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3431U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63431U CN212663431U CN202021043442.1U CN202021043442U CN212663431U CN 212663431 U CN212663431 U CN 212663431U CN 202021043442 U CN202021043442 U CN 202021043442U CN 212663431 U CN212663431 U CN 2126634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liquid
- cavity
- micro
- liquid m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01 nanobubb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18 electrochemist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气液混合部包括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双流喷头,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分别与双流喷头输入端连接,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切割混合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纳米气泡(Micro Nano bubbles)是水中存在的超微小气泡。气泡形成的现象,在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能遇到,当气体在液体中受到切割力的作用时就会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气泡。微纳米气泡发生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的,21世纪初期日本就有了先进的发展,制造方法有旋回剪切、加压溶解、电化学、微孔加压、混合射流等方式,均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微纳米级的气泡。
水中的气泡四周存有气液界面,而气液界面的存在使得气泡会受到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对于具有球形界面的气泡,表面张力能压缩气泡内的气体,从而使更多的气泡内的气体溶解到水中。根据杨-拉普拉斯方程,P=2σ/r,P代表压力上升的数值,σ代表表面张力,r代表气泡半径。直径在0.1mm以上的气泡所受压力很小可以忽略,而直径10μm的微小气泡会受到0.3个大气压的压力,而直径1μm的气泡会受高达3个大气压的压力。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溶解是一个气泡逐渐缩小的过程,压力的上升会增加气体的溶解速度,伴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加,气泡缩小的速度会变的越来越快,从而最终溶解到水中,理论上微纳米气泡即将消失时的所受压力为无限大。
例如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杂志《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中公开的由日本产业基础综合研究所的高桥正好发表的《微泡.纳米泡的基础及在洗涤中的应用》中描述微泡可应用于水处理和半导体清洗,纳米微泡可用于农业和水产业等的清洗。微泡在水中会不断缩小直至消失,而普遍认为纳米微泡是微泡的残留物。
现有技术中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仅仅通过对混合腔内的气液进行搅拌切削产生微纳米气泡;但是,仅仅通过一次混合纳米气泡的发生效率不高,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管体结构的混合腔不能有效提升气液的混合扰流。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气液混合性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切割混合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所述气液混合部包括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连接有双流喷头,所述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分别与双流喷头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所述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微泡发生部包括球形结构的微泡发生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微泡发生腔内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外部的马达驱动转动,所述微泡发生腔一端设置有微泡喷头;所述微泡发生腔还与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气体传送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下部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上设置有过滤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内的双流喷头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气体传送部包括设置在气液混合腔上部的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叶轮二,所述风箱的第一引气管与双流喷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风箱的第二引气管与微泡发生部连接;所述气液混合腔通过气液引导管将气液混合物引入微泡发生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气液混合部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设过风箱后延伸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转轴穿设过风箱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二;转轴延伸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切削刀。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设入所述进液腔或气液混合腔内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一。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具有多级切割混合功能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通过设置有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实现多级混合,提升了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混合性能。再利用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的曲面结构,以及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以及形结构的微泡发生腔进行扰流提升气液混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液体传送部,20-进液腔,21-过滤部,22-叶轮一,23-进水泵,3-气液混合部,30-气液混合腔,31-切削刀,32-双流喷头,4-气体传送部,40-风箱,401-叶轮二,41-进气管,42-第一引气管,43-第二引气管,44-驱动电机,6-微泡发生部,60-微泡发生腔,61-气液引导管,62-微泡喷头,63-底座,64-搅拌桨,7扰流条,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1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及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2和气体传送部4,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3以及与气液混合部3连接的微泡发生部6。
具体的,液体传送部2包括设置在气液混合腔30下部的进液腔20,进液腔20的液体入口上设置有过滤部21。气体传送部4包括设置在气液混合腔30上部的风箱40,风箱40内设置有叶轮二401,风箱40的第一引气管42与液混合部3连接。风箱40的第二引气管43与微泡发生部6连接。
具体的,液混合部3包括与液体传送部2和气体传送部4连接的气液混合腔30,气液混合腔30是葫芦形结构或8字形结构的内腔,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球形结构的内腔。气液混合腔30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7。气液混合腔30通过气液引导管61将气液混合物引入微泡发生部6。
气液混合腔30内的下部设置有双流喷头32,双流喷头32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引气管42和液体传送部2的用于输出液体的排液管;双流喷头32的输出端与气液混合腔30内部连接。气液混合腔30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31以及产生负压的叶轮一22。进一步的,液体传送部2的过滤部21出水端通过排液管与双流喷头32的输入端连接;过滤部21的进水端与外部水管连接。
微泡发生部6包括球形结构的微泡发生腔60,以及设置在微泡发生腔60内的搅拌桨64,搅拌桨64通过微泡发生腔60外部设置的马达驱动转动,微泡发生腔60一端设置有微泡喷头62;微泡发生腔60通过气液引导管61与气液混合腔30连接;微泡发生腔60通过第二引气管43与气体传送部4连接。微泡喷头6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喷头结构,用于将微泡发生腔60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分散喷射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微泡发生腔60还能连接有现有技术中的增压泵,进一步提升微泡发生腔60中气液混合物分散喷射出的喷射力。
气液混合部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4,驱动电机44的转轴穿设过风箱40后延伸入气液混合腔30内;转轴穿设过风箱40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二401;转轴延伸入气液混合腔30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切削刀31。转轴分别穿设入气液混合腔30和风箱40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密封轴承件实现进行密封枢转连接。转轴与气液混合腔30和风箱40穿设连接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轴密封装置,例如,机械密封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轴密封装置在满足枢转连接的同时,能实现密封,防止内部物质沿着转轴的圆周间隙泄漏出来。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44的转轴穿设入进液腔20内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一22;转轴分别穿设入气液混合腔30和风箱40以及进液腔20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轴密封装置进行密封枢转连接。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液体传送部2采用与气液混合腔30下部连通的进液腔20,进液腔20的液体入口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23。通过进水泵23泵入液体。
工作原理:
如图1~图4所示,通过液体传送部2和气体传送部4与双流喷头32组合将气体和液体混合后引入气液混合腔30内,然后通过气液混合腔30内的切削刀31再次进行混合切割气体和液体。然后将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引导管61引入微泡发生腔60,再次经过微泡发生腔60内转动的搅拌桨64进行再一次的混合切割气体和液体的混合液。然后通过微泡喷头62排出。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和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连接的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液混合部以及与气液混合部连接的微泡发生部;所述气液混合部包括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连接有双流喷头,所述液体传送部和气体传送部分别与双流喷头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设置有用于混合气体与液体的切削刀;所述气液混合腔的腔体内表面是曲面,且腔体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扰流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发生部包括球形结构的微泡发生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微泡发生腔内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外部的马达驱动转动,所述微泡发生腔一端设置有微泡喷头;
所述微泡发生腔还与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气体传送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下部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上设置有过滤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传送部包括与气液混合腔内的双流喷头连通的进液腔,所述进液腔的液体入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送部包括设置在气液混合腔上部的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叶轮二,所述风箱的第一引气管与双流喷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的第二引气管与微泡发生部连接;所述气液混合腔通过气液引导管将气液混合物引入微泡发生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部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设过风箱后延伸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转轴穿设过风箱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二;转轴延伸入所述气液混合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切削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设入所述进液腔或气液混合腔内的一端上驱动设置有叶轮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3442.1U CN212663431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3442.1U CN212663431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63431U true CN212663431U (zh) | 2021-03-09 |
Family
ID=7482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43442.1U Active CN212663431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634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4409A (zh) * | 2022-05-31 | 2022-08-16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数控机床冷却液中气泡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 |
-
2020
- 2020-06-09 CN CN202021043442.1U patent/CN2126634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04409A (zh) * | 2022-05-31 | 2022-08-16 | 淮阴工学院 | 一种数控机床冷却液中气泡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9127B (zh) | 一种微纳米泡发生装置及生成微纳米泡的方法 | |
TWI414347B (zh) | 微細氣泡發生裝置 | |
CN112535988A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52522A (zh) |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111266050A (zh) | 高压射流切割的纳米气泡氢水气混装置 | |
CN112246115B (zh) | 一种纳米气泡和微米气泡梯度发生器 | |
CN212663431U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110433676A (zh) | 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117550728A (zh) | 一种自吸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 | |
CN115400642B (zh) | 一种电子级负胶显影液配置搅拌设备 | |
JP2002153741A (ja) | 流体混合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流体混合ポンプ | |
CN113731205B (zh) | 一种纳米气泡的发生装置及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 | |
CN115364705A (zh) | 一种组合式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CN113828233B (zh) | 一种多级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 | |
CN112337327B (zh) | 一种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
JP2002166151A (ja) | 微細気泡供給方法および微細気泡供給装置 | |
CN210522288U (zh) | 液气纳米剪切混合泵 | |
CN1161179C (zh) | 自吸式气液混合泵及气液混合方法 | |
CN211964004U (zh) | 高压射流切割的纳米气泡氢水气混装置 | |
CN207126400U (zh) | 一种微细气泡发生装置的气液混合部 | |
JP2000176266A (ja) | 流体混合装置 | |
CN117000074A (zh) | 一种微纳气泡水发生装置及免清洁液的清洁装置 | |
CN112717854A (zh) | 制备棕榈油基亚微米乳液的空化装置 | |
CN210113954U (zh) | 一种串联式水产运输纳米增氧机 | |
CN113680226A (zh) | 一种微纳米气泡溶氧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