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3104364U -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4364U
CN213104364U CN202021989195.4U CN202021989195U CN213104364U CN 213104364 U CN213104364 U CN 213104364U CN 202021989195 U CN202021989195 U CN 202021989195U CN 213104364 U CN213104364 U CN 213104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lates
rods
lower di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91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郎飞
盛佳明
洪华
何玉刚
陈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iyu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iyu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iyu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iyu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91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4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4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43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所述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模槽,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模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顶部,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适配;三个连通槽,三个所述连通槽均开设在所述模槽的底部内壁上;运作槽,所述运作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底部,所述运作槽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运作槽内;气缸一,所述气缸一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气缸一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运作槽内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具有能将壳体自动顶出、方便取料、减少刮痕产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成型模具是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在双滤光片切换器的生产过程中,便会通过专门的成型模具将其外壳进行浇铸成型,从而能够得到切换器外壳。
然而,传统的用于制作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的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当壳体制作完毕需要取出时,需要通过其他工具将壳体翘出一段,然后才能取下,取料过程中较为麻烦,虽然有的模具上会设置一些顶料功能,但其上的顶头与壳体硬性接触顶出,容易是壳体出现刮痕或毛刺,降低了壳体的生产质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壳体自动顶出、方便取料、减少刮痕产生、提高产品质量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和模槽,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模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顶部,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适配;三个连通槽,三个所述连通槽均开设在所述模槽的底部内壁上;运作槽,所述运作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底部,所述运作槽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运作槽内;气缸一,所述气缸一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气缸一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运作槽内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三个承载柱,三个所述承载柱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三个所述承载柱分别与三个所述连通槽相适配;三个内腔,三个所述内腔分别开设在三个所述承载柱上;三个顶杆,三个所述顶杆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连通槽内,三个所述顶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三个所述内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内腔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三个托板,三个所述托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顶杆的顶端,所述托板与所述连通槽的内壁相接触;三个衔接板,三个所述衔接板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内腔内,三个所述衔接板的顶分别与三个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三个弹簧一,三个所述弹簧一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内腔的底部内壁上,三个所述弹簧一的顶端分别与三个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两个嵌槽,两个所述嵌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上模的两侧,所述嵌槽的底部设为开口;两个承重板,两个所述承重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上模内,两个所述承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上模外;两个气缸二,两个所述气缸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二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嵌槽内,两个所述延伸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嵌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相接触;两个压杆,两个所述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底部;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承重板上;两个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收纳槽内,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收纳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二,两个所述弹簧二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板,两个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杆,两个所述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所述气缸一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运作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贯穿所述顶板并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配槽,所述配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所述衔接板并与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顶部开设有斜滑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壳体制作完毕后,启动气缸二的输出轴伸出,使承重板下降至上模的下方,弹簧二便将延伸板顶出,然后启动气缸一的输出轴伸出,使得承载柱连带着托板上升,将壳体顶出,顶出时,由于壳体自身重力,顶杆便适应性下降,能够有效抵消一部分气缸一输出轴伸出时的瞬时力度,从而避免托板与壳体之间硬性撞击性的接触,减少了壳体上出现刮痕摩擦的印记,提高了产品质量,且直到壳体刚接触到橡胶垫后,启动气缸二的输出轴缩回,将橡胶垫带入嵌槽内,便可轻松即将壳体抽出,取料完毕后,启动气缸一的输出轴缩回,将托板带回原位,即可进行下一个浇筑成型工作,通过橡胶垫在上方抵挡着,能够防止壳体在顶出时与托板分开出现抛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生产质量,且通过较为自动的物料方式,提高了取料效率,方便进行取料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下模;2、上模;3、模槽;4、连通槽;5、运作槽;6、顶板;7、气缸一;8、承载柱;9、内腔;10、顶杆;11、托板;12、衔接板;13、弹簧一;14、嵌槽;15、承重板;16、气缸二;17、延伸板;18、压杆;19、收纳槽;20、活动杆;21、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和模槽3,所述上模2设置在所述下模1的上方,所述模槽3开设在所述下模1的顶部,所述下模1与所述上模2相适配;三个连通槽4,三个所述连通槽4均开设在所述模槽3的底部内壁上;运作槽5,所述运作槽5开设在所述下模1的底部,所述运作槽5与所述连通槽4相连通;顶板6,所述顶板6设置在所述运作槽5内;气缸一7,所述气缸一7设置在所述下模1的下方,所述气缸一7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运作槽5内并与所述顶板6固定连接;三个承载柱8,三个所述承载柱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6的顶部,三个所述承载柱8分别与三个所述连通槽4相适配;三个内腔9,三个所述内腔9分别开设在三个所述承载柱8上;三个顶杆10,三个所述顶杆10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连通槽4内,三个所述顶杆10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三个所述内腔9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内腔9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三个托板11,三个所述托板11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顶杆10的顶端,所述托板11与所述连通槽4的内壁相接触;三个衔接板12,三个所述衔接板12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内腔9内,三个所述衔接板12的顶分别与三个所述顶杆10固定连接;三个弹簧一13,三个所述弹簧一13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内腔9的底部内壁上,三个所述弹簧一13的顶端分别与三个所述衔接板12固定连接;两个嵌槽14,两个所述嵌槽14分别开设在所述上模2的两侧,所述嵌槽14的底部设为开口;两个承重板15,两个所述承重板15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上模2内,两个所述承重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上模2外;两个气缸二16,两个所述气缸二1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2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二16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板15固定连接;两个延伸板17,两个所述延伸板17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嵌槽14内,两个所述延伸板17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嵌槽14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相接触;两个压杆18,两个所述压杆18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17的底部;两个收纳槽19,两个所述收纳槽19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承重板15上;两个活动杆20,两个所述活动杆20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17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活动杆20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收纳槽19内,两个所述活动杆20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纳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收纳槽19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二21,两个所述弹簧二21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动杆20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板,两个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杆,两个所述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所述气缸一7固定连接。
所述运作槽5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贯穿所述顶板6并与所述顶板6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6相接触。
所述内腔9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配槽,所述配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所述衔接板12并与所述衔接板12滑动连接。
所述压杆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所述延伸板17的顶部开设有斜滑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弹簧二21为压缩状态,且托板11的顶部与壳体接触;
当壳体制作完毕后,将下模1和上模2分开,随后启动气缸二16的输出轴伸出,使承重板15下降,并下降至上模2的下方,此时通过延伸板17与嵌槽14的一侧内壁分离,弹簧二21便会释放弹力,将延伸板17顶出,使得压杆18以及压杆18上的橡胶垫位于壳体的上方,然后启动气缸一7的输出轴伸出,便可带动顶板6上升,继而带动承载柱8上升,使得托板11上升,继而将壳体顶出,且在顶出时,由于壳体自身重力,顶杆10便会相对下降,使得衔接板12也相对下降,并挤压弹簧一13,从而能够有效抵消一部分气缸一7输出轴伸出时的瞬时力度,从而避免托板11与壳体之间硬性撞击性的接触,然后在将壳体顶出时,直到壳体接触到压杆18上的橡胶垫后,便已将壳体的上部分完全顶出,然后启动气缸二16的输出轴缩回,当延伸板17上的斜滑面接触到嵌槽14的底部端面条边时,便会带动活动杆20往收纳槽19内缩入,直到延伸板17和橡胶垫完全进入嵌槽14内,然后便可轻松即将壳体取出,取料完毕后,启动气缸一7的输出轴缩回,将承载柱8和托板11带回原位,即可进行下一个浇筑成型工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壳体制作完毕后,启动气缸二16的输出轴伸出,使承重板15下降至上模2的下方,弹簧二21便将延伸板17顶出,然后启动气缸一7的输出轴伸出,使得承载柱8连带着托板11上升,将壳体顶出,顶出时,由于壳体自身重力,顶杆10便适应性下降,能够有效抵消一部分气缸一7输出轴伸出时的瞬时力度,从而避免托板11与壳体之间硬性撞击性的接触,减少了壳体上出现刮痕摩擦的印记,提高了产品质量,且直到壳体刚接触到橡胶垫后,启动气缸二16的输出轴缩回,将橡胶垫带入嵌槽14内,便可轻松即将壳体抽出,取料完毕后,启动气缸一7的输出轴缩回,将托板11带回原位,即可进行下一个浇筑成型工作,通过橡胶垫在上方抵挡着,能够防止壳体在顶出时与托板11分开出现抛移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生产质量,且通过较为自动的物料方式,提高了取料效率,方便进行取料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上模和模槽,所述上模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模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顶部,所述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适配;
三个连通槽,三个所述连通槽均开设在所述模槽的底部内壁上;
运作槽,所述运作槽开设在所述下模的底部,所述运作槽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
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运作槽内;
气缸一,所述气缸一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气缸一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运作槽内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三个承载柱,三个所述承载柱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的顶部,三个所述承载柱分别与三个所述连通槽相适配;
三个内腔,三个所述内腔分别开设在三个所述承载柱上;
三个顶杆,三个所述顶杆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连通槽内,三个所述顶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三个所述内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内腔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
三个托板,三个所述托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顶杆的顶端,所述托板与所述连通槽的内壁相接触;
三个衔接板,三个所述衔接板分别设置在三个所述内腔内,三个所述衔接板的顶分别与三个所述顶杆固定连接;
三个弹簧一,三个所述弹簧一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内腔的底部内壁上,三个所述弹簧一的顶端分别与三个所述衔接板固定连接;
两个嵌槽,两个所述嵌槽分别开设在所述上模的两侧,所述嵌槽的底部设为开口;
两个承重板,两个所述承重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上模内,两个所述承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上模外;
两个气缸二,两个所述气缸二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两侧,两个所述气缸二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板固定连接;
两个延伸板,两个所述延伸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嵌槽内,两个所述延伸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嵌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相接触;
两个压杆,两个所述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底部;
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收纳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承重板上;
两个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延伸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收纳槽内,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收纳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二,两个所述弹簧二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架板,两个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杆,两个所述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所述气缸一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运作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杆,所述支杆贯穿所述顶板并与所述顶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配槽,所述配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均贯所述衔接板并与所述衔接板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的顶部开设有斜滑面。
CN202021989195.4U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04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9195.4U CN213104364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9195.4U CN213104364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4364U true CN213104364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919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04364U (zh) 2020-09-13 2020-09-13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4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04364U (zh)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器壳体成型模具
CN219966413U (zh) 一种轴承座焊点成型模具
CN211727271U (zh) 一种电气开关连接片的冲压装置
CN219927038U (zh) 一种压型制造石墨坩埚用冲压模具
CN21783453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板的注塑模具
CN117531893A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防变形生产模具
CN107838356B (zh) 压力机的脱模机构
CN213728909U (zh) 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
CN113020469B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二次顶出结构模具
CN213860433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生产用注塑模具
CN116277789A (zh)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CN212072829U (zh) 一种模具顶出装置
CN212792928U (zh) 一种脱料稳定的压铸模具
CN221392027U (zh) 一种新型马达盖注塑成型模具
CN218515132U (zh) 一种黑糖生产用多形状压块装置
CN111842646A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模具
CN217191993U (zh) 一种通用型多功能组合式模架结构
CN219632432U (zh) 一种产品顶出便于取件的气缸
CN218395877U (zh) 压铸模具二次顶出装置
CN215550597U (zh) 一种汽车壳体类零件的模具成型结构
CN219820054U (zh) 一种方便取料的陶瓷成型压力机
CN218527469U (zh) 一种中式面点自动压模成型机
CN213530467U (zh) 一种模具的快速脱模结构
CN218963815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4391974U (zh) 一种精确定位的汽车零部件冲压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