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1612U -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01612U CN212901612U CN202021715156.5U CN202021715156U CN212901612U CN 212901612 U CN212901612 U CN 212901612U CN 202021715156 U CN202021715156 U CN 202021715156U CN 212901612 U CN212901612 U CN 2129016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me
- unit
- combustion
- ring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171022 Peltophorum pterocarp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00 defla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98 dental enam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2 electric spa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包括含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的灶体,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灶体上的反射单元、燃烧单元、及火路导向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通气孔圈、及沿该通气孔圈的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所述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圈下方,所述火路导向单元的火路通道对应所述通气孔圈设置。当燃气在进入燃烧单元时只能单方向流动,不产生对流,避免出火不均匀以及发生黄色焰火,使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且在燃烧单元燃烧时,火路导向单元在烹饪用具下聚集热量,从而集中对烹饪用具加热。同时,本燃气灶中各组件之间的间隙能进入空气助燃,使燃气灶的燃烧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背景技术
传统燃气灶,一般采用外焰式的燃烧方式,这类燃气灶主要的缺陷是加热时火焰会向四周扩散,进而导致热量向四周扩散传播,每当有风吹过时,火焰会随着风向飘动,火焰不能很好地集中燃烧,热能利用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包括含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的灶体,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灶体上的反射单元、燃烧单元、及火路导向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通气孔圈、及沿该通气孔圈的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所述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圈下方,所述火路导向单元的火路通道对应所述通气孔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孔圈包括通气腔、及与该通气腔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吸气管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朝向所述通气孔圈的中轴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反射单元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一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从而将所述燃烧单元、反射单元固定于所述灶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单元为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表面设置为第一耐高温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火路导向单元包括水盆及设置于所述水盆上的火路导向器,所述水盆上端通过垫圈设置于所述灶体上表面,所述水盆中部凸起形成有聚火环,所述聚火环中部对应所述通气孔圈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火路导向器设置导向腔室,于所述导向腔室中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火路导向器的下端套设于所述聚火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火路导向器与所述聚火环之间设置有支撑架。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腔室内壁上覆盖有第二耐高温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聚火环内壁与所述通气孔圈上沿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气间隙以用于使燃烧更加充分。
作为优选,所述火路导向器上端外沿上间隔分布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灶体四周周沿设置有第一进风孔,所述灶体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一方面,通过通气孔圈以及沿通气孔圈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配合,使燃气在进入燃烧单元时只能单方向流动,不产生对流,避免出火不均匀以及发生黄色焰火,使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在燃烧单元上方设置有火路导向单元,通过将火路导向单元设置为碗状结构,在燃烧单元燃烧时,火路导向单元在烹饪用具下聚集热量,从而集中对烹饪用具加热。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个进气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单元的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燃烧单元的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包括含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的灶体1,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灶体1上的反射单元2、燃烧单元3、及火路导向单元4,所述燃烧单元3包括通气孔圈30、及沿该通气孔圈30的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31,所述反射单元2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圈30下方,所述火路导向单元4的火路通道对应所述通气孔圈30设置。具体地,火路导向单元4的火路通道为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气孔圈30与吸气管31为一体结构,通气孔圈 30通过气管与燃气管道或燃气瓶连接,在气管上设置有阀门开关,当按压灶体1 上的开关按钮,阀门开关打开,从而释放燃气沿着气管、喷嘴、吸气管31进入到通气孔圈30中;此外,由于吸气管31是沿着通气孔圈30的切线方向设置,所以,当燃气由吸气管31进入到通气孔圈30时,燃气是沿着吸气管31的单一方向进入到通气孔圈30当中,当燃气进入到通气孔圈30后便被点燃形成火焰,因此,在通气孔圈30内不会有对流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出火不均匀、发生黄色火焰、或爆燃的情况,大大提高本实施例当中燃气灶的燃烧效率,并且增加了安全性。进气时,喷嘴喷射燃气,同时吸入空气,并在吸气管31中预混合后,进入通气孔圈内充分混合,然后从通气孔圈的气孔喷出被点燃,产生火焰。
如图1至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通气孔圈30包括通气腔300、及与该通气腔300连通的气体通道301,所述吸气管31与所述通气腔300连通,所述气体通道301的开口朝向所述通气孔圈30的中轴线设置。
在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首先,通气腔300是呈圆圈状,而吸气管31是沿着通气腔300的切线方向设置,故燃气从吸气管31进入通气腔300时,只会沿着单一方向进入;此外,燃烧单元3是由燃烧器32上半部以及燃烧器32下半部组成,燃烧器32上半部、燃烧器32下半部可以通过螺丝、螺栓等固定连接;
其次,当燃烧器32上半部、燃烧器32下半部组装完成后,并形成有气体通道301,气体通道301呈圆圈状,且气体通道301朝着通气孔圈30的中轴线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在气体通道301上按间隔距离设置有若干出气孔301a,以用于将燃气释放出。这样设置的气体通道301能使燃气沿通气孔圈30的圆圈方向均匀释放,进一步保证火焰能均匀释放,保证加热热量集中释放,不会发生左右偏离的情况。
如图1至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燃烧单元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3,所述反射单元2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33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4,一定位销5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33、第二定位孔34从而将所述燃烧单元3、反射单元2固定于所述灶体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中,第一定位孔33、第二定位孔34的数量、位置相同,保证了燃烧单元3与反射单元2能对应安装,并且由定位销5将燃烧单元3、反射单元2固定在灶体1中,增加了燃烧单元3、反射单元2、灶体1之间的稳定性,在搬运灶体1的时候,在定位销5的定位下,能保证燃烧单元3、反射单元2相对静止,增加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至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反射单元2为反射板20,所述反射板20上表面设置为第一耐高温保护层。首先,第一耐高温保护层为石棉材质或陶土材质或玻璃棉材质等,也可直接使用耐高温钢材,用于防止灶体1底部过热而发生的危险;其次,反射板20的形状不固定,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且反射板20的尺寸要大于通气孔圈30的尺寸,这样反射板20可以完全阻隔在通气孔圈30的下方,能起到防止底部温度过高的情况,确保了本实用新型中燃气灶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反射板20中部向下凹陷,通气孔圈30 位于反射板20向下凹陷处的上方。
如图1至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火路导向单元4 包括水盆40及设置于所述水盆40上的火路导向器41,所述水盆40上端通过垫圈设置于所述灶体1上表面,所述水盆40中部凸起形成有聚火环400,所述聚火环 400中部对应所述通气孔圈30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401,所述火路导向器41 设置导向腔室,于所述导向腔室中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401设置有第二通孔402,所述火路导向器41的下端套设于所述聚火环400上。
如图1至5所示,在本实施例当中,首先,水盆40上端向外延伸端下表面设置有容纳槽403,垫圈404安装在容纳槽403中,由于垫圈404具有弹性形变能力,所以垫圈404与容纳槽403过盈配合,水盆40上端向外延伸端是向外延伸至灶体1 上表面,并通过垫圈404与灶体1上表面接触,另外,水盆40的尺寸与灶体1上的开口尺寸相适配,使水盆40可以通过垫圈404封闭柱灶体1上的开口,使外界的杂物或水份不能由灶体1上的开口进入到灶体1中,水盆40与垫圈404的设置方式大大提高了灶体1的密封性;其次,水盆40与聚火环400为一体成型结构,在装配完成后,聚火环400恰好位于通气孔圈30上方,使通气孔圈30的火焰能沿着聚火环400的第一通孔401燃烧,另外,第一通孔401的尺寸稍微比通气孔圈30的尺寸大,这样能使通气孔圈30的火焰更能集中在第一通孔401燃烧,故聚火环400 的设置更加利于燃烧以及火焰集中;
其次,火路导向器41直接套在聚火环400上,火路导向器41呈碗状,火焰在聚火环400中的第一通孔401燃烧,火焰产生的热量由第二通孔402进入到火路导向器41中,由于火路导向器41的形状,热量被集中在呈碗状的火路导向器41中,且不会向外扩散,此种设置能保证热量能集中加热烹饪用具底部,能大大提高加热效率;同时保护燃烧器不被火焰加热,而产生高温,使燃烧器始终工作在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条件下,从而延长燃烧器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第二通孔402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401的孔径,在加热过程中,烹饪用具溢出的水份会沿着火路导向器41的导向腔室内壁流入,然后经过第二通孔402流出,再经过聚火环400外壁到达水盆40中,在水份经过聚火环400外壁时,很大一部分水份会被直接蒸发,而残留的水份也不会进入到通气孔圈30中,而是会在水盆40上被收集,通过火路导向器41以及水盆40的配合设置,能避免灶体1内部燃烧单元3接触到水从而熄灭的问题,从而提供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延长燃烧单元3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火路导向器41与所述聚火环400 之间设置有支撑架6。在本实施例当中,支撑架6设置在火路导向器41当中,用于支撑烹饪用具。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导向腔室内壁上覆盖有第二耐高温保护层。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二耐高温保护层为陶瓷纤维保护层,也可以是搪瓷、耐高温钢材,通过陶瓷纤维保护层能使热量集中在火路导向器41当中,并且配合上火路导向器41上的第一进气孔,通过导向腔室当中的热量加热由第一进气孔进入的空气,并将加热的空气经由水盆40通入到燃烧单元3上,一方面起到助燃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加速燃烧单元3附近空气补充速度,使燃烧更充分。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聚火环400内壁与所述通气孔圈30上沿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气间隙以用于使燃烧更加充分。具体地,第一进气间隙则为图4中a进气位置。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火路导向器41上端外沿上间隔分布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气孔410。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一进气孔410 可以通入外界空气,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孔410进入到燃烧单元3内部,可以加速燃烧单元3附近空气的补充速度,使燃烧更加充分。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共有五次进气方式,其中a、b、c、d分别为空气进入加热组件的位置,而a、b、c、d这四个位置能同时进入空气,为燃烧单元3提供氧气从而提升燃烧效率;而e则为燃气进气位置。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内焰式燃气灶,所述灶体四周周沿设置有第一进风孔10,所述灶体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孔11。在灶体面板下方,具有三个进风位置,分别是a、b、e,在灶体面板上方,具有两个进风位置,分别是c、d,从而具备了上进风、下进风的燃气灶的双重优点。
当燃气在进入燃烧单元时只能单方向流动,受热气流带动,自下而上从各部件组合间隙吸入新鲜空气助燃,不产生对流,避免出火不均匀以及发生黄色焰火,使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且在燃烧单元燃烧时,火路导向单元在烹饪用具下聚集热量,从而集中对烹饪用具加热。
在使用时,按压灶体1上的电磁阀开关,此时,燃气从吸气管31进入到通气孔圈30,并从通气孔圈30的气体通道301排出,当燃气接触到电火花时,在通气孔圈30上便会产生火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一方面,通过通气孔圈30以及沿通气孔圈30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31配合,使燃气在进入燃烧单元3时只能单方向流动,不产生对流,避免出火不均匀以及发生黄色焰火,使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在燃烧单元3上方设置有火路导向单元4,通过将火路导向单元4设置为碗状结构,在燃烧单元3燃烧时,火路导向单元4在烹饪用具下聚集热量,从而集中对烹饪用具加热;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节能效果可以提高47.8%,热效率能达到80.0%,并且多次进风供氧充足,火焰呈蓝紫色,温度高达960℃,热量利用率高。相比之下,传统燃气灶的火焰燃烧温度为600-800℃,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温度更高,加热效率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包括含有至少一个加热组件的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自下往上依次设置于灶体上的反射单元、燃烧单元、及火路导向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通气孔圈、及沿该通气孔圈的切线方向连通设置的吸气管,所述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圈下方,所述火路导向单元的火路通道对应所述通气孔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圈包括通气腔、及与该通气腔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吸气管与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开口朝向所述通气孔圈的中轴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反射单元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有第二定位孔,一定位销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从而将所述燃烧单元、反射单元固定于所述灶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为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表面设置为第一耐高温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路导向单元包括水盆及设置于所述水盆上的火路导向器,所述水盆上端通过垫圈设置于所述灶体上表面,所述水盆中部凸起形成有聚火环,所述聚火环中部对应所述通气孔圈纵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火路导向器设置导向腔室,于所述导向腔室中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火路导向器的下端套设于所述聚火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路导向器与所述聚火环之间设置有支撑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室内壁上覆盖有第二耐高温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火环内壁与所述通气孔圈上沿之间设置有第一进气间隙以用于使燃烧更加充分。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路导向器上端外沿上间隔分布设置有若干第一进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内焰式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四周周沿设置有第一进风孔,所述灶体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进风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15156.5U CN212901612U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15156.5U CN212901612U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01612U true CN212901612U (zh) | 2021-04-06 |
Family
ID=7524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15156.5U Active CN212901612U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016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3717A (zh) * | 2021-09-18 | 2021-12-17 | 广东惠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双内焰燃烧器 |
-
2020
- 2020-08-17 CN CN202021715156.5U patent/CN2129016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3717A (zh) * | 2021-09-18 | 2021-12-17 | 广东惠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双内焰燃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4127725A1 (zh) | 一种鼓风式全预混家用燃气灶 | |
KR20140047597A (ko) | 적외선 가스 버너 | |
CN206695132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8205075U (zh) | 燃气灶 | |
CN109185883B (zh) |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6608950U (zh) | 一种红外线蜂窝燃烧器 | |
CN212901612U (zh) | 一种内焰式燃气灶 | |
CN204141627U (zh) | 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 | |
CN210219760U (zh) | 一种新型大气式上进风燃烧器 | |
CN104296181A (zh) | 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 | |
CN112944398A (zh) | 一种防干烧平板燃烧器及灶具 | |
CN11026031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204901873U (zh) | 带有风箱的导气帽式炉芯的节能型炉具 | |
CN207196910U (zh) | 一种燃气热水器 | |
CN213453621U (zh) | 防空烧预混燃烧集热利用3合1一体化节能整体护膛 | |
CN212377969U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 |
WO2013152581A1 (zh) |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红外线燃气燃烧器 | |
CN108730979A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10004395U (zh) |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 |
CN113108282A (zh) | 燃气灶环形薄火燃烧器 | |
CN109163359B (zh) | 一种中餐燃气炒菜灶 | |
CN219868002U (zh) | 一种可提高进风量的燃烧炉头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
CN222911626U (zh) | 一种双分火器燃烧炉头 | |
CN217057535U (zh) | 一种燃烧器火盖 | |
CN111578318A (zh) | 一种具有涡旋式吸油烟机的回热型节能环保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