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9207U - 卡箍安装钳 - Google Patents
卡箍安装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19207U CN212919207U CN202021663474.1U CN202021663474U CN212919207U CN 212919207 U CN212919207 U CN 212919207U CN 202021663474 U CN202021663474 U CN 202021663474U CN 212919207 U CN212919207 U CN 212919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
- plier
- pincers
- jaw
- to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卡箍安装钳,包括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嘴部、第一钳柄部以及第一钳腮部,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嘴部、第二钳柄部以及第二钳腮部,第一钳嘴部具有第一侧面,第二钳嘴部具有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且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内凹的夹持槽,第二侧面上形成有与夹持槽相对的夹持块,夹持块凸出于第二侧面。这样,本公开提供的卡箍安装钳的钳嘴不仅具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而且还可以通过钳嘴上的夹持槽与夹持块对卡箍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使得多元化的钳嘴能够适用于各种卡箍,满足不同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车身造成的磕伤或划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整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箍安装钳。
背景技术
车辆装配时,需要借助辅助夹具来完成车辆软管对接时的卡箍固定。通常情况下,不同车型软管卡箍的直径、形状以及空间位置不一样,而现有的辅助夹具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卡箍装配,因此,操作人员在实际装配时需要携带多种卡箍装配的辅助夹具。这样一来,多种辅助夹具不仅携带不便,而且容易掉落磕伤车身,进而影响装配效率及质量。而针对长度较长、空间较窄的作业环境,原有的辅助夹具效果及功能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箍安装钳,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卡箍安装钳,包括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嘴部、第一钳柄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钳嘴部和所述第一钳柄部之间的第一钳腮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嘴部、第二钳柄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钳嘴部和所述第二钳柄部之间的第二钳腮部,所述第一钳嘴部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二钳嘴部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且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内凹的夹持槽,所述第二侧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夹持槽相对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
可选地,所述齿牙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齿牙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牙,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部分相交以形成齿牙相交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嘴部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所述夹持槽贯通于所述第一端面以形成有侧向开口,所述第二钳嘴部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夹持块的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齐平。
可选地,所述夹持槽构造为半圆柱形结构,所述夹持块构造为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嘴部和所述第二钳嘴部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圆弧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嘴部和所述第二钳嘴部的颈部分别形成有第二圆弧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嘴部与所述第一钳柄部的长度之比为70:280~90:260,所述第二钳嘴部与所述第二钳柄部的长度之比为70:280~90:260。
可选地,所述卡箍安装钳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钳腮部和所述第二钳腮部的螺纹紧固件以及与所述螺纹紧固件配合的螺母,所述螺纹紧固件的螺杆形成为所述铰接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柄部和所述第二钳柄部均包括钳柄本体和包覆在所述钳柄本体外侧的钳柄套,所述钳柄套为绝缘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卡箍安装钳的钳嘴不仅具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而且还可以通过钳嘴上的夹持槽与夹持块对卡箍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使得多元化的钳嘴能够适用于各种卡箍,满足不同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车身造成的磕伤或划伤。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卡箍安装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卡箍安装钳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卡箍安装钳的钳嘴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卡箍安装钳的钳嘴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示出的卡箍安装钳在不同角度下的钳嘴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钳体,110-第一钳嘴部,111-第一侧面,112-第一端面,120-第一钳柄部,130-第一钳腮部,200-第二钳体,210-第二钳嘴部,211-第二侧面,212-第二端面,220-第二钳柄部,230-第二钳腮部,300-螺纹紧固件,400-螺母,10-齿牙,11-第一齿牙,12-第二齿牙,13-齿牙相交部,20-夹持槽,30-夹持块,41-第一圆弧结构,42-第二圆弧结构,50-钳柄本体,60-钳柄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根据卡箍安装钳的正常使用状态进行定义的,具体地,卡箍安装钳的钳嘴所在的一侧为前,卡箍安装钳的钳柄所在的一侧为后;“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卡箍安装钳,包括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00和第二钳体200,以通过第一钳体100和第二钳体200绕铰接轴的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实现作业。卡箍安装钳可以由钳嘴、钳腮和钳柄构成,具体地,第一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钳嘴部110、第一钳柄部120以及位于第一钳嘴部110和第一钳柄部120之间的第一钳腮部130,第二钳体200可以包括第二钳嘴部210、第二钳柄部220以及位于第二钳嘴部210和第二钳柄部220之间的第二钳腮部230。其中,参照图3至图5,第一钳嘴部110可以具有用于与卡箍接触的第一侧面111,第二钳嘴部210可以具有用于与卡箍接触且与第一侧面111相对的第二侧面211,即卡箍安装钳在使用时,卡箍可以被夹持在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1之间。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211上可以分别形成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10,以通过齿牙10将卡箍固定在卡箍安装钳上。同时,第一侧面111上还可以形成有内凹于第一侧面111的夹持槽20,第二侧面211上还可以形成有与夹持槽20相对的且凸出于第二侧面211的夹持块30,以通过夹持槽20和夹持块30配合齿牙10使得卡箍安装钳具有多元化的钳牙设计,从而可以满足多种类型卡箍的安装需求。例如,齿牙10可以用于一般卡箍的限位,夹持槽20和夹持块30可以用于弹性较大的卡箍,以限制卡箍的四处晃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卡箍安装钳的钳嘴不仅具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10,而且还可以通过钳嘴上的夹持槽20与夹持块30对卡箍进行夹紧固定,从而使得多元化的钳嘴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卡箍,满足不同的作业环境,进而降低装配难度,有效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工具的频繁切换,进而减少工具切换时对车身造成的磕伤或划伤,保证车身质量。本公开提供的卡箍安装钳例如可以适用于真空助力泵的卡箍连接,空滤软管的卡箍连接,水箱模块进出软管的卡箍连接以及发动机制动机油进出软管的卡箍连接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至图5,齿牙1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齿牙1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牙12,不同方向的第一齿牙11和第二齿牙12可以进一步实现钳嘴的多元化设计,以使得卡箍安装钳能够从不同的开口方向进行多角度作业。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这种设计尤其适用于卡箍的棱角限位。第一方向例如可以为卡箍安装钳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例如可以相应为卡箍安装钳的厚度方向。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第一齿牙11与第二齿牙12可以部分相交以形成齿牙相交部13。齿牙相交部13可以进一步增加钳嘴与卡箍之间的固定作用,在该位置处卡箍可以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充分保证卡箍的固定牢靠性,避免与卡箍安装钳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上述齿牙10与夹持槽20或夹持块30设置在同一侧面上,为避免产生位置干涉,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钳嘴部1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112,在第一侧面111上,第一齿牙11可以远离第一端面112设置,且第一齿牙11可以延伸至第一钳嘴部110的前端,夹持槽20可以靠近第一端面112设置,且夹持槽20距离第一钳嘴部110的前端可以形成有间隔距离,第二齿牙12可以设置于该间隔距离所处的位置,且第二齿牙12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厚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第二钳嘴部2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212,在第二侧面211上,第一齿牙11可以远离第二端面212设置,且第一齿牙11可以延伸至第二钳嘴部210的前端,夹持块30可以靠近第二端面212设置,且夹持块30距离第二钳嘴部210的前端可以形成有间隔距离,第二齿牙12可以设置于该间隔距离所处的位置,且第二齿牙12的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厚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其中,为适应于第一钳嘴部110和第二钳嘴部210的形状,第一齿牙11沿第一方向的布设长度可以大于第二齿牙12沿第二方向的布设长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齿牙1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为25mm,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2.5mm,齿深和齿距可以均为0.5mm;第二齿牙1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可以为6.5mm,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为20mm,齿深和齿距可以均为0.5mm。这样,本公开的卡箍安装钳可以通过第一齿牙11、第二齿牙12、齿牙相交部13、夹持槽20、夹持块30不同的结构与卡箍进行夹紧固定,充分体现钳嘴的多元化设计。
如上所述,参照图3和图5,第一钳嘴部1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112,第二钳嘴部2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212。根据一些实施例,夹持槽20可以贯通于第一端面112以形成有侧向开口,夹持块30的其中一个侧面可以与第二端面212齐平。夹持槽20与夹持块30的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对卡箍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卡箍可以在靠近钳嘴沿厚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被夹持,从而适应不同方向的作业角度,便于卡箍的安装。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5,夹持槽20可以构造为半圆柱形结构,夹持块30可以构造为梯形结构,以通过弧形和直线形的组合使得卡箍安装钳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的卡箍。其中,夹持槽20的半径可以为7mm,深度可以为4.5mm;夹持块30可以由长5mm、宽和高均为4mm的矩形块在一侧设置有45°倒角构造而成。为提供给齿牙10足够的卡箍夹持空间,倒角可以形成在夹持块30的远离第二端面212的一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5,第一钳嘴部110和第二钳嘴部210的前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圆弧结构41,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狭隘空间里的作业灵活度。其中,第一圆弧结构41可以形成在第一钳嘴部110的与第一端面112相对的一侧以及第二钳嘴部210的与第二端面212相对的一侧,第一圆弧结构41的半径例如可以为8mm。
此外,参照图3至图5,第一钳嘴部110和第二钳嘴部210的颈部还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二圆弧结构42,以便于作业后卡箍安装钳的顺利取出。其中,第二圆弧结构42的半径例如可以为5mm。第一圆弧结构41和第二圆弧结构42还可以避免在有限的空间内作业时卡箍安装钳与车辆线路发生干涉或者磨损线路,从而便于卡箍安装钳夹住卡箍时能够移动而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根据一些实施例,卡箍安装钳可以具有加长设计的钳嘴,以能够适用于深度作业。其中,第一钳嘴部110与第一钳柄部120以及第二钳嘴部210与第二钳柄部220可以具有合适的长度比例,且第一钳嘴部110与第一钳柄部120的长度之比与第二钳嘴部210与第二钳柄部220的长度之比相同,以使得卡箍安装钳可以适用于纵深较长的作业空间。例如第一钳嘴部110与第一钳柄部120的长度之比可以为70:280~90:260,第二钳嘴部210与第二钳柄部220的长度之比也可以为70:280~90:260,优选二者的比例均可以为80:270,即卡箍安装钳的钳嘴可以为80mm,钳柄可以为270mm。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加工,此处的钳嘴的长度指的是铰接轴的轴线与卡箍安装钳的前端之间的距离,钳柄的长度相应指的是铰接轴的轴线与卡箍安装钳的后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卡箍安装钳还可以包括贯穿第一钳腮部130和第二钳腮部230的螺纹紧固件300以及与螺纹紧固件300螺纹配合的螺母400,以通过螺纹紧固件300与螺母400的配合作用实现第一钳体100与第二钳体200的可转动连接。其中,螺纹紧固件300的螺杆可以形成为上述的铰接轴。螺纹紧固件300例如可以为圆头螺栓,螺母例如可以相应为外六角螺母。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钳柄部120和第二钳柄部220均可以包括钳柄本体50和包覆在钳柄本体50外侧的钳柄套60,以便于操作人员作业时握持卡箍安装钳。其中,钳柄套60的长度可以匹配于操作人员的手持长度设置,同时,第一钳柄部120上的钳柄套60与第二钳柄部220上的钳柄套60可以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凹入部,以配合于操作人员的手指,增加人手与钳柄套6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卡箍安装钳在使用过程中掉落。钳柄套60可以为绝缘件,从而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在作业时的触电风险,保障人身安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卡箍安装钳,包括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的第一钳体(100)和第二钳体(200),所述第一钳体(100)包括第一钳嘴部(110)、第一钳柄部(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和所述第一钳柄部(120)之间的第一钳腮部(130),所述第二钳体(200)包括第二钳嘴部(210)、第二钳柄部(22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钳嘴部(210)和所述第二钳柄部(220)之间的第二钳腮部(2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具有第一侧面(111),所述第二钳嘴部(210)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11)相对的第二侧面(211),所述第一侧面(111)和所述第二侧面(211)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夹持卡箍的齿牙(10),且所述第一侧面(111)上形成有内凹的夹持槽(20),所述第二侧面(211)上形成有与所述夹持槽(20)相对的夹持块(30),所述夹持块(30)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牙(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齿牙(1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齿牙(12),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牙(11)与所述第二齿牙(12)部分相交以形成齿牙相交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面(112),所述夹持槽(20)贯通于所述第一端面(112)以形成有侧向开口,所述第二钳嘴部(210)具有沿厚度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212),所述夹持块(30)的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第二端面(212)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20)构造为半圆柱形结构,所述夹持块(30)构造为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和所述第二钳嘴部(210)的前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圆弧结构(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和所述第二钳嘴部(210)的颈部分别形成有第二圆弧结构(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嘴部(110)与所述第一钳柄部(120)的长度之比为70:280~90:260,所述第二钳嘴部(210)与所述第二钳柄部(220)的长度之比为70:280~90:2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安装钳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钳腮部(130)和所述第二钳腮部(230)的螺纹紧固件(300)以及与所述螺纹紧固件(300)配合的螺母(400),所述螺纹紧固件(300)的螺杆形成为所述铰接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箍安装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柄部(120)和所述第二钳柄部(220)均包括钳柄本体(50)和包覆在所述钳柄本体(50)外侧的钳柄套(60),所述钳柄套(60)为绝缘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63474.1U CN21291920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卡箍安装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63474.1U CN21291920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卡箍安装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19207U true CN212919207U (zh) | 2021-04-09 |
Family
ID=75335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63474.1U Active CN212919207U (zh) | 2020-08-11 | 2020-08-11 | 卡箍安装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19207U (zh) |
-
2020
- 2020-08-11 CN CN202021663474.1U patent/CN2129192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35568B1 (en) | Driving surface configuration for hand tools | |
KR20030078787A (ko) | 플라이어 | |
JPS62176781A (ja) | やつとこ状の手工具 | |
US4125938A (en) | Spark plug cover remover | |
CN212919207U (zh) | 卡箍安装钳 | |
CN205085852U (zh) | 多功能钳子 | |
US3952619A (en) | Tube assembly tool | |
JPH052302Y2 (zh) | ||
JP3207747U (ja) | 電動ドライバー及び電動はさみの接続ホルダー | |
JP2005279801A (ja) | プライヤー | |
US4417487A (en) | Tool for cleaning or changing mig-contact-tips | |
CN210024997U (zh) | 一种钳子 | |
CN208428126U (zh) | 一种便于安全使用的钳子 | |
CN211136837U (zh) | 一种钳子 | |
CN206501032U (zh) | 一种专用于安装轴用钢丝挡圈的手钳 | |
CN210616253U (zh) | 一种线束插头卡接工具 | |
CN211992542U (zh) | 一种燕尾钳 | |
CN217020017U (zh) | 一种多功能钢丝钳 | |
CN213054411U (zh) | 一种省力钢丝钳 | |
CN215920179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快速夹紧装置 | |
CN222078102U (zh) | 一种剪切钳和剪切钳钳头 | |
CN213136420U (zh) | 防滑脱汽车大力钳 | |
CN210588866U (zh) | 一种便于去绝缘层的钳子 | |
CN212287298U (zh) | 一种可变换的五金工具钳 | |
CN217861324U (zh) | 柔性夹爪及机械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