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78459U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78459U CN212878459U CN202021078313.6U CN202021078313U CN212878459U CN 212878459 U CN212878459 U CN 212878459U CN 202021078313 U CN202021078313 U CN 202021078313U CN 212878459 U CN212878459 U CN 2128784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link
- hinged
- mounting plat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机械伸展单元及驱动机构,每个机械伸展单元包括坐垫支撑组件和靠背组件;驱动机构包括线性致动器、前马达管和后马达管,线性致动器用以先后驱动所述前马达管、后马达管做进给运动;坐垫支撑组件包括座部安装板,靠背组件包括背靠件、第二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包括底部连杆,座部安装板的中部铰接有第一转动件,底部连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连接;后马达管驱动所述第一转动相对于第二转动件转动以带动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部连杆;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也构成了座部安装板的中部支撑,增强座部安装板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在基本上坐立的位置支承使用者身体的运动装潢家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存在允许使用者相对于座部向前伸展脚凳或凳榻和向后后仰靠背的后仰座椅单元。这些已有的座椅单元通常提供三种基本位置:标准的非后仰的收拢位置;伸展位置;以及后仰位置。在收拢位置,底部处于总体上水平的取向而靠背设置成基本直立。另外,如果座椅单元包括附装有机械装置的凳榻,则机械装置折叠使得凳榻不伸展。在通常称为电视(“TV”)位置的伸展位置,凳榻向座部的前方伸展,与此同时靠背,坐垫向后转4度左右的角度,以保证座椅单元的乘坐者舒适地观看电视;在后仰位置,靠背从伸展位置向后定位成与座部成钝角关系以供休息或睡眠。
目前行业内的多种现代的座椅单元诸如躺椅或沙发适用于上述调整功能;目前比较普遍的是采用扳手来控制座椅单元打开;但为了扩大座椅单元的使用范围,提高座椅单元的使用舒适度,目前,许多座椅单元还结合马达提供动力调整,将靠背,坐垫和搁腿板通过马达来驱动以带动靠背、坐垫和搁腿板张开或收拢,以满足使用要求。
尽管许多常规的躺椅能令人满意地操作,但家具制造商们仍然不断追求研制改进的椅子框架和功能架,以便降低系统的复杂性。申请号为“201110021296.1”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导槽与伸入导槽内的顺序元件来实现座椅单元后仰或收拢的联动机构及座椅单元,其通过顺序元件于导槽内滑动实现座椅单元状态的变化。但是上述仍存在以下问题;
1、在靠背收拢或伸展的过程中,滑槽所在板块相对上移或下降带动用于坐垫支撑的部件转动,由于滑槽与元件的配合运动轨迹不够顺畅,其用于坐垫支撑的部件转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跳动或者位移的问题。
2、在坐垫支撑的部件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坐垫支撑的部件的中部起伏大于坐垫支撑的部件的首尾的起伏,影响用户的乘坐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电机驱动位于座部安装板与底座之间的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以带动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座实现座部安装板升降,且座部安装板的头尾两端分别通过前支撑件、后支撑件与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连接以带动背靠件转动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再进一步说,在该电动机械伸展装置中,两个曲柄连杆各自的一个分支于转动过程中始终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使得前支撑件、后支撑件的相对升降高度与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的升降高度相同,使得座部安装板可以整体平行上下移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呈镜像对称设置有两个机械伸展单元,每个机械伸展单元均包括脚凳组件、坐垫支撑组件和靠背组件;
位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之间的驱动机构,包括线性致动器、前马达管和后马达管,所述线性致动器分别和前马达管、后马达管连接,用以先后驱动所述前马达管、后马达管做进给运动;
所述前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脚凳组件连接,以带动脚凳组件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坐垫支撑组件包括座部安装板,所述靠背组件包括背靠件、用以带动所述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的靠背驱动连杆机构,所述背靠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安装板上,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底部连杆,所述底部连杆位于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座部安装板相对平行;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中部铰接有第一转动件,所述底部连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后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随所述后马达管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以带动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部连杆;
且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部连杆的头尾两端的两个曲柄连杆,每个曲柄连杆均包括两个分支,两个曲柄连杆中各自的一个分支上分别铰接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后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座部安装板的头尾两端相连,用以于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部连杆时带动两个曲柄连杆转动,继而引发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带动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于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曲柄连杆中各自的另一个分支始终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座部安装板一侧的第二横向连杆,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背靠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前端铰接有前纵向连杆,所述前纵向连杆为位于底部连杆头端的曲柄连杆,所述前纵向连杆的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底部连杆与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件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转动件平行。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背靠件处于收合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卡槽内壁相抵。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靠背组件还包括第三横向连杆和曲柄连接件,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背靠件的尾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所述曲柄连接件为位于底部连杆尾端的曲柄连杆中,所述曲柄连接件的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底部连杆于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交会处与曲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后支撑件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背靠件处于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后支撑件的侧壁相抵。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座部安装板平行的第一横向连杆,所述第一横向连杆可转动地联接到脚凳组件中的第一凳塌连杆,所述脚凳组件中的第一凳塌连杆的尾端、第二凳塌连杆的尾端与所述座部安装板铰接,所述第一横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所述后纵向连杆通过后支撑件与所述座部安装板铰接,所述座部安装板、第一凳塌连杆、第二凳塌连杆、第一横向连杆、后纵向连杆和后支撑件构成脚凳连杆机构用以带动所述脚凳组件相对于座部安装板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前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第二凳塌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脚凳连杆机构运转。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机械伸展单元的支撑组件。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上铰接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的头尾相互铰接,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与所述支撑板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与底部连杆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组件可以随着机械伸展单元的形态变化而转动,持续进行支撑。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支撑连杆铰接,且第一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延伸段与后纵向连杆铰接。避免与底部连杆发生干涉。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所述机械伸展单元的方向弯曲。避免与曲柄连接件发生干涉。
有益效果
1、位于座部安装板与底座之间的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以带动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座实现座部安装板升降。在实现座部安装板升降的同时,由于第一转动件位于座部安装板的中部,第二转动件位于底部连杆的中部,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也构成了座部安装板的中部支撑,增强座部安装板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靠背驱动连杆机构驱动座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及背靠件的移动,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利用的滑槽顶起坐框的传动方式,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更加满足人们对物质舒适的需求。
3、底部连杆的头端两端均铰接有曲柄连杆,两个曲柄连杆分别铰接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不仅实现了驱动背靠件的移动,且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也对座部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4、两个曲柄连杆均呈V形,两者各自的其中一个分支于转动过程中始终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使得前支撑件、后支撑件的相对升降高度与第一转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件的升降高度相同,使得座部安装板整体平行上下移动,在升降过程中,座部安装板整体不会有较大的凹凸起伏变化,提高了乘坐者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机械伸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脚凳组件与脚凳连杆机构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脚凳组件与脚凳连杆机构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靠组件与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在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靠组件与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在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前纵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曲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弯曲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背靠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机械伸展单元于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收拢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收合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16为机械伸展单元在脚凳组件处于伸展位置且靠背组件处于后仰位置时的正试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底座,2-机械伸展单元,3-脚凳组件,31-搁脚板,32-第一凳塌连杆,33-第二凳塌连杆,34-第三凳塌连杆,35-第四凳塌连杆,4-坐垫支撑组件,41-座部安装板,5-靠背组件,51-背靠件,511-靠背插入段,512-连接段,52-第二横向连杆,53-第三横向连杆,531-第二凸起,54-曲柄连接件,541-第三连接板,542-第四连接板,543-第一凸起,6-第一横向连杆,7-后纵向连杆,71-限位槽,8-后支撑件,9-前纵向连杆,91-第一连接板,92-第二连接板,93-卡槽,10-前支撑件,101-限位件,11-底部连杆,12-支撑组件,121-支撑板,122-支撑连杆,123-弯曲连杆,1231-第一延伸段,1232-第二延伸段,13-驱动组件,131-线性致动器,132-前马达管,133-后马达管,134-滑块,135-驱动导轨,滑动槽136,14-第一转动件,15-第二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1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包括底座1及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于底座1上呈镜像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机械伸展单元2均包括脚凳组件3、坐垫支撑组件4和靠背组件5。
底座上还设置有位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之间的驱动机构13。驱动机构13包括线性致动器131、前马达管132和后马达管133。线性致动器131分别和前马达管132、后马达管133连接,以先后驱动所述前马达管132、后马达管133做进给运动。
具体的,在本方案中线性致动器131为平推电机,前马达管132与平推电机上的驱动导轨135的前端连接,且前马达管1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脚凳组件3连接。其中,脚凳组件3包括搁脚板31,所述搁脚板31上连接有第三凳塌连杆34与第四凳塌连杆35,第三凳塌连杆34与第四凳塌连杆35相互平行,第三凳塌连杆34上铰接有第一凳塌连杆32,第四凳塌连杆35上铰接有第二凳塌连杆33,第一凳塌连杆32与第二凳塌连杆33相平行,第二凳塌连杆33与第三凳塌连杆34相互交叉且于交叉处相铰接。前马达管1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凳塌连杆33连接。坐垫支撑组件4包括座部安装板41,座部安装板41的一侧设有与座部安装板41平行的第一横向连杆6。第一横向连杆6的头端可转动地联接到第一凳塌连杆32上,第一凳塌连杆32的尾端(即远离搁脚板31的一端)、第二凳塌连杆33的尾端均与座部安装板41铰接。前马达管131驱动脚凳组件3伸展的过程及其限位关系可参考申请号为“201521033364.6 ”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具》。前马达管131驱动第二凳塌连杆33向前伸展,进而带动第三凳塌连杆34配合第一凳塌连杆32与第四凳塌连杆35向前伸展顶升搁脚板31至伸展位置。而当搁脚板31至伸展位置时,第二凳塌连杆33上的限位件与第三凳塌连杆34的侧壁相抵,形成行程限位。
同时,第一横向连杆6的尾端(即远离搁脚板31的一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7,后纵向连杆7的中部铰接有曲柄连接件54,该曲柄连接件54为背靠组件中的一个部件。在本方案中,如图9所示,曲柄连接件54包括第三连接板541与第四连接板542,第三连接板541与第四连接板542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其中,第四连接板542铰接有后支撑件8。曲柄连接件54通过后支撑件8与座部安装板41连接。具体的,后支撑件8的尾端(即远离背靠件51的一端)与曲柄连接件54上的第四连接板542铰接,而后支撑件8的头端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连接。同时,后纵向连杆7与曲柄连接件54于第三连接板541和第四连接板542的交会处铰接。
第一凳塌连杆32和第二凳塌连杆33构成凳塌连杆组,通过座部安装板41、凳塌连杆组、第一横向连杆6、后纵向连杆7、曲柄连接件54和后支撑件8构成一个大致呈四边形的自锁闭环式脚凳连杆机构,用以在脚凳组件3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时,配合脚凳组件3做伸缩动作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脚凳组件3的动作变形。
当第一横向连杆6朝搁脚板31方向移动时,如图5所示,脚凳连杆机构运转收缩。反之,当第一横向连杆6朝远离搁脚板31方向的移动时,脚凳连杆机构运转扩展。通过多个连杆构成连杆组件,在脚凳组件3的收缩的过程中连杆机构运动平稳,使得脚凳组件3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提高了产品的舒适度。
本方案中,靠背组件5包括背靠件51、第二横向连杆52和第三横向连杆53。该方案中,如图11所示,背靠件51为L形连杆,其于弯折处的两侧分别为靠背插入段511、连接段512。其中靠背插入段511用于插入靠背。连接段512与第三横向连杆53铰接背靠件51于弯折处与座部安装板41铰接。
第二横向连杆52平行设于第一横向连杆6的一侧,第三横向连杆53与第二横向连杆52的尾端铰接。且第二横向连杆52的前端(即远离搁脚板31的一端)还铰接有前纵向连杆9,前纵向连杆9的中部铰接有和底座1固定连接的底部连杆11,底部连杆11与后纵向连杆7的尾端铰接,曲柄连接件54的第三连接板541与第三横向连杆53铰接。且如上述脚凳连杆机构中所述的,曲柄连接件54的第四连接板542还铰接有后支撑件8,曲柄连接件54通过后支撑件8与座部安装板41连接。具体的,后支撑件8的尾端与曲柄连接件54铰接,而后支撑件8的头端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连接。同时,后纵向连杆7与曲柄连接件54于第三连接板541和第四连接板542的交会处铰接。
通过第三横向连杆53、第二横向连杆52、前纵向连杆9、底部连杆11、后纵向连杆7、曲柄连接件54构成靠背驱动连杆机构用以带动靠背组件5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方案中,底部连杆11位于座部安装板41的下方且与座部安装板41大致平行。且座部安装板41的中部铰接有第一转动件14,所底部连杆11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转动件15,第一转动件14与第二转动件15可转动连接。后马达管1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2中的第一转动件14连接。为了避免第一转动件14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及底部连杆11发生干涉,在本方案中,如图14所示,第一转动件14包括第一转动板141、第二转动板142、第三转动板143及第四转动板144,且第一转动板141、第二转动板142、第三转动板143及第四转动板144沿第一转动件14长度方向依次交叉设置,使得第一转动件14呈W形结构。其中第一转动板141与座部安装板41铰接,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位于第一转动板141和第二转动板142之间。且第二转动件15与第三转动板143铰接,第四转动板144与后马达管133连接。
在本方案中后马达管133上连接有滑动块134,滑动块134上设置有滑动槽136,滑动块134通过该滑动槽136滑动设置于与平推电机相连的驱动导轨135上。当脚蹬组件3移动至伸展位置时,平推电机仍在运转通过滑动块134欲迫使前马达管131向前运动,但是由于第二凳塌连杆33上的限位件与第三凳塌连杆34的侧壁相抵,形成行程限位。使得可于驱动导轨135相对滑动的滑动块134移动,即平推电机驱动后马达管133移动,进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4随后马达管133相对于第二转动件15转动。第一转动件14与第二转动件15的纵向长度之和增加,进而使得座部安装板41远离底部连杆11。由于第一转动件14位于座部安装板41的中部,第二转动件15位于底部连杆11的中部,第一转动件14与第二转动件15也构成了座部安装板41的中部支撑,增强座部安装板41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且在此过程中,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运作(即靠背组件5向后仰位置移动时),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纵向间距增大,如图7所示,第二横向连杆52向远离背靠件51的方向移动,拉扯第三横向连杆53进而带动背靠件51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翻转,直至背靠件51处于后仰位置。
同时,底部连杆11的头端两端均可转动连接有曲柄连杆。每个曲柄连杆均包括两个分支。具体的,两个曲柄连杆分别为上述的曲柄连接件54和前纵向连杆9。曲柄连接件54的两个分支为第三连接板541与第四连接板542。
在本方案中前纵向连杆9的尾端上设置有前支撑件10。在第一转动件14随后马达管133相对于第二转动件15转动的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和曲柄连接件54转动,前纵向连杆9与前支撑件10的纵向长度之和增大,曲柄连接件54与后支撑件8的纵向长度之和增大,于底部连杆11和座部安装板41的头尾两端顶撑底部连杆11和座部安装板41,使得座部安装板41远离底部连杆11,由于底部连杆11与底座1固定连接,座部安装板41远离底部连杆11即完成了座部安装板41的上升动作。前支撑件10和后支撑件8不仅实现了驱动背靠件的移动,且前支撑件10和后支撑件8也对座部安装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前纵向连杆9的两个分支为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连接板92,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连接板92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底部连杆11与前纵向连杆9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铰接,第一连接板91与第二横向连杆52铰接,第二连接板92与所述前支撑件10铰接。前支撑件10与座部安装板41固定相连,在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运作时,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纵向间距增大,此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翻转。由于前纵向连杆9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与底部连杆11铰接,前纵向连杆9的第二连接板92与前支撑件10铰接,在前纵向连杆9翻转的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顶升前支撑件10。
且在本方案中,前纵向连杆9的第一连接板91与曲柄连接件54的第三连接板541均相对于第一转动件14平行设置。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转动的过程中前纵向连杆9的第一连接板91与曲柄连接件54的第三连接板541始终与第一转动件14保持平行,使得三个部件的转动角度始终保持一致。进而,使得前支撑件10、后支撑件8的相对升降高度与第一转动件14相对于第二转动件15的升降高度相同,使得座部安装板41整体平行上下移动,在升降过程中,座部安装板41整体不会有较大的凹凸起伏变化,提高了乘坐者的舒适程度。且通过前纵向连杆9与曲柄连接件54为V字型结构,相较于直线连杆缩短了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间距,节省了安装空间。
且第三横向连杆53上设置有第二凸起531。具体的,本方案中,第二凸起531为贯穿第三横向连杆53的限位轴的轴头。当背靠件51处于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531与所述后支撑件8的侧壁相抵。通过第二凸起531与后支撑件8的侧壁相抵形成限位,防止背靠件51持续后仰下落。同样的,在防止背靠件51持续后仰下落的同时,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停止运作也对座部安装板形成了行程限位,使得座部安装板可以抬升到指定的位置。
反之,当平推电机反转,第一转动件14相对于第二转动件15反向转动达到带动座部安装板41下降的目的。且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运作使得第二横向连杆52与底部连杆11的纵向间距减小时(即靠背组件5向收合位置移动时),第二横向连杆52向背靠件51方向移动,推动第三横向连杆53带动背靠件51相对于座部安装板41翻转直至背靠件51处于收合位置。
同时,前纵向连杆9于第一连接板91和第二连接板92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93,前支撑件10朝脚凳组件3方向倾斜向上设有支撑延伸段,且于该支撑延伸段上设置有限位件101,在本方案中,限位件101为一个柱状限位块。具体的,该柱状限位块为贯穿前支撑件的限位轴的轴头。当背靠件51处于收合位置时,柱状限位块与上述卡槽93内壁相抵。对前纵向连杆9形成行程限位,避免前纵向连杆9转动超出行程,进而防止背靠件51过度转动超过收合位置所处的预设点位。同样的,在防止背靠件51过度转动超过收合位置所处的预设点位的同时,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停止运作也对座部安装板41形成了行程限位,使得座部安装板41可以下降到指定的位置。
通过第一转动件14与第二转动件15的转动配合、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带动前支撑件10及后支撑件8升降来驱动座部安装板41上升或下降和驱动背靠件51转动,克服了市场上普遍利用的滑槽顶起坐框的传动方式,其运动平稳,伸展过程连贯无微量跳动感知,具有极好的体验感,更加满足人们对物质舒适的需求。同时本方案中脚凳组件3和靠背组件5分别通过两个连杆机构驱动,其结构运行也更加稳定,提高使用者在产品使用时的舒适感。另外,请参阅图12-15,本方案中座部安装板41、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相互平行,在运作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涉,保证机构平稳运行。且座部安装板41、第一横向连杆6、第二横向连杆52所处高度近乎一致,大幅减少了机械伸展单元2的纵向高度,便于电动机械伸展装置的后续装配。
且本方案中,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机械伸展单元2的支撑组件12。具体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121,支撑板121与底座连接,且支撑板121通过多段连杆与机械伸展单元2可转动连接。再具体的,支撑板121上铰接有连杆组,连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122,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122的头尾相互铰接。其中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122与支撑板121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122与底部连杆11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组件12可以随着机械伸展单元2的形态变化而转动,持续进行支撑。同时,本实施例中,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122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123。如图10与图15所示,所述弯曲连杆123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1231与第二延伸段1232。其中第二延伸段1232与支撑连杆122铰接,且第二延伸段1232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11的方向弯曲,第一延伸段1232与后纵向连杆7铰接。通过弯曲连杆123带动支撑连杆122随着后纵向连杆7的转动而转动,且通过第二延伸段1231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11的方向弯曲避免与底部连杆11发生干涉。且第一延伸段1231沿自身长度还向远离所述机械伸展单元2的方向弯曲。避免第一延伸段1231与曲柄连接件54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各连杆之间的铰接方式均采用柱轴和衬套的轴承式运动副。但是在保证伸展装置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铰接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所提到的平行均为大致平行,既可以指两者严格平行的情况,又可以允许两个相互平行的部件之间可以有较小的角度偏转。比如两者之间有1-3度的夹角,原则上是在起到驱动作用时,使得座部安装板41在上下移动时保持相同的姿态。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呈镜像对称设置有两个机械伸展单元,每个机械伸展单元均包括脚凳组件、坐垫支撑组件和靠背组件;
位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之间的驱动机构,包括线性致动器、前马达管和后马达管,所述线性致动器分别和前马达管、后马达管连接,用以先后驱动所述前马达管、后马达管做进给运动;
所述前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脚凳组件连接,以带动脚凳组件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坐垫支撑组件包括座部安装板,所述靠背组件包括背靠件、用以带动所述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的靠背驱动连杆机构,所述背靠件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安装板上,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底部连杆,所述底部连杆位于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座部安装板相对平行;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中部铰接有第一转动件,所述底部连杆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连接;
所述后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随所述后马达管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以带动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部连杆;
且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部连杆的头尾两端的两个曲柄连杆,每个曲柄连杆均包括两个分支,两个曲柄连杆中各自的一个分支上分别铰接有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后支撑件分别与所述座部安装板的头尾两端相连,用以于座部安装板远离或靠近底部连杆时带动两个曲柄连杆转动,继而引发靠背驱动连杆机构带动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于靠背组件在收合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曲柄连杆中各自的另一个分支始终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驱动连杆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座部安装板一侧的第二横向连杆,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背靠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前端铰接有前纵向连杆,所述前纵向连杆为位于底部连杆头端的曲柄连杆,所述前纵向连杆的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底部连杆与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前支撑件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始终与第一转动件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向连杆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交会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前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背靠件处于收合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卡槽内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组件还包括第三横向连杆和曲柄连接件,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尾端与所述背靠件的尾端相互铰接,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中部与所述第二横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所述曲柄连接件为位于底部连杆尾端的曲柄连杆中,所述曲柄连接件的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交叉设置构成V字型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的头端铰接,所述底部连杆于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的交会处与曲柄连接件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后支撑件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始终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向连杆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背靠件处于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后支撑连杆的侧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安装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座部安装板平行的第一横向连杆,所述第一横向连杆可转动地联接到脚凳组件中的第一凳塌连杆,所述脚凳组件中的第一凳塌连杆的尾端、第二凳塌连杆的尾端与所述座部安装板铰接,所述第一横向连杆的尾端铰接有后纵向连杆,所述后纵向连杆通过后支撑连杆与所述座部安装板铰接,所述座部安装板、第一凳塌连杆、第二凳塌连杆、第一横向连杆、后纵向连杆和后支撑连杆构成脚凳连杆机构用以带动所述脚凳组件相对于座部安装板在收拢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前马达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械伸展单元中的第二凳塌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脚凳连杆机构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机械伸展单元的支撑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上铰接有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包括多根支撑连杆,且相邻两根支撑连杆的头尾相互铰接,位于头端的支撑连杆与所述支撑板铰接,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与底部连杆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尾端的支撑连杆上可转动连接有弯曲连杆,所述弯曲连杆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延伸段与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支撑连杆铰接,且第一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底部连杆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延伸段与后纵向连杆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沿自身长度向远离所述机械伸展单元的方向弯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8313.6U CN212878459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8313.6U CN212878459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78459U true CN212878459U (zh) | 2021-04-06 |
Family
ID=75277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8313.6U Active CN212878459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784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9659A (zh) * | 2021-06-07 | 2021-08-10 | 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框架 |
WO2023000512A1 (zh) * | 2021-07-22 | 2023-01-26 |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坐具单元及坐具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21078313.6U patent/CN2128784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9659A (zh) * | 2021-06-07 | 2021-08-10 | 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框架 |
WO2023000512A1 (zh) * | 2021-07-22 | 2023-01-26 |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坐具单元及坐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39052A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US8727433B2 (en) |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for a lifting recliner | |
CN111820648B (zh) | 一种高抬腿座椅机构及座椅 | |
CN214631129U (zh) |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 |
CN116687147A (zh) | 用于可活动的座椅单元的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 |
CN112293997B (zh) | 一种动力伸展装置 | |
CN111685520B (zh) |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2878459U (zh) | 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0748190U (zh) | 一种手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
CN105962667A (zh) | 一种机械伸展装置及座椅单元 | |
WO2013104150A1 (zh) | 坐卧式家具的家具底架 | |
CN212630322U (zh) | 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 |
WO2021248703A1 (zh) | 机械伸展单元及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0748189U (zh) |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 |
CN108135360A (zh) | 用于高腿座椅单元的自动联动机构 | |
CN113040556B (zh) | 一种用于沙发的背部联动机构 | |
CN213820608U (zh) | 动力伸展装置 | |
CN220458964U (zh) | 一种座椅单元及座椅 | |
CN216316592U (zh) | 一种座椅的机械伸展单元 | |
CN110693227A (zh) | 一种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
CN213282222U (zh) | 一种背靠驱动机构 | |
CN215304365U (zh) | 动力总成及动力伸展装置 | |
CN216797048U (zh) | 一种压缩型座椅伸缩装置及座椅单元 | |
CN213282221U (zh) |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 |
CN211092857U (zh) |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电动机械伸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2 Address after: 313000 Factory building No. 7, Jier Road West (Kangshan Industrial Park),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Patentee after: YMO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300 No.1, Yongyi West Road, Dipu Town,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UE FURNITUR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