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5200U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Google Patents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75200U CN213175200U CN202021271957.7U CN202021271957U CN213175200U CN 213175200 U CN213175200 U CN 213175200U CN 202021271957 U CN202021271957 U CN 202021271957U CN 213175200 U CN213175200 U CN 2131752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lock
- rod
- sliding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其中,天地锁防撞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可与执手相联动的转动连接头、可伸缩于壳体一侧的保险件、与保险件相联动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滑动组件相联动的限位摆杆,转动连接头上具有可在执手进行锁门动作的回转路径上与限位摆杆相抵触的第一凸起,其中,当保险件至少因开门而伸出壳体的一侧且执手回位至初始位置时,滑动组件驱动限位摆杆朝靠近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限位摆杆与第一凸起相抵触;当保险件至少因关门而缩回壳体的一侧时,滑动组件复位并驱动限位摆杆朝远离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限位摆杆与第一凸起相分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可防止天地锁在打开门后从锁体中伸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背景技术
现有家居门为了提高防盗性能,在配备主锁的同时,增加天/地锁的配置,使家居门的锁点增多,一般而言,天地锁和主锁布置在门扇同侧且天地锁和主锁之间通过天地杆连接,其中,位于主锁上方的称为天锁,位于主锁下方的称为地锁,其工作原理一般如下:开门时,用钥匙开启锁芯,方舌缩回,下压执手一定的角度(如45°),斜舌收回,同时用于联动执手与天地锁的同步联动机构(一般为连杆机构或多杆机构)会带动天/地杆同时收回,使得天/地锁从上下门框的锁孔中退出,门被打开,松开执手后,斜舌伸出,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执手可以回位至初始位置(一般为水平位置);锁门时,上抬执手一定的角度(如45°),同步联动机构带动天/地杆同时伸出,使得天/地锁插入上下门框的锁孔中,随后用钥匙或在室内操作手钮锁定锁芯,方舌也伸出锁定,门被锁定,松开执手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执手可以再次回位至初始位置。由于门被锁定时,会同时受到天锁、地锁、方舌和斜舌四处的限制,因此安全性提高不少。
然而,现有天地门锁在打开门后,容易因用户误操作等原因而导致天地锁从锁体中伸出(例如,家里的小孩玩弄执手时,不经意地上抬了一下执手),进而可能会导致发生天地锁被撞坏的现象(例如,天地锁伸出来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直接通过推门的方式进行关门,导致天地锁与上下方门框发生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地锁防撞机构,其可防止天地锁在打开门后从锁体中伸出,避免天地锁发生碰撞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地锁防撞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可与执手相联动的转动连接头、可伸缩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保险件、与所述保险件相联动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所述滑动组件相联动的限位摆杆,所述转动连接头上具有可在所述执手进行锁门动作的回转路径上与所述限位摆杆相抵触的第一凸起,其中,
当所述保险件至少因开门而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执手回位至初始位置时,所述滑动组件驱动所述限位摆杆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当所述保险件至少因关门而缩回所述壳体的一侧时,所述滑动组件复位并驱动所述限位摆杆朝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保险件的伸缩方向设置的滑块以及用于对所述滑块进行复位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摆杆相联动,另一端开设有避空槽并在所述避空槽靠近所述保险件的一侧上形成凸缘部;
所述保险件包括沿其伸缩方向设置的保险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保险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伸缩于所述壳体的一侧内,且所述保险杆靠近所述凸缘部的一端边缘上具有倾斜部,其中,当所述保险杆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凸缘部滑动接触并推动所述滑块沿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杆远离所述凸缘部的一端具有可伸缩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杆头,所述杆头上具有朝关门方向设置的倾斜面,以在关门时使所述杆头受压而至少部分缩回所述壳体的一侧内。
进一步地,所述保险杆还具有与所述杆头相连接的受力杆,所述受力杆远离所述杆头的一端边缘上具有所述倾斜部,且所述杆头与所述受力杆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弹簧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面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安装面上设有凸轴,所述凸轴伸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上开设有朝其复位方向倾斜的所述倾斜孔,所述限位摆杆具有第一杆部、第二杆部以及与所述壳体转动配合的转轴部,所述第一杆部通过所述转轴部与所述第二杆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转轴部的一端上设有可伸入所述倾斜孔内并与所述倾斜孔滑动配合的滑柱,其中,当所述滑柱从所述倾斜孔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滑动至所述倾斜孔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杆部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并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避空槽与所述倾斜孔之间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靠近所述避空槽的边缘上具有沿垂直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凸板,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凸板滑动配合且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边缘上具有与所述长条孔滑动配合且与所述第一凸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凸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板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板相接触。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门锁,包括前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同步联动机构、复位弹簧、可与天锁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一驱动杆以及可与地锁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二驱动杆,其中,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动连接头、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传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执手完成开/锁门动作后,对所述转动连接头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包括齿片、复合齿轮和反向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所述转动连接头的一端具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所述转动连接头的一端具有第二齿条部;其中,所述齿片通过所述复合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部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部通过所述反向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部相啮合,其中,所述齿片设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且在利用所述执手进行开/锁门动作的过程中,所述齿片可随所述转动连接头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齿片套设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所述齿片上开设有缺口并形成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还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的所述缺口内,其中,当利用所述执手进行锁门动作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触;当利用所述执手进行开门动作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天地锁防撞机构,通过在转动连接头上增设凸起结构、在壳体内增设保险件、与保险件相联动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滑动组件相联动的限位摆杆,如此,一方面,在通过下压执手的方式将天地锁收回并打开门后,保险件可伸出壳体一侧并带动滑动组件滑动,进而滑动组件再驱动限位摆杆朝靠近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并与回位至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相抵触,使得在上抬执手的回转路径上,转动连接头因第一凸起被限位摆杆抵挡住而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天地锁意外伸出而导致被撞坏,有利于提高门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关上门后,保险件可缩回壳体一侧并驱使滑动组件复位,滑动组件再驱动限位摆杆朝远离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并与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相分离而解除对第一凸起的抵挡,使得天地锁可正常伸出进行锁门,保证了天地锁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锁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去掉滑动组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险件伸出后门锁的内部正面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险件伸出后门锁的内部背面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险件伸出前门锁的内部正面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险件伸出前门锁的内部背面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保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限位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动连接头与齿片、复位弹簧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滑槽,12-第二凸板,13-阻挡块,2-转动连接头,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方孔,24-弹簧安装槽,3-保险件,31-保险杆,311-杆头,3111-倾斜面,312-受力杆,3121-倾斜部,32-第二弹性件,33-凸轴,4-滑动组件,41-第一弹性件,42-滑块,421-避空槽,422-凸缘部,423-倾斜孔,424-长条孔,425-第一凸板,5-限位摆杆,50-转轴部,51-第一杆部,52-第二杆部,53-滑柱,6-复位弹簧,7-第一驱动杆,71-第一齿条部,72-第一连接头,8-第二驱动杆,81-第二齿条部,82-第二连接头,91-齿片,911-第一阻挡部,912-第二阻挡部,921-第一齿轮部,922-第二齿轮部,93-反向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天地锁防撞机构的门锁,其中,天地锁防撞机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可与执手(图中未示意出)相联动的转动连接头2、可伸缩于壳体1一侧的保险件3、与保险件3相联动的滑动组件4以及与滑动组件4相联动的限位摆杆5,转动连接头2上具有可在执手进行锁门动作的回转路径上(即,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或者图4中顺时针方向)与限位摆杆5相抵触的第一凸起21,其中,当保险件3至少因开门而伸出壳体1的一侧且执手回位至初始位置(回位后的执手一般处于水平位置)时,滑动组件4驱动限位摆杆5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以使限位摆杆5与第一凸起21相抵触;当保险件3至少因关门而缩回壳体1的一侧时,滑动组件4复位并驱动限位摆杆5朝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以使限位摆杆5与与第一凸起21相分离。图示性地,转动连接头2上具有一方孔23,该方孔23可与常规执手上的方轴相配合,如此,在转动执手时,执手可带动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的天地锁防撞机构,通过在转动连接头2上增设凸起结构、在壳体1内增设保险件3、与保险件3相联动的滑动组件4以及与滑动组件4相联动的限位摆杆5,如此,一方面,在通过下压执手(参照图3,下压执手时,转动连接头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式将天地锁收回并打开门后,保险件3可伸出壳体1一侧并带动滑动组件4滑动,进而滑动组件4再驱动限位摆杆5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回位至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抵触,使得在上抬执手的回转路径上,转动连接头2因第一凸起21被限位摆杆5抵挡住而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天地锁意外伸出而导致被撞坏,有利于提高门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关上门后,保险件3可缩回壳体1一侧并驱使滑动组件4复位,滑动组件4再驱动限位摆杆5朝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分离而解除对第一凸起21的抵挡,使得天地锁可正常伸出进行锁门(即此时可通过上抬执手的方式将天地锁伸出),保证了天地锁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滑动组件4包括沿垂直于保险件3的伸缩方向设置的滑块42以及用于对滑块42进行复位第一弹性件41,滑块42的一端与限位摆杆5相联动,另一端开设有避空槽421并在避空槽421靠近保险件3的一侧上形成凸缘部422;保险件3包括沿其伸缩方向设置的保险杆31和第二弹性件32,保险杆31通过第二弹性件32弹性伸缩于壳体1的一侧内,且保险杆31靠近凸缘部422的一端边缘上具有倾斜部3121,其中,当保险杆31伸出壳体1的一侧时,倾斜部3121与凸缘部422滑动接触并推动滑块42沿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滑动,以使限位摆杆5与第一凸起21相抵触。其中,上述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32可以是弹簧、弹片、橡筋等具有弹性的物件,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图示性地,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32均为压力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一方面,在通过下压执手的方式将天地锁收回并打开门后,保险杆31可伸出壳体1一侧并带动滑块42滑动,进而滑动再驱动限位摆杆5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回位至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抵触,使得在上抬执手的回转路径上(即,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或者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头2因第一凸起21被限位摆杆5抵挡住而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天地锁意外伸出而导致被撞坏,有利于提高门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关上门后,保险杆31可缩回壳体1一侧且在保险杆31和第一弹性件41的协同作用下,滑块42复位(即,在垂直于保险杆31的伸缩方向上,滑块42沿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并带动限位摆杆5朝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分离而解除对第一凸起21的抵挡,使得天地锁可正常伸出进行锁门,保证了天地锁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7,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保险杆31远离凸缘部422的一端具有可伸缩于壳体1一侧的杆头311,杆头311上具有朝关门方向设置的倾斜面3111,以在关门时使杆头311受压而至少部分缩回壳体1的一侧内。图示性地,杆头311呈三角形而具有两个倾斜面3111,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杆头311也可以是圆锥形等形状,只要能达到所需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在关门时,当保险杆31的杆头311与相应门框或另一扇门的边缘相接触时,杆头311会因受压而缩回壳体1的一侧内,从而使得滑块42在保险杆31和第一弹性件41的协同作用下可复位并带动限位摆杆5朝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分离而解除对第一凸起21的抵挡;而在开门时,当保险杆31的杆头311脱离相应门框或另一扇门的边缘时,保险杆31可伸出壳体1一侧并带动滑块42沿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进而滑动再驱动限位摆杆5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回位至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抵触,使得天地锁无法伸出。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7,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保险杆31还具有与杆头311相连接的受力杆312(图示性地,受力杆312与杆头311相连接并形成一体式结构),受力杆312远离杆头311的一端边缘上具有倾斜部3121,且杆头311与受力杆31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弹簧安装面,其中,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与弹簧安装面相接触,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使得保险杆31可弹性伸缩于壳体1的一侧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4和图7,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弹簧安装面上设有凸轴33,凸轴33伸入第二弹性件32的一端内,第二弹性件32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壁相接触。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二弹性件32伸缩的稳定性,进而使得保险杆31的伸缩可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9,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滑块42远离倾斜部3121的一端上开设有朝其复位方向倾斜的倾斜孔423,限位摆杆5具有第一杆部51、第二杆部52以及与壳体1转动配合的转轴部50,第一杆部51通过转轴部50与第二杆部52相连接,且第一杆部51远离转轴部50的一端上设有可伸入倾斜孔423内并与倾斜孔423滑动配合的滑柱53,其中,当滑柱53从倾斜孔423靠近第一凸起21的一端滑动至倾斜孔423远离第一凸起21的另一端时,第二杆部52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第一凸起21相抵触。图示性地,当第二杆部52的一端与第一凸起21相抵触时,第二杆部52呈竖直摆放状态(即,第二杆部52与第一凸起21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当滑块42沿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时,可驱动限位摆杆5中的第二杆部52朝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摆动并与回位至初始位置的第一凸起21相抵触,使得转动连接头2无法沿执手进行锁门动作的回转路径上转动(即,在图4中,转动连接头2无法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当滑块42沿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时,可驱动限位摆杆5中的第二杆部52脱离第一凸起21而解除对第一凸起21的阻挡。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8,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滑块42上还开设有位于避空槽421与倾斜孔423之间的长条孔424,长条孔424靠近避空槽421的边缘上具有沿垂直滑块42的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凸板425,壳体1上具有与第一凸板425滑动配合且沿滑块42的滑动方向布置的滑槽11,滑槽11的一端边缘上具有与长条孔424滑动配合且与第一凸板425相对设置的第二凸板12,其中,第一弹性件41的一端与第一凸板425相接触,另一端与第二凸板12相接触。图示性地,长条孔424呈矩形,当然也可以是跑道形等形状,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滑块42的滑动装配,使得当保险杆31伸出壳体1一侧时,滑块42在保险杆31的作用下可沿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而当保险杆31缩回壳体1的一侧时,滑块42在保险杆31和第一弹性件41的协同作用下可沿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移动,实现复位。
对应地,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门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壳体1内还安装有同步联动机构(图中未标示出)、复位弹簧6、可与天锁(一般地,天锁由天杆和锁块组成,其中,锁块设置于天杆的上端并与天杆形成一体)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一驱动杆7以及可与地锁(一般地,地锁由地杆和锁块组成,其中,锁块设置于地杆的下端并与地杆形成一体)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二驱动杆8,其中,同步联动机构分别与转动连接头2、第一驱动杆7、第二驱动杆8传动连接,复位弹簧6用于在执手完成开/锁门动作后,对转动连接头2进行复位。图示性地,第一驱动杆7一端具有用于与天锁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头72(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头72与天杆的下端相连接),第二驱动杆8一端具有用于与地锁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82(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头82与地杆的上端相连接)。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7与第二驱动杆8之间可通过现有的连杆机构或多杆机构实现同步联动(即,在转动执手时,第一驱动杆7与第二驱动杆8可同步伸出壳体1或缩回壳体1)。图示性地,上述复位弹簧6为扭力弹簧,转动连接头2内具有弹簧安装槽24,壳体1上具有靠近转动连接头2设置的阻挡块13,其中,复位弹簧6置于弹簧安装槽24内,复位弹簧6的一端与阻挡块13的一侧相抵触,另一端与阻挡块13的另一侧相抵触。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使得门锁具有天地锁防撞的功能,其中,在关上门后,门锁的天地锁防撞功能关闭后,用户可通过上抬执手的方式驱动天/地锁伸出、下压执手的方式驱动天/地锁缩回;而在打开门后,门锁的天地锁防撞功能开启,此时,用户只能进行下压执手的操作,而无法进行上抬执手的操作,从而可避免门打开后天地锁意外伸出而发生被撞坏的可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同步联动机构包括齿片91、复合齿轮和反向齿轮93,第一驱动杆7靠近转动连接头2的一端具有第一齿条部71,第二驱动杆8靠近转动连接头2的一端具有第二齿条部81;其中,齿片91通过复合齿轮与第一齿条部71相啮合,第一齿条部71通过反向齿轮93与第二齿条部81相啮合,其中,齿片91设于转动连接头2上,且在利用执手进行开/锁门动作的过程中,齿片91可随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图示性地,复合齿轮包括第一齿轮部921以及与第一齿轮部921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部922,其中,第一齿轮部921与齿片91相啮合,第二齿轮部922与第一齿条部71相啮合,其中,第一齿轮部921的外径小于第二齿轮部922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不仅可实现第一驱动杆7与第二驱动杆8之间的同步联动,使得用户通过转动执手即可驱动天地锁开启或关闭,实现锁门或开门,操作非常方便,而且,与传统采用连杆机构或多杆机构的联动方式相比,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此种“齿轮+齿条”的联动方式,结构紧凑,可避免杆结构所存在的臂长问题,达到节省内部空间的效果,从而有利于缩小天地门锁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6,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齿片91套设于转动连接头2上(图示性地,齿片91套设于转动连接头2的一端上),齿片91上开设有缺口(图中未标示出)并形成第一阻挡部911和第二阻挡部912,转动连接头2上还具有第二凸起22,第二凸起22位于第一阻挡部911与第二阻挡部912之间的缺口内,其中,当利用执手进行锁门动作时,第二凸起22与第一阻挡部911相抵触;当利用执手进行开门动作时,第二凸起22与第二阻挡部912相抵触。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在利用执手进行开门动作(即,在图3中,顺时针转动转动连接头2)或锁门动作(即,在图3中,逆时针转动转动连接头2)的过程中,齿片91可随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
为方便更加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门锁,下面以一个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为例阐述其工作原理(假设不考虑方锁舌和斜舌的开关动作):
关门时,参照图3至图10,保险杆31的杆头311与相应门框或另一扇门的边缘相接触,保险杆31的杆头311因受压而部分缩回壳体1的一侧内(此时第二弹性处于压缩状态),在保险杆31缩回壳体1一侧的过程中,倾斜部3121的尾端与凸缘部422相分离并移入避空槽421而解除对凸缘部422的限制,同时在第一弹性件41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滑块42沿远离第一凸起21的方向滑动,倾斜孔423拉动滑柱53从倾斜孔423远离第一凸起21的一端向倾斜孔423靠近第一凸起21的另一端滑动,使得第二杆部52脱离第一凸起21而解除对第一凸起21的阻挡;随后,锁门时上抬执手,参照图3和图5,执手带动转动连接头2逆时针转动,随着转动连接头2的转动,第二凸起22推压第一阻挡部911,进而驱动齿片91与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同时齿片91驱动第一齿轮部921、第二齿轮部922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部922再驱动第一驱动杆7向上运动,在第一驱动杆7向上运动时,第一驱动杆7带动反向齿轮93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杆8向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头72可向上伸出壳体1、第二连接头82可向下伸出壳体1,使得天杆上端的锁头可插入上方门框的锁孔中、地杆下端的锁头可插入下方门框的锁孔中而实现锁门,接着松开执手,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转动连接头2连同执手一起复位(其中,在转动连接头2复位的过程中,齿片91与转动连接头2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即此时齿片91处于静止状态,不会随着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且在转动连接头2完成复位后,第二凸起22与第二阻挡部912相接触,如图5所示);
开门时,下压执手,参照图3和图5,执手带动转动连接头2顺时针转动,随着转动连接头2的转动,第二凸起22推压第二阻挡部912,进而驱动齿片91与转动连接头2同步转动,同时齿片91驱动第一齿轮部921、第二齿轮部922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部922再驱动第一驱动杆7向下运动,在第一驱动杆7向下运动时,第一驱动杆7带动反向齿轮93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杆8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头72可向下缩回壳体1内、第二连接头82可向上缩回壳体1内,使得天杆上端的锁头可退出上方门框的锁孔、地杆下端的锁头可退出下方门框的锁孔中而实现对门的解锁;在打开门后,参照图3至图10,保险杆31的杆头311脱离相应门框或另一扇门的边缘,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保险杆31完全伸出壳体1一侧,在保险杆31伸出壳体1一侧的过程中,倾斜部3121的斜面与凸缘部422相对滑动并推压凸缘部422,使得滑块42沿靠近第一凸起21的方向滑动(此时位于第一凸板425和第二凸板12之间的第一弹性件41会被逐渐压缩),倾斜孔423推动滑柱53从倾斜孔423靠近第一凸起21的一端向倾斜孔423远离第一凸起21的另一端滑动,使得第二杆部52朝靠近转动连接头2的方向摆动,进而在松开执手后,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转动连接头2连同执手一起复位,使得转动连接头2上的第一凸起21与第二杆部52相抵触(此时,倾斜部3121的尾端与凸缘部422相抵触,滑块42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得转动连接头2无法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此时无法上抬执手,因此可避免天地锁在开门后意外伸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地锁防撞机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可与执手相联动的转动连接头、可伸缩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保险件、与所述保险件相联动的滑动组件以及与所述滑动组件相联动的限位摆杆,所述转动连接头上具有可在所述执手进行锁门动作的回转路径上与所述限位摆杆相抵触的第一凸起,其中,
当所述保险件至少因开门而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且所述执手回位至初始位置时,所述滑动组件驱动所述限位摆杆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当所述保险件至少因关门而缩回所述壳体的一侧时,所述滑动组件复位并驱动所述限位摆杆朝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保险件的伸缩方向设置的滑块以及用于对所述滑块进行复位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摆杆相联动,另一端开设有避空槽并在所述避空槽靠近所述保险件的一侧上形成凸缘部;
所述保险件包括沿其伸缩方向设置的保险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保险杆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伸缩于所述壳体的一侧内,且所述保险杆靠近所述凸缘部的一端边缘上具有倾斜部,其中,当所述保险杆伸出所述壳体的一侧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凸缘部滑动接触并推动所述滑块沿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远离所述凸缘部的一端具有可伸缩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杆头,所述杆头上具有朝关门方向设置的倾斜面,以在关门时使所述杆头受压而至少部分缩回所述壳体的一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还具有与所述杆头相连接的受力杆,所述受力杆远离所述杆头的一端边缘上具有所述倾斜部,且所述杆头与所述受力杆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弹簧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安装面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面上设有凸轴,所述凸轴伸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远离所述倾斜部的一端上开设有朝其复位方向倾斜的倾斜孔,所述限位摆杆具有第一杆部、第二杆部以及与所述壳体转动配合的转轴部,所述第一杆部通过所述转轴部与所述第二杆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转轴部的一端上设有可伸入所述倾斜孔内并与所述倾斜孔滑动配合的滑柱,其中,当所述滑柱从所述倾斜孔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一端滑动至所述倾斜孔远离所述第一凸起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杆部朝靠近所述第一凸起的方向摆动并与所述第一凸起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上还开设有位于所述避空槽与所述倾斜孔之间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靠近所述避空槽的边缘上具有沿垂直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凸板,所述壳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凸板滑动配合且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边缘上具有与所述长条孔滑动配合且与所述第一凸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凸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板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板相接触。
8.一种门锁,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地锁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同步联动机构、复位弹簧、可与天锁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一驱动杆以及可与地锁连接成一体并可上下伸缩的第二驱动杆,其中,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动连接头、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传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所述执手完成开/锁门动作后,对所述转动连接头进行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联动机构包括齿片、复合齿轮和反向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杆靠近所述转动连接头的一端具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二驱动杆靠近所述转动连接头的一端具有第二齿条部;其中,所述齿片通过所述复合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部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部通过所述反向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部相啮合,其中,所述齿片设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且在利用所述执手进行开/锁门动作的过程中,所述齿片可随所述转动连接头同步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片套设于所述转动连接头上,所述齿片上开设有缺口并形成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转动连接头上还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的所述缺口内,其中,当利用所述执手进行锁门动作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触;当利用所述执手进行开门动作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71957.7U CN213175200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71957.7U CN213175200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75200U true CN213175200U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9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71957.7U Active CN213175200U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752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08500A (zh) * | 2020-07-01 | 2020-09-01 |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
2020
- 2020-07-01 CN CN202021271957.7U patent/CN2131752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08500A (zh) * | 2020-07-01 | 2020-09-01 |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CN111608500B (zh) * | 2020-07-01 | 2024-07-02 |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08500A (zh)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
CN201526189U (zh) | 主锁舌自动上锁和快速开锁的锁体 | |
CN213175200U (zh) | 天地锁防撞机构及门锁 | |
CN205445213U (zh) | 车辆的车门外侧把手构造 | |
CN209837910U (zh) | 一种单向斜舌装置 | |
KR101663162B1 (ko) | 로테이터블 래치볼트를 갖는 도어락 | |
CN212614186U (zh) | 天地门锁 | |
CN111663859B (zh) | 方锁舌防撞机构及门锁 | |
CN213175199U (zh) | 具有天锁防倒退功能的天地门锁 | |
CN212406391U (zh) | 具有防撬功能的天地门锁 | |
CN209277705U (zh) | 一种静音锁 | |
CN103774913B (zh) | 一种自动防盗门锁 | |
CN111608498B (zh) | 天地门锁 | |
CN216476788U (zh) | 一种多控制方式的单锁舌门锁及包括其的门 | |
KR200457119Y1 (ko) | 창호용 자동잠금장치 | |
CN113250545B (zh) | 转动触发机构、把手及内外互开的锁定装置 | |
CN215108021U (zh) | 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用防误器 | |
CN212249604U (zh) | 传动闭锁器 | |
CN212406393U (zh) | 方锁舌防撞机构及门锁 | |
CN211342218U (zh) | 自动碰闭防盗门锁 | |
CN111648675A (zh) | 具有防撬功能的天地门锁 | |
CN204002011U (zh) | 一种自动防盗门锁 | |
CN213927904U (zh) | 一种天地钩控制机构 | |
CN110359767B (zh) | 一种锁体、具有该锁体的门及门的工作方法 | |
CN218912534U (zh) | 一种锁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