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0860U - 转角型材 - Google Patents
转角型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60860U CN212960860U CN202021221491.XU CN202021221491U CN212960860U CN 212960860 U CN212960860 U CN 212960860U CN 202021221491 U CN202021221491 U CN 202021221491U CN 212960860 U CN212960860 U CN 212960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avity
- section
- profile body
- section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角型材,该转角型材包括第一型材本体和第二型材本体,第一型材本体具有第一空腔,第一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第一空腔凸设有第一凸台部;第二型材本体具有第二空腔,第二型材本体与第一型材本体连接;第二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第二空腔凸设有第二凸台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凸台部提高第一型材本体的抗变形能力,通过第二凸台部提高第二型材本体的抗变形能力,实现整体提高转角型材抗变形能力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转角型材更加结实耐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角型材。
背景技术
塑料型材制品由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塑料型材使用较多的有:窗框、楼梯扶手、走线槽、壁脚板、异型管,家具,建材等配件。相关技术中塑料型材在用于转角连接时,易发生变形。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转角型材,旨在提高抗变形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角型材包括:
第一型材本体,第一型材本体具有第一空腔,第一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第一空腔内凸设有第一凸台部;和
第二型材本体,第二型材本体具有第二空腔,第二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第二空腔内凸设有第二凸台部;第二型材本体与第一型材本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和第二型材本体均呈L型,且第一型材本体与第二型材本体呈平行层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包括第一内壁、第一顶壁、第一外壁和第一底壁,第一内壁、第一顶壁、第一外壁和第一底壁围合形成第一空腔,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相对设置;第一底壁与第二型材本体连接;第一内壁朝向第一空腔内凸设有第一凸台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凸台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延伸段,第一连接段凸设于第一内壁的弯折处,第一连接段的顶壁与第一顶壁抵接,第一连接段的底壁与第一底壁抵接;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沿第一空腔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的顶壁与第一顶壁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壁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外壁朝向背离第一空腔的一侧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开口与第一空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的弯折处背离第一空腔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型材本体包括第二内壁、第二顶壁、第二外壁和第二底壁,第二内壁、第二顶壁、第二外壁和第二底壁围合形成第二空腔,第二内壁和第二外壁相对设置;第二顶壁与第一底壁连接;第二内壁朝向第二空腔内凸设有第二凸台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凸台部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二连接段凸设于第二内壁的弯折处,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沿第二空腔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段;第二连接段的顶壁与第二顶壁抵接,第二连接段的底壁与第二底壁抵接;第二延伸段的底壁与第二底壁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型材本体的弯折处背离第二空腔的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转角型材通过设置第一型材本体和第二型材本体,将转角型材进行分区,提高转角型材的整体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了保证强度,在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凸台部,且在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凸台部。通过第一凸台部提高第一型材本体的抗变形能力,通过第二凸台部提高第二型材本体的抗变形能力,实现整体提高转角型材抗变形能力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转角型材更加结实耐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角型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型材主体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型材本体去掉第一连接件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型材本体去掉第二连接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第一型材本体 | 11 | 第一空腔 |
12 | 第一内壁 | 121 | 第一凸台部 |
1211 | 第一连接段 | 1212 | 第一延伸段 |
13 | 第一顶壁 | 14 | 第一外壁 |
15 | 第一底壁 | 151 | 开口 |
16 | 第一弯管段 | 17 | 第一直管段 |
18 | 第一连接件 | 2 | 第二型材本体 |
21 | 第二空腔 | 22 | 第二内壁 |
221 | 第二凸台部 | 2211 | 第二连接段 |
2212 | 第二延伸段 | 23 | 第二顶壁 |
231 | 第二连接件 | 24 | 第二外壁 |
25 | 第二底壁 | 26 | 第二弯管段 |
27 | 第二直管段 |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角型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转角型材包括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第一型材本体1具有第一空腔11,第一型材本体1的内壁朝向第一空腔11凸设有第一凸台部121;第二型材本体2具有第二空腔21,第二型材本体2与第一型材本体1连接;第二型材本体2的内壁朝向第二空腔21凸设有第二凸台部221。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部121和第二凸台部221均为实心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转角型材通过设置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将转角型材进行分区,提高转角型材的整体连接强度。通过设置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21,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为了保证强度,在第一空腔11内设有第一凸台部121,且在第二空腔21内设有第二凸台部221。通过第一凸台部121提高第一型材本体1的抗变形能力,通过第二凸台部221提高第二型材本体2的抗变形能力,实现整体提高转角型材抗变形能力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的转角型材更加结实耐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的材质均为塑料或铝合金,通过使用模具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均呈L型,且第一型材本体1与第二型材本体2呈平行层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L型结构的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便于实现转角连接作用。同时,第一型材本体1与第二型材本体2呈平行层叠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的连接强度,层叠设置相当于是在转角型材的厚度方向上进行了分区设置,提供了设置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21的强度基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型材本体1包括第一内壁12、第一顶壁13、第一外壁14和第一底壁15,第一内壁12、第一顶壁13、第一外壁14和第一底壁15围合形成第一空腔11,第一内壁12和第一外壁14相对设置;第一底壁15与第二型材本体2连接;第一内壁12朝向第一空腔11内凸设有第一凸台部12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内壁12、第一顶壁13、第一外壁14和第一底壁15,围合形成第一空腔11,通过第一底壁15与第二型材本体2连接,实现第一型材本体1和第二型材本体2的层叠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内壁12为主要承受作用力的侧壁,因此将设置在第一内壁12上,可以提高第一内壁12的强度,提高第一内壁12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内壁12、第一顶壁13、第一外壁14和第一底壁15围合形成第一空腔11,第一型材本体1的截面整体呈矩形,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型材本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弯管段16和两个第一直管段17,两个第一直管段17通过第一弯管段16连接并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弯管段16的所述第一内壁12的弯曲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弯管段16的所述第一内壁12的弯曲半径;所述第一弯管段16的所述第一内壁12朝向所述第一空腔11内凸设有所述第一凸台部121,且所述第一凸台部121沿所述第一空腔11的轴线方向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一直管段17内。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弯管段16的轴线为圆弧形,通过将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设置为弯管,可以是实现两个第一直管段17的圆滑过渡连接,避免弯折处过于锐利,同时也便于本实施例的模具的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弯管段16朝向所述第一空腔11内凹陷的一侧壁为主要承受作用的侧壁,因此将第一凸台部121设置在第一弯管段16朝向所述第一空腔11内凹陷的一侧壁上,即第一凸台部121设置在第一内壁12上,可以提高第一内壁12的强度,提高第一内壁12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台部121包括第一连接段1211和第一延伸段1212,第一连接段1211凸设于第一内壁12的弯折处,第一连接段1211的顶壁与第一顶壁13抵接,第一连接段1211的底壁与第一底壁15抵接;第一连接段1211的两端分别沿第一空腔11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段1212,第一延伸段1212的顶壁与第一顶壁13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壁12的弯折处承受的作用力较大,在第一内壁12的弯折处设置第一连接段1211,且第一连接段1211的顶壁与第一顶壁13抵接,第一连接段1211的底壁与第一底壁15抵接,第一连接段1211可以对第一顶壁13、第一内壁14和第一底壁15通过足够的支撑,提高抗变形能力,同时第一延伸段1212与第一顶壁13间隔设置,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形变空间,释放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凸台部121位于两个第一直管段17内的部分即为第一延伸段1212,第一延伸段1212与第一直管段17远离第二型材本体2的一侧间隔设置,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形变空间,释放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外壁14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外壁14朝向背离第一空腔11的一侧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作为转角连接装饰时,第一外壁14通常是朝向外部的,将第一外壁14设置为朝向背离第一空腔11的一侧凸起的弧形面,可以避免磕碰伤害,且同时具有美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底壁1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151,开口151与第一空腔1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底壁15的两端分别开设开口151,实现本转角型材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安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第一直管段17面向第二型材本体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开口151,开口151与第一空腔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背离第一空腔11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件18。
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凸设有第一连接件18,第一底壁15的弯折处通过第一连接件18与第二型材本体2连接;第一底壁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型材本体2间隔设置。
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凸设有第一连接件18,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型材本体1与第二型材本体2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模具制作时,由于需要设置第一型材本体1的两端与第二型材本体2的间隔,在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直接设计环绕弯折处外周的第一连接件18,可以简化模具设计制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弯管段16的外周凸设有第一连接件18,第一连接件18与第二型材本体2连接;两个第一直管段17分别与第二型材本体2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将两个第一直管段17与第二型材本体2间隔设置,便于开口151处与外部的连接,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二型材本体2包括第二内壁22、第二顶壁23、第二外壁24和第二底壁25,第二内壁22、第二顶壁23、第二外壁24和第二底壁25围合形成第二空腔21,第二内壁22和第二外壁24相对设置;第二顶壁23与第一底壁15连接;第二内壁22朝向第二空腔21内凸设有第二凸台部22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内壁22、第二顶壁23、第二外壁24和第二底壁25,围合形成第二空腔21,通过第二底壁25与第一型材本体1连接,实现第二型材本体2和第一型材本体1的层叠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内壁22为主要承受作用力的侧壁,因此将设置在第二内壁22上,可以提高第二内壁22的强度,提高第二内壁22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内壁22、第二顶壁23、第二外壁24和第二底壁25围合形成第二空腔21,第二型材本体2的截面整体呈矩形,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二型材本体2包括第二弯管段26和两个第二直管段27,两个第二直管段27通过第二弯管段26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弯管段26朝向所述第一空腔11内凹陷的一侧壁为第二弯管段26的第二内壁22,第二弯管段26的第二内壁22朝向所述第二空腔21内凸设有所述第二凸台部221,且第二凸台部221沿第二空腔21的轴线方向延伸至两个所述第二直管段27内。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弯管段26的轴线为圆弧形,通过将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设置为弯管,可以是实现两个第二直管段27的圆滑过渡连接,避免弯折处过于锐利,同时也便于本实施例的模具的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弯管段26朝向所述第二空腔21内凹陷的一侧壁为主要承受作用的侧壁,因此将第二凸台部221设置在第二弯管段26朝向所述第二空腔21内凹陷的一侧壁上,即第二凸台部221设置在第二内壁22上,可以提高第二内壁22的强度,提高第二内壁22的抗变形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凸台部121包括第二连接段2211和第二延伸段2212,第二连接段2211凸设于第二内壁22的弯折处,第二连接段2211的顶壁与第二顶壁23抵接,第二连接段2211的底壁与第二底壁25抵接;第二连接段2211的两端分别沿第二空腔21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段2212,第二延伸段2212的底壁与第二底壁25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内壁22的弯折处承受的作用力较大,在第二内壁22的弯折处设置第二连接段2211,且第二连接段2211的顶壁与第二顶壁23抵接,第二连接段2211的底壁与第二底壁25抵接,第二连接段2211可以对第二顶壁23、第二内壁25和第二底壁25通过足够的支撑,提高抗变形能力,同时第二延伸段2212的底壁与第二底壁25间隔设置,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形变空间,释放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凸台部221位于两个第二直管段27内的部分即为第二延伸段2212,第二延伸段2212与第二直管段27远离第一型材本体1的一侧间隔设置,可以提供一定的缓冲形变空间,释放应力,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背离第二空腔21的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件231。
本实施例中,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凸设有第二连接件231,第二顶壁23通过第二连接件231与第一型材本体1连接;第二顶壁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型材本体1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凸设有第二连接件231,可以提高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与第二型材本体2的连接强度。同时,在设置了环绕第一型材本体1的弯折处外周的基础上设置环绕第二型材本体2的弯折处外周的第二连接件231,可以提高外形的美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弯管段26的外周凸设有第二连接件231,第二连接件231与第一型材本体1连接;两个第二直管段27分别与第一型材本体1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将两个第二直管段27与第一型材本体1间隔设置,便于开口151处与外部的连接,提高安装效率。第二弯管段26的外周凸设第二连接件231,可以提高第一弯管段16与第二型材本体2的连接强度。同时,在设置了环绕第一弯管段16外周的基础上设置环绕第二弯管段26外周的第二连接件231,可以提高外形的美观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型材包括:
第一型材本体,所述第一型材本体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空腔内凸设有第一凸台部;和
第二型材本体,所述第二型材本体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型材本体的内壁朝向所述第二空腔内凸设有第二凸台部;所述第二型材本体与所述第一型材本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本体和所述第二型材本体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型材本体与所述第二型材本体呈平行层叠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本体包括第一内壁、第一顶壁、第一外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外壁和所述第一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一外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型材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内壁朝向所述第一空腔内凸设有所述第一凸台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凸设于所述第一内壁的弯折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顶壁与所述第一顶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底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空腔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顶壁与所述第一顶壁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壁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一外壁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凸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本体的弯折处背离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本体包括第二内壁、第二顶壁、第二外壁和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二顶壁、所述第二外壁和所述第二底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内壁和所述第二外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顶壁与所述第一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内壁朝向所述第二空腔内凸设有所述第二凸台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部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凸设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弯折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二空腔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顶壁与所述第二顶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底壁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角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本体的弯折处背离所述第二空腔的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1491.XU CN212960860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转角型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1491.XU CN212960860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转角型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60860U true CN212960860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8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21491.XU Active CN212960860U (zh) | 2020-06-28 | 2020-06-28 | 转角型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60860U (zh) |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21221491.XU patent/CN2129608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73258A (en) | Corner/return construction for impact-resistant handrails | |
CN212960860U (zh) | 转角型材 | |
CN112282156A (zh) | 一种弧形幕墙的金属墙板轻质化造型设计结构 | |
CN211499598U (zh) | 一种装配式装修结构组件 | |
CN213742939U (zh) | 型材 | |
CN2416319Y (zh) | 异形塑钢管材 | |
CN205871940U (zh) | 用于车辆的车辆结构件、护板吸音件及发动机组件 | |
CN210733799U (zh) | 大弧度变截面外水切结构 | |
CN211592372U (zh) | 一种房车吊柜折边装饰型材结构 | |
CN218737982U (zh) | 防水胶条及连接板体防水结构 | |
CN210135719U (zh) | 一种冷柜端折弯装配结构 | |
CN218915538U (zh) | 一种包覆不锈钢装饰板的型材 | |
CN2924386Y (zh) | 双重防护轻型空调箱 | |
CN205048138U (zh) | 田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 |
CN222388969U (zh) | 一种全自动流水线传动用铝型材 | |
CN201372501Y (zh) | 一种隔断墙立柱及由其构成的隔断墙连接件 | |
CN205056675U (zh) | 日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 |
CN205718168U (zh) | 冰箱门及具备其的冰箱 | |
CN216787564U (zh) | 一种装饰型材及装饰幕墙 | |
CN205065263U (zh) | 口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 |
CN221477007U (zh) | 一种保险杠侧骨架结构 | |
CN219601395U (zh) | D柱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4575686U (zh) | 一种新型窗户铝模 | |
CN215398110U (zh) | 一种前门内外板总成加强结构 | |
CN215752705U (zh) | 一种新型扰流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