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958817U -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8817U
CN212958817U CN202021509736.9U CN202021509736U CN212958817U CN 212958817 U CN212958817 U CN 212958817U CN 202021509736 U CN202021509736 U CN 202021509736U CN 212958817 U CN212958817 U CN 212958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wave
parts
metal honeycomb
turbulen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97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健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u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oxin Taizhou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oxin Taizhou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oxin Taizhou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97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8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8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8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解决了现有蜂窝载体对内燃发动机尾气催化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本箔带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箔带上垂直于气流通道的方向上成对设置有若干切口,在波峰部上于一对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凹进而形成有凹陷部;在波谷部上于一对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突出而形成有突起部;一片箔带上的突起部和凹陷部分别矩阵排列;凹陷部和突起部的两端均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开口位于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

Description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摩托车用金属蜂窝载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尾气排放欧五标准的进一步实施落地,摩托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碳氢排放的技术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常规载体制作的催化剂已经很难满足现有标准下的排放要求。现有摩托车排气管中所应用的常规载体,是采用箔带卷制而成,利用废气与箔带之间的接触而实现废气的催化净化。在载体内形成有若干分隔开的气流通道,气体在流经载体时,气体会自气流通道内直接通过,气流通道中间部位的气体很难与气流通道壁体接触,导致催化效果相对较差。在废气排出过程中,气流通道径向中间部分的气流速度相对比较快,外圈空速比较慢,气体流速的不均导致催化不够均匀,催化效果减弱。为适应新的排放标准,有必要对金属蜂窝箔带和载体进行改进,而进一步提升催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利用该箔带所制成的载体对废气的催化效果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波峰部和波谷部上分别设有若干对切口,切口垂直于气流通道方向,每对切口包括两切口,在波峰部上于每对切口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凹进而形成有凹陷部;在波谷部上于每对切口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突出而形成有突起部;一片箔带上的突起部和凹陷部分别矩阵排列;凹陷部和突起部的两端均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开口位于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
在制成载体时,通常是把带波峰部和波谷部的箔带与平的平片交错叠置在一起,通过卷绕的方式而制备成型。所形成的凹陷部和突起部伸入到气流通道内,气流在气流通道内流动行进时,中间部分的气流会与凹陷部和突起部的壁体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截断面为圆弧形或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有切口在波峰部或波谷部上的深度和宽度均相等。
进一步地,切口的宽度与其所在的波峰部、波谷部宽度比介于1∶3—1∶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波谷部高度的1/4—1/2。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波谷部高度的1/3。
进一步地,凹陷部与突起部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横断面呈三角形、圆弧形、正弦波形、梯形或矩形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本箔带制成的载体中,于波峰部和波谷部位置处均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的突起部和凹陷部能够伸入到气流通道的中部位置处,一方面能够减缓气流通道中中间部分的气体流速,均匀气流通道内气流各部分的流速,提高接触面积,提升废气与箔带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得废气能够与箔带接触充分,提高废气的催化效果,能够很好地适应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通过设置凹陷部和突起部,能将气流通道中间气流导向外圈,使载体内尾气形成紊流,而提高对废气的催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本箔带制备的蜂窝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部分被具体结构化显示。
图2是单片的本箔带的结构图。
图3是本箔带与平的平片叠置在一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为金属材质,可以对内燃发动机所排放的尾气进行催化净化,本箔带3用于制备成型金属蜂窝载体。在实现制备时,把本箔带3与平板状的平片2交错叠置在一起,平片2的材质与箔带3的材质相同,它们的叠置体通过卷绕机械卷绕成圆柱形,把成形后的柱形体塞入到圆筒形的外壳1内,从而制成蜂窝载体。
图2、3中,本箔带3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4与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与平片2则构成了各自所对应的气流通道4的壁体。图中显示的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的横断面均呈圆弧形,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的横断面还可以呈三角形、正弦波形、梯形、抛物线形或矩形中的任意一种,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也可以是这些形状的多种组合,从而使得所制备的蜂窝载体能够很好地适应多种使用场所要求。
在箔带3上沿垂直于气流通道4的方向上而成对设置有若干切口,这些切口通常是由切刀半切或锯条半锯而形成的。在波峰部31上于一对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通过冲压的方式,而使得该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4凹进,从而形成有凹陷部32。在波谷部34上于一对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4突出,而形成有突起部33。在形成突起部33时,需要把箔带3翻转而使正反面对调,通过冲压的方式而形成突起部33。箔带3上,所对应的切口位于一条直线上,一条直线上的切口是一起加工成型的,从而使得一片箔带3上的突起部33和凹陷部32分别矩阵排列,从而能够有利于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在箔带3上的均匀布置。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的两端均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35,开口35位于气流通道4的截流面内,气流通道4内特别是中部位置处的气流能够流经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
在制成载体时,通常是把带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的箔带3与平的平片2交错叠置在一起,通过卷绕的方式而制备成型。所形成的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伸入到气流通道4内,气流在气流通道4内行进时,中间部分的气流会与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的壁体相接触。
所述凹陷部32、突起部33的截断面形状与所采用的冲压件的形状相对应,所形成的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可以为圆弧形,也可以为三角形,通常为如图2、3中所示的圆弧形。
本箔带3中,波峰部31和波谷部34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所有切口在波峰部31或波谷部34上的深度和宽度均相等,凹陷部32与突起部33的高度相同。切口的宽度与其所在的波峰部31、波谷部34宽度比介于1∶3—1∶2之间。所述凹陷部32、突起部33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31、波谷部34高度的1/4—1/2。优选地,所述凹陷部32、突起部33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31、波谷部34高度的1/3。通过这些参数的选择,便于在载体气流通道4内形成有均匀的紊流,而使得所形成的凹陷部32和突起部33对气流的催化作用效果好,使得对废气的排放适应高标准的排放要求。

Claims (8)

1.一种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气流通道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波峰部和波谷部上分别设有若干对切口,切口垂直于气流通道方向,每对切口包括两切口,在波峰部上于每对切口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凹进而形成有凹陷部;在波谷部上于每对切口中的两切口之间的部分向着所对应的气流通道突出而形成有突起部;一片箔带上的突起部和凹陷部分别矩阵排列;
凹陷部和突起部的两端均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开口,开口位于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截断面为圆弧形或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所有切口在波峰部或波谷部上的深度和宽度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切口的宽度与其所在的波峰部、波谷部宽度比介于1∶3—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波谷部高度的1/4—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突起部的高度分别为其所在波峰部、波谷部高度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凹陷部与突起部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其特征在于,波峰部和波谷部的横断面呈三角形、圆弧形、正弦波形、梯形或矩形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N202021509736.9U 2020-07-28 2020-07-28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Active CN212958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9736.9U CN212958817U (zh) 2020-07-28 2020-07-28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9736.9U CN212958817U (zh) 2020-07-28 2020-07-28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8817U true CN212958817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9736.9U Active CN212958817U (zh) 2020-07-28 2020-07-28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8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032A (zh) * 2022-07-28 2022-09-27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单级双芯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032A (zh) * 2022-07-28 2022-09-27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单级双芯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11032B (zh) * 2022-07-28 2024-02-20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单级双芯体尾气净化催化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85781A (en) Apparatus for catalytically converting fluid
US5130208A (en) Honeycomb body with internal leading edges, in particular a catalyst body for motor vehicles
US4665051A (en) Carrier matrix for a catalytic reactor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
KR100494069B1 (ko) 금속 촉매 캐리어
CN212958817U (zh) 具有紊流效果的金属蜂窝箔带
US6475446B1 (en) Carrier body for exhaust gas catalysts
US20050274012A1 (en) Method and tool for producing structured sheet metal layers,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tal honeycomb body, and catalyst carrier body
JP4570249B2 (ja) ダクトの数が変化するモノリシック金属ハニカム体
CN112049715A (zh) 具有扰流作用的金属蜂窝载体
CN213175784U (zh) 带扰流结构的金属蜂窝箔带
CN213392327U (zh) 弧形片扰流金属蜂窝箔带
CN213392328U (zh) 矩片扰流金属蜂窝箔带
CN110056413A (zh) 一种用于金属载体的破孔型波纹金属箔带及其成型方法
JPS58133148A (ja) 電動機鉄心の切断方法
CN112196644B (zh) 弧形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
JP4126836B2 (ja) 触媒コンバータ
CN112196643B (zh) 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
EP4166231A1 (en) Catalyst carrying base material and catalyst converter
JP2008080214A (ja) 金属製触媒担体
CN2457345Y (zh) 蜂窝状金属载体
CN216110934U (zh) 新型金属蜂窝载体
CN213032515U (zh) 一种紊流型载体结构
CN202479279U (zh) 一种双s蜂窝状金属载体的卷制装置
JPS63134061A (ja) メタルハニカム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982724A (zh) 新型金属蜂窝载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0

Address after: 317500 No.6, 24th Street, East New District,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Ou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500 No.6, 24th Street, East New District,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uoxin (Taizhou)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