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2400U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82400U CN213182400U CN202021855901.6U CN202021855901U CN213182400U CN 213182400 U CN213182400 U CN 213182400U CN 202021855901 U CN202021855901 U CN 202021855901U CN 213182400 U CN213182400 U CN 2131824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control system
- sensor
- coordinator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手机端、WiFi模块、设备端、环境检测模块和安防检测模块;所述设备端包括蜂鸣器、单片机和面板;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协调器和第一感应器;所述安防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协调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分别将检测的温湿度数据和人体数据通过对应的协调器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协调器传递的数据后,将该数据同时传递给WiFi模块、蜂鸣器和面板,WiFi模块将该数据传递给手机端,面板和手机端会显示该数据,当温湿度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环境状态量时,蜂鸣器会报警,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室内环境状态量,提高安全防护,给用户带来最好的环境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正在不断更新人类的生活条件,加快生活节奏,人们对智能家居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防盗报警、环境监测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但智能家居系统控制系统普遍交互繁琐,性能低,功耗高,价格昂贵,并且不能对室内环境状态量实时进行监控,不能给用户带来最好的环境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解决对室内环境实时监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手机端、 WiFi模块、设备端、环境检测模块和安防检测模块;所述手机端与所述WiFi模块连接,所述设备端分别与所述WiFi模块、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和所述安防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设备端包括蜂鸣器、单片机和面板,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蜂鸣器和所述面板连接;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协调器和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协调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连接;所述安防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协调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协调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语音模块为LD3320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设备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灯光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煤气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窗帘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包括连接口和显示屏,所述连接口和所述显示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器为DHT11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感应器为HR-505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WiFi模块为ESP8266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感应器检测温湿度数据并通过第一协调器传递给单片机,第二感应器检测人体数据并通过第二协调器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第一协调器和第二协调器传递的数据后,将该温湿度数据同时传递给WiFi模块、蜂鸣器和面板,将该人体数据同时传递给WiFi模块和面板,WiFi模块将该温湿度数据和人体数据传递给手机端,面板和手机端会显示该温湿度数据和人体数据,当该温湿度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环境状态量时,蜂鸣器会报警,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室内环境状态量,提高安全防护,给用户带来最好的环境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包括:手机端1、WiFi模块2、设备端3、环境检测模块4和安防检测模块5;所述手机端1与所述WiFi模块2连接,所述手机端1用以接收所述WiFi模块2从所述设备端3中传递的信息,所述WiFi 模块2用以接收所述设备端3传递的信息;所述设备端3分别与所述WiFi模块 2、所述环境检测模块4和所述安防检测模块5连接,用以传递所述环境检测模块4和安防检测模块5的信息至所述WiFi模块2;所述设备端3包括蜂鸣器3a、单片机3b和面板3c,所述单片机3b分别与所述蜂鸣器3a和所述面板3c连接,所述单片机3b用以将信息传递给所述蜂鸣器3a和所述面板3c,所述蜂鸣器3a 用以在环境状态量异常时报警,所述面板3c用以显示所述单片机3b传递的信息;所述环境检测模块4包括第一协调器4a和第一感应器4b,所述第一协调器4a 与所述第一感应器4b连接,所述第一协调器4a用以将所述第一感应器4b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所述单片机3b,所述第一感应器4b用以检测温湿度数据和设置标准环境状态量;所述安防检测模块5包括第二协调器5a和第二感应器5b,所述第二协调器5a和所述第二感应器5b连接,所述第二协调器5a用以将所述第二感应器5b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所述单片机3b,所述第二感应器5b用以检测人体数据,确定屋内是否有人。该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感应器4b检测温湿度数据并通过第一协调器4a传递给单片机3b,第二感应器5b检测人体数据并通过第二协调器5a传递给单片机3b,单片机3b接收到第一协调器4a和第二协调器5a 传递的数据后,将该温湿度数据同时传递给WiFi模块2、蜂鸣器3a和面板3c,将该人体数据同时传递给WiFi模块2和面板3c,WiFi模块2将该温湿度数据和人体数据传递给手机端1,面板3c和手机端1会显示该温湿度数据和人体数据,当该温湿度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环境状态量时,蜂鸣器3a会报警,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室内环境状态量,提高安全防护,给用户带来最好的环境舒适度。
具体而言,所述单片机3b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该型号的单片机造价低、功能多样、功耗低,从而能够节省成本。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感应器4b为DHT11感应器,该DHT11感应器是一款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传感器,精度高,从而能够精确检测屋内的温湿度数据。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感应器为HR-505感应器,该HR-505感应器灵敏度高,体积小且造价低,从而能够准确检测人体数据,确定屋内是否有人,节省成本。
具体而言,所述WiFi模块为ESP8266模块,该ESP8266模块为无线模块,自身自带完整的多种有关WiFi的网络处理计划和通讯接口,还具有超低功耗32 位微处理器,性能极佳,与同等价位的无线模块相比,能够节省成本。
具体而言,所述手机端包括手机和手机app,所述手机app设置在所述手机上,所述手机app为机智云app,该机智云app能够对其页面和设置自行开发和修改,从而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控制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6与所述设备端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6包括第一开关6a、第二开关6b和第三开关6c,所述第一开关6a通过与所述单片机3b连接控制灯光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关6b通过与所述单片机 3b连接控制煤气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开关6c通过与所述单片机3b连接控制窗帘的开启或关闭。该技术方案中的单片机3b将接收到的指令发送给第一开关6a、第二开关6b或第三开关6c,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灯光时,发送给第一开关6a,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煤气阀门时,发送给第二开关6b,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窗帘时,发送给第三开关6c,若第一开关6a收到该指令,则第一开关6a根据该指令控制灯光的开启或关闭,若第二开关6b收到该指令,则第二开关6b根据该指令控制煤气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若第三开关6c收到该指令,则第三开关6c根据该指令控制窗帘的开启或关闭,从而能够远程智能控制家电家居,有效避免了出门在外忘记是否关闭家用设备的尴尬。
具体而言,还包括语音模块7,所述语音模块7与所述单片机3b连接,用以在手机端1无法操作时,通过语音特定指令对控制模块6进行管理操作。该技术方案中的语音模块7接收到用户的语音特定指令后将该语音特定指令传递给单片机3b,然后,单片机3b将该语音特定指令传递给控制模块6的第一开关6a、第二开关6b或第三开关6c,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灯光时,发送给第一开关6a,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煤气阀门时,发送给第二开关6b,当该指令为开启或关闭窗帘时,发送给第三开关6c,若第一开关6a收到该指令,则第一开关6a根据该指令控制灯光的开启或关闭,若第二开关6b收到该指令,则第二开关6b 根据该指令控制煤气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若第三开关6c收到该指令,则第三开关6c根据该指令控制窗帘的开启或关闭,从而能够语音控制家电家居,方便快捷,交互简单。
具体而言,所述语音模块7为LD3320模块,该LD3320模块能够自主对其进行设置,不需要刻意去记住产品所带来的说明指令,从而能够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面板6c包括连接口6c1和显示屏6c2,所述连接口6c1和所述显示屏6c2连接,所述连接口6c1连接所述单片机3b,用以接收所述单片机3b 的人体数据和温湿度数据。该技术方案中的连接口6c1接收到单片机3b传递的人体数据和温湿度数据后,该人体数据和温湿度数据显示在面板6c上,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室内环境状态量,提高用户的环境舒适度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机端、WiFi模块、设备端、环境检测模块和安防检测模块;所述手机端与所述WiFi模块连接,所述设备端分别与所述WiFi模块、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和所述安防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设备端包括蜂鸣器、单片机和面板,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蜂鸣器和所述面板连接;
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协调器和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协调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连接;
所述安防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协调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协调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语音模块为LD3320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设备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灯光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煤气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开关通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控制窗帘的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连接口和显示屏,所述连接口和所述显示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为DHT11感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器为HR-505感应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模块为ESP8266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5901.6U CN21318240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55901.6U CN21318240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82400U true CN213182400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6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5590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8240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82400U (zh)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55901.6U patent/CN2131824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74520B (zh) | 提供上下文特定特征和/或预警配置的智能住家危险检测器 | |
CN202397449U (zh) | 一种基于Zigbee的社区老人无线监护系统 | |
TWI627606B (zh) | 結合照明裝置多功能的居家監控系統 | |
CN202856845U (zh) | 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系统 | |
TWI627607B (zh) | 智慧居家照顧的安全裝置 | |
CN101739787B (zh) | 多功能家庭安全无线监控系统及方法 | |
CN208044324U (zh) | 家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5103641U (zh) |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 | |
WO2017193781A1 (zh) | 模块化的智能家居照顾的照明装置 | |
CN102945590A (zh) |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家居安防系统 | |
CN103179297A (zh) | 基于手机物联网的远程监控方法及监控装置 | |
JP2017016609A (ja) | 独居者等の監視警備連絡装置 | |
CN109393662A (zh) | 基于uwb的养老院用智能胸牌 | |
CN208000667U (zh) |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 |
CN206135948U (zh) | 智能居家照顾的安全装置 | |
CN213182400U (zh)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
CN202261308U (zh) | 具移动无线传感器的互动感知系统 | |
CN207052070U (zh) | 健康指数及室内情况远程监控系统 | |
CN201662865U (zh) | 多功能家庭安全无线监控系统 | |
CN114740788A (zh) | 一种基于stm32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961721A (zh) | 智能开关面板的控制系统 | |
CN105608855A (zh) | 一种远程控制和报警系统 | |
CN208805691U (zh) | 一种可穿戴式家居控制系统 | |
CN212256044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用检测系统 | |
CN207851526U (zh) | 智能居家安全控制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