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9981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69981U CN212869981U CN202021578094.8U CN202021578094U CN212869981U CN 212869981 U CN212869981 U CN 212869981U CN 202021578094 U CN202021578094 U CN 202021578094U CN 212869981 U CN212869981 U CN 2128699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machine body
- outl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多个轴流风机,所述多个轴流风机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实现向前方出风,且出风顺畅,新风量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新风出风的风阻,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新风的送风距离,提高换新速度,进而可以在室内更好的循环,且新风出风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装置通常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侧面,受空调器室内机的长度、高度、宽度等空间尺寸的限制,新风装置通常不能设计得过大,从而新风量和噪声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另外,现有的大多数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装置采用前向离心风道向空调器室内机的顶部出风,受安装高度的影响,空调器室内机的顶部距离天花板较近,容易导致新风出风受阻,难以在室内产生较好的循环,从而影响新风在室内的送风距离和换新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量大、出风顺畅、噪声低并且新风出风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多个轴流风机,所述多个轴流风机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机体的前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新风模块包括多个轴流风机以及多个轴流风机设在至少一个出风口处,可以实现向前方出风,且出风顺畅,新风量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新风出风的风阻,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新风的送风距离,提高换新速度,进而可以在室内更好的循环,且新风出风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风腔组件,所述风腔组件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腔组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轴流风机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开口处,多个所述出风口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开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组件包括:第一风腔板,所述第一风腔板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开口;第二风腔板,所述第二风腔板设在所述第一风腔板的后方;围板,所述围板连接在所述第一风腔板和所述第二风腔板的边缘之间,所述围板、所述第一风腔板和所述第二风腔板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风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开口处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所述延伸部内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均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设在所述出风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组件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风腔组件为扁平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组件的上游设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竖向放置且沿前后方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进一步包括:多组第一导风板组,多组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出风口处,每组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左右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处,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可左右摆动;多组第二导风板组,多组所述第二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出风口处,每组所述第二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上下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并且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可上下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轴流风机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新风模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10;机体1;前表面11;出风口111;
新风模块2;轴流风机21;风腔组件22,风道23;
第一风腔板221;第二风腔板222;围板223;
延伸部224;开口225,出风风道226;
净化组件24;新风管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空调器室内机10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空调器室内机10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空调器室内机,而不限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可选地,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为单冷机,也可以为冷暖机。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1和新风模块2。
具体而言,参照图1,机体1的前表面11形成有至少一个出风口111,这里,“前表面11”指的是机体1的面向用户的一侧表面。参考图1和图3,新风模块2设在机体1上。新风模块2适于将室外空气净化后导入室内,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新风模块2包括多个轴流风机21,多个轴流风机21设在至少一个出风口111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机体1的前表面11可以仅形成有一个出风口111,此时,多个轴流风机21可以均设置在这一个出风口111处。当至少一个轴流风机21工作时,由于通过新风模块2的新风可以在轴流风机21的作用下流经轴流风机21并从出风口111送入室内,同时,周围的空气还可以在轴流风机21的带动下向出风口111流动,从而增大了空调器室内机10的新风出风量,且方便了出风口111的加工。
当然,出风口111还可以为多个,此时多个出风口111可以与多个轴流风机21一一对应布置。由此,机体1的前表面11仅在与轴流风机21对应的位置具有出风口111,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灰尘等通过出风口111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内部,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0的洁净度。
当开启空调器室内机1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新风功能时,室外空气可以在至少一个轴流风机21的作用下通过新风模块2进入到机体1内,并流经轴流风机21,从机体1的前表面11的至少一个出风口111向前出风,最终进入到室内。与传统的新风装置的出风方式相比,由于新风从机体1的前表面11送出,且轴流风机21的直径相对较大,出风面积相对更大,出风方向顺畅,从而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新风模块2向上出风导致新风出风受阻难以在室内良好循环的问题。而且,轴流风机21具有风量大,噪声低的优点。另外,多个轴流风机21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0的新风出风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机体1的前表面11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111,并将新风模块2的多个轴流风机21设置在至少一个出风口111处,可以实现向前方出风,且出风顺畅,新风量大,可以有效地降低新风出风的风阻,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新风的送风距离,提高换新速度,进而可以在室内更好的循环,且新风出风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出风口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11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由此,在保证有效提高出风量的同时,由于多个出风口111在机体1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从而扩大了送风范围。图1中显示了三个出风口111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两个或者多于三个出风口111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新风模块2还包括风腔组件22,风腔组件22内限定出风道23。风腔组件22上形成有多个开口225,多个轴流风机21分别设在多个开口225处,多个出风口111分别通过多个开口225与风道23连通。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多个开口225与多个出风口111一一对应。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具有风道23的风腔组件22,可以有效地将风道23与机体1内部隔离开,使得新风在空调器室内机10内的流动始终位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保证了新风的清洁,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而且,进入风腔组件22的新鲜空气可以沿着风道23行进并通过风腔组件22中的多个开口225,在多个轴流风机21的作用下分别从多个出风口111吹出,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大新风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图3,风腔组件22可以包括第一风腔板221、第二风腔板222和围板223,第一风腔板221上形成有多个上述开口225,第二风腔板222设在第一风腔板221的后方,围板223连接在第一风腔板221和第二风腔板222的边缘之间,围板223、第一风腔板221和第二风腔板222之间共同限定出风道23。由此,通过设置包括第一风腔板221、第二风腔板222和围板223的风腔组件22,可以有效保证新风在空调器室内机10内的流动始终位于一个封闭空间内,保证了新风的清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且风腔组件22的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每个开口225处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224,延伸部224的前端与出风口111相连,延伸部224内限定出出风风道226,出风风道226与风道23和出风口111均连通,轴流风机21设在出风风道226内。当空调器室内机10工作时,进入风道23的新鲜空气可以在轴流风机21的作用下通过出风风道226从出风口111吹出。在上述过程中,出风风道226可以调整气流的流动方向,保证从出风口111送出的气流能够向前出风,从而可以进一步延长空调器室内机10的送风距离。而且,通过将轴流风机21设置在出风风道226内,使得对旋轴流风扇33与出风口111彼此间隔开,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4,风腔组件22可以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此时风腔组件22的延伸方向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前表面11的延伸方向一致。如此设置,在保证新风气流可以顺利通过风道23流向出风口111的同时,可以使风腔组件22更加贴近机体1的前表面11布置,从而可以减小风腔组件22在机体1内的占用空间,且不会对空调器室内机10的其它内部部件例如换热器和电控部件等的布局造成影响。
可选地,结合图3-图4,风腔组件22为扁平结构。风腔组件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较小。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风腔组件22安装时的占用空间,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使得风腔组件2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图4,风腔组件22的上游设有净化组件24,净化组件24可以包括过滤网等。如此,室外空气可以先通过净化组件24进行净化,例如可以滤除室外空气中的灰尘、PM2.5颗粒等,得到较为干净的空气,接着,较为干净的空气进入风腔组件22的风道23,并最终从出风口111排出。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的空气首先经过净化组件24过滤再进入风道23,从而室外空气中的灰尘等不易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内,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内部空间的清洁,进而可以保证出风口111吹向室内的新风的洁净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4,净化组件24竖向放置且沿前后方向布置。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净化组件24位于风腔组件22的远离开口225的一端。在安装风腔组件22和净化组件24时,风腔组件22可以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净化组件24沿机体1的宽度方向安装,且将净化组件24安装在机体1的侧面,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空调器室内机10的小型化设计。另外,净化组件24基本上垂直于机体1的前表面11布置,并且其布置方式可以与空调器室内机10的机体1外形相适应,这样便于安装新风模块2。
可选地,过滤网为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高效过滤网。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新风模块2还包括新风管25,新风管25与净化组件24相连。当开启新风功能时,室外空气可以通过新风管25进入到净化组件24内,并在净化组件24内净化后流向风腔组件22。可选地,新风管25可以与净化组件24的下端连接。
可选地,参考图1-图4,净化组件24和出风口111分别位于风腔组件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这样保证了风腔组件22限定的风道23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空调器室内机10进一步包括多组第一导风板组(图未示出)和多组第二导风板组(图未示出)。多组第一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出风口111处,每组第一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多个第一导风板左右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对应的出风口111处,每个第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可左右摆动。多组第二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出风口111处,每组第二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多个第二导风板上下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出风口111处并且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111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可上下摆动。如此设置,不仅可以调节新风在室内的循环速度,还可以实现多种送风形式,满足用户对新风舒适性的不同需求。
例如,当第一导风板组中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左右摆动时,从出风口111吹出的新风可以随着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的左右摆动而循环地左右吹风。这样,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可以实现对新风的左右扫风,从而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循环地左右吹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可以兼顾到空调器室内机10的安装房间的不同位置。
当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上下摆动时,从出风口111吹出的新风可以随着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的上下摆动而循环地上下吹风。这样,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可以实现对新风的上下扫风,从而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循环地上下吹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并且可以促进天花板处的空气和地板处的空气形成对流,更利于新风扩散。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控制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同时摆动,当然,也可以分别单独控制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的摆动。
此外,当轴流风机21运行时,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可以均闭合,此时新风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之间的缝隙吹出,这样可以实现新风的无风感出风。
由此,空调器室内机10可以通过对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的调节,实现新风风吹人、风避人等效果,满足用户对新风形式的多种需求。
可选地,每个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位于相应的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的邻近轴流风机21的一侧(图未示出)。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在前后方向间隔开,可以保证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各自的摆动不受彼此的影响,从而保证多种送风模式的顺利进行。可选地,每个第一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一导风板还可以位于相应的第二导风板组的多个第二导风板的邻近轴流风机21的一侧(图未示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每个第一导风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个第二导风板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这种方向设计,可以保证更多的新风用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且空调器室内机10的外型美观,同时方便了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安装,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可选地,出风口111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多边形等。由此,出风口111的设计简单且美观。
可以理解的是,从出风口111可以仅吹出新风,还可以吹出空调器室内机10的经加热或制冷的空气。其中,从出风口111吹出的新风、或经加热或制冷的空气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具体调节,例如,可以控制从出风口111同时吹出新风和加热或制冷的空气,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轴流风机21并联连接。此时,多个轴流风机21可以分别独立地被控制,既可以同时开启,也可以单独开启,并且每个轴流风机21开启的风速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单独调节。如此,多个轴流风机21的并联连接形式不仅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多新风,加快新风循环速度,更能满足用户对不同新风出风形式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和电控部件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央”、“长度”、“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多个轴流风机,所述多个轴流风机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风腔组件,所述风腔组件内限定出风道,所述风腔组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轴流风机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开口处,多个所述出风口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开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组件包括:
第一风腔板,所述第一风腔板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开口;
第二风腔板,所述第二风腔板设在所述第一风腔板的后方;
围板,所述围板连接在所述第一风腔板和所述第二风腔板的边缘之间,所述围板、所述第一风腔板和所述第二风腔板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口处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所述延伸部内限定出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均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设在所述出风风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组件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风腔组件为扁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腔组件的上游设有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竖向放置且沿前后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位于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组第一导风板组,多组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出风口处,每组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左右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处,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可左右摆动;
多组第二导风板组,多组所述第二导风板组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出风口处,每组所述第二导风板组包括多个第二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上下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并且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可上下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水平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轴流风机并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8094.8U CN212869981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8094.8U CN212869981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69981U true CN212869981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21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78094.8U Active CN212869981U (zh) | 2020-07-31 | 2020-07-31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69981U (zh) |
-
2020
- 2020-07-31 CN CN202021578094.8U patent/CN2128699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017483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0474045B1 (ko) |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WO2021244097A1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2511502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286997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2283803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51150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357775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86998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KR20080060845A (ko) |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 |
CN21500191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286998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86997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06243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197701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30026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30026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693467U (zh) | 新风调湿机 | |
KR100529914B1 (ko) | 덕트 연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88462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86998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9589046U (zh) | 空调装置 | |
CN220552005U (zh) | 新风调湿机 | |
CN215490039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2050698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