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6422U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Google Patents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76422U CN213076422U CN202020948213.8U CN202020948213U CN213076422U CN 213076422 U CN213076422 U CN 213076422U CN 202020948213 U CN202020948213 U CN 202020948213U CN 213076422 U CN213076422 U CN 2130764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tion
- lower limb
- electric push
- push rod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包括躯干牵引支架、头部平台、上肢牵引支架、躯干平台、下肢平台、底座和主体支撑架。该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能够实现十种基本运动:躯干牵引运动、头颈部屈伸运动、头颈部旋转运动、头颈部侧屈运动、颈椎牵引运动、上肢牵引运动、下肢屈伸运动、下肢旋转运动、下肢侧摆运动、下肢牵引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能够实现人体十字架牵引,能够在多个方向和维度同时给予人体脊柱可调动态牵引力,对人体脊椎、关节起到明显减压作用,促进脊椎、大关节重力、冲击力作用下的损伤修复,能够有效地对抗重力损伤因素,治疗由于重力损伤因素导致的脊椎病以及相关症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医疗器械、保健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背景技术
人类从胚胎孕育阶段到生命终结,整个生命周期都在承受着地心引力。由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损伤无时无刻不在作用着我们的身体。通过50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识到:基于持续性重力损伤因素和我们平时不正确的坐姿、站姿、卧姿、运动损伤以及其他常见重力作用在我们身体上的叠加损伤效应,如背包拎东西,弯腰提取重物,乘车产生的颠簸晃动,由于不慎摔倒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等,再加上电脑、手机的普及和无度化使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青少年普遍久坐的因素,各年龄段的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等脊柱疾患和由此造成的生物力线偏离引发的关节损伤等情况如井喷式爆发。罹患重力损伤因素引发的脊椎病人群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80%之多!且此种疾病由于重力损伤因素得不到消除,在一个人的身上可有反复发作多次的情况,采用现有的治疗方式成本高,疗效差,导致此种疾病迁延难愈、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大、需要卧床休息的时间长,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用以有效地对抗重力损伤因素,治疗由于重力损伤因素导致的脊椎病以及相关症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在固连于底座的主体支撑架上,依次布置有躯干牵引支架、头部平台、上肢牵引支架、躯干平台、下肢平台,其中躯干平台固定连接在主体支撑架上,上肢牵引支架位于躯干平台两旁;
躯干牵引支架,包含躯干牵引支架主体,以及躯干牵引支架驱动装置;
头部平台,包含头部平台主体、以及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颈椎牵引驱动装置;
上肢牵引支架,包含上肢牵引支架主体、以及上肢牵引驱动装置;
下肢平台,包含下肢平台主体、下肢屈伸驱动装置、下肢旋转驱动装置、下肢侧摆驱动装置、以及下肢牵引支架,其中下肢牵引支架包含下肢牵引支架主体和下肢牵引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包括头部轴架和第二电推杆,头部轴架两端分别与头部平台主体和第二电推杆的一端铰接,第二电推杆的另一端与头部平台主体的另一端铰接;
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旋摆杆、旋摆滑套、第三电推杆;旋摆杆安装在主体支撑架上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中,其一端与头部轴架连接;旋摆滑套安装在第二滑套中;旋摆滑套上设有键;旋摆杆上设有与键匹配的槽,键在该槽中;第三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滑套转动,旋摆滑套中的键带动旋摆杆,从而使头部平台以旋摆杆为轴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包括摇摆架、摆动电机、丝杆、丝母;摇摆架安装在头部轴架上部,摇摆架上安装摆动电机、丝杆、丝母;丝母上设有丝母销,丝母销位于头部轴架上的槽内;摆动电机旋转带动丝杆旋转,使丝母实现左右往复运动,同时带动丝母销在槽中运动并拨动头部轴架围绕第一轴承运动,从而实现头部平台的侧屈运动。
进一步地,颈椎牵引驱动装置包括第四电推杆,第四电推杆的一端固连在主体支撑架上,另一端经法兰和推力轴承与旋摆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杆在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中作轴向运动,实现颈椎牵引运动。
进一步地,躯干牵引支架驱动装置包括躯干伸缩杆,第一电推杆;躯干伸缩杆安装在主体支撑架上的滑动导轨上,第一电推杆的一端与主体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躯干伸缩杆的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上肢牵引支架主体包括上肢托架、上肢托架调整支架;上肢牵引驱动装置包括上肢右移装置、上肢左移装置、上肢托架滑道、第五电推杆和钢丝绳;上肢右移装置、上肢左移装置与两个上肢托架调整支架分别连接;上肢右移装置、上肢左移装置分上下安装在上肢托架滑道上,上肢托架滑道与主体支撑架连接;第五电推杆的一端与主体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上肢右移装置连接;钢丝绳将上肢右移装置、上肢左移装置、第五电推杆连接起来;第五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通过钢丝绳分别作用在上肢右移装置、上肢左移装置上,使上肢托架作伸缩运动。
进一步地,下肢屈伸驱动装置包括第八电推杆,其一端固连在下肢平台主体上,另一端通过铰链与三角旋架的底部连接,第八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下肢平台及下肢牵引支架绕三角旋架上的铰链作绕心屈伸运动;
下肢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六电推杆、三角旋架支撑座、三角旋架、旋转垫板、三角旋架轴、三角旋架摆臂;旋转垫板上固定下肢平台主体;第六电推杆的一端安装在主体支撑架上,另一端连接三角旋架摆臂;三角旋架支撑座安装在主体支撑架上;三角旋架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三角旋架,另一端通过轴承和三角旋架支撑座与三角旋架摆臂连接;三角旋架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旋转垫板,三角旋架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下肢屈伸驱动装置;第六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三角旋架摆臂,进而使三角旋架轴和三角旋架作绕心偏转运动,使下肢平台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下肢侧摆驱动装置的一端安装在旋转垫板上,另一端安装在下肢牵引支架上,下肢侧摆驱动装置包括电推杆,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推动下肢平台围绕旋转垫板的第二轴承作绕心摆动。
进一步地,下肢牵引驱动装置包括第七电推杆和牵引导向滑道,牵引导向滑道与下肢平台主体固定连接,下肢牵引支架主体的平直段置放在牵引导向滑道内;下肢牵引驱动装置的第七电推杆的一端与牵引导向滑道连接,另一端与下肢牵引支架主体连接,第七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下肢牵引支架主体伸缩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设有四对共八个与人体的软连接点:后枕部和下颌骨部两个软连接点,用绑带与头部平台绑紧;两个腋下软连接点,通过腋下牵引带与躯干牵引支架主体绑紧;两个手腕软连接点,用牵引套与上肢托架绑紧;两个踝关节软连接点,用牵引套与下肢牵引支架主体绑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面对重力损伤因素引发的脊椎、关节病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严峻形势,历经50年时间探索研发了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本设备可以有效地对抗重力损伤因素,治疗由于重力损伤因素导致的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椎体小关节紊乱等各种脊椎病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运动、感觉神经症状。
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平台具有如下功能效果:主要通过对头颈部产生牵拉、旋转、侧屈等定点、定向、定速移动,调整椎间关系,调节左右两侧肌张力,缓解重力压迫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躯干牵引支架具有如下功能效果:通过固定带对人体双腋下产生牵引力,与头部平台、上肢牵引支架、下肢平台协同,产生对人体脊柱关节的抗重力损伤作用和正脊、调校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肢牵引支架具有如下功能效果:通过固定套将牵引力作用于腕、肘、肩、肩胛胸壁关节上,与头部平台、躯干牵引支架、下肢平台协同,产生对人体脊柱关节的抗重力损伤作用和正脊、调校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平台具有如下功能效果:通过固定套对踝、膝、髋、骶髂关节、脊柱关节产生牵引力,与头部平台、躯干牵引支架、上肢牵引支架协同,产生对人体脊柱关节的抗重力损伤作用和正脊、调校作用。
本实用新型投放市场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满足广大病患的迫切治疗需求,降低治疗成本,加快康复进程,很大程度上抑制骨质增生情况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预防和治疗各种重力损伤因素造成的脊椎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总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俯视图
图3是头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图4的右视图,(b)为(a)的俯视图。
图6是头部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视图,(b)为立体图。
图7是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颈椎牵引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旋摆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正视图。
图9是躯干牵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肢牵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下肢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下肢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正面视图,(b)为(a)中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c)为(a)中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13是下肢牵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躯干牵引支架100、头部平台200、上肢牵引支架300、躯干平台400、下肢平台500、底座600、主体支撑架700;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躯干牵引驱动装置102、肩部伸缩杆1021、第一电推杆1022;头部平台主体201、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头部轴架2021、槽 20211、第一轴承20212、第二电推杆2022;旋摆杆2031、旋摆滑套2032、键20321、孔20322、第三电推杆2033;摇摆架2041、摆动电机2042、丝杆2043、丝母2044、丝母销20441、头部拉杆2045、拉杆压板20451、压紧螺母20452;第四电推杆2051;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上肢托架3011、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上肢托架滑道3023、第五电推杆3024、钢丝绳3025;上肢托架滑道连接板 30231;下肢平台主体501、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下肢牵引支架505;第六电推杆5031、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三角旋架5033、旋转垫板5034、第二轴承50341、三角旋架轴5035、三角旋架摆臂5036;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第七电推杆50521、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第一滑套7001、第二滑套7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结构及运动形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总体装配图。该康复床包括:躯干牵引支架100、头部平台200、上肢牵引支架300、躯干平台400、下肢平台500、底座600、主体支撑架700。主体支撑架700固定在底座600上,各平台或牵引支架即100~500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躯干牵引支架100、头部平台200、躯干平台400、下肢平台500依次相邻布置,上肢牵引支架300位于躯干平台400的两侧。
图2为该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俯视图。其中下肢平台500与图1相比摆动了一定的位置。头部平台200上根据人体生理特征设有放置脸部的透气孔。
上述各平台、牵引支架,除躯干平台400以外,都包含相应的平台主体/支架主体和驱动装置,如图3~13所示,具体为:躯干牵引支架100,包含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以及1个驱动装置:躯干牵引驱动装置102。头部平台200,包含头部平台主体201,以及4个驱动装置: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上肢牵引支架300,包含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以及1个驱动装置: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下肢平台500,包含下肢平台主体501,3个驱动装置: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以及下肢牵引支架505。其中下肢牵引支架505包含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以及1个驱动装置: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
上面所述共10个驱动装置的名称、驱动方式和实现的运动,如表1所示。
表1.驱动装置列表
名称 | 驱动方式 | 运动 |
躯干牵引驱动装置102 | 电推杆 | 躯干牵引运动 |
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 | 电推杆 | 头颈部屈伸运动 |
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 | 电推杆 | 头颈部旋转运动 |
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 | 摆动电机 | 头颈部侧屈运动 |
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 | 电推杆 | 颈椎牵引运动 |
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 | 电推杆 | 上肢牵引运动 |
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 | 电推杆 | 下肢屈伸运动 |
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 | 电推杆 | 下肢旋转运动 |
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 | 电推杆 | 下肢侧摆运动 |
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 | 电推杆 | 下肢牵引运动 |
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能够实现10种基本运动。下面具体说明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及运动实现原理。
1.头部平台200的结构及运动
如图3所示,头部平台200包括头部平台主体201、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该4个驱动装置分别用于实现头颈部屈伸运动(头部的上下20度俯仰运动)、头颈部旋转运动(以颈部为轴的20度左右转动)、头颈部侧屈运动(水平两个方向的20度的平摆)、颈椎牵引运动(头部的向前牵引)。
图4示意了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头部轴架2021是头部平台200 的支撑和连接元件,其两端分别与头部平台主体201和第二电推杆2022铰接;在第二电推杆 2022的伸缩驱动下可实现头部平台的上下俯仰运动。
图5示意了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其中(a)为图4的右视图,(b)为 (a)的俯视图。摇摆架2041安装在头部轴架2021上部,采用铰链连接,摇摆架2041用来安装摆动电机2042、丝杆2043、丝母2044。丝母2044上设有丝母销20441,这两者是一个整体部件,丝母销20441位于头部轴架2021上的槽20211内。摆动电机2042正反旋转带动丝杆2043旋转,使丝杆上的丝母2044实现左右往复运动,同时带动丝母销20441在槽20211中运动并拨动头部轴架2021围绕第一轴承20212运动,从而实现头部平台200的平摆运动。在该运动过程中,为了固定头部,可以在头部平台主体201的一侧固定一个头部拉杆2045,图 4、图6示意了头部拉杆2045。如图6所示,头部拉杆2045通过拉杆压板20451和压紧螺母 20452固定。头部拉杆2045上可以设置牵引带、固定套等,用来固定头部。
图7示意了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包括旋摆杆2031、旋摆滑套2032、第三电推杆2033。旋摆杆2031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的第一滑套7001和第二滑套7002中,并与头部轴架2021连接。第一滑套7001和第二滑套7002固定在躯干平台400上,旋摆滑套2032安装在第二滑套7002中。当电动推杆2033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滑套2032在第二滑套7002中旋转。
图8示意了旋摆滑套2032的结构。旋摆滑套2032上设有键20321,键20321可以采用蝴蝶键,键20321固定安装在旋摆滑套2032上。旋摆杆2031上设有与键20321匹配的槽,键20321在该槽中。第三电推杆2033的一端固定在旋摆滑套2032上的孔20322处,当第三电推杆2033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滑套2032转动,旋摆滑套2032中的键20321带动旋摆杆2031,使旋摆杆2031转动,从而使头部平台200以旋摆杆2031为轴进行转动。
如图7所示,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借助第四电推杆2051实现其功能,第四电推杆2051 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杆2031在第一滑套7001和第二滑套7002中做轴向运动,实现对颈椎的牵引功能。
2.躯干牵引支架100的结构及运动
图9示意了躯干牵引支架100的结构和运动原理。躯干牵引支架100包括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以及躯干牵引驱动装置102。躯干牵引驱动装置102包括肩部伸缩杆1021、第一电推杆1022。肩部伸缩杆1021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的滑动导轨上。第一电推杆1022一端与主体支撑架700相连,另一端与肩部伸缩杆1021相连,主体支撑架700的滑道起导向作用。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上可挂置牵引带或头部专用颈部牵引带,当第一电推杆1022作伸缩运动时,实现对人体上身脊椎、腰椎进行牵引,或对颈部进行牵引功能。
3.上肢牵引支架300的结构及运动
图10示意了上肢牵引支架300的结构和运动原理。上肢牵引支架300包含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以及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
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包括上肢托架3011、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对应左上肢和右上肢,共有两个上肢托架和两个上肢托架调整支架。上肢托架3011上装有固定绑带,用来起双上肢的支撑及固定作用。上肢托架3011可以设计为可折叠的(比如将几块金属板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折叠的上肢托架),以便能够折叠起来节省空间。
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包括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上肢托架滑道3023、第五电推杆3024和钢丝绳3025。
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与两个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分别连接,采用滑套等连接形式,使得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可以上升、下降或者转动,以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比如两个上肢托架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互相垂直的。图9示意了一个垂直于纸面,一个平行于纸面的方式,以展示不同的两个位置。
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分上下安装在上肢托架滑道3023上,上肢托架滑道3023通过自身拥有的上肢托架滑道连接板30231与主体支撑架700连接。第五电推杆 3024的一端与主体支撑架700连接,另一端与上肢右移装置3021连接。钢丝绳3025用螺栓和垫片压在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第五电推杆3024上,将这三者连接起来。第五电推杆3024作往复运动时,通过钢丝绳3025分别作用在交互连接的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上,使两个上肢托架3011作伸缩运动,实现上肢的牵引功能。
4.下肢平台500的结构及运动
如图11所示,下肢平台500包含下肢平台主体501、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以及下肢牵引支架505。
图12示意了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的结构和运动原理。其中(a)为正面视图,(b)为(a)中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c)为(a)中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包括第六电推杆5031、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三角旋架5033、旋转垫板5034、三角旋架轴5035、三角旋架摆臂5036。旋转垫板5034上固定着下肢平台主体501,用来置放患者下肢。第六电推杆5031的一端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另一端连接三角旋架摆臂5036。三角旋架轴5035通过轴承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三角旋架轴5035的一端固定连接三角旋架5033,另一端穿过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并与三角旋架摆臂5036固定连接。三角旋架5033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旋转垫板5034,三角旋架5033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当第六电推杆5031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三角旋架摆臂5036,通过三角旋架轴5035和三角旋架5033作绕心偏转运动。实现下肢平台500的绕心偏转运动功能,即实现转动功能。
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的电推杆(称为第八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下肢平台500整体及下肢牵引支架505绕三角旋架5033的上铰链作绕心俯仰运动。
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的一端安装在旋转垫板5034上,另一端安装在下肢牵引支架505 上(具体是安装在图13中的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上),当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的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推动下肢平台500绕旋转垫板5034上的第二轴承50341(见图13)作绕心平摆摆动,实现下身的平摆功能。
5.下肢牵引支架505的结构及运动
图13为底视图,进一步示意了图11中的各个部件,并示意了下肢牵引支架505的运动原理。下肢牵引支架505包含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以及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包括第七电推杆50521和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与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固定连接,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与下肢平台主体501固定连接。可以在下肢平台主体501上设置金属材料的骨架框,通过该骨架框固定连接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
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的第七电推杆50521的一端与牵引支架导向滑道50522连接,另一端与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尾部连接,当第七电推杆50521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作伸缩运动,实现对腰椎和腿部的牵引功能。
本实施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设有控制操作箱,控制操作箱内设有各种运动的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着10台驱动装置,实现上面所述的各种运动,即实现患者头颈部、上肢、腰部、下肢的各种运动。控制操作箱的具体结构及控制过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本实施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设有手握式紧急停机按钮,用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感觉不舒适时自主实现紧急停机;并且在主体支撑架上也安装两个紧急停机按钮,供医生等操作人员在必要时实现紧急停机。
本实施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可设置多个固定点以方便固定人体和便于人体进行各种动作。优选地,设置以下八个固定点:通过枕颔套固定的后枕部和下颔骨部两个头部固定点;通过腋牵引带形成的两个腋下固定点;通过两只腕套实现对两个手腕固定点;通过两个踝关节套实现对双踝关节的固定点。该八个固定点处设置相应的固定装置,如将牵引带、固定套以针线缝合而成,套在牵引床的固定点上。通过该八个固定点和十个动作方向,该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能够实现对人体脊柱、肩肘腕、髋膝踝等各大关节的定点定位精准协同联伸、联摆、联旋动作,实现减重康复目的。
本实施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电源电压:AC220V±22V,50Hz;
牵引行程:50~450mm;
最大牵引力:2000N;
额定输入功率:150VA;
牵引行程:0~300mm;
牵引力可在0~2000N连续可调;
成角动作范围:-25°~+25°;
摇摆动作范围:左右各25°,连续可调;
平摆动作范围:左右各20°,连续可调;
间歇牵引时间:0~9min,连续可调;
持续牵引时间:0~90min,连续可调;
床身最大荷载:150KG;
毛重:175KG;
外形尺寸:长2500max×宽1600max×高1050mm。
二.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理疗功能及保健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能够实现以下理疗功能:
1、颈胸椎垂直牵引:为头部平台200整体牵引,是在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向前运动带动头部平台200实现的。
2、颈胸椎牵引下左侧弯: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然后头部向下(绕心仰卧并且进行绕心左平摆)。
3、颈胸椎牵引下右侧弯: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然后头部向下(绕心仰卧并且进行绕心右平摆)。
4、颈胸椎牵引下前屈: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然后头部整体进行绕心向下 (前屈)。
5、颈胸椎牵引下后伸: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然后头部整体进行绕心向上 (后伸)。
6、颈胸椎牵引下左旋转: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下,实现绕心左偏转(向左转动)。
7、颈胸椎牵引下右旋转: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下,实现绕心右偏转(向右转动)。
8、全颈段牵引下环转:头部整体移动牵引向前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下,实现绕心的环型运动,同时可以实现正反方向的环形运动。
9、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外展位牵引:通过上肢牵引支架300固定手腕,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同时运动展开,实现手腕(腕关节)垂直牵引、肘关节的伸展牵引、肩关节的外展牵引,以及肩胛胸壁关节水平外展牵引。
10、胸腰椎垂直牵引:通过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
11、胸腰椎牵引下屈曲(向下卧):通过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 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向下摆动(下屈曲)。
12、胸腰椎牵引下后伸: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在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实现腰椎牵引装置的向上摆动(后伸运动)。
13、胸腰椎牵引下左侧弯: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实现绕心平摆左偏转(左侧弯)。
14、胸腰椎牵引下右侧弯: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实现绕心平摆右偏转(右侧弯)。
15、胸腰椎牵引下左旋转: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实现水平方向绕心左偏转(左旋转)。
16、胸腰椎牵引下右旋转: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实现水平方向绕心右偏转(右旋转)。
17、全腰段牵引下环转: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向下摆动(下屈曲),向左侧绕心侧摆,向上伸展(后伸)到位后,绕心侧摆至右侧到位后回到轴线(下屈曲)位置,实现了环转牵引运动。
18、骶髂关节多角度牵引: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同时躯干牵引支架100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通过踝关节中立位、膝关节伸展位、髋关节中立位、达到对骶髂关节的多角度力度的牵引(垂直轴上下身的牵引到位后、左右平摆运动、绕心偏转、绕心仰卧)。
19、髋关节多角度牵引: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同时躯干牵引支架100沿垂直轴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向下摆动(下屈曲)、向上伸展(后伸);绕心平摆左侧摆(左侧弯)、绕心右侧摆(右侧弯),实现髋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的环转。
20、膝关节伸展位牵引: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下端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对膝关节产生伸展牵引力。
21、踝关节动伸牵引:通过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沿垂直轴下端牵引运动到位后,保持牵引力条件下,对踝关节产生伸展牵引力。
22、多关节联动联旋联伸牵引:通过本设备共八个固定点和十个动作方向,实现对人体脊柱、肩肘腕、髋膝踝等各大关节的定点定位精准协同联伸、联摆、联旋动作,实现减重康复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保健作用包括:
1、能够实现人体十字架牵引,在多个方向和维度同时给予人体脊柱可调动态牵引力,对人体脊椎、关节起到明显减压作用,促进脊椎、大关节重力、冲击力作用下的损伤修复;可在进行全脊柱牵拉的同时,实现颈胸腰椎与髋膝踝关节、双上肢的体位调校与重力损伤恢复。
2、能够通过多体位、多角度、多点位、多力度、多速度牵拉,使骨间组织、肌肉韧带高张力状态得以放松,骨骼间力线恢复正常位置。能使人体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处于特定的角度和体位,从而实现椎间减重,关节松动,平衡对位,平滑过渡无创复位,这是目前正骨手法技术和牵引器械无法做到的。
3、能够松解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韧带组织粘连。
4、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和骨骼间深度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治疗范围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病、肩胛胸壁关节炎、腰椎病、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脊柱侧弯等。
典型病例介绍:
某患者,男,31岁,身高1.9米,体重230斤。
主诉:因搬取重物引发剧烈腰痛一周,加重三天。患者就诊时,呈弯腰强迫体位,脊柱明显左侧弯,不能直腰和扭转身体。
诊断与处理:影像学资料显示腰四到腰五椎间盘突出。经神经体征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用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治疗。
治疗步骤:
第一步:患者伏卧于康复床上,用双肩带和双手带、双脚带等六个固定点将其稳妥固定。
第二步:双肩带沿垂直轴向头侧施加5公斤牵引力。
第三步:双臂上肢沿冠状轴双侧施加5公斤牵引力。
第四步:双侧下肢先沿垂直轴足侧施加10公斤牵引力后,牵引床下肢部左侧平摆20度以矫正腰椎左侧弯。
第五步:牵引床下部在保持之前的牵引力和左侧平摆体位下向右旋转25度,矫正腰椎左侧弯。
第六步:牵引床下部在保持以上动作的基础上,下弯25度矫正腰椎侧弯。
第七步:以上动作根据患者病情。在起始位至矫正位反复动作十分钟。
第八步:缓慢将康复床拉伸的各部位复位至起始位,叮嘱患者放松休息30分钟,治疗结束。
疗效观察:患者下床后,腰部挺拔端正,左侧弯和疼痛情况完全消失。
三.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以上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各种运动的具体机械结构,但其只是作为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躯干牵引支架、头部平台、上肢牵引支架、躯干平台、下肢平台和下肢牵引支架,以及其能够实现的上述10种运动方式,即实现人体十字架牵引。任何能够实现这10种运动的机械结构形式,都可以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比如以上实施例中,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通过摆动电机实现了头部平摆运动,下肢侧摆驱动装置通过电推杆实行了下肢侧摆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电推杆来实现,下肢侧摆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摆动电机来实现,或者也可以设计其他结构实现头颈部侧屈运动、下肢侧摆运动等。对于其他运动形式也是如此,都可以采用其他机械结构来实现,而不必限制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中公开的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底座上设置滚轮,以便于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的整体移动。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其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在固连于底座(600)的主体支撑架(700)上,依次布置有躯干牵引支架(100)、头部平台(200)、上肢牵引支架(300)、躯干平台(400)、下肢平台(500),其中躯干平台(400)固定连接在主体支撑架(700)上,上肢牵引支架(300)位于躯干平台(400)两旁;
躯干牵引支架(100),包含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以及躯干牵引支架驱动装置(102);
头部平台(200),包含头部平台主体(201)、以及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
上肢牵引支架(300),包含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以及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
下肢平台(500),包含下肢平台主体(501)、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以及下肢牵引支架(505),其中下肢牵引支架(505)包含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和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头颈部屈伸驱动装置(202)包括头部轴架(2021)和第二电推杆(2022),头部轴架(2021)两端分别与头部平台主体(201)和第二电推杆(2022)的一端铰接,第二电推杆(2022)的另一端与头部平台主体(201)的另一端铰接;
头颈部旋转驱动装置(203)包括旋摆杆(2031)、旋摆滑套(2032)、第三电推杆(2033);旋摆杆(2031)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的第一滑套(7001)和第二滑套(7002)中,其一端与头部轴架(2021)连接;旋摆滑套(2032)安装在第二滑套(7002)中;旋摆滑套(2032)上设有键(20321);旋摆杆(2031)上设有与键(20321)匹配的槽,键(20321)在该槽中;第三电推杆(2033)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滑套(2032)转动,旋摆滑套(2032)中的键(20321)带动旋摆杆(2031),从而使头部平台(200)以旋摆杆(2031)为轴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头颈部侧屈驱动装置(204)包括摇摆架(2041)、摆动电机(2042)、丝杆(2043)、丝母(2044);摇摆架(2041)安装在头部轴架(2021)上部,摇摆架(2041)上安装摆动电机(2042)、丝杆(2043)、丝母(2044);丝母(2044)上设有丝母销(20441),丝母销(20441)位于头部轴架(2021)上的槽(20211)内;摆动电机(2042)旋转带动丝杆(2043)旋转,使丝母(2044)实现左右往复运动,同时带动丝母销(20441)在槽(20211)中运动并拨动头部轴架(2021)围绕第一轴承(20212)运动,从而实现头部平台(200)的侧屈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颈椎牵引驱动装置(205)包括第四电推杆(2051),第四电推杆(2051)的一端固连在主体支撑架(700)上,另一端经法兰和推力轴承与旋摆杆(203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推杆(2051) 作往复运动时,带动旋摆杆(2031)在第一滑套(7001)和第二滑套(7002)中作轴向运动,实现颈椎牵引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躯干牵引支架驱动装置(102)包括躯干伸缩杆(1021),第一电推杆(1022);躯干伸缩杆(1021)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的滑动导轨上,第一电推杆(1022)的一端与主体支撑架(700)连接,另一端与躯干伸缩杆(1021)的一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上肢牵引支架主体(301)包括上肢托架(3011)、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上肢牵引驱动装置(302)包括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上肢托架滑道(3023)、第五电推杆(3024)和钢丝绳(3025);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与两个上肢托架调整支架(3012)分别连接;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分上下安装在上肢托架滑道(3023)上,上肢托架滑道(3023)与主体支撑架(700)连接;第五电推杆(3024)的一端与主体支撑架(700)连接,另一端与上肢右移装置(3021)连接;钢丝绳(3025)将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第五电推杆(3024)连接起来;第五电推杆(3024)作往复运动时,通过钢丝绳(3025)分别作用在上肢右移装置(3021)、上肢左移装置(3022)上,使上肢托架(3011)作伸缩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包括第八电推杆,其一端固连在下肢平台主体(501)上,另一端通过铰链与三角旋架(5033)的底部连接,第八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下肢平台(500)及下肢牵引支架(505)绕三角旋架(5033)上的铰链作绕心屈伸运动;
下肢旋转驱动装置(503)包括第六电推杆(5031)、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三角旋架(5033)、旋转垫板(5034)、三角旋架轴(5035)、三角旋架摆臂(5036);旋转垫板(5034)上固定下肢平台主体(501);第六电推杆(5031)的一端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另一端连接三角旋架摆臂(5036);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安装在主体支撑架(700)上;三角旋架轴(5035)的一端固定连接三角旋架(5033),另一端通过轴承和三角旋架支撑座(5032)与三角旋架摆臂(5036)连接;三角旋架(5033)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旋转垫板(5034),三角旋架(5033)的底部通过铰链连接下肢屈伸驱动装置(502);第六电推杆(5031)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三角旋架摆臂(5036),进而使三角旋架轴(5035)和三角旋架(5033)作绕心偏转运动,使下肢平台(500)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的一端安装在旋转垫板(5034)上,另一端安装在下肢牵引支架(505)上,下肢侧摆驱动装置(504)包括电推杆,电推杆作往复运动时,推动下肢平台(500)围绕旋转垫板(5034)的第二轴承(50341)作绕心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
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包括第七电推杆(50521)和牵引导向滑道(50522),牵引导向滑道(50522)与下肢平台主体(501)固定连接,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的平直段置放在牵引导向滑道(50522)内;下肢牵引驱动装置(5052)的第七电推杆(50521)的一端与牵引导向滑道(50522)连接,另一端与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连接,第七电推杆(50521)作往复运动时,带动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伸缩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其特征在于,设有四对共八个与人体的软连接点:
后枕部和下颌骨部两个软连接点,用绑带与头部平台(200)绑紧;
两个腋下软连接点,通过腋下牵引带与躯干牵引支架主体(101)绑紧;
两个手腕软连接点,用牵引套与上肢托架(3011)绑紧;
两个踝关节软连接点,用牵引套与下肢牵引支架主体(5051)绑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8213.8U CN21307642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8213.8U CN21307642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76422U true CN213076422U (zh) | 2021-04-30 |
Family
ID=75617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48213.8U Active CN21307642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764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0175A (zh) * | 2020-05-29 | 2021-12-03 | 杨玉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CN118892389A (zh) * | 2024-09-30 | 2024-11-05 | 福建中天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ai视觉实现脊柱侧弯辅助治疗装置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20948213.8U patent/CN2130764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30175A (zh) * | 2020-05-29 | 2021-12-03 | 杨玉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CN118892389A (zh) * | 2024-09-30 | 2024-11-05 | 福建中天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ai视觉实现脊柱侧弯辅助治疗装置 |
CN118892389B (zh) * | 2024-09-30 | 2025-01-21 | 福建中天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 通过ai视觉实现脊柱侧弯辅助治疗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22668B (zh) | 一种肩关节运动仿生康复训练装置 | |
CN106580629B (zh) | 卧式颈椎分型康复治疗机 | |
US8882802B2 (en) | Chiropractic machine | |
CN103211694B (zh) | 基于头部自重牵引原理的颈椎康复机器人 | |
US20180133090A1 (en) | Method of passive mechanotherapy and exercise machine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 |
CN113730175A (zh)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
JP2018518208A (ja) | 直立位置で歩行を駆動すると共に背臥位または部分臥位にある人の下肢を駆動する装置 | |
CN109223447A (zh) | 一种左右互换的上肢康复与活动辅助装置 | |
CN111420353A (zh) | 一种偏瘫患者患侧腿负重训练装置 | |
CN213076422U (zh) |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 |
CN114983763A (zh) | 一种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用训练按摩装置 | |
CN204601060U (zh) | 一种肩关节运动仿生康复训练装置 | |
CN106176136B (zh) | 儿童用全身力线矫正训练装置 | |
CN108670519B (zh) | 一种骨科康复用可调节的电动牵引装置 | |
CN206372196U (zh) | 骨科康复座椅 | |
CN108836782B (zh) | 一种多功能腰间盘突出康复器 | |
CN215385695U (zh) | 一种肩颈康复装置 | |
CN207520528U (zh) | 一种颈椎功能锻炼器 | |
CN112057222B (zh) |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 |
CN112237502B (zh) | 多功能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仪 | |
CN212038121U (zh) | 一种腿部及脊柱护理治疗床 | |
CN213489906U (zh) | 一种神经科护理用腿部活动调节装置 | |
CN212940095U (zh) | 一种脊柱外科治疗用矫正装置 | |
CN114469676A (zh) | 一种脊柱外科用脊柱辅助治疗装置 | |
CN114099242A (zh) | 一种中医骨伤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