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
背景技术
永磁有刷直流电机是直流电机的一种,其制造工艺成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制药、化工、制冷等领域。永磁直流有刷电机主要由外壳、定子、转子和端盖等部件构成。永磁直流有刷电机的前后两端通过连接至转子的轴来输出动力。定子用于提供磁场。通电后,转子绕组的线圈在磁场中产生力矩,并通过转子上的换向器和端盖上的电刷换向以实现转子的持续转动。
在特定的应用行业内,永磁有刷直流电机的转子往往需要设置成高速,称为高速永磁电机。高速永磁电机在运行时,其转子要承受高转速带来的离心力,由于摩擦损耗、涡流损耗产生较大的温升,同时电刷磨损将产生碳粉,当高速永磁电机应用于小型吸尘器等机器时,使用过程中碳粉会积聚在端盖导致的电机性能受损,将导致高速永磁电机的性能下降及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该装置通过在高速永磁电机内部设置离心叶轮装置,使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电刷磨损产生的碳粉脱离电机,克服了传统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碳粉积聚在端盖导致的电机性能受损,大大地提高了高速永磁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包括:转子轴心(101)、铁芯(102)、电枢绕组(103)、离心叶轮(104)、换向器(105)、电刷(106)与电机壳体(107);所述铁芯(102)、离心叶轮(104)和换向器(105)分别与转子轴心(101)连接;所述电枢绕组(103)固定于铁芯(102)上;所述换向器(105)与电刷(106)连接;所述电机壳体(107)位于转子轴心的外侧,与转子轴心同轴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高速永磁电机内部设置离心叶轮装置,使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电刷磨损产生的碳粉脱离电机,克服了传统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碳粉积聚在端盖导致的电机性能受损,大大地提高了高速永磁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高速永磁电机的除粉内嵌式离心叶轮装置结构,包括转子轴心101、铁芯102、电枢绕组103、离心叶轮104、换向器105、电刷106与电机壳体107;所述铁芯102、离心叶轮104和换向器105分别与转子轴心101连接;所述电枢绕组103固定于铁芯102上;所述换向器105与电刷106连接;所述电机壳体107位于转子轴心的外侧,与转子轴心同轴心。
上述铁芯102、离心叶轮104、换向器105依次从底端到顶端顺序设置,并分别通过轴与转子轴心101连接;所述离心叶轮扇叶设有一定倾斜角度。
上述电枢绕组103设置有三组,并分别缠绕固定于铁芯,所述电枢绕组103间互相连接。
上述换向器105有两个电刷夹持;所述电刷106外接直流电源。
上述电机壳体107侧面离心叶轮高度位置开有方形孔108;所述电机壳体装有以永磁体为材料的主磁极。
上述实例的工作流程为:高速永磁电机以电机壳体上的永磁体主磁极作为定子,以铁芯、电枢绕组、离心叶轮、换向器作为转子。直流电源的电能通过电刷和换向器进入电枢绕组,产生电枢电流,电枢电流产生的磁场与主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带动转子轴心旋转,输出动力带动负载。高速永磁电机在运行时,其转子由于高转速承受较大离心力,电刷磨损产生碳粉,当碳粉掉落时,离心叶轮也处于高速旋转状态,碳粉受到离心叶轮的离心力从电机外壳上的方形孔脱离电机,克服了传统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碳粉积聚在端盖导致的电机性能受损,大大地提高了高速永磁电机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巧妙地通过在高速永磁电机内部设置离心叶轮装置,使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电刷磨损产生的碳粉脱离电机,克服了传统高速永磁电机使用过程中碳粉积聚在端盖导致的电机性能受损,大大地提高了高速永磁电机的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