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3262U -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53262U CN212853262U CN202021440950.3U CN202021440950U CN212853262U CN 212853262 U CN212853262 U CN 212853262U CN 202021440950 U CN202021440950 U CN 202021440950U CN 212853262 U CN212853262 U CN 2128532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teapot
- boiling
- pot
-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431 Psychomotor Agi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8743 Restles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341 brewed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22 thirs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88 tox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419 toxicity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包括煮茶壶体,所述煮茶壶体左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茶壶握把,所述煮茶壶体右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壶嘴,所述煮茶壶体内壁上部设置有一个限位环,且限位环与煮茶壶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一个滤茶装置,且滤茶装置位于煮茶壶体内部,所述煮茶壶体上部设置有一个茶壶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极简煮叶茶壶,通过在煮茶壶体内部活动连接一个滤茶装置,可以有效的过滤茶叶中的杂质并使茶叶和茶水分离,带来更好的饮茶体验,并且通过将壶嘴和煮茶壶体的倾斜连接和壶盖上通气孔的配合,可以有效实现倒茶时出水断水干净利落,避免茶水外洒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喝茶一直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方式,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在泡茶的过程中,茶壶的好坏很多时候会大大影响茶水的口感和效果,在现有的泡茶茶壶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茶壶结构比较单一简单,不具备过滤茶叶中残渣的功能,导致倒出的茶水中常常含有细微的茶叶杂质,而且未到出的茶水在茶壶内和茶叶长时间浸泡,会导致茶水过浓,从而影响使用的口感,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茶壶在倒茶的过程中的起始动作和结束动作中十分容易导致茶水从壶嘴洒出,造成茶水的浪费,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煮叶茶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包括煮茶壶体,所述煮茶壶体左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茶壶握把,所述煮茶壶体右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壶嘴,所述煮茶壶体内壁上部设置有一个限位环,且限位环与煮茶壶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一个滤茶装置,且滤茶装置位于煮茶壶体内部,所述煮茶壶体上部设置有一个茶壶盖。
优选的,所述滤茶装置包括连接托环和滤茶圆筒,所述滤茶圆筒上设置有密集的蜂窝孔,所述滤茶圆筒与连接托环为一体结构,所述滤茶圆筒的直径尺寸小于限位环的内环直径尺寸,所述连接托环与限位环尺寸一致,所述连接托环位于限位环上端使滤茶装置活动连接在煮茶壶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茶壶盖由壶盖提手、密封盖和连接环组成,所述壶盖提手为球形结构,所述壶盖提手位于密封盖上端且与密封盖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环位于密封盖下端与密封盖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盖上开有一个上下穿通的通气孔,所述密封盖的直径尺寸与煮茶壶体上部内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连接环外环直径尺寸与限位环内环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密封盖位于限位环上方且连接环位于限位环内使茶壶盖和煮茶壶体活动连接,且密封盖上端与煮茶壶体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茶壶盖由壶盖提手、密封盖和连接环组成,所述壶盖提手位于密封盖上端且与密封盖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环位于密封盖下端与密封盖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盖上开有一个上下穿通的通气孔,所述密封盖的直径尺寸与煮茶壶体上部内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连接环外环直径尺寸与限位环内环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密封盖位于限位环上方且连接环位于限位环内使茶壶盖和煮茶壶体活动连接,且密封盖上端与煮茶壶体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茶壶握把与煮茶壶体为一体结构,且茶壶握把与煮茶壶体之间形成一个手位孔。
优选的,所述滤茶装置的高度小于煮茶壶体内部高度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在煮茶壶体内设置一个滤茶装置,滤茶装置中的密集的蜂窝孔可以有效的将茶叶和茶水隔离开,并且可以减少茶叶在的碎叶等掺杂在茶水内,从而使得泡出的茶水更加干净,通过滤茶装置和煮茶壶体之间形成的高度差,实现倒出第一杯茶水后自然实现茶叶与茶水分离,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饮用口感更加,并且通过将壶嘴和煮茶壶体呈四十度倾斜安装,将壶嘴的出水口面设置呈凹形弧面,再配合壶盖上的通气孔连通内部外部空气,使得在倒茶的过程中,起始动作出水干净利落,结束动作快速断流,从而避免倒茶过程中茶水从壶嘴洒出,减少茶水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壶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壶的滤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壶的茶壶盖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煮茶壶体;2、茶壶握把;3、壶嘴;4、滤茶装置;5、茶壶盖;6、限位环;7、出茶孔;8、手位孔;41、连接托环;42、滤茶圆筒;43、蜂窝孔;51、壶盖提手;52、通气孔;53、密封盖;54、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包括煮茶壶体1,煮茶壶体1左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茶壶握把2,煮茶壶体1右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壶嘴3,煮茶壶体1内壁上部设置有一个限位环6,且限位环6与煮茶壶体1为一体结构,限位环6上设置有一个滤茶装置4,且滤茶装置4位于煮茶壶体1内部,煮茶壶体1上部设置有一个茶壶盖5。
滤茶装置4包括连接托环41和滤茶圆筒42,滤茶圆筒42上设置有密集的蜂窝孔43,蜂窝孔43可以将茶叶限制在滤茶圆筒42内,滤茶圆筒42与连接托环41为一体结构,滤茶圆筒42的直径尺寸小于限位环6的内环直径尺寸,使滤茶圆筒42可以正常到达煮茶壶体1内部,连接托环41与限位环6尺寸一致,使限位环6可以限制连接托环41从而托起滤茶装置4,连接托环41位于限位环6上端使滤茶装置4活动连接在煮茶壶体1内部;茶壶盖5由壶盖提手51、密封盖53和连接环54组成,所述壶盖提手51为球形结构,方便提起,壶盖提手51位于密封盖53上端且与密封盖53为一体结构,连接环54位于密封盖53下端与密封盖53为一体结构,密封盖53上开有一个上下穿通的通气孔52,通气孔52在倒水过程中利用空气循环有利于断水,密封盖53的直径尺寸与煮茶壶体1上部内直径尺寸相对应,连接环54外环直径尺寸与限位环6内环直径尺寸相对应,密封盖53位于限位环6上方且连接环54位于限位环6内使茶壶盖5和煮茶壶体1活动连接,且密封盖53上端与煮茶壶体1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煮茶壶体1与壶嘴3呈倾斜角度四十度为一体结构,便于茶水倒出,煮茶壶体1与壶嘴3接触的壶壁上开有出茶孔7,壶嘴3通过出茶孔7与煮茶壶体1内部连通,壶嘴3出水端端面为凹形曲面,使得断水干净利落;茶壶握把2与煮茶壶体1为一体结构,且茶壶握把2与煮茶壶体1之间形成一个手位孔8,手位孔8尺寸吻合人体手部尺寸,方便壶体的端起,;滤茶装置4的高度小于煮茶壶体1内部高度的一半,为煮茶壶体1内部底部留出茶水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极简煮叶茶壶,使用时,将滤茶装置4放入煮茶壶体1内,限位环6会限制滤茶装置4上的连接托环41的位置,是滤茶装置4连接在煮茶壶体1内部且使煮茶壶体1内部形成一定的空余空间,将茶叶放入滤茶装置4上的滤茶圆筒42内,向煮茶壶体1内注入烧好的沸水,盖好茶壶盖5,茶壶盖5上的连接环54与限位环6的接触会可以有效的锁住煮茶壶体1内的温度,茶叶冲泡出的茶汁会从滤茶蜂窝孔43内流出,并且蜂窝孔43可以有效将茶叶限制在滤茶圆筒42内,以保证泡出的茶水干净无杂质,待茶水泡好后,握住茶壶握把2,手位孔8空间较大,更合适人体工程学,使得手可以更好的握住茶壶握把2,提起煮茶壶体1,稍微倾斜,就可以将泡好的茶水从出茶孔7由壶嘴3倒出,壶嘴3前端为凹形曲面,更有利与倒出茶水的集流,使得茶水不易洒出,茶壶盖5上的通气孔52与外部空气相通,倒完茶水后回正煮茶壶体1时可以使得壶嘴3出快速断流,避免多余茶水洒出造成浪费,倒完第一杯茶水过后滤茶装置4里的茶叶与煮茶壶体1内泡好的茶水自然实现茶叶与茶水分离,不会影响泡出的茶水质量,饮用口感更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包括煮茶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煮茶壶体(1)左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茶壶握把(2),所述煮茶壶体(1)右部外表面上连接有一个壶嘴(3),所述煮茶壶体(1)内壁上部设置有一个限位环(6),且限位环(6)与煮茶壶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限位环(6)上设置有一个滤茶装置(4),且滤茶装置(4)位于煮茶壶体(1)内部,所述煮茶壶体(1)上部设置有一个茶壶盖(5),所述滤茶装置(4)包括连接托环(41)和滤茶圆筒(42),所述滤茶圆筒(42)上设置有密集的蜂窝孔(43),所述滤茶圆筒(42)与连接托环(41)为一体结构,所述滤茶圆筒(42)的直径尺寸小于限位环(6)的内环直径尺寸,所述连接托环(41)与限位环(6)尺寸一致,所述连接托环(41)位于限位环(6)上端使滤茶装置(4)活动连接在煮茶壶体(1)内部,所述茶壶盖(5)由壶盖提手(51)、密封盖(53)和连接环(54)组成,所述壶盖提手(51)为球形结构,所述壶盖提手(51)位于密封盖(53)上端且与密封盖(53)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环(54)位于密封盖(53)下端与密封盖(53)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盖(53)上开有一个上下穿通的通气孔(52),所述密封盖(53)的直径尺寸与煮茶壶体(1)上部内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连接环(54)外环直径尺寸与限位环(6)内环直径尺寸相对应,所述密封盖(53)位于限位环(6)上方且连接环(54)位于限位环(6)内使茶壶盖(5)和煮茶壶体(1)活动连接,且密封盖(53)上端与煮茶壶体(1)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煮茶壶体(1)与壶嘴(3)呈倾斜角度四十度为一体结构,所述煮茶壶体(1)与壶嘴(3)接触的壶壁上开有出茶孔(7),所述壶嘴(3)通过出茶孔(7)与煮茶壶体(1)内部连通,所述壶嘴(3)出水端端面为凹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握把(2)与煮茶壶体(1)为一体结构,且茶壶握把(2)与煮茶壶体(1)之间形成一个手位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简煮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茶装置(4)的高度小于煮茶壶体(1)内部高度的一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40950.3U CN212853262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40950.3U CN212853262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53262U true CN212853262U (zh) | 2021-04-02 |
Family
ID=75215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4095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53262U (zh) | 2020-07-21 | 2020-07-21 |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53262U (zh) |
-
2020
- 2020-07-21 CN CN202021440950.3U patent/CN21285326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853262U (zh) | 一种极简煮叶茶壶 | |
CN201197624Y (zh) | 旋转滤压咖啡杯 | |
CN210300505U (zh) |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 |
CN212661543U (zh) | 一种能自动出茶水的虹吸式泡茶器 | |
CN201274946Y (zh) | 便携组合式保温茶杯 | |
CN215424152U (zh) | 一种保温杯用双层滤网 | |
CN213962823U (zh) | 水杯 | |
CN212661553U (zh) | 一种带嵌入式ai智能的保温杯 | |
CN213786640U (zh) | 可升降茶滤多用茶壶 | |
CN2402230Y (zh) | 茶滤 | |
CN212521422U (zh) | 一种环保便捷的泡茶杯 | |
CN215583773U (zh) | 一种无盖的陶瓷茶壶 | |
CN222074952U (zh) | 一种冰碛岩玻璃办公杯 | |
CN221713706U (zh) | 一种小型自重滴落式净水过滤器 | |
CN214760444U (zh) | 塑料子母杯 | |
CN215502321U (zh) | 一种注水口与盖一体化茶壶 | |
CN219537977U (zh) | 一种冰碛岩茶杯 | |
CN216724033U (zh) | 一种组合式茶杯套件 | |
CN212233995U (zh) | 一种茶水分离多功能杯 | |
CN219500788U (zh) | 一种泡茶时间可控的茶壶 | |
CN221888029U (zh) | 便捷陶瓷茶壶 | |
CN212939225U (zh) | 一种可冲泡多种茶叶的茶壶 | |
CN217565565U (zh) | 便携式组合茶具 | |
CN219895379U (zh) | 过滤挡片及挂接有过滤挡片的壶 | |
CN218515546U (zh) | 一种茶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