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631450U -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1450U
CN212631450U CN202020684484.7U CN202020684484U CN212631450U CN 212631450 U CN212631450 U CN 212631450U CN 202020684484 U CN202020684484 U CN 202020684484U CN 212631450 U CN212631450 U CN 212631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tube
stomach tube
built
stimu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44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敏
朱瑞
袁晓
张颖颖
徐凤玲
刘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6844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1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1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14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该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所述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所述胃刺激器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内插入有导丝,所述导丝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导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体外控制器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与控制面板;该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医师使用,应对胃功能受损的患者,且适应面广泛,便于业内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危重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复杂,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研究证实,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危重患者预后。胃肠电刺激是通过外源性电刺激调控胃肠电活动来促进胃肠动力。许多胃肠道疾病常伴胃肠道动力的紊乱,包括胃排空延迟、便秘、大便失禁等。胃肠电刺激可调控胃肠电活动进而影响胃肠运动,被认为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一种有效途径。国内外大量人及动物实验研究阐明了胃机电活动的性质、与胃收缩的关系以及胃肠电刺激对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临床作用,尤其在胃轻瘫方面已被视为治疗顽固性胃轻瘫的安全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现有的植入式电刺激器及刺激电极材料单一、功能有限,胃管直接插入后,往往无法很好的应对胃功能差异不同的患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所述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所述胃刺激器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 传感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内插入有导丝,所述导丝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所述体外控制器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与控制面板,所述胃管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靠近胃刺激器,所述胃管为中空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胃管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所述导丝穿出电控岔管与体外控制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胃管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胃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所述内置软管盘旋于胃管的内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置软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软管岔管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通气后变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胃管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所述连通岔管与胃管的内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导丝的外表面套有内置保护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引导口与连通岔管之间设置有内置通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胃管为双层结构,所述胃管包括内层软管,所述内置软管位于胃管的双层结构之间,且内置软管为若干组充气气囊管组成,若干组充气气囊管彼此互相不通,若干组所述充气气囊管的外表面连通有充气气管,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从软管岔管处穿出,且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置标签,所述位置标签标记充气气管对应的充气气囊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胃刺激器,利用胃刺激器内的刺激电极以及传感器,来刺激患者的胃部以及收集患者胃部数据;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胃管设置有三组岔管,分别为电控岔管、软管岔管以及连通岔管,利用三组岔管,分别连接安置导丝、连通内置软管以及提供引流灌注,其中内置软管采用柔性材料,通常情况下其贴敷于胃管的内表面,占用胃管内的空间十分小,在消化道瘘或者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向其中充气,进一步提高胃管的硬度(人体可接受范围),便于处理在该种情况下引流抽吸等操作,整个系统还具有辅助控制流食灌注速度等功能;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医师使用,应对胃功能受损的患者,且适应面广泛,便于业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胃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胃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胃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胃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胃管;2、胃刺激器;3、体外控制器;4、导丝;5、电控岔管;6、软管岔管;7、连通岔管;8、内置通管;9、控制面板;10、显示屏;11、内置保护管;12、引导口;13、内置软管;14、充气气管;15、内层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2,所述胃刺激器2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外壳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刺激电极设置有若干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内还设置有刺激信号发生模块,其通过数据线与刺激电极连接,每组刺激电极一端的针头部分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的不同刺激部位,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单元缝合在胃壁上,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均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的外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1内插入有导丝4,所述导丝4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3,导丝4 可通过USB数据线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所述体外控制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与控制面板9,所述胃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12,所述引导口12靠近胃刺激器2,所述胃管1为中空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采用无毒、耐腐蚀且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相容性的材质,达到将植入式胃刺激器对人体的伤害减小到最小程度,胃管1 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三组岔管,分别为电控岔管5、软管岔管6与连通岔管7;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5,所述导丝4穿出电控岔管5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电控岔管5用于引导连接导丝4;所述胃管1 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6;所述胃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 13,所述内置软管13盘旋于胃管1的内表面;所述内置软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6连通;所述软管岔管6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13通气后变硬,软管岔管6用于连通内置软管13,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软管岔管6连接充气装置,使胃管1的硬度进一步提高,胃管1整体的硬度,与充气量相关;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7,所述连通岔管7与胃管1的内部连通,连通岔管7可以用作吸附引流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流食灌入;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在使用时,整个装置中的内置软管13的外表面应当与胃管1的内表面粘连,并且确保,在该内置软管13在控制阀的作用下充满气体的状态时,该胃管1此时仍为具有一定弹性的管件,以此来确保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2,所述胃刺激器2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外壳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刺激电极设置有若干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内还设置有刺激信号发生模块,其通过数据线与刺激电极连接,每组刺激电极一端的针头部分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的不同刺激部位,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单元缝合在胃壁上,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均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的外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1内插入有导丝4,所述导丝4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3,导丝4可通过USB数据线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所述体外控制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与控制面板9,所述胃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12,所述引导口 12靠近胃刺激器2,所述胃管1为中空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采用无毒、耐腐蚀且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相容性的材质,达到将植入式胃刺激器对人体的伤害减小到最小程度,胃管1 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三组岔管,分别为电控岔管5、软管岔管6与连通岔管7;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5,所述导丝4穿出电控岔管5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电控岔管5用于引导连接导丝4;所述胃管1 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6;所述胃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 13,所述内置软管13盘旋于胃管1的内表面;所述内置软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6连通;所述软管岔管6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13通气后变硬,软管岔管6用于连通内置软管13,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软管岔管6连接充气装置,使胃管1的硬度进一步提高,胃管1整体的硬度,与充气量相关;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7,所述连通岔管7与胃管1的内部连通,连通岔管7可以用作吸附引流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流食灌入;所述导丝4的外表面套有内置保护管11;
该内置保护管11同样为空心管,其内置保护管11的上端(即位于体外的端口)同样设置有控制气阀(为常用的气阀),导丝4位于内置保护管11内,导丝4贯穿而出的位置设有密封结构,在该内置保护管11内本身充入一定的空气,使其略微膨起(内置保护管11同样为柔性软管,该状态不影响内置保护管11的弹性),在利用连通岔管7灌入流食时,可以添加充气装置,利用控制气阀使内置保护管11略微膨起,从而减慢流食滑落的速度,也可以利用控制气阀降低内置保护管11的管径,加快流食滑落的速度,整个装置较为使用。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2,所述胃刺激器2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外壳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刺激电极设置有若干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内还设置有刺激信号发生模块,其通过数据线与刺激电极连接,每组刺激电极一端的针头部分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的不同刺激部位,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单元缝合在胃壁上,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均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的外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1内插入有导丝4,所述导丝4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3,导丝4可通过USB数据线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所述体外控制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与控制面板9,所述胃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12,所述引导口 12靠近胃刺激器2,所述胃管1为中空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采用无毒、耐腐蚀且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相容性的材质,达到将植入式胃刺激器对人体的伤害减小到最小程度,胃管1 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三组岔管,分别为电控岔管5、软管岔管6与连通岔管7;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5,所述导丝4穿出电控岔管5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电控岔管5用于引导连接导丝4;所述胃管1 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6;所述胃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 13,所述内置软管13盘旋于胃管1的内表面;所述内置软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6连通;所述软管岔管6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13通气后变硬,软管岔管6用于连通内置软管13,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软管岔管6连接充气装置,使胃管1的硬度进一步提高,胃管1整体的硬度,与充气量相关;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7,所述连通岔管7与胃管1的内部连通,连通岔管7可以用作吸附引流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流食灌入;所述引导口12与连通岔管7之间设置有内置通管8;增加内置通管8,可以进一步使得整个胃管1更细,使得内置软管13、导丝4以及内置通管8三者结构更为紧凑,不再担心流食滑入或者抽吸时堵塞情况,整个装置较为使用。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2,所述胃刺激器2包括密封外壳,密封外壳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刺激电极设置有若干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内还设置有刺激信号发生模块,其通过数据线与刺激电极连接,每组刺激电极一端的针头部分通过生物膜粘附在胃壁上的不同刺激部位,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单元缝合在胃壁上,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均固定连接在密封外壳的外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1内插入有导丝4,所述导丝4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3,导丝4可通过USB数据线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所述体外控制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与控制面板9,所述胃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12,所述引导口 12靠近胃刺激器2,所述胃管1为中空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外壳采用无毒、耐腐蚀且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相容性的材质,达到将植入式胃刺激器对人体的伤害减小到最小程度,胃管1 位于体外的部分设置有三组岔管,分别为电控岔管5、软管岔管6与连通岔管7;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5,所述导丝4穿出电控岔管5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电控岔管5用于引导连接导丝4;所述胃管1 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6;所述胃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 13,所述内置软管13盘旋于胃管1的内表面;所述内置软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6连通;所述软管岔管6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13通气后变硬,软管岔管6用于连通内置软管13,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软管岔管6连接充气装置,使胃管1的硬度进一步提高,胃管1整体的硬度,与充气量相关;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7,所述连通岔管7与胃管1的内部连通,连通岔管7可以用作吸附引流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流食灌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胃管1为双层结构,胃管1分为外管与内层软管15,内置软管13位于胃管1的双层结构之间,且内置软管 13为若干组充气气囊管组成,若干组充气气囊管彼此互相不通,若干组所述充气气囊管的外表面连通有充气气管14,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14从软管岔管6处穿出,且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置标签,所述位置标签标记充气气管14对应的充气气囊管,内层软管15与连通岔管7连通,内层软管15可以有效的防止流食灌入时对内置软管13的刮擦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充气气管14为较细的塑料管,利用位置标签来表面其对应的充气气囊管的位置,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充气气管14来对充气气囊管充气,使其局部变硬,相比较上述实施例中整体变硬的技术方案,其安全性更高,使用更加灵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充气气管14的数量应当根据实际的胃管1的长度以及充气气囊管的数量、纵向距离决定;盘旋的充气气囊管在充气完成后,其稳定型较高,硬度适中,若采取直接隔离充气的方式,胃管1的外管以及内层软管15均容易变形,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伤害;整个装置较为实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胃刺激器(2),所述胃刺激器(2)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表面连接有刺激电极与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微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PH传感器,所述密封外壳内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所述胃管(1)内插入有导丝(4),所述导丝(4)的一端与密封外壳内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处理模块以及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导丝(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外控制器(3),所述体外控制器(3)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0)与控制面板(9),所述胃管(1)的外表面开设有引导口(12),所述引导口(12)靠近胃刺激器(2),所述胃管(1)为中空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电控岔管(5),所述导丝(4)穿出电控岔管(5)与体外控制器(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软管岔管(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置软管(13),所述内置软管(13)盘旋于胃管(1)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软管(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软管岔管(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岔管(6)内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内置软管(13)通气后变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岔管(7),所述连通岔管(7)与胃管(1)的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4)的外表面套有内置保护管(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口(12)与连通岔管(7)之间设置有内置通管(8)。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1)为双层结构,所述胃管(1)包括内层软管(15),所述内置软管(13)位于胃管(1)的双层结构之间,且内置软管(13)为若干组充气气囊管组成,若干组充气气囊管彼此互相不通,若干组所述充气气囊管的外表面连通有充气气管(14),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14)从软管岔管(6)处穿出,且若干组所述充气气管(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位置标签,所述位置标签标记充气气管(14)对应的充气气囊管。
CN202020684484.7U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1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84.7U CN212631450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84.7U CN212631450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1450U true CN212631450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448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31450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14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678A (zh) * 2020-04-29 2020-07-31 邵敏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678A (zh) * 2020-04-29 2020-07-31 邵敏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3921B (zh) 一种多功能鼻饲管及鼻饲系统
CN213609296U (zh) 一种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多功能导管
CN1861020A (zh) 反馈控制型肛门人造括约肌系统
CN212631450U (zh)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CN208823794U (zh) 一种植入式胃刺激器
CN208959081U (zh) 一种鼻胃管
CN215022593U (zh) 一种胃肠饲养管
CN2281803Y (zh) 防误吸食管颈部气囊胃管
CN212187176U (zh) 用于食管狭窄患者的多功能鼻饲营养装置
CN111467678A (zh) 一种多功能可植入式胃肠刺激系统
CN205964672U (zh) 一种胃减压联合空肠营养球囊导管
CN107638623A (zh) 一种带磁性电极的多功能胃肠管
CN111888264A (zh) 用于食管狭窄患者的多功能鼻饲营养装置
CN201969174U (zh) 一种双腔气囊小肠营养管
CN209059561U (zh) 一种可调节球囊大小的微型减肥球囊
CN202682106U (zh) 一种双气囊人工肛门塞
CN208809108U (zh) 新型鼻胃肠管
CN207492977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胃管
CN218280303U (zh) 一种一次性精准给药装置
CN2207193Y (zh) 一次性多功能肛肠支撑减压管
CN217660780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经皮胃造瘘空肠管
CN221431047U (zh) 一种压力感受型回肠末端造瘘管组件装置
CN219071457U (zh)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用的胃肠导排管
CN218572532U (zh) 一种促进消化道瘘愈合的装置
CN214910729U (zh) 一种防阻塞的耳鼻喉科用胃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