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0794U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30794U CN213030794U CN202020679967.8U CN202020679967U CN213030794U CN 213030794 U CN213030794 U CN 213030794U CN 202020679967 U CN202020679967 U CN 202020679967U CN 213030794 U CN213030794 U CN 213030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injection needle
- transmission rod
- finger
- endosc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该内窥镜注射针架与内窥镜注射针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注射针架包括有能被握持在医生的手部中的主体,用于固定能对内窥镜注射针提供药液的注射器,被配置成连接至能控制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的控制部,用于供医生的手指的抵靠的抵持部,以及传动部,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手指拉动抵持部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以将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该窥镜注射针架能便于医生将注射器以及能远程地控制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集中于一体,便于医生对疾患进行注射药液的单手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入内窥镜的钳子沟道内使用的注射针,尤其涉及适合医生单手远程控制注射针的出针操作的内窥镜注射针架。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消化道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作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一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01-5800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向体腔内的患部等注入药液的注射针,在该内窥镜用注射针中,设有可插入到内窥镜通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和连接于该插入部的基端部的操作部。上述插入部包括双重管,该双重管具有外管和以进退自由的方式插入到该外管内的内管。上述操作部进行使上述内外管进退的操作。在上述内管的前端部安装有中空状的针体,其中,上述双重管的至少上述内管与上述外管由不同种类的塑料材料、且上述外管比上述内管硬的材料形成,这样的内窥镜用注射针等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和处理器具用双重管:即使在使插入到体内的插入部弯曲的状态下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出针操作等的操作性也较为良好,可以稳定地对疾患进行操作。
但上述注射针通常只具有单纯的注射功能,使用时需要用手完成全部的进针和退针操作,且全程离不开操作者的手部控制,较为费力,给手术带来不便。为此一专利号为ZL201210014952.X(授权公告号为CN102551846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内窥镜下使用一次性远程注射针》其包括针头、内管、外管和外壳,针头设置在内管一端,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外管与外壳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注液推杆,所述注液推杆一端伸入外壳内并与外壳滑动连接,外壳内设有弹性体,弹性体与注液推杆连接,使用时只需使用拇指或食指将扳机按下后,锁紧插头插入锁紧插座中,并通过止回钩和倒插齿条的配合自动自锁定位,单手按压示释放按扭,就可将针头在弹性体的作用下自动收回,无需手动拉回,克服了现有注射针需要双手操作或单手操作复杂不便的弊端;但该注射针需要对疾患进行注射药液的操作时,需要先利用拇指或食指将扳机按下使得锁紧插头插入锁紧插座后,针头处于伸出的状态下,才能推动连接在内管末端的注射器,进行药液的推动,为此针头的伸出以及注射器的推动需要分为两步操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实现不了医生的单手操作,为此需要作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便于医生更加自如地单手控制注射针的出针操作的内窥镜注射针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较好地控制注射针的针头处于出针状态的同时便于医生推动注射器操作的内窥镜注射针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内窥镜注射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内窥镜注射针架,该内窥镜注射针架与内窥镜注射针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注射针架包括有:
主体,能被握持在医生的手部中,用于固定能对内窥镜注射针提供药液的注射器;
控制部,被配置成连接至能控制所述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该控制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还包括有:
抵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用于供医生的手指抵靠以夹持住注射器;以及
传动部,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手指控制控制部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抵持部包括有能供医生的中指和无名指插入以夹持住注射器的夹持指孔部,所述控制部包括有能供医生的食指和小拇指插入以配合大拇指以推动注射器的操作指孔部,该操作指孔部包括分别位于夹持指孔部外围的食指部和小拇指部;食指部和小拇指部能相对所述主体转动;从而实现在医生在推动注射器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操作指孔部的动作下,传动部能直接被触发,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由于食指和小拇指在对应收拢动作时是需要向掌心位置收拢的,为此为了让医生握持该内窥镜注射针架时提高操作的舒适性,优选地将操作指孔部能跟随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而发生小角度范围的转动,如2~15°。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包括有:
第一传动杆,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出针所在方向设置,该第一传动杆对应出针相同方向的前端设有能固定控制所述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与退针之操作部的固定件,该第一传动杆对应出针相反方向的后端设有能限制第一传动杆只能沿着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或退针方向移动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第二传动杆,同样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出针所在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之后端的下游,该第二传动杆的前部具有供所述操作指孔部之食指部转动的第一枢轴点;
第三传动杆,也同样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出针所在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之后端的下游,该第三传动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杆分别并排地设置在第一传动杆的左右两侧,该第三传动杆的前端部具有供所述操作指孔部之小拇指部转动的第二枢轴点;
以及
第一连接杆,垂直于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出针所在方向设置,连接在第一传动杆的后端,用于连接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从而实现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带动所述操作部向后移,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
为了实现医生对疾患完成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内窥镜注射针能更容易地切换至退针状态,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有: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主体内,使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具有回缩至退针状态的趋势;以及
限位件,在所述传动部被触发使得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时,限位住所述传动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内窥镜注射针能自动回复至退针状态,另外为了满足医生在对疾患完成注射药液的时间有时需要较长,为此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必须满足内窥镜注射针保持于较长的出针状态。
限位件的选择可以有多种,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二传动杆的第一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后部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锁座,所述第二传动杆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二锁座里,所述限位件则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二锁座之后侧壁的第一后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之杆身的第一前磁铁,该第一前磁铁与第一后磁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磁铁和第一前磁铁的极性相反,而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后磁铁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一前磁铁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后磁铁和第一前磁铁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带动操作部向后移,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于第一前磁铁与第一后磁铁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一弹性件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不动,第一传动杆也保持不动,第一传动杆带动操作部处于向后移的状态,以将内窥镜注射针保持在进针状态。
同样地,所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三传动杆的第二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后端部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三锁座,所述第三传动杆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三锁座里,所述限位件则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三锁座之后侧壁的第二后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之杆身的第二前磁铁,该第二前磁铁与第二后磁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后磁铁和第二前磁铁的极性相反,而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第二后磁铁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二前磁铁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使得第二后磁铁和第二前磁铁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此时第三传动杆于第二前磁铁与第二后磁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二弹性件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三传动杆不动,第一传动杆也保持不动,第一传动杆带动操作部处于向后移的状态,以将内窥镜注射针保持在进针状态。
为了能实现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的同步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后部能穿出所述第二锁座外,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后端部能穿出所述第三锁座外,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后部和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杆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座和第三锁座之间具有连接二者的固定座以及固定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主体的底部。
为了满足人体的工程力学,提高医生握持的舒适性,优选地,所述主体底部于所述固定座的后部设有能与医生的手部之掌心相匹配的球体。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所述内窥镜注射针具有插入部和操作部,所述插入部具有外管以及内管,该内管进退自如地配置在该外管内且在前端部固定有针体,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进行所述内管之针体的进针与退针操作,所述内管的末端能拆卸地连接有能对内管提供药液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具有能固定所述内管的末端的固定部,所述传动部的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操作部的下方。通过主体之固定部的设置能使得内窥镜注射针的内管与注射针直接流体连通,通过内窥镜注射针架的固定部固定内管的末端能够实现只要拉动与外管固定连接的操作部就可以,即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手指拉动抵持部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传动部,以将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该内窥镜注射针架能便于医生将注射器以及能远程地控制内窥镜注射针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集中于一体,在医生推动注射器时对应手指控制内窥镜注射针架上的控制部的动作下直接触发与操作部相连接的操作部,即可较容易地将内窥镜注射针切换至进针状态,便于医生对疾患进行注射药液的单手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上固定有注射器和内窥镜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上注射器处于不需要对疾患注射药液状态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窥镜注射针架上注射器处于需要对疾患注射药液状态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内窥镜注射针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内窥镜注射针架上固定有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内窥镜注射针架1与内窥镜注射针2配合使用,该内窥镜注射针架1包括有能被握持在医生的手部中的主体11,该主体11用于固定能对内窥镜注射针2提供药液的注射器21、被配置成连接至能控制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与退针之操作部22的控制部12,其中内窥镜注射针架1还包括有用于供医生的手指抵靠以夹持住注射器21的抵持部13,以及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手指控制控制部12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该传动部14被触发后能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该内窥镜注射针架能便于医生将注射器21以及能远程地控制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22集中于一体,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手指控制内窥镜注射针架1上的控制部12的动作下直接触发与操作部22相连接的操作部22,即可较容易地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便于医生对疾患进行注射药液的单手操作。
具体地,抵持部13包括有能供医生的中指和无名指插入以夹持住注射器21的夹持指孔部131,控制部12包括有能供医生的食指和小拇指插入以配合大拇指以推动注射器21的操作指孔部132,该操作指孔部132包括分别位于夹持指孔部131外围的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能相对主体11转动,从而实现在医生在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操作指孔部132的动作下,传动部14能直接被触发,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由于食指和小拇指在对应收拢动作时是需要向掌心位置收拢的,为此为了让医生握持该内窥镜注射针架1时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其中操作指孔部132包括有供食指穿过的食指部1321以及小拇指穿过的小拇指部1322,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分别位于夹持指孔部131的外围,从而实现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手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其中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操作能跟随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而发生小角度范围的转动,如2~15°,以使得医生操作时手部处于更加舒服的状态。而主体11的传动部14包括有沿着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杆141,第一传动杆141对应出针相同方向的前端1412设有能固定控制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与退针之操作部22的固定件142,该第一传动杆141对应出针相反方向的后端1411设有能限制第一传动杆141只能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或退针方向移动的导向件143,导向件143设置在主体11的底部;同样沿着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二传动杆144,该第二传动杆144位于第一传动杆141之后端1411的下游,并且第二传动杆144的前部1442具有供操作指孔部132之食指部1321转动的第一枢轴点1441;以及,同样沿着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三传动杆145,该第三传动杆145位于第一传动杆141之后端1411的下游,并与第二传动杆144分别并排地设置在第一传动杆141的左右两侧,该第三传动杆145的前端部1452具有供操作指孔部132之小拇指部1322转动的第二枢轴点1451;以及垂直于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46,该第一连接杆146连接在第一传动杆141的后端1411,用于连接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从而实现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后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反之,在医生不需要注射时,只要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扩张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前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前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退针状态。
另外为了实现医生对疾患完成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内窥镜注射针2能更容易地切换至退针状态,优选地,控制部12还包括设置在主体11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能使内窥镜注射针2具有回缩至退针状态的趋势,以及在传动部14被触发使得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时,限位住传动件的限位件16,只要医生完成了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只要食指和小拇指向前扩张一下,即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内窥镜注射针2能自动回复至退针状态,另外为了满足医生在对疾患完成注射药液的时间有时需要较长,为此在限位件16的作用下能使得内窥镜注射针2保持于较长的出针状态。其中限位件16的选择可以有多种,从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角度考虑,优选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二传动杆144的第一弹性件151,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第一弹性件151的第二锁座152,第二传动杆144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二锁座152里,限位件16则包括嵌设在第二锁座152之后侧壁的第一后磁铁161以及设置在第二传动杆144之杆身的第一前磁铁162,该第一前磁铁162与第一后磁铁161间隔设置,第一后磁铁161和第一前磁铁162的极性相反,而第一弹性件151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后磁铁161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一前磁铁162上,第一弹性件151使得第一后磁铁161和第一前磁铁162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后移,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144于第一前磁铁162与第一后磁铁16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51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一弹性件151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144不动,第一传动杆141也保持不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处于向后移的状态,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保持在进针状态。同样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三传动杆145的第二弹性件153,其中,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所述第二弹性件153的第三锁座154,第三传动杆145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三锁座154里,限位件16则包括嵌设在第三锁座154之后侧壁的第二后磁铁163以及设置在第三传动杆145之杆身的第二前磁铁164,该第二前磁铁164与第二后磁铁163间隔设置,第二后磁铁163和第二前磁铁164的极性相反,而第二弹性件153的一端抵靠在第二后磁铁163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二前磁铁164上,所述第二弹性件153使得第二后磁铁163和第二前磁铁164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此时第三传动杆145于第二前磁铁164与第二后磁铁16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53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二弹性件153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三传动杆145不动,第一传动杆141也保持不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处于向后移的状态,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保持在进针状态。最后为了能实现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的同步移动,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能穿出第二锁座152外,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能穿出第三锁座154外,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和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通过第二连接杆17相连,第二锁座152和第三锁座154之间还具有连接二者的固定座3以及固定杆4,固定座3固定在主体11的底部。而为了满足人体的工程力学,提高医生握持的舒适性,主体11底部于固定座3的后部1443设有能与医生的手部之掌心相匹配的球体5。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1配套使用的内窥镜注射针2,内窥镜注射针2具有插入部23和操作部22,插入部23具有外管231以及内管232,该内管232进退自如地配置在该外管231内且在前端部固定有针体20,操作部22与外管231固定连接,进行内管232之针体20的进针与退针操作,内管232的末端能拆卸地连接有能对内管232提供药液的注射器21,主体11的上表面具有能固定内管232的末端的固定部111,传动部14的至少局部位于操作部22的下方,通过主体11之固定部111的设置能使得内窥镜注射针2的内管232与注射针直接流体连通,通过内窥镜注射针架1的固定部111固定内管232的末端能够实现只要拉动与外管231固定连接的操作部22就可以,即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手指拉动抵持部13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传动部14,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固定部111的选择可以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为开口朝上的U形卡口,另外固定操作部22固定件142为U形箍筋和紧固U形箍筋开口的旋紧螺丝;而固定注射器21的固定件142可以为表扣结构。
该内窥镜注射针架1与内窥镜注射针2配合使用的过程如下:先将内窥镜注射针2的内管232末端连接能对内管232提供药液的注射器21,然后将内窥镜注射针2的内管232末端固定在内窥镜注射针架1之主体11的固定部111上,医生在需要对疾患完成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只要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对应地穿过操作指孔部132之食指部1321、操作指孔部132之小拇指部1322、夹持指孔部131,主体11的球体5位于医生手部的掌心位置;
a、当医生对疾患需要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内窥镜注射针2要处于出针状态: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后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其中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操作能跟随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而发生小角度范围的转动,如2~8°;当完成注射药液的操作后,只需要将食指和小拇指的轻微扩张后就可以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前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退针状态;
b、当医生对疾患需要较长时间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内窥镜注射针2要保持在出针状态:医生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较大,即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操作能跟随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而发生大角度范围的转动,如9~15°;操作指孔部132之食指部1321、操作指孔部132之小拇指部1322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后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144于第一前磁铁162与第一后磁铁16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51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一弹性件151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二传动杆144不动,第三传动杆145于第二前磁铁164与第二后磁铁163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53因二者的磁性相吸的作用,第二弹性件153被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此时第三传动杆145不动,为此第一传动杆141也保持不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处于向后移的状态,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保持在进针状态;
c、当医生不需要对疾患注射药液的操作时,内窥镜注射针2要保持在退针状态:只要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扩张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前移动,继而在第一弹性件151和第二弹性件153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操作部22向前移,以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退针状态。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固定操作部22的固定件142以及固定内管232的末端的固定部111可以为始终具有缩小开口趋势的弹性U形箍筋。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控制部为12为位于主体11之下的第一指孔部131,抵持部13为中指、无名指、小指穿过的第二指孔部132的三个指孔中,再将食指穿过第一指孔部132中并在食指施力于第一指孔部131向后拉动的同时,大拇指向前推动注射器21的活塞杆211,从而将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时对病患进行药液的注射。
Claims (10)
1.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该内窥镜注射针架(1)与内窥镜注射针(2)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注射针架(1)包括有:
主体(11),能被握持在医生的手部中,用于固定能对内窥镜注射针(2)提供药液的注射器(21);
控制部(12),被配置成连接至能控制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与退针的操作部(22),该控制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11)上,还包括有:
抵持部(13),设置在所述主体(11)上,用于供医生的手指抵靠以夹持住注射器(21);以及
传动部(14),能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手指控制控制部(12)的动作下直接被触发,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13)包括有能供医生的中指和无名指插入以夹持住注射器(21)的夹持指孔部(131),所述控制部(12)包括有能供医生的食指和小拇指插入以配合大拇指以推动注射器(21)的操作指孔部(132),该操作指孔部(132)包括分别位于夹持指孔部(131)外围的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食指部(1321)和小拇指部(1322)能相对所述主体(11)转动;从而实现在医生在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操作指孔部(132)的动作下,传动部(14)能直接被触发,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14)包括有:
第一传动杆(141),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该第一传动杆(141)对应出针相同方向的前端(1412)设有能固定控制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与退针之操作部(22)的固定件(142),该第一传动杆(141)对应出针相反方向的后端(1411)设有能限制第一传动杆(141)只能沿着内窥镜注射针(2)的进针或退针方向移动的导向件(143),所述导向件(143)设置在所述主体(11)的底部;
第二传动杆(144),同样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41)之后端(1411)的下游,该第二传动杆(144)的前部(1442)具有供所述操作指孔部(132)之食指部(1321)转动的第一枢轴点(1441);
第三传动杆(145),也同样沿着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杆(141)之后端(1411)的下游,该第三传动杆(145)与所述第二传动杆(144)分别并排地设置在第一传动杆(141)的左右两侧,该第三传动杆(145)的前端部(1452)具有供所述操作指孔部(132)之小拇指部(1322)转动的第二枢轴点(1451);
以及
第一连接杆(146),垂直于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出针所在方向设置,连接在第一传动杆(141)的后端(1411),用于连接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从而实现在医生推动注射器(21)时对应食指和小拇指的收拢动作下直接带动第二传动杆(144)和第三传动杆(145)向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传动杆(141)带动所述操作部(22)向后移,以将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2)还包括有: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主体(11)内,使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具有回缩至退针状态的趋势;以及
限位件(16),在所述传动部(14)被触发使得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切换至进针状态时,限位住所述传动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二传动杆(144)的第一弹性件(151),其中,所述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所述第一弹性件(151)的第二锁座(152),所述第二传动杆(144)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二锁座(152)里,所述限位件(16)则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二锁座(152)之后侧壁的第一后磁铁(16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144)之杆身的第一前磁铁(162),该第一前磁铁(162)与第一后磁铁(16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磁铁(161)和第一前磁铁(162)的极性相反,而第一弹性件(151)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后磁铁(161)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一前磁铁(162)上,所述第一弹性件(151)使得第一后磁铁(161)和第一前磁铁(162)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分为对应所述第三传动杆(145)的第二弹性件(153),其中,所述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具有前侧壁开口、以容置所述第二弹性件(153)的第三锁座(154),所述第三传动杆(145)能滑动地插配在第三锁座(154)里,所述限位件(16)则包括嵌设在所述第三锁座(154)之后侧壁的第二后磁铁(16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传动杆(145)之杆身的第二前磁铁(164),该第二前磁铁(164)与第二后磁铁(163)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后磁铁(163)和第二前磁铁(164)的极性相反,而第二弹性件(153)的一端抵靠在第二后磁铁(163)上,另一端抵靠的第二前磁铁(164)上,所述第二弹性件(153)使得第二后磁铁(163)和第二前磁铁(164)始终具有相分离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能穿出所述第二锁座(152)外,所述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能穿出所述第三锁座(154)外,所述第二传动杆(144)的后部(1443)和所述第三传动杆(145)的后端部(1453)通过第二连接杆(1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座(152)和第三锁座(154)之间具有连接二者的固定座(3)以及固定杆(4),所述固定座(3)固定在所述主体(11)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注射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底部于所述固定座(3)的后部(1443)设有能与医生的手部之掌心相匹配的球体(5)。
10.一种应用有如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所述内窥镜注射针(2)具有插入部(23)和操作部(22),所述插入部(23)具有外管(231)以及内管(232),该内管(232)进退自如地配置在该外管(231)内且在前端部固定有针体(20),所述操作部(22)与所述外管(231)固定连接,进行所述内管(232)之针体(20)的进针与退针操作,所述内管(232)的末端能拆卸地连接有能对内管(232)提供药液的注射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的上表面具有能固定所述内管(232)的末端的固定部(111),所述传动部(14)的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操作部(22)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79967.8U CN21303079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79967.8U CN21303079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30794U true CN213030794U (zh) | 2021-04-23 |
Family
ID=75519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7996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3030794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307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9357A (zh) * | 2020-04-28 | 2020-07-17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79967.8U patent/CN21303079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9357A (zh) * | 2020-04-28 | 2020-07-17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CN111419357B (zh) * | 2020-04-28 | 2025-03-25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27049B2 (ja) | 内視鏡用使い捨て遠隔注射針 | |
US10278563B2 (en) |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with detachable cannula | |
CN101262902A (zh) | 带柄的插入头 | |
JP4776686B2 (ja) | 挿入ヘッド及び挿入器からなる装置 | |
US20180206707A9 (en) |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 |
US6537285B1 (en) | Spiral cervical retractor apparatus | |
CN106730246A (zh) | 适合左手操作的可调弯导管 | |
US20080064929A1 (en) | Medical instrument | |
JP2009507583A (ja) | ハンドル内に針保護装置を備えた挿入ヘッド | |
JP4507671B2 (ja) | 医療用投与器具 | |
CN114191013B (zh) | 用于微创手术的缝合装置以及微创手术设备 | |
JPH09103433A (ja) | 内視鏡用穿刺針操作補助器具 | |
CN213030794U (zh)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
JPWO2007046355A1 (ja) | 把持具 | |
CN111227928A (zh) | 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 |
CN212913329U (zh)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
CN111419357B (zh) | 一种内窥镜注射针架以及应用有该针架的内窥镜注射针 | |
CN207253349U (zh) | 一次性腔镜切割吻合器可单手操作的弹开装置 | |
CN217366012U (zh) | 一种带注射功能的圈套器 | |
CN214857569U (zh) | 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 | |
CN211750151U (zh) | 锁定结构及切开刀 | |
WO2020101729A1 (en) | Deep cavity suture device | |
KR102161618B1 (ko) | 복수개의 처치구 병용이 가능한 의료용 토출 기구 | |
CN210433506U (zh) | 可调节自锁及定位的供活检钳使用的手柄 | |
CN114711844A (zh) | 用于乳腺肿瘤微创手术的多点活检取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5032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5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