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6655U -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6655U CN213176655U CN202021970956.1U CN202021970956U CN213176655U CN 213176655 U CN213176655 U CN 213176655U CN 202021970956 U CN202021970956 U CN 202021970956U CN 213176655 U CN213176655 U CN 213176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ck absorber
- fixedly connected
- heat dissipation
- laser welding
- heating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曲轴的通孔,所述减震器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减震器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中部内部设置有螺孔,所述减震器的一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惯性块,所述惯性块的内部设置有半径环,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硅油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键,所述平键的另一侧设置有平槽。本实用新型中,硅油减震器四周设置多个散热片,使散热的效果更好,增加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领域,尤其涉及—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减震器主要包括橡胶减震器和弹簧减震器,其中弹簧减振器的减震效果有限,且弹簧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变形失效;橡胶减振器是以调频为主的减振器,主要目的是改变共振点在转速区上的位置实现的,只能在特定的转速区内有效;硅油减振器是阻尼作用为主的减振器,用自身阻尼吸收振动能量,在共振点和非共振区都有效果。
现有的机械功率一般功率和扭转都比较大,工作工况恶劣,如高温等。而硅油减振器吸收的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发,因此不容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曲轴的通孔,所述减震器的中部且靠近发动机曲轴的通孔处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减震器的中部且靠近限位孔处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中部内部设置有螺孔,所述减震器的一侧且靠近固定环处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惯性块,所述惯性块的内部设置有半径环,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硅油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键,所述平键的另一侧设置有平槽,所述平槽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三散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且第一散热板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在发动机曲轴的通孔的四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七个,且均匀分布在固定环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半径环把惯性块与壳体轴向隔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焊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散热板在第二散热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板在第三散热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硅油减震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结构紧凑,减小安装体积,安装方便;现在增加有一圈三层散热片,既起到散热作用,又有装饰效果,中间一个散热片焊接同时能够降低发动机重量,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上下两个散热片又能进行拆卸,还可进行散热,方便的同时也可使散热效果大大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盖板;2、惯性块;3、固定环;4、螺孔;5、减震器;6、限位孔;7、发动机曲轴的通孔;8、半径环;9、壳体;10、第一散热板;11、硅油孔;12、第一散热片;13、第二散热片;14、第三散热片;15、第二散热板;16、第三散热板;17、平槽;18、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包括减震器5,减震器5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减震器5的中部且靠近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处设置有限位孔6,减震器5的中部且靠近限位孔6处设置有固定环3,固定环3的中部内部设置有螺孔4,减震器5的一侧且靠近固定环3处设置有壳体9,壳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板1,盖板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惯性块2,惯性块2的内部设置有半径环8,壳体9四周与盖板1形成一圈空腔,空腔内容纳惯性块2,半径环8把惯性块2与壳体9轴向隔开,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硅油孔11,在惯性块2与壳体9之间的间隙硅油孔11内注入硅油,惯性块2在空腔内转动时通过利用硅油的压缩弹性进行减震缓冲,盖板1将惯性块2、半径环8、硅油孔11密封在壳体9内,壳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板15,第二散热板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13,壳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键18,平键18的另一侧设置有平槽17,平槽1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板16,第三散热板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片14,第二散热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10,且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壳体9上,第一散热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12。
限位孔6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在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的四周,螺孔4的数量为七个,且均匀分布在固定环3上,七个螺孔4可以进行安装固定,半径环8把惯性块2与壳体9轴向隔开,壳体9与第二散热板15之间焊接而成,第一散热板10在第二散热板15的上方,第二散热板15在第三散热板16的上方,第一散热板10与第三散热板16可进行拆卸,在使用效果长,不能进行散热时,可进行更换。
工作原理:首先将在壳体9中心套入发动机曲轴,套入到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上,限位孔6做好固定,壳体9四周与盖板1形成一圈空腔,空腔内容纳惯性块2,半径环8把惯性块2与壳体9轴向隔开,在惯性块2与壳体9之间的间隙硅油孔11内注入硅油,惯性块2在空腔内转动时通过利用硅油的压缩弹性进行减震缓冲,盖板1将惯性块2、半径环8、硅油孔11密封在壳体9内,在壳体9四周焊接第二散热板15,第二散热板15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片13,壳体9的侧壁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的平键18,在平键18的另一侧设置的可拆卸的第一散热板10与第三散热板16既起到散热作用,又有装饰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发动机重量,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包括减震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5)的中部设置有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所述减震器(5)的中部且靠近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处设置有限位孔(6),所述减震器(5)的中部且靠近限位孔(6)处设置有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的中部内部设置有螺孔(4),所述减震器(5)的一侧且靠近固定环(3)处设置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盖板(1),所述盖板(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惯性块(2),所述惯性块(2)的内部设置有半径环(8),所述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硅油孔(11),所述壳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板(15),所述第二散热板(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13),所述壳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平键(18),所述平键(18)的另一侧设置有平槽(17),所述平槽(1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板(16),所述第三散热板(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片(14),所述第二散热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板(10),且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壳体(9)上,所述第一散热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6)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在发动机曲轴的通孔(7)的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4)的数量为七个,且均匀分布在固定环(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径环(8)把惯性块(2)与壳体(9)轴向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与第二散热板(15)之间焊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0)在第二散热板(15)的上方,所述第二散热板(15)在第三散热板(16)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0956.1U CN213176655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0956.1U CN213176655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6655U true CN213176655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7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7095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76655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6655U (zh)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21970956.1U patent/CN2131766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63131A (zh) | 新能源汽车防震电池 | |
CN113202623A (zh) |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减震降噪装置 | |
CN213176655U (zh) | —种硅油减震器盖板激光焊接浮动装置 | |
CN209329866U (zh) | 一种多功能电机壳体 | |
CN114006498B (zh) | 一种汽车发电机基座 | |
CN216240944U (zh) | 一种具有静音降温功能的柴油发动机组 | |
CN214480020U (zh) | 一种基于智能化电子机械设备专用马达 | |
CN203685981U (zh) | 带皮带轮硅油减振器 | |
CN209544563U (zh) | 一种锂电池散热装置 | |
CN207409574U (zh) | 一种锂电池模组保护结构以及锂电池组件 | |
CN215527861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钛酸铁锂电池壳体 | |
CN220581598U (zh) |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硅油减振器 | |
CN212455353U (zh) | 一种大型硅油减震器 | |
CN212849667U (zh) | 一种新型散热mpp电缆保护管 | |
CN221175780U (zh) | 一种计算机硬盘防护装置 | |
CN221482470U (zh) | 一种自适应阻尼联轴器的阻尼结构 | |
CN217950534U (zh) | 一种静音式风冷气缸头 | |
CN221531175U (zh) |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 | |
CN207740384U (zh) | 整体式硅油减振器 | |
CN215956194U (zh) | 一种低噪声的汽车发电机 | |
CN218996928U (zh) | 一种锂电池组合电芯支架 | |
CN211573651U (zh) |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发动机壳体结构 | |
CN212796744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保护外壳 | |
CN220510177U (zh) | 一种具有抗震动功能的电池箱体 | |
CN218525469U (zh) | 一种石墨烯超级电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