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77385U -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77385U CN212977385U CN202021978785.7U CN202021978785U CN212977385U CN 212977385 U CN212977385 U CN 212977385U CN 202021978785 U CN202021978785 U CN 202021978785U CN 212977385 U CN212977385 U CN 212977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lamp
- bolt
- workpiece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拆装治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底座、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用于同时拧紧或拧松工件上的若干个螺栓的拆装组件、用于驱动拆装组件同时拧紧或拧松若干个螺栓的驱动装置、用于保护驱动装置的壳体;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夹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拆装组件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自动拧紧或拧松螺栓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安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背景技术
螺栓作为一种紧固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制造中。目前,通常采用扳手等螺栓拆装工具对螺栓进行拆卸或安装,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工进行对螺栓的拆装。
在工业生产中,会大量使用螺栓,若均采用人工进行对螺栓的拧紧或拧松作业,难以做到对螺栓的快速拧紧或拧松,拆装效率低下,且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因此,研究一种自动拧紧或拧松螺栓的螺栓拆装治具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栓拆装治具,具有自动拧紧或拧松螺栓的功能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底座、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用于同时拧紧或拧松工件上的若干个螺栓的拆装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拆装组件同时拧紧或拧松若干个螺栓的驱动装置、用于保护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拆装组件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气缸、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用于带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同时转动以夹紧工件的连接件;所述气缸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夹具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螺栓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螺栓的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拆装组件包括若干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套筒;所述固定轴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保护螺栓的弹性件。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从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从动组件与主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从动组件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主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主齿轮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与从动组件啮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从齿轮和至少两个第二从齿轮;所述第一从齿轮和第二从齿轮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一从齿轮与主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齿轮至少与两个第二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齿轮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前后位置的限位块、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左右位置的第一限位杆、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左右位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限位块与工件的后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呈相对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装置和拆装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螺栓的自动拧紧或拧松,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2.通过至少两个从齿轮和固定轴的设置,使得本装置能够同时对多个螺栓进行拧紧或拧松作业,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3.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对工件的稳定夹持,更利于拆装组件对螺栓进行拆卸或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从动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限位块;12、第一限位杆;13、第二限位杆;2、夹持装置;21、气缸;22、连接件;23、第一夹具;24、第二夹具;3、拆装组件;31、固定杆;32、套筒;4、驱动装置;41、主动组件;411、电机;412、主齿轮;42、从动组件;421、第一从齿轮;422、第二从齿轮;5、壳体;6、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栓拆装治具,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放置工件6的底座1、用于夹紧工件6的夹持装置2、用于同时拧紧或拧松工件6上的若干螺栓的拆装组件3、用于驱动拆装组件3同时拧紧或拧松若干螺栓的驱动装置4、用于保护驱动装置4的壳体5;壳体5与底座1固定连接;夹持装置2设置在壳体5上;驱动装置4设置在壳体5上;拆装组件3与驱动装置4固定连接。
在对工件6上的若干个螺栓进行拧紧或拧松的工作的情况下,先将工件6放置在底座1上,使得工件6上的螺栓与拆装组件3对准,然后驱动夹持装置2夹紧工件6,开启驱动装置4,使得驱动装置4驱动拆装组件3拧松或拧紧螺栓。
本申请中壳体5包括:上盖板、上壳体5、连接板和下壳体5;上盖板与上壳体5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壳体5的下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下端与下壳体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2包括气缸21、第一夹具23、第二夹具24、用于带动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同时转动以夹紧工件的连接件22;气缸21设置在上盖板上;气缸21的输出轴与连接件22固定连接;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均与下壳体5转动连接;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均绕垂直于拆装组件3的方向转动;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呈相对设置;第一夹具23上设置有第一螺栓;第二夹具24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连接件22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螺栓的第一凹槽;连接件22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螺栓的第二凹槽;在气缸21伸出或收回的情况下,连接件22与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滑动;第一夹具2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工件上的螺栓连接处相适配的第一缺口,第二夹具24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工件上的螺栓连接处相适配的第二缺口。
在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从上至下逐渐朝向第一夹具23的方向延伸,第二凹槽从上至下逐渐朝向第二夹具24的方向延伸;在气缸21收回输出轴的情况下,连接件22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夹具23逆时针转动、第二夹具24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的下端相互靠近,从而夹紧工件6;在气缸21伸出输出轴的情况下,连接件22向下运动,带动第一夹具23顺时针转动、第二夹具24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的下端相互远离,从而解除夹持装置2对工件6的夹紧状态,便于取出工件6;在上壳体5上还设置有第三螺栓,连接件22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三螺栓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通过第三螺栓和第三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连接件22沿竖直方向移动,不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第一夹具23和第二夹具24对工件6的夹紧和放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拆装组件3包括若干个固定轴;固定轴的一端与驱动装置4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板位于下壳体5内;固定轴远离驱动装置4的一端设置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套筒32;所述固定轴上还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位于驱动装置4的下方;第一轴承的外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内环与固定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在下壳体5内还设置有支撑板;固定轴远离驱动装置4的一端还穿过支撑板;固定轴远离驱动装置4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内环与固定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中套筒32为内六角套筒32,螺栓为六角螺栓,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32可根据螺栓的规格进行更换;在拧紧或拧松螺栓的情况下,螺栓头部的外侧壁与套筒32的内侧壁相抵接;通过驱动装置4与固定轴的固定连接、固定轴与套筒32的连接,使得驱动装置4带动固定轴旋转,固定轴带动套筒32旋转,套筒32带动螺栓旋转,从而实现对螺栓的拧紧或拧松。
进一步地,套筒32内设置有用于保护螺栓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在拧松螺栓的情况下,螺栓会向上运动,从而逐渐靠近套筒32内的底部,通过弹性件的设置,以免螺栓与套筒32内的底部直接接触,由于弹性件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了螺栓与套筒32发生刚性碰撞而导致形变或磨损。
可选地,弹性件为弹簧、橡胶柱或现有技术中其他具有优良弹性性能的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4包括主动组件41和从动组件42;主动组件41设置在壳体5上;从动组件42设置在壳体5内;从动组件42与主动组件41啮合连接;从动组件42与固定轴固定连接;通过主动组件41驱动从动组件42旋转,从动组件42驱动固定轴旋转,固定轴带动套筒32旋转,套筒32带动螺栓旋转,从而实现对螺栓的拧紧或拧松。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主动组件41包括:电机411和主齿轮412;所述电机411设置在上盖板上;所述主齿轮412设置在上壳体5内;所述主齿轮412绕竖直方向旋转;所述电机411的输出轴穿过上盖板与主齿轮412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412与从动组件42啮合连接;通过电机411驱动主齿轮412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从动组件4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从齿轮421和至少两个第二从齿轮422;所述第一从齿轮421和第二从齿轮422均设置在壳体5内;所述第一从齿轮421与主齿轮41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齿轮421至少与两个第二从齿轮42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齿轮422与固定轴固定连接;第一从齿轮421和第二从齿轮422均绕竖直方向旋转。
在本申请中,第一从齿轮42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从齿轮422的数量为八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删减第一从齿轮421和第二从齿轮422的数量;固定轴的数量与第二从齿轮422的数量一致;第一从齿轮421沿主齿轮412的周边均匀分布,每个第一从齿轮421均与两个第二从齿轮422啮合连接;通过电机411驱动主齿轮412旋转,主齿轮412同时带动四个第一从齿轮421旋转,四个第一从齿轮421同时带动八个第二从齿轮422旋转,从而实现同时对多个固定轴的旋转,从而使得多个套筒32同时对多个螺栓进行拧紧或拧松工作;通过第一从齿轮421的设置,使得电机411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与第二从齿轮422的旋转方向,进而实现了套筒32与电机411输出轴的同向转动,更便于对螺栓的拧紧或拧松的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底座1包括:底板、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6前后位置的限位块11、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6左右位置的第一限位杆12、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6左右位置的第二限位杆13;限位块11、第一限位杆12和第二限位杆13均设置在支撑板上;限位块11与工件6的后端抵接;第一限位杆12与工件6的左侧抵接;第二限位杆13与工件6的右侧抵接;第一限位杆12和第二限位杆13呈相对设置。
本申请中,限位块11共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删减限位块11的数量;第一限位杆12和第二限位杆13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删减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11的数量;底板包括横板、竖板和加强板;横板与竖板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加强板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竖板固定连接;限位块11、第一限位杆12和第二限位杆13均设置在竖板上。
通过限位块11、第一限位杆12和第二限位杆13的设置,使得工件6能够较为稳定的放置在底座1上,且确保了工件6能够与拆装组件3对准,便于拆装组件3对工件6上的螺栓进行拧紧或拧松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螺栓拆装治具,不仅具有自动拧紧或拧松螺栓的功能,减少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且通过从动组件42与拆装组件3的配合,实现了对若干螺栓的同时拧紧或拧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具有实现对工件6稳定夹持的功能,便于拆装组件3对工件6上的螺栓的拧紧或拧松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底座、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装置、用于同时拧紧或拧松工件上的若干个螺栓的拆装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拆装组件同时拧紧或拧松若干个螺栓的驱动装置、用于保护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拆装组件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气缸、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用于带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同时转动以夹紧工件的连接件;所述气缸设置在壳体上;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均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上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夹具上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一螺栓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置第二螺栓的第二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组件包括若干个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套筒;所述固定轴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保护螺栓的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主动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从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从动组件与主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从动组件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主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主齿轮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与从动组件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从齿轮和至少两个第二从齿轮;所述第一从齿轮和第二从齿轮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一从齿轮与主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齿轮至少与两个第二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齿轮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拆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前后位置的限位块、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左右位置的第一限位杆、至少一个用于限定工件左右位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均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限位块与工件的后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呈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8785.7U CN2129773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78785.7U CN2129773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77385U true CN212977385U (zh) | 2021-04-16 |
Family
ID=7541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78785.7U Active CN212977385U (zh) | 2020-09-11 | 2020-09-11 |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773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4490A (zh) * | 2021-07-22 | 2021-11-19 | 重庆锦鹏得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底壳同步预拧紧装置 |
-
2020
- 2020-09-11 CN CN202021978785.7U patent/CN2129773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64490A (zh) * | 2021-07-22 | 2021-11-19 | 重庆锦鹏得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底壳同步预拧紧装置 |
CN113664490B (zh) * | 2021-07-22 | 2024-05-03 | 重庆锦鹏得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变速箱油底壳同步预拧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77385U (zh) | 一种螺栓拆装治具 | |
CN211332946U (zh) | 一种组合套筒 | |
CN211163717U (zh) | 一种采油树井口螺丝专用拆装工具 | |
CN209754484U (zh) | 一种适用于充电桩充电枪头零部件加工前的自动拆装设备 | |
CN215659698U (zh) | 一种气动式曲柄夹具 | |
CN109093548B (zh) | 一种活动扳手 | |
CN217394846U (zh) | 一种齿轮或蜗杆快速拆卸工装 | |
CN215158848U (zh) | 一种搭配机械臂用置锭托架 | |
CN209830830U (zh) | 一种车灯总成的自动旋螺栓装置 | |
CN214641630U (zh) | 钢丝螺套自动锁冲装配设备 | |
CN213105580U (zh) | 一种车床六角定位夹具 | |
CN211967539U (zh) | 一种多功能机械手及不锈钢件模具抛光夹具 | |
CN211805503U (zh) | 一种v型气缸体缸孔珩磨夹具的缸体夹紧装置 | |
CN219788239U (zh) | 一种轴齿螺母拆装装置 | |
CN220994359U (zh) | 一种阀门用拆卸工具 | |
CN221020847U (zh) | 一种用于装配螺栓组件的工件安装工具 | |
CN217800111U (zh) | 一种发动机缸体工艺缸盖螺栓快速拆卸夹爪 | |
CN111216542A (zh) | 一种具有碰撞缓冲性能的汽车水箱框架 | |
CN221019627U (zh) | 一种整车前后束拧紧装置 | |
CN218488252U (zh) | 一种气动扳手支架 | |
CN217355465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维护的传动链轮 | |
CN220636916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缆连接器组装工装 | |
CN221020840U (zh) | 一种螺栓紧固拆卸器 | |
CN217703117U (zh) | 一种高效率工件用夹具 | |
CN221160155U (zh) | 一种薄型液压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