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7557U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47557U CN212647557U CN202021551056.3U CN202021551056U CN212647557U CN 212647557 U CN212647557 U CN 212647557U CN 202021551056 U CN202021551056 U CN 202021551056U CN 212647557 U CN212647557 U CN 2126475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or
- communication module
- motor vehicle
- signal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和车辆绑定部件,用户取车时,车辆绑定部件的第一近场通讯模组发送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中的第二近场通讯模组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中的第二处理器还与门闸系统相连,第二处理器用于若采集到的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匹配,控制门闸系统打开。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配置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人工值守也能一一识别非机动车,而且也能够避免机械车锁故障无法取车,和被暴力拆卸的问题,通过对车辆信息和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方可打开门闸,物理防盗集中在出入口门闸,系统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机动车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以其方便、快捷、低碳、环保的优点为人们广泛使用。小区、办公楼等场所均会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以便于人们存放非机动车。为了避免非机动车停车场内停放的车辆被盗,目前非机动车停车场配置安保人员进行人工值守,或者,在每个车位上固定机械车锁,车主停车后自行锁上后再离场。
但是,人工值守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成本,而且由于停车场出入的车辆和人员数量大,一般规模是200至500辆车,大型的规模甚至可达近千辆车,需要设置大量的安保人员,而且通过人工也很难判断出入场的人员是否合法、离场带走的车辆是否合法,从而导致人工值守场地仍然有车辆丢失的情况发生;车主停车后自行锁上后再离场,此方法不仅硬件投入成本高,而且一旦机械车锁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开锁,将导致车主无法取车离场,更重要的是盗窃的人一旦通过物理方式解除机械锁,将无法达到防盗的目的。
因此,目前非机动车停车场存在安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以克服目前非机动车停车场安全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和安装于非机动车上的车辆绑定部件;
所述车辆绑定部件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近场通讯模组;
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按照预设规律发送近场信号,所述近场信号携带所述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
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包括第二处理器、身份识别模组和第二近场通讯模组;
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用于检测所述近场信号,并且检测到所述近场信号后触发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身份识别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处理器被触发后,解析所述近场信号携带的所述车辆信息,并且,接收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与门闸系统相连,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若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车辆信息匹配,则控制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还包括警戒模组;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与所述警戒模组相连;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若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车辆信息不匹配,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车辆绑定部件还包括报警检测器、信号发射器和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
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还包括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
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报警检测器集成设置;
所述报警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所述报警检测器用于检测到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则向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和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通过无线网络相连;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被所述报警信号触发后,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信号发射器包括强磁体;
所述报警检测器包括磁场强度检测芯片。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信号发射器或所述报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非机动车的预设部件上;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若所述非机动车为电动车;
用于安装所述信号发射器或所述报警检测器的预设部件为蓄电池。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报警检测器还用于检测到所述非机动车移动时,生成移动信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被所述移动信号触发后,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发送携带所述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所述近场信息;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将所述移动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移动信号后,查询到所述非机动车匹配的目标用户的状态信息为离场状态,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按照预设规律发送的心跳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器若检测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未接收到所述心跳信号,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生物信息识别组件、IC卡识别组件或者终端信号接收器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信息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IC卡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IC卡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终端信号接收器用于识别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和安装于非机动车上的车辆绑定部件。用户取车时,车辆绑定部件被触发,车辆绑定部件的第一近场通讯模组发送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中的第二近场通讯模组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中的第二处理器还与门闸系统相连,第二处理器用于若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匹配,则控制门闸系统打开。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配置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人工值守也能一一识别非机动车,而且也能够避免机械车锁故障无法取车,以及被暴力拆卸的问题,通过对车辆信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方可打开门闸,物理防盗集中在出入口门闸,只需加强门闸的防盗性能即可,系统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非机动车的停车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11和安装于非机动车上的车辆绑定部件12。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停车场管理部件11安装于停车场的门闸系统13上。
车辆绑定部件12包括第一处理器121和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第一处理器121和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相连。第一处理器121用于控制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按照预设规律发送近场信号,近场信号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第一处理器121可以控制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持续发送近场信号,为了降低功耗,也可以每隔预设时间(例如1S)发射一次近场信号,还可以在第一处理器121被预设的信号触发后,发送近场信号,例如被非机动车移动的移动信号触发,等等。
其中,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是预先输入到第一处理器121中的。近场信号的发送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近场信号的发送直径为3-5米,当非机动车开始移动,且使得接收近场信号的设备在近场信号的发送范围以内,接收近场信号的设备才能接收到近场信号。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器121为STM8系列的单片机,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包括近场射频模组。其中,STM8系列的单片机、近场射频模组均是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获取上述电子元器件的电路图,并且在本申请所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而且,单片机控制近场射频模组发送信号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程序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停车场管理部件11包括第二处理器111、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和身份识别模组113。
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与第二处理器111相连。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用于检测近场信号。用户取车后,非机动车开始移动,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跟随非机动车一起移动,当非机动车移动至门闸系统13附近时,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落入到近场信号的发送范围以内,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和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建立连接,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能够接收到近场信号。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接收到近场信号后将第二处理器111触发。
身份识别模组113也与第二处理器111相连。第二处理器111被触发后,解析近场信号携带的车辆信息,并且,接收身份识别模组113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没有限定第二处理器111被触发后,车辆信息与身份信息的获取顺序,可以先解析身份信息再获取车辆信息,也可以先获取车辆信息再解析身份信息。
第二处理器111还与门闸系统13相连。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某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预先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用户的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并且将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匹配。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车辆信息可以匹配多个身份信息,而且,一个身份信息可以匹配多个车辆信息。当用户取车离开停车场时,第二处理器111用于若检测到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匹配,则控制门闸系统13打开,以使用户可以正常离开非机动车的停车场。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可以设置当未采集过身份信息的用户请求进入非机动车停车场时,禁止该用户进入非机动车的停车场。
其中,第二处理器111为STM8系列的单片机,第二处理器111包括近场射频识别模组。STM8系列的单片机和近场射频识别模组均是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获取上述电子元器件的电路图,并且在本申请所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而且,单片机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程序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部件11还包括警戒模组114,第二处理器111还与警戒模组114相连。第二处理器111用于若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不匹配,则控制警戒模组114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门闸系统13打开。
警戒模组114可以包括语音报警器、蜂鸣器、声光报警器等设备,警戒模组114能够提醒警察或者相关人员,禁止门闸系统13打开可以避免不法分子离开,便于警察或者相关人员将不法分子抓获,避免非机动车丢失。而且,对盗窃人员也能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车辆绑定部件12还包括报警检测器124、信号发射器125和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停车场管理部件11还包括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第一处理器121、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与报警检测器124集成设置,可以将上述元器件集成设置为感应卡,安装于非机动车上。报警检测器124和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分别与第一处理器121相连,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与第二处理器111相连。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和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通过无线网络相连。
若有不法分子想要毁坏车辆绑定部件12时,可能会使用暴力将车辆绑定部件12损坏或者将其从非机动车上取下。
若不法分子想要将车辆绑定部件12从非机动车上取下,报警检测器124会检测到与信号发射器125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向第一处理器121发送报警信号,第一处理器121通过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将报警信号发送给第二处理器111,第二处理器111被报警信号触发后,控制警戒模组114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门闸系统13打开。
其中,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和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均可以使用射频窄带低功耗模组。
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21控制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按照预设规律发送心跳信号,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用于检测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按照预设规律发送的心跳信号。若不法分子将车辆绑定部件12损坏,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则无法发送心跳信号,第二处理器111若检测到预设时间内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未接收到心跳信号,则控制警戒模组114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门闸系统13打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信号发射器125包括强磁体,报警检测器124包括磁场强度检测芯片。强磁体和磁场强度检测芯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且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的两个相互靠近但独立的部分,强磁体能够产生磁场,磁场强度检测芯片能够监测到磁场强度信息。如果有不法分子拆卸强磁体或者磁场强度检测芯片,则强磁体与磁场强度检测芯片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磁场强度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磁场强度势必会发生改变,磁场强度检测芯片检测到磁场强度变化超过预设磁场值时,则可以向第二处理器111发送报警信号。
此外,还可以通过红外检测、物理弹片等方式进行上述位置检测,但是采用强磁体和磁场强度检测芯片不仅成本低,而且应用于减震效果偏低的非机动车上依旧能够产生良好的检测效果。
其中预设磁场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信号发射器125或报警检测器124设置在非机动车的预设部件上。其中,预设部件为非机动车上比较贵重易丢失的部件,例如电动自行车上的蓄电池。将信号发射器125或报警检测器124设置在非机动车的预设部件上,当有不法分子想要单独盗窃非机动车停车场中,非机动车上的该部件时,报警检测器124同样会检测到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实现报警。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非机动车为电动车,用于安装信号发射器125或报警检测器124的预设部件为蓄电池。而且,将信号发射器125安装在蓄电池上。
进一步地,报警检测器124还用于检测到非机动车移动时,生成移动信号。地球上存在地磁场,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当车辆位置发生移动时,磁场强度检测芯片能够检测到地磁场的改变,进而生成移动信号。为了节约电能,提高车辆绑定部件12的续航时间,第一处理器121可以在被移动信号触发后,控制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发送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当非机动车靠近门闸处的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时,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检测到近场信号,第二处理器111控制门闸系统13打开,同时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可以反馈给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一个关闭信号以使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不再发送近场信号,进一步提高车辆绑定部件12的续航时间。
此外,第一处理器121还用于通过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126将移动信号发送给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115将移动信号发送给第二处理器111。第二处理器111用于在接收到移动信号后,检测到与该辆非机动车匹配的目标用户的状态信息为在场状态,则表示是目标用户在取自己的非机动车;如果状态信息为离场状态,则表示非机动车被非法移动,第二处理器111控制警戒模组114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门闸系统13打开,进一步保证了非机动车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身份识别模组113识别到用户进入非机动车停车场时,第二处理器111将用户的状态信息标记为在场状态,当身份识别模组113识别到该用户离开非机动车停车场时,第二处理器111将该用户标记为离场状态。
进一步地,身份识别模组113包括生物信息识别组件、IC卡识别组件或者终端信号接收器的至少一种。生物信息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作为身份信息,例如采用人脸识别组件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采用指纹识别组件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等;IC卡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IC卡信息作为身份信息;终端信号接收器用于识别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信息作为身份信息,其中,终端信号接收器可以是蓝牙模组、射频模组等,用户的终端设备发送携带身份信息的蓝牙信号或者携带身份信息的射频信号,以使终端信号接收器获取蓝牙信号或者射频信号中的身份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的手机。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某小区的非机动车停车场预先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作为身份信息,采集用户的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并且将面部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匹配,存储至数据库中。身份识别模组113包括人脸识别组件,人脸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面部信息。当经过在数据库中查询后,确认身份识别模组113识别的面部信息和近场信号中携带的车辆信息是匹配的,则可以将门闸系统打开。
本实施例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11和安装于非机动车上的车辆绑定部件12。用户取车时,车辆绑定部件11被触发,车辆绑定部件11的第一近场通讯模组122发送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12中的第二近场通讯模组112接收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携带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近场信号。停车场管理部件12中的第二处理器111还与门闸系统13相连,第二处理器111用于若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匹配,则控制门闸系统13打开。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配置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人工值守也能一一识别非机动车,而且也能够避免机械车锁故障无法取车,以及被暴力拆卸的问题,通过对车辆信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方可打开门闸,物理防盗集中在出入口门闸,只需加强门闸的防盗性能即可,系统可靠性高,车辆绑定部件12安装简单,对车主而言操作便捷,此外,本实施例严密的警戒管理系统,对盗窃人员也能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非机动车的停车场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包括以上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21,防盗系统21中的停车管理部件11设置在门闸系统13处,防盗系统21中的车辆绑定部件12设置在非机动车上。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配置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人工值守也能一一识别非机动车,而且也能够避免机械车锁故障无法取车,以及被暴力拆卸的问题,通过对车辆信息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方可打开门闸,物理防盗集中在出入口门闸,只需加强门闸的防盗性能即可,系统可靠性高,车辆绑定部件12安装简单,对车主而言操作便捷,此外,本实施例严密的警戒管理系统,对盗窃人员也能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场管理部件和安装于非机动车上的车辆绑定部件;
所述车辆绑定部件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一近场通讯模组;
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按照预设规律发送近场信号,所述近场信号携带所述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
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包括第二处理器、身份识别模组和第二近场通讯模组;
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用于检测所述近场信号,并且检测到所述近场信号后触发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身份识别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处理器被触发后,解析所述近场信号携带的所述车辆信息,并且,接收所述身份识别模组获取的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与门闸系统相连,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若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车辆信息匹配,则控制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还包括警戒模组;
所述第二处理器还与所述警戒模组相连;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若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车辆信息不匹配,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绑定部件还包括报警检测器、信号发射器和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
所述停车场管理部件还包括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
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报警检测器集成设置;
所述报警检测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所述报警检测器用于检测到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则向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和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通过无线网络相连;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将所述报警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被所述报警信号触发后,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包括强磁体;
所述报警检测器包括磁场强度检测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器或所述报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非机动车的预设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非机动车为电动车;
用于安装所述信号发射器或所述报警检测器的预设部件为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检测器还用于检测到所述非机动车移动时,生成移动信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被所述移动信号触发后,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近场通讯模组发送携带所述非机动车的车辆信息的所述近场信号;
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将所述移动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移动信号后,查询到所述非机动车匹配的目标用户的状态信息为离场状态,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远距离通讯模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远距离通讯模组按照预设规律发送的心跳信号;
所述第二处理器若检测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二近场通讯模组未接收到所述心跳信号,则控制所述警戒模组启动安全警戒,以及,禁止所述门闸系统打开。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组包括生物信息识别组件、IC卡识别组件或者终端信号接收器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信息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IC卡识别组件识别用户的IC卡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所述终端信号接收器用于识别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信息作为所述身份信息。
10.一种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51056.3U CN212647557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51056.3U CN212647557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47557U true CN212647557U (zh) | 2021-03-02 |
Family
ID=7476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51056.3U Active CN212647557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4755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5835A (zh) * | 2020-07-30 | 2020-10-23 | 成都天纹科技有限公司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21551056.3U patent/CN21264755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5835A (zh) * | 2020-07-30 | 2020-10-23 | 成都天纹科技有限公司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52366U (zh) | 一种车载防盗装置 | |
CN101546445B (zh) | 无钥匙进入安全防盗系统 | |
US20110050419A1 (en) | Remote Intrusion Signaling Security System | |
CN105109451A (zh) | 一种汽车防盗系统和利用汽车防盗系统进行防盗的方法 | |
EP1638061B1 (en) | Vehicle on-board article theft warning system | |
CN102708609A (zh) | 一种防盗门gsm安全系统及其防盗方法 | |
CN212647557U (zh)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
CN111075321A (zh) | 一种具有定位报警功能的防盗安全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937079U (zh) | 一种基于蓝牙的车载防盗定位装置 | |
CN104554520A (zh) | 一种电动车防盗系统 | |
CN109823304A (zh) | 一种基于多重安全防护的远程控车系统 | |
CN101079158A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和监控方法 | |
CN200979709Y (zh) | 一种汽车电子防盗装置 | |
CN104442698A (zh) | 一种车辆安全防盗系统 | |
CN103419751A (zh) | 一种多功能车载智能密码保险箱 | |
CN103195322A (zh) | 一种u形锁 | |
CN111815835A (zh) | 非机动车的防盗系统和停车场 | |
DE102017105007A1 (de) | Fahrzeugdiebstahlschutzsystem und Fahrzeugsicherheitsvorrichtung | |
CN201111182Y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 | |
CN201457298U (zh) | 汽车智能防盗器 | |
CN205273682U (zh) | 社区电动车防盗系统 | |
CN107323412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辆防盗系统 | |
CN201989746U (zh) | 基于rfid的汽车防盗装置 | |
Sasi et al. | vehicle anti-theft system based on an embedded Platform | |
CN102233864A (zh) | 一种车用实时防盗报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