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9785U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9785U CN212729785U CN202021770623.4U CN202021770623U CN212729785U CN 212729785 U CN212729785 U CN 212729785U CN 202021770623 U CN202021770623 U CN 202021770623U CN 212729785 U CN212729785 U CN 2127297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patient
- flexion
- movable
- cervical verteb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6285 pathological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1100000915 pathological change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044 atlanto-occipital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1 NMR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632 atlanto-axial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0296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49 ligamentum flav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78 spinal cor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检测架的安装部包括第一活动区、二活动区、三活动区,检测架的活动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旋转件,第一活动件端部在第一活动区内运动、第二活动件端部在第二活动区内运动,分别为患者颈椎和头部提供支撑,并带动患者头颈活动,改变患者头部与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在矢状面内的位置,使患者头颈在仰角角度为小于或等于65度、屈角角度为小于或等于50度的范围内活动,从而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上无法显示的病变暴露出来。旋转件端部在第三活动区内运动,用于调整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之间的连接角度,与活动部共同带动颈椎和头部多角度屈伸,全面检测患者颈椎病变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背景技术
对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疾病的核磁检测时,常规检查使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不能全面观测出患者颈椎病理变化状态。而在检测过程中,若能在设备辅助下带动患者颈椎进行伸屈运动,观测屈伸运动状态下的患者颈部组织结构变化情况则能更全面地观测患者病理变化情况。例如,观测动态屈伸时颈椎在矢状面上变化情况;或者动态屈伸时纤维环、黄韧带等软组织因固有弹性和韧性变薄或增厚情况;或者动态屈伸时椎管、椎间盘、纤维环、硬膜囊、脊髓及韧带等组织结构的形态、大小变化情况等。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颈椎辅助屈伸运动装置,辅助患者在颈椎核磁检测时进行颈部屈伸活动,以更加全面地检测出病理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辅助患者进行颈椎屈伸动态核磁检测,以更全面地检测出患者病理变化情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用于患者颈椎屈伸动态核磁检测,包括安装部和活动部。安装部包括第一活动区、第二活动区和第三活动区,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活动区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活动区和第二活动区之间。活动部活动安装于安装部上,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旋转件,第一活动件其中一端通过旋转件与第二活动件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在第一活动区内运动、第二活动件另一端在第二活动区内运动、旋转件在第三活动区内运动以调节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之间的角度以使承载于活动部上的患者头颈随活动部进行屈伸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用于带动患者头颈仰角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65度、屈角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5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限位件沿竖直方向设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第一活动区设于第一限位件内、第二活动区设于第二限位件内、第三活动区设于第三限位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还包括水平基座和安装于水平基座上的竖直基座,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竖直基座均安装于水平基座同侧,第三限位件安装于竖直基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承载板、转动安装于第一承载板中部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限位件连接;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二承载板、转动安装于第二承载板中部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限位件连接;第一承载板上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第二承载板上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同轴设于第一安装孔外围,旋转件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两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三限位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端部均延伸出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凸缘;第一承载板中部位于第一支撑板上的两个安装凸缘之间,且第一承载板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安装凸缘同轴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承载板中部位于第二支撑板上的两个安装凸缘之间,且第二承载板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安装凸缘同轴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分别穿设一个连接轴,以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承载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承载板分别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包括设于水平基座上的多个限位槽,第三限位件包括设于竖直基座上的多个限位槽,限位槽沿与转动轴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第一活动件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安装于第一限位件的限位槽内;第二活动件还包括安装于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安装于第二限位件的限位槽内;转动轴两端安装于第三限位件的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均包括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端;第一限位件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第二限位件的驱动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三限位件的驱动端与转动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内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与第一限位件内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垂直设置;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内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一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还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直线丝杆驱动机构两侧的导轨滑块结构,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对应与导轨滑块结构连接;第三限位件内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转动轴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驱动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的设备,包括如上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和用于支撑患者身体的承靠台,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放置于承靠台上。
本申请提供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通过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为患者颈部和头部提供支撑,设置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的活动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旋转件,第一活动件端部在第一活动区内运动、第二活动件端部在第二活动区内运动,分别为患者的颈椎和头部提供支撑并带动患者的颈椎和头部屈伸运动,从而实现改变患者头部与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在在矢状面内的位置,以将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无法发现的病变暴露出来。旋转件端部在第三活动区内运动,便于调整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之间的连接角度,带动患者颈椎和头部多角度屈伸运动,可对患者颈椎病变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具有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的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患者承靠于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上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患者承靠于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上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发明人发现,在患者颈椎核磁检测时,常规中立位检查,存在病变漏诊情况。而多角度屈伸患者颈椎,动态检查患者颈椎可发现患者颈椎处于中立位无法发现的病变,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检测出患者病变情况。基于上述发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辅助患者颈椎屈伸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便于对患者颈椎进行动态核磁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适用于进行颈椎检测的设备,该设备具有可辅助患者颈椎屈伸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该设备可以是核磁共振检测设备等。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的核磁共振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设备100可以包括核磁舱 120、设于核磁舱120入口的检测台130以及带动检测台130向核磁舱120移动的驱动装置140,该驱动装置140可以为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等。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则安装或放置于检测台130靠近核磁舱入口的一端。检测时,患者平躺于检测台130上,并使患者颈椎和头部承靠于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上,工作人员操作后端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140运转,带动患者的待检测部位移动至核磁舱120内的检测位置。
检测过程中,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为患者颈椎和头部提供支撑,可带动患者颈椎和头部进行屈曲或后仰至所需角度进行检测。例如,可带动患者颈椎和头部后仰角度度数范围为0度至65度,或带动患者颈椎和头部屈曲角度度数范围为0度至50度,满足多角度屈伸要求。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在带动患者头部和颈椎进行屈曲或后仰活动时,可根据需要检测的部位来选择患者承靠于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上的部位,以使得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可为患者提供多种支撑方式。例如,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可调节患者头部与检测台130的间距,带动患者的寰枕关节以第七节颈椎为中心旋转;或者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可调节患者第二节颈椎至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分颈椎与检测台130的间距,带动患者颈椎多段屈伸。其中寰枕关节位于患者的第一节颈椎和头部的连接处。
如图2至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 200结构示意图,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包括安装部210和活动部 220。安装部210用于安装或放置在检测台130上以固定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活动部220活动安装于安装部210上,用于带动患者颈椎和头部屈伸运动。
如图2所示,安装部210包括第一活动区2121、第二活动区2122 和第三活动区2123,第一活动区2121和第二活动区212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活动区2123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活动区2121 和第二活动区2122之间。如图3所示,活动部220活动安装于安装部210上,活动部220包括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第一活动件221其中一端通过旋转件223与第二活动件222 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活动件221另一端在第一活动区2121 内运动、第二活动件222另一端在第二活动区2122内运动、旋转件 223在第三活动区2123内运动以调节第一活动件221和第二活动件 222之间的角度,以使承靠于活动部220上的患者头颈随活动部220 进行屈伸活动。可以理解的是,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在带动患者颈椎屈伸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带动患者头部屈伸。
本实施例提供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通过设置活动部220 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分别在第一活动区2121、第二活动区 2122内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为患者的颈椎和头部提供支撑,旋转件 223则在第三活动区2123内沿竖直方向移动,可为患者头部与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提供支撑,抬高患者头部与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与检测台130之间的距离,以带动承靠于活动部220上的患者颈椎和头部多角度屈伸,便于观测患者颈椎病理变化情况。
为满足多角度屈伸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部220用于带动患者头颈后仰角310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65度、屈曲角320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50度。如图5所示,屈曲角320角度为活动部220 用于带动患者头颈在矢状面上前屈的角度,如图6所示,仰角310角度为活动部220用于带动患者头颈在矢状面上后仰的角度。活动部 220对患者支撑部位不同,带动患者头部和颈椎屈伸角度角度不同。当患者头部或患者寰枕关节承靠于旋转件223上、第七节颈椎承靠于第一活动件221上时,沿竖直方向调整旋转件223,则可带动患者寰枕关节以第七节颈椎为中心进行屈曲活动。或者当患者寰枢关节与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承靠于旋转件223上、第七节颈椎承靠于第一活动件221上时,沿垂直于检测台130的方向调整旋转件223,则可调整患者寰枢关节至第七节颈椎之间的部位发生后仰,带动患者头部和部分颈椎进行后仰运动,第二活动件222可用于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使患者头部随颈椎运动,提高患者检测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部210包括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和第三限位件2133,第一限位件2131和第二限位件213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限位件2133沿竖直方向设于第一限位件2131和第二限位件2132之间。第一活动区2121设于第一限位件2131内、第二活动区2122设于第二限位件2132内、第三活动区2123设于第三限位件2133内,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第三限位件2133分别用于调控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在第一活动区2121、第二活动区2122和第三活动区2123 内的移动位置,以便于控制活动部220带动患者头部和颈椎的屈伸角度。
旋转件223用于在第三活动区2123内活动并带动第一活动件 221和第二活动件222转动,如图3所示,旋转件可包括转动轴,第一活动件22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211,第二活动件22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孔同轴设于第一安装孔外围,转动轴两端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211、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三限位件2133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三者转动连接。活动部220的第一活动件221 和第二活动件222可设为一段式或两段式结构。
如图7所示,当第一活动件221和第二活动件222均设为一段式结构时,第一活动件221包括第一转动板2212,第一转动板2212端部与第一限位件2131连接,第一安装孔2211设于第一转动板2212 远离第一限位件2131的一端;第二活动件222包括第二转动板2222,第二转动板2222端部与第二限位件2132连接,第二安装孔设于第二转动板2222远离第二限位件2132的一端。检测时,可使患者第七节颈椎承载于第一转动板2212上、寰枕关节承靠于转动轴上,使患者寰枕关节以第七节颈椎为中心屈伸运动。
如图3所示,当第一活动件221和第二活动件222均设为两段式结构时,第一活动件221包括第一承载板2213、转动安装于第一承载板2213中部的第一支撑板2214,第一支撑板2214与第一限位件 2131连接;第二活动件222包括第二承载板2223、转动安装于第二承载板2223中部的第二支撑板2224,第二支撑板2224与第二限位件2132连接;第一承载板2213上远离第一支撑板2214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211,第二承载板2223上远离第二支撑板2224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转动轴两端依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211、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三限位件2133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检测过程中,患者头部和部分颈椎可承靠于第二承载板2223上,调整第一支撑板2214与第一限位件2131连接的连接位置、第二支撑板2224与第二限位件2132连接的连接位置、旋转件223与第三限位件2133连接的连接位置,可调整活动部220带动患者头部和颈椎前屈后仰的角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2214转动安装于第一承载板2213 中部、第二支撑板2224转动安装于第二承载板2223中部的安装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支撑板221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24端部均延伸出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凸缘224,所述第一承载板2213中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14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224之间,所述第二承载板 2223中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24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224之间,且所述第一承载板2214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224同轴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承载板2223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224同轴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分别穿设一个连接轴226,即可实现第一支撑板2214转动连接于第一承载板2213中部、第二支撑板2224转动连接于第二承载板 2223中部。在调整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 在安装部210上的位置时,可使第一承载板2213与第一支撑板2214 端部抵接、第二承载板2223与第二支撑板2224端部抵接,以确保活动部220的支撑稳定性。
在满足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活动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和第三限位件2133 可根据安装要求灵活安装于检测台130的不同部位,或者第一限位件 2131、第二限位件2132和第三限位件2133也可安装于安装部的同一基座上。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210可包括水平基座 2141和安装于水平基座2141上的竖直基座2142,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以及竖直基座2142均安装于水平基座2141同侧,第三限位件2133安装于竖直基座2142上,便于一起转运安装部210 和活动部220。安装部210可包括一组水平基座2141和竖直基座2142,水平基座2141和竖直基座2142可均设为板状;或者安装部210也可包括两组水平基座2141和竖直基座2142,水平基座2141和竖直基座2142均设为条状,两组水平基座2141和竖直基座2142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杆连接。水平基座2141可采用螺丝锁附等方式固定于外部结构例如检测台130上,以防止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20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动。
根据检测要求的不同,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在第一活动区2121、第二活动区2122和第三活动区2123内的移动方式可为分段式移动也可为连续式移动。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 2132包括设于水平基座2141上的多个限位槽2134,第三限位件2133 包括设于竖直基座2142上的多个限位槽2134,限位槽2134沿与转动轴(旋转件223)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第一活动件221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板2214上的第一限位杆2215,第一限位杆2215安装于第一限位件2131的限位槽2134内;第二活动件222还包括安装于第二承载板2224上的第二限位杆2225,第二限位杆2225安装于第二限位件2132的限位槽2134内;转动轴两端安装于第三限位件2133 的限位槽2134内。每个限位槽2134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卡槽,每次可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调节第一活动件221、第二活动件222和旋转件223在限位槽2134内的卡设位置,以便于分段调节第一活动件221 与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活动件222与第二限位件2132、旋转件223 与第三限位件2133的连接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 2132和第三限位件2133均包括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包括驱动端;第一限位件2131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板 2214连接,第二限位件2132的驱动端与第二支撑板2224连接,第三限位件2133的驱动端与转动轴(旋转件223)连接,第一限位件 2131、第二限位件2132和第三限位件2133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 可均与后端控制系统连接,医护人员通过后端控制系统控制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带动第一支撑板2214、第二支撑板2224和转动轴(旋转件223)分段式移动或连续式移动,便于自动化控制第一支撑板 2214、第二支撑板2224和转动轴的移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31内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 与第二限位件2132内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垂直设置。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内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的数量为一组,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还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两侧的导轨滑块结构2136,第一支撑板2214相对的两侧和第二支撑板2224相对的两侧分别对应与导轨滑块结构2136 连接;第三限位件2133内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的数量为两组,转动轴(旋转件223)两端分别安装于两组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驱动端。通过设置直线丝杆驱动机构2135以及导轨滑块结构2136确保第一限位件2131、第二限位件2132和转动轴(旋转件223)分别平稳移动,以提高检测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用于对患者的颈椎动态核磁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包括第一活动区、第二活动区和第三活动区,所述第一活动区和所述第二活动区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活动区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活动区和所述第二活动区之间;
活动部,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和旋转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其中一端通过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其中一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另一端在所述第一活动区内运动、所述第二活动件另一端在所述第二活动区内运动、所述旋转件在所述第三活动区内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活动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的角度,以使承载于所述活动部上的所述患者的头颈随所述活动部进行屈伸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患者头颈仰角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65度、屈角角度范围为小于或等于5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限位件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一活动区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内、所述第二活动区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内、所述第三活动区设于所述第三限位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水平基座和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座上的竖直基座,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以及所述竖直基座均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座同侧,所述第三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竖直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承载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中部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二承载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中部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
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承载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外围,所述旋转件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三限位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端部均延伸出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凸缘;
所述第一承载板中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之间,且所述第一承载板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同轴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承载板中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之间,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中部和与之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凸缘同轴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分别穿设一个连接轴,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分别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水平基座上的多个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件包括设于所述竖直基座上的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与所述转动轴轴向平行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活动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活动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转动轴两端安装于所述第三限位件的限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三限位件均包括直线丝杆驱动机构,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端;
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三限位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内的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内的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内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还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两侧的导轨滑块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对应与所述导轨滑块结构连接;所述第三限位件内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所述转动轴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直线丝杆驱动机构驱动端。
10.一种具有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和用于支撑患者身体的承靠台,所述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放置于所述承靠台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70623.4U CN212729785U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70623.4U CN212729785U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9785U true CN212729785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4987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7062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29785U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97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422A (zh) * | 2020-08-21 | 2020-11-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一种头颈架及具有头颈架的设备 |
-
2020
- 2020-08-21 CN CN202021770623.4U patent/CN2127297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04422A (zh) * | 2020-08-21 | 2020-11-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一种头颈架及具有头颈架的设备 |
CN111904422B (zh) * | 2020-08-21 | 2024-10-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80662A (en) | Spinal stereotaxic device and method | |
US4503844A (en) | Surgical table | |
US6301989B1 (en) | Medical imaging instrument positioning device | |
EP1364183B1 (en) | Tool calibrator and tracker system | |
US9849054B2 (en) | Patient positioning support structure | |
US6697659B1 (en) | Method of imaging a joint in a body of patient | |
US6214004B1 (en) | Vertebral triplaner alignment facilitator | |
CN105193458B (zh) | 用于补偿自身引起的组织位移的系统 | |
US11540820B2 (en) | Robot-mounted retractor system | |
CN111904422A (zh) | 一种头颈架及具有头颈架的设备 | |
CN212729785U (zh) | 一种颈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
JP7082090B2 (ja) | 仮想インプラントを調整する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手術用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
CN109330544A (zh) | 一种腔镜支架及腔镜系统 | |
CN212729786U (zh) | 一种腰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
CN111060389B (zh) | 不规则脊柱生物力学实验固定装置 | |
CN211460159U (zh) | 一种眼睛斜视度数检查装置 | |
EP1333757A1 (en) | Compressable foot plate to monitor pressure | |
CN114869427A (zh) | 一种用于穿刺装置的俯仰微调机构及穿刺装置 | |
CN111904423A (zh) | 一种腰椎动态屈伸检测架及设备 | |
CN215228754U (zh) | 一种精密调节头部方位的动物固定装置 | |
CN210871932U (zh) | 一种应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导向器 | |
CN108703754B (zh) | 一种用于表面肌电仪的脊柱测量装置 | |
CN210077886U (zh) | 一种神经外科诊疗器 | |
CN211271127U (zh) | 一种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固定装置 | |
CN221431080U (zh) | 一种x线颈椎张口位可调节头部固定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