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987739U - 多风道速冻机 - Google Patents

多风道速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87739U
CN212987739U CN202022162649.7U CN202022162649U CN212987739U CN 212987739 U CN212987739 U CN 212987739U CN 202022162649 U CN202022162649 U CN 202022162649U CN 212987739 U CN212987739 U CN 21298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cooler
dust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26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凤新
张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gl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ngl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ngl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ngli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26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8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8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87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速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风道速冻机。本实用新型,包括速冻机主体,所述的速冻机主体内设有输件区,所述的输件区内设有输送滚筒件,所述的输件区上方设有上冷风机,所述的上冷风机底部设有上部多风道通风件,所述的输件区下方设有下冷风机,所述的下冷风机顶部设有下部多风道通风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下部多风道通风件,通过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同时将位于速冻机主体内的肉类品进行上下多方位冷气速冻,使得肉类品的冷冻较为均匀,且冻结速度较快,在空置停机情况下,通过防尘挡板组件可避免在停机状态下灰尘以及杂物进入至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内,减少装置故障率。

Description

多风道速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速冻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风道速冻机。
背景技术
速冻机是食品加工行业常用的机器,其中风道是决定速冻机冷冻效果的关键。风道的工作过程是将需要冷冻的食品放置在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将食品带入速冻机内,速冻机内的冷空气向食品的上表面喷送冷气,实现食品的冷冻。现有的速冻机一般只采用单面输送冷气,冷冻不均匀且冻结速冻较慢,且在空置情况下,灰尘和杂物容易进入至送风件内,故障率较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春卷速冻机[申请号:201320245758.2],设有冷冻室、保温室、冷冻室门、保温室门、环形传送带、传送带进口、传送带、传送带出口、冷风机、冷风口、冷风机蒸发器连接管、风机、蒸发器和电控箱;所述保温室设于冷冻室外部四周,冷冻室门设于冷风机中间,保温室门设于保温室外;所述电控箱设于保温室外侧;所述环形传送带的一端接传送带进口,环形传送带的另一端接传送带出口;所述传送带与传送带进口连接;所述冷风机设于冷冻室内,所述冷风口与风机连接,所述冷风机蒸发器连接管与蒸发器连接;所述冷风机外接室外机。但是该方案在冷冻过程中仍然存在冷冻不均匀且冻结速冻较慢,且在空置情况下,灰尘和杂物容易进入至送风件内,存在故障率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风道速冻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多风道速冻机,包括速冻机主体,所述的速冻机主体内设有输件区,所述的输件区内设有输送滚筒件,所述的输件区上方设有上冷风机,所述的上冷风机底部设有上部多风道通风件,所述的输件区下方设有下冷风机,所述的下冷风机顶部设有下部多风道通风件,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与上部多风道通风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之间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防尘挡板组件。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包括若干设置于上冷风机底部且沿上冷风机中心线对称的上送风道,所述的上送风道与上冷风机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道相连,所述的上送风道与输送滚筒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包括若干设置于下冷风机顶部且沿下冷风机中心线对称的下送风道,所述的下送风道与下冷风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道相连,所述的下送风道与输送滚筒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上送风道与下送风道交错设置。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防尘挡板组件包括设置于上送风道和下送风道之间的上挡尘板和下挡尘板,所述的上挡尘板与上送风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挡尘板与下送风道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上挡尘板内设有若干沿上挡尘板中心线对称的上对位通槽,所述的上对位通槽与上送风道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速冻机主体上设有驱动安装座,所述的驱动安装座内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上挡尘板相连。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速冻机主体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的上挡尘板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相滑动配合。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驱动安装座内还设有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下挡尘板相连,所述的速冻机主体内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的下挡尘板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的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相滑动配合,所述的下挡尘板内设有若干沿下挡尘板中心线对称的下对位通槽,所述的下对位通槽与下送风道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输送滚筒件包括若干设置于输件区内可转动的输送滚辊,所述的输送滚辊与速冻机主体之间通过转轴相连。
在上述的多风道速冻机中,所述的驱动安装座与速冻机主体之间通过若干紧固螺栓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下部多风道通风件,通过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同时将位于速冻机主体内的肉类品进行上下多方位冷气速冻,使得肉类品的冷冻较为均匀,且冻结速度较快,在空置停机情况下,移动防尘挡板组件,通过防尘挡板组件将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的出风口进行阻挡,避免在停机状态下灰尘以及杂物进入至下部多风道通风件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内,减少装置故障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送风道与下送风道交错设置,在速冻过程中,上下冷气交错,确保冷冻的全面性,避免出现死角,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速冻机主体1、输件区2、输送滚筒件3、上冷风机4、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下冷风机6、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防尘挡板组件8、上送风道9、第一连接道10、下送风道11、第二连接道12、上挡尘板13、下挡尘板14、上对位通槽15、驱动安装座16、第一直线驱动器17、第一限位槽18、第一限位块19、第二直线驱动器20、第二限位槽21、第二限位块22、输送滚辊23、下对位通槽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风道速冻机,包括速冻机主体1,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设有输件区2,所述的输件区2内设有输送滚筒件3,所述的输件区2上方设有上冷风机4,所述的上冷风机4底部设有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所述的输件区2下方设有下冷风机6,所述的下冷风机6顶部设有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与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之间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防尘挡板组件8。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肉类品进行速冻处理时,将肉类品放置于输件区2入口,通过输送滚筒件3对肉类品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上冷风机4和下冷风机6进行制冷吹风,再通过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和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同时将位于速冻机主体1内的肉类品进行上下多方位冷气速冻,使得肉类品的冷冻较为均匀,且冻结速度较快,在空置停机情况下,移动防尘挡板组件8,通过防尘挡板组件8将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的出风口进行阻挡,避免在停机状态下灰尘以及杂物进入至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内,减少装置故障率。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包括若干设置于上冷风机4底部且沿上冷风机4中心线对称的上送风道9,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上冷风机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道10相连,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输送滚筒件3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地说,在输送肉类品的过程中,通过上冷风机4将冷风向第一连接道10一侧输送,再通过上送风道9将冷气均匀的输送至肉类品上表面,冷冻均匀。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包括若干设置于下冷风机6顶部且沿下冷风机6中心线对称的下送风道11,所述的下送风道11与下冷风机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道12相连,所述的下送风道11与输送滚筒件3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输送肉类品的过程中,通过下冷风机6将冷风向第二连接道12一侧输送,再通过下送风道11将冷气均匀的输送至肉类品上表面,冷冻均匀。
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下送风道11交错设置,在速冻过程中,上下冷气交错,确保冷冻的全面性,避免出现死角,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防尘挡板组件8包括设置于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之间的上挡尘板13和下挡尘板14,所述的上挡尘板13与上送风道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挡尘板14与下送风道11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设备停机时,通过移动上挡尘板13和下挡尘板14,通过上挡尘板13和下挡尘板14将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的出风口进行阻挡,避免在停机状态下灰尘以及杂物进入至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内,减少装置故障率。
所述的上挡尘板13内设有若干沿上挡尘板13中心线对称的上对位通槽15,所述的上对位通槽15与上送风道9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上设有驱动安装座16,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内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17,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17的动力轴与上挡尘板13相连。
本实施例中,在速冻时,上对位通槽15与上送风道9相连通,使得冷气可从上送风道9输送,驱动安装座16用以安装固定第一直线驱动器17,当需要移动上挡尘板13时,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17,通过第一直线驱动器17的动力轴带动上挡尘板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直线驱动器17可以是气缸或者是直线电机。
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槽18,所述的上挡尘板13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一限位槽18内的第一限位块19,所述的第一限位块19与第一限位槽18相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上挡尘板13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块19与第一限位槽18之间的滑动配合,确保上挡尘板13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上挡尘板13位移的精确度。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内还设有第二直线驱动器20,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20的动力轴与下挡尘板14相连,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还设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的下挡尘板14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二限位槽21内的第二限位块22,所述的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21相滑动配合,所述的下挡尘板14内设有若干沿下挡尘板14中心线对称的下对位通槽30,所述的下对位通槽30与下送风道11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本实施例中,在速冻时,下对位通槽30与下送风道11相连通,使得冷气可从下送风道11输送,当需要移动下挡尘板14时,启动第二直线驱动器20,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器20的动力轴带动下挡尘板14移动,在下挡尘板14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21之间的滑动配合,避免下挡尘板14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下挡尘板14位移的精确度。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输送滚筒件3包括若干设置于输件区2内可转动的输送滚辊23,所述的输送滚辊23与速冻机主体1之间通过转轴相连。
本实施例中,速冻机主体1内设有电机驱动输送滚辊23,通过输送滚辊23即可对肉类品进行运输。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与速冻机主体1之间通过若干紧固螺栓相连,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需要对肉类品进行速冻处理时,将肉类品放置于输件区2入口,通过输送滚筒件3对肉类品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上冷风机4和下冷风机6进行制冷吹风,在速冻时,上对位通槽15与上送风道9相连通,使得冷气可从上送风道9输送,在速冻时,下对位通槽30与下送风道11相连通,使得冷气可从下送风道11输送,
通过上冷风机4将冷风向第一连接道10一侧输送,再通过上送风道9将冷气均匀的输送至肉类品上表面,同时通过下冷风机6将冷风向第二连接道12一侧输送,再通过下送风道11将冷气均匀的输送至肉类品上表面,上送风道9与下送风道11交错设置,在速冻过程中,上下冷气交错,对肉类品进行上下多方位冷气速冻,确保冷冻的全面性,避免出现死角,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果,使得肉类品的冷冻较为均匀,且冻结速度较快,
在空置停机情况下,移动上挡尘板13和下挡尘板14,通过上挡尘板13、下挡尘板14将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的出风口进行阻挡,避免在停机状态下灰尘以及杂物进入至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内,减少装置故障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速冻机主体1、输件区2、输送滚筒件3、上冷风机4、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下冷风机6、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防尘挡板组件8、上送风道9、第一连接道10、下送风道11、第二连接道12、上挡尘板13、下挡尘板14、上对位通槽15、驱动安装座16、第一直线驱动器17、第一限位槽18、第一限位块19、第二直线驱动器20、第二限位槽21、第二限位块22、输送滚辊23、下对位通槽3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多风道速冻机,包括速冻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设有输件区(2),所述的输件区(2)内设有输送滚筒件(3),所述的输件区(2)上方设有上冷风机(4),所述的上冷风机(4)底部设有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所述的输件区(2)下方设有下冷风机(6),所述的下冷风机(6)顶部设有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与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和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之间设有可沿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防尘挡板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多风道通风件(5)包括若干设置于上冷风机(4)底部且沿上冷风机(4)中心线对称的上送风道(9),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上冷风机(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道(10)相连,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输送滚筒件(3)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多风道通风件(7)包括若干设置于下冷风机(6)顶部且沿下冷风机(6)中心线对称的下送风道(11),所述的下送风道(11)与下冷风机(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道(12)相连,所述的下送风道(11)与输送滚筒件(3)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送风道(9)与下送风道(11)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挡板组件(8)包括设置于上送风道(9)和下送风道(11)之间的上挡尘板(13)和下挡尘板(14),所述的上挡尘板(13)与上送风道(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下挡尘板(14)与下送风道(11)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挡尘板(13)内设有若干沿上挡尘板(13)中心线对称的上对位通槽(15),所述的上对位通槽(15)与上送风道(9)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上设有驱动安装座(16),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内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17),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17)的动力轴与上挡尘板(1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设有第一限位槽(18),所述的上挡尘板(13)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一限位槽(18)内的第一限位块(19),所述的第一限位块(19)与第一限位槽(18)相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内还设有第二直线驱动器(20),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20)的动力轴与下挡尘板(14)相连,所述的速冻机主体(1)内还设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的下挡尘板(14)底部设有延伸通入至第二限位槽(21)内的第二限位块(22),所述的第二限位块(22)与第二限位槽(21)相滑动配合,所述的下挡尘板(14)内设有若干沿下挡尘板(14)中心线对称的下对位通槽(30),所述的下对位通槽(30)与下送风道(11)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滚筒件(3)包括若干设置于输件区(2)内可转动的输送滚辊(23),所述的输送滚辊(23)与速冻机主体(1)之间通过转轴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风道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安装座(16)与速冻机主体(1)之间通过若干紧固螺栓相连。
CN202022162649.7U 2020-09-27 2020-09-27 多风道速冻机 Active CN21298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649.7U CN212987739U (zh) 2020-09-27 2020-09-27 多风道速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2649.7U CN212987739U (zh) 2020-09-27 2020-09-27 多风道速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87739U true CN212987739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2649.7U Active CN212987739U (zh) 2020-09-27 2020-09-27 多风道速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8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70519B2 (ja) 低温食品搬送用ベルトコンベア装置
CN107553845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冷却装置
CN212987739U (zh) 多风道速冻机
KR101845831B1 (ko) 스크루형 식품급속 개체동결장치
CN211221175U (zh) 一种刨花板的双面冷却装置
JPH0659769U (ja) 冷却器の除霜装置
CN111288724B (zh) 冲击式速冻机
CN214039134U (zh) 一种隧道式速冻机的送风装置
CN21647019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疫苗输送装置
CN211334499U (zh) 一种新型橡胶塑料挤出机
CN213178946U (zh) 一种液氮速冻机
CN215002477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碟盘冷却装置
CN221534542U (zh) 一种疫苗接种车
CN221894870U (zh) 一种玻璃钢化炉的出料稳定防护机构
CN213480706U (zh) 一种用于防静电托盘加工的垂直气流冷却装置
CN115279049B (zh) 一种电路板高效冷却设备
CN209042856U (zh) 一种旋转冷冻机
CN117357978B (zh) 一种用于冷链仓储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6694161U (zh) 一种利用自然温度连续式快速冷却设备
CN116499191A (zh) 用于颗粒状冻品冷冻的速冻机
CN104291667B (zh) 玻璃基板的快速连续移动洁净冷却系统
CN213770364U (zh) 一种酚醛复合材料加工用冷却输送装置
CN217141719U (zh) 有色金属压延裁切设备
CN219955767U (zh) 一种智慧冷链系统
CN217236184U (zh) 一种节能型冷藏库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