称;所述报警部包括控制器、电池和蜂鸣器;所述电池为所述控制器、蜂鸣器供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蜂鸣器电连接;所述报警部、对称部能够相互吸合,并在相互分离后通过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装饰品,将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分离才能盗取物品,而这会伴随声音报警,从而起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同时报警部设置的防水膜不影响报警发音,起到防水作用,为限位开关的运动提供了行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背景技术
挂件作为一种装饰品,通过与物品相互配合增加了美观度,人们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现有的挂件一般只是一个装饰件,功能比较单一,无法在被盗的时候起到报警作用。一般的物品为了防盗,需要通过其他复杂的装置,且防盗效果不佳。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挂件仅为装饰品,无法对物品被盗起到报警作用,物品的防盗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挂件仅为装饰品,无法对物品被盗起到报警作用,物品的防盗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包括报警部和对称部,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的外部轮廓相互对称;所述报警部包括控制器、电池和蜂鸣器;所述电池为所述控制器、蜂鸣器供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蜂鸣器电连接;所述报警部、对称部能够相互吸合,并在相互分离后通过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
可选地,所述报警部还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触发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吸合时所述限位开关关闭,所述蜂鸣器待机;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分离时,所述触发件使所述限位开关打开,所述蜂鸣器导通进行声音报警;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
可选地,所述报警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对称部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第四壳体位于所述挂件的两端;所述控制器、电池和蜂鸣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出音口和防水膜,所述蜂鸣器为压电蜂鸣器。
可选地,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进行分离-吸合-再分离的操作时,所述分离-吸合的时间小于时间阈值时所述蜂鸣器不进行报警。
可选地,所述时间阈值为1秒、2秒或3秒。
可选地,所述报警部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一吸合端,所述对称部的两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吸合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拉头连接,所述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能够相互吸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合端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二吸合端设置有第二磁铁块,所述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均设置有挂绳和连接件;所述挂绳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还能够与所述拉头套接。
可选地,所述挂绳为包胶绳。
一种箱包,所述箱包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至少所述报警部、对称部中的一个与箱包的拉头连接。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他人打开物品时,需要将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分离,而这个操作会伴随声音报警,从而及时提醒了用户,起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对称部的爆炸图;
图4是报警部的爆炸图;
图5是报警部的内部细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8是蜂鸣器的驱动电路图;
图9是单片机的接口连接示意图;
图10是单片机功能串口接口示意图;
图11是钮扣电池的接口示意图。
图中1、报警部;11、PCBA板;12、电池;13、蜂鸣器;14、第一壳体; 15、第二壳体;16、限位开关;17、触发件;18、第一磁铁块;19、紧固件;2、对称部;21、第三壳体;22、第四壳体;23、第二磁铁块;3、连接件;4、挂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如图1-11所示,包括报警部 1和对称部2,报警部1、对称部2的外部轮廓相互对称,从而外形更为美观,也便于相互吸合。报警部1包括控制器(MDT10F020型号的单片机及由相应元器件构成的电路,图5中的PCBA板11上设置有MDT10F020型号的单片机及相应元器件,如图7所示,通过三极管和场效应管配合,实现了单片机对蜂鸣器13的触发及声音放大的功能)、电池12和蜂鸣器13;电池12为控制器、蜂鸣器13供电,控制器与蜂鸣器13电连接;报警部1、对称部2能够相互吸合。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吸合后,形成围合结构共同围护装饰的物品,或通过粘接等方式与装饰物品相互固定,使得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打开才能盗取该物品(如直接盗取整个物品或物品中的一部分)。报警部1、对称部2 在相互分离后通过控制器触发蜂鸣器13进行声音报警,通过限位开关16实现蜂鸣器13的触发和待机,通过单片机实现对蜂鸣器13的触发为现有技术,具体如图7-9所示。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他人将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分离时才能盗取物品,而这个操作会伴随声音报警,从而及时提醒了用户,起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报警部1还设置有限位开关16(对应图7中的S1)和触发件17,触发件17与限位开关16抵接,触发件17设置有凸起结构与限位开关16抵接实现更好的传力效果,从而触发件17能够通过位置变化触动限位开关16。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吸合时限位开关16关闭(即图7中的S1关闭),蜂鸣器13(即图7中的buzzer)待机,减少了电池12的电量消耗,实现了省电的功能,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长时间使用。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分离时,由于报警部1、对称部2之间相互吸附的作用力消失,触发件17向两者吸附的反方向运动(即限位开关16的方向),从而触发件17 使限位开关16打开(即图7中的S1打开),通过蜂鸣器13导通进行声音报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报警部1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第二壳体15上设置有螺纹,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螺纹连接。对称部2包括第三壳体21、第四壳体22,第三壳体21、第四壳体22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凹槽和凸起,两者卡合连接。第二壳体15、第四壳体22位于挂件的两端,外部轮廓相同,第一壳体14、第三壳体21的外部轮廓相同,优选为圆柱体、棱柱体或其他几何形状,从而实现了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对称的结构,外形更为美观,使用也较为方便,还可以在第一壳体14、第三壳体21设置相应logo或图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美感。控制器、电池12和蜂鸣器13位于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形成的容纳腔内,同时,如图4所示,PCBA板11、电池12和蜂鸣器13还通过紧固件19进行固定,紧固件19将三者进行包覆固定,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抖动产生松动,影响电路供电及相应的结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第二壳体15设置有出音口和防水膜(图中均未画出),出音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大小和位置根据需要选择,以能够实现较大出音量为宜,优选为第二壳体15上挂绳4位置的附近。防水膜设置的位置以不遮挡出音口为宜,防水膜不影响蜂鸣器13正常发音,而且起到了防水的作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水膜一般较为柔软具有弹性,具体厚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从而为限位开关16的运动提供了行程(限位开关16的打开和关闭会向报警部1的第一连接端运动),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蜂鸣器13为压电蜂鸣器,压电蜂鸣器是一种以压电陶瓷作为电声换能器的发声体,具有体积小、大音量、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特点,通过压电蜂鸣器电荷棒驱动,极小的电流发出大的声音,能够很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需要。电池12为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的形状便于匹配,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或形状的电池,如充电锂电池。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进行分离-吸合-再分离的操作时,分离-吸合的时间小于时间阈值时蜂鸣器13不进行报警。时间阈值优选为1秒、2秒或3秒(也可以为其他时间,具体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设定,如 1.5秒、2.5秒、3.5秒、4秒、5秒等,此处不详细列举),可通过单片机设定报警部1、对称部2在小于时间阈值内先分离再吸合后,再分离时蜂鸣器13不导通报警,而别人非法打开箱包时一般直接分离报警部1、对称部2,不会再有吸合操作,从而用户自用和别人非法使用实现了区分,用户自用时按照分离- 吸合-再分离的模式操作箱包,既能正常打开箱包,蜂鸣器13也不会报警影响用户的实用体验。而当箱包被别人打开的时候,就会产生报警,有效保护物品的安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报警部1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一吸合端,对称部2的两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吸合端。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拉头连接,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能够相互吸合。如图2-4所示,第一吸合端设置有第一磁铁块18,第一磁铁块18优选为空心圆柱体结构,第一磁铁块18位于PCBA板11和触发件17之间,触发件17设置有限位柱,从而通过与第一磁铁块18的空心部分配合固定第一磁铁块18。第二吸合端设置有第二磁铁块23或铁、镍组成的金属块,第三壳体21内设置有容纳第二磁铁块23或金属块的腔体结构,两者过盈配合或相互套接,实现第二磁铁块23或金属块的固定。从而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第一磁铁块18、第二磁铁块 23的磁铁极性相反,第一磁铁块18与第二磁铁块23或第二吸合端的金属块大小相当从而吸附效果更好。从而报警部1、对称部2之间能够在磁力作用下自动吸附,在正常背包的时候不会断开,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3、4所示,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均设置有挂绳4和连接件3,挂绳4与连接件3连接,挂绳4嵌入连接件3的内部实现两者牢固连接,挂绳4还能够与拉头套接,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与箱包老头之间的固定。第二壳体15和第四壳体22均设置有通孔,连接件3套接在第二壳体15和第四壳体22的内部,并穿过该通孔,从而实现了连接件3与第二壳体15和第四壳体22的固定,连接件3及挂绳4位于本实用新型的两端。挂绳4为柔性绳或包胶绳,柔性绳便于收缩,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箱包的两个拉头更容易贴合,包胶绳能够防止头部脱线,增加绳带的韧性和防水性能,能够承受5公斤以上的更大的拉力作用。
一种箱包,箱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至少所述报警部、对称部中的一个与箱包的拉头连接。箱包设置有一个拉头时,报警部、对称部中的一个与箱包固定,另一个与拉头连接固定;箱包设置有两个拉头时,报警部、对称部分别与两个拉头连接固定。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吸合后,箱包的一个或两个拉头能够移动靠近实现箱包的闭合锁定,进了安全防护。当其他用户准备打开箱包时,需要将报警部1、对称部2相互分离,这个操作会伴随声音报警,从而及时提醒了用户,起到了很好的防盗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作为装饰品,同时起到了报警和装饰的功能,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部和对称部,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的外部轮廓相互对称;所述报警部包括控制器、电池和蜂鸣器;所述电池为所述控制器、蜂鸣器供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蜂鸣器电连接;所述报警部、对称部能够相互吸合,并在相互分离后通过所述控制器触发所述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部还设置有限位开关和触发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限位开关抵接;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吸合时所述限位开关关闭,所述蜂鸣器待机;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分离时,所述触发件使所述限位开关打开,所述蜂鸣器导通进行声音报警;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对称部包括第三壳体、第四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第四壳体位于所述挂件的两端;所述控制器、电池和蜂鸣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出音口和防水膜,所述蜂鸣器为压电蜂鸣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部、对称部相互进行分离-吸合-再分离的操作时,所述分离-吸合的时间小于时间阈值时所述蜂鸣器不进行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阈值为1秒、2秒或3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部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一吸合端,所述对称部的两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吸合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拉头连接,所述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能够相互吸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合端设置有第一磁铁块,所述第二吸合端设置有第二磁铁块,所述第一吸合端、第二吸合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均设置有挂绳和连接件;所述挂绳与所述连接件连接,还能够与所述拉头套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绳为包胶绳。
10.一种箱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包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至少所述报警部、对称部中的一个与箱包的拉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50334.9U CN213188513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50334.9U CN213188513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88513U true CN213188513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50334.9U Active CN213188513U (zh) | 2020-07-10 | 2020-07-10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88513U (zh) |
-
2020
- 2020-07-10 CN CN202021350334.9U patent/CN2131885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8239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headphone transducers | |
JP2005046604A (ja) | 信号源を有するファスナー備品、ファスナー、ファスナーを備える着用品および携帯品 | |
CN213188513U (zh) |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挂件及箱包 | |
JP2002172015A (ja) | ストラップ兼用防犯ブザー | |
CN201213546Y (zh) | 手提包 | |
CN101369369A (zh) | 手机防盗防丢器 | |
US20060202807A1 (en) | Vibration induction type alarm | |
CN213882081U (zh) | 防扒窃手机皮套 | |
CN2515741Y (zh) | 手机套 | |
KR200433979Y1 (ko) | 전자페트 휴대전화홀더 | |
CN201113990Y (zh) | 一种新型防盗手机套 | |
CN201060522Y (zh) | 振动式防盗、防丢器 | |
CN216147376U (zh) | 一种智能定位胸针 | |
WO2005056142A1 (en) | Celebrity figurine | |
CN2584020Y (zh) | 一种装在拉链扣上的报警器 | |
CN102499520A (zh) | 旅行箱触摸报警器 | |
CN2601561Y (zh) | 防盗报警钮扣 | |
CN216568739U (zh) | 一种安全性极高的手袋 | |
CN2891761Y (zh) | 防盗、防丢手机套 | |
CN2544479Y (zh) | 防盗手机套 | |
CN2515891Y (zh) | 防盗报警手机套 | |
JP2581365Y2 (ja) | 携帯用防犯警報器 | |
CN213849213U (zh) | 一种防盗型背包 | |
CN2419868Y (zh) | 一种防盗装置 | |
CN215077303U (zh) | 杯盖及水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