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5814U -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25814U CN212625814U CN202021495607.9U CN202021495607U CN212625814U CN 212625814 U CN212625814 U CN 212625814U CN 202021495607 U CN202021495607 U CN 202021495607U CN 212625814 U CN212625814 U CN 212625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cover plate
- plate
- tab
- insulat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动力电池包括内设有电芯的电池壳体,和用以封堵电池壳体的开口的电池盖板,绝缘件配置于电芯与电池盖板之间;该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包括设于电芯的极耳两侧的侧板,以及连接于两侧板之间的将电芯和电池盖板分隔开的主板,侧板构成极耳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绝缘分隔,且对应于极耳,于主板上开设有供极耳穿过的极耳穿过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不仅利于提高极耳与电池壳体间的绝缘效果,还可利于电池盖板高度的降低,进而便于将电池盖板焊接在电池壳体上;该绝缘件还可使极耳在穿过主板后再与电连接片相连,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和电连接片插入电芯内,进而亦可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方形电池的壳体被设计的越来越长,而电池盖板的尺寸却被设计的越来越小,导致一个电池盖板上已经无法同时放得下盖板本体、正极极柱、负极极柱、防爆阀、注液孔等关键零部件。目前,为解决该问题已衍生出在电池壳体的两端均设置电池盖板的电池。
采用这种装设两个电池盖板的电池时,通常先将第一个电池盖板(正极或负极均可)与电芯进行焊接,然后再将完成焊接的第一电池盖板优先安装在电池壳体的一侧,接着再将电芯通过电连接片与第二个电池盖板进行焊接,最后再将第二电池盖板焊接在电池壳体的另一侧,从而完成电池的装配。
基于上述的安装步骤,由于在第二个电池盖板与极耳或电连接片焊接时,电芯已装入电池壳体。为了使电池盖板与电池壳体不发生干涉,同时又给焊接工装留有工作空间,则需要将极耳或电连接片的长度设置的偏长。但如果将极耳加长,一方面在模切时候会浪费更多的箔材,从而增加电芯成本,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电芯良品率的降低。而如果将电连接片的尺寸加长,伴随而来的问题是电连接片弯折后容易与电池壳体离得比较近,从而存在电芯短路的风险,另一方面,电连接片与极耳焊接的弯折处容易存在整形不规则的风险,导致极耳或电连接片倒插入电芯,造成电芯内部的安全失效。
另外,为了减小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震动幅度,在电芯设计时,通过将电池盖板上的塑胶板设置成刚好接触到电芯的隔离膜,塑胶板的高度直接影响上述焊接第二个电池盖板的预留空间,即影响电连接片的长度。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下塑胶的高度却是不可减小的,如此则不利于电芯的使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以便于电池盖板在电池壳体两端的安装,并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内设有电芯的电池壳体,和用以封堵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的电池盖板,所述绝缘件配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包括设于所述电芯的极耳两侧的侧板,以及连接于两所述侧板之间的将所述电芯和所述电池盖板分隔开的主板,所述侧板构成所述极耳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的绝缘分隔,且对应于所述极耳,于所述主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极耳穿过的极耳穿过部。
进一步的,所述极耳穿过部为设于所述主板上的极耳过孔,并于两所述侧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端板,且所述主板的至少开设有所述极耳过孔的部位与两侧所述侧板之间的横截面呈“H”形。
进一步的,两所述侧板的底部与所述电芯的顶部固连于一起,两所述侧板的顶部与所述电池盖板的底部抵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对应所述极耳穿过部的部位的顶部构造有凸起,对应于所述凸起,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凸起插入的凹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凹槽的槽口的两侧构造有第一倒角,并于所述凸起的插入端构造有第二倒角,所述凸起可因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间的导向配合而插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主板和两所述侧板的接合处分别设有加强肋,且两侧的所述加强肋均为沿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内侧设有呈弯折状并与所述极耳折叠固连的电连接片,且随所述电池盖板于所述电池壳体上的装配,所述侧板的顶部高出所述电连接片设置。
进一步的,相对于设有所述极耳穿过部的一端,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另一端安装有防爆阀,对应于所述防爆阀,于所述主板上形成有第一凹陷部,并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通气孔。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设有沿所述主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相对于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一端,于所述主板的另一端构造有第二凹陷部,并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液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通过设置连接在电池盖板和电芯之间的侧板和主板,不仅利于提高极耳与电池壳体间的绝缘效果,还可利于电池盖板高度的降低,进而便于将电池盖板焊接在电池壳体上,并具有较好的安装效果。同时,通过在主板上设置极耳穿过部,可使极耳在穿过主板后再与电连接片相连,能够有效防止极耳和电连接片插入电芯内,进而亦可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2)主板与两侧的侧板间的横截面呈“H”形,不仅能够对极耳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够为极耳和电连接片弯折后的放置提供空间,从而防止因电连接片与电池壳体电连接而发生的短路。
(3)侧板通过固连设置在电芯的顶部,便于绝缘件随电芯一起被装设在电池壳体内;侧板通过抵接的方式与电池盖板相连,便于电池盖板在电池壳体上的安装。
(4)通过设置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可便于电池盖板连接在侧板上,且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5)通过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间的配合,能够对电池盖板在安装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盖板在安装中的便利性。
(6)加强肋可提高主板与侧板间的连接强度,其结构简单,加强效果好。
(7)通过在装配后使侧板的顶部高出电连接片,能够提高侧板对电连接片和电池壳体间的绝缘效果,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
(8)在第一凹陷部上设置的通气孔,便于电池壳体内产生的气体经由通气孔流动至电池壳体的顶部,从而利于提高防爆阀的使用效果。
(9)加强筋的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凹陷部的结构强度,其结构简单,易于在第一凹陷部上加工成型。
(10)在第二凹陷部上设置的漏液孔,可便于溅到电池盖板上的电解液流回电池壳体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件与电池盖板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件,2-电极极块,3-极柱,4-绝缘套,5-盖板本体,6-塑胶板,7-电连接片,8-电芯,9-防爆阀,10-电池壳体;
11-主板,12-第一凹陷部,13-侧板,14-端板,15-第二凹陷部;
111-加强肋,112-极耳过孔,121-通气孔,122-加强筋,131-凸起,132-第二倒角,41-上绝缘套,42-下绝缘套,61-安装凸起,62-凹槽,63-第一倒角,64-连接凸起,81-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动力电池包括内设有电芯的电池壳体,和用以封堵电池壳体的开口的电池盖板,该绝缘件配置于电芯与电池盖板之间。该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包括设于电芯的极耳的两侧,以构成极耳与电池壳体间绝缘分隔的侧板,和连接于两侧板间、并将电芯和电池盖板分隔开的主板,同时,对应于极耳,于主板上也开设有供极耳穿过的极耳穿过部。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上述的侧板13呈长条状,主板11连接在两侧板13之间、并与侧板13的长度相适配,在两侧板13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端板14,以具有较好的安装和使用效果。上述极耳穿过部具体可采用设置于主板11上的极耳过孔112,该极耳过孔112设置在主板11的一端,并沿主板11的长度方向向主板11的中部延伸布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可采用PP或PET材料制成,当然,绝缘件1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不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主板11的至少开设有极耳过孔112的部位与两侧侧板13之间的横截面呈“H”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对极耳81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够为极耳81和电连接片7弯折后的放置提供空间,进而利于电连接片7与极耳81具有较好的平整性。同时,主板11的设置还可以防止极耳81及电连接片7倒插入电芯8内,进而避免电芯8内部的短路失效。另外,在主板11和两侧板13的接合处分别设有加强肋111,且两侧的加强肋111均为沿主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以通过加强肋11的设置提高主板11与侧板13间的连接效果,加强肋111的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电池盖板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盖板结构,该电池盖板包括用于封堵电池壳体10的一侧开口的盖板本体5和设置在盖板本体5内侧的塑胶板6。如图2中所示,塑胶板6的顶部与盖板本体5的结合处呈阶梯状设置,以便于盖板本体5搭接在电池壳体10的开口处并焊接固定。在塑胶板6的内侧设有向电池壳体10内延伸布置的连接凸起131,上述的侧板13具体设置在电芯8的顶端和塑胶板6的连接凸起131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两侧板13的底部和端板14与电芯8的顶端相固连,以便于绝缘件1随电芯8一起被装设在电池壳体10内;两侧板13和端板14的顶部均与电池盖板的底部接触相连。此处,侧板13和端板14与电芯8的顶端之间的粘接可采用双面胶或胶带等,粘接方式简单,便于实现绝缘件1在电芯8上的相对固定。而侧板13和端板14与塑胶板6抵接相连,能够便于电池盖板在焊接到电池壳体10后与绝缘件1保持抵接,从而防止电芯8的晃动。
具体结构上,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两侧板13的对应极耳穿过部的部位的顶部构造有凸起131,对应于凸起131,于电池盖板的底部设有可供凸起131插入的凹槽62。以通过凸起131在凹槽62内的插入而提高塑胶板6与侧板13之间接触连接的效果。另外,在凹槽62的槽口的两侧设有第一倒角63,并在凸起131的插入端设有第二倒角132,凸起131可因第一倒角63和第二倒角132间的导向配合而插入凹槽62内。此处,通过第一倒角63和第二倒角132间的配合能够对电池盖板在安装时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盖板在安装中的便利性。
参照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盖板本体5上安装有防爆阀9,通过设置防爆阀9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是负极盖板,当盖板本体51为正极盖板时,需要在盖板本体5上设置注液孔,在塑胶板6上设置与进液孔对应布置的进液孔。以通过设置注液孔和进液孔可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壳体10内,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结合图1和图3中所示,对应于防爆阀9,在主板11上形成有第一凹陷部12,因第一凹陷部12的设置使得主板11呈中部弯折的台阶状,并在第一凹陷部12的底面上开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通气孔121。此处的通气孔121可便于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经由通气孔121流动至电池壳体10的顶部,从而利提高于电池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在第一凹陷部12的底面还设有沿主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加强筋122,加强筋122为沿主板1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条,以提高第一凹陷部12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1和图4中所示,相对于具有第一凹陷部12的一端,于主板11的另一端构造有第二凹陷部15,在第二凹陷部15内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分隔板,以将第二凹陷部15分隔成多个分隔腔,并在各分隔腔的底部均开设有漏液孔,以可便于溅到电池盖板上的电解液流回电池壳体10内。
本实施例中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在装配下的状态如图3和4中所示,在电池盖板上设有正极极组或负极极组,此处的正极或负极极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如其具体包括设置在盖板本体5外侧的电极极块2,和位于塑胶板6内侧、并与极耳81相连的电连接片7,以及贯穿盖板本体1和塑胶板6设置、以构成电极极块2与电连接片7连接的极柱3。其中,为便于极柱3的底座在塑胶板6上的安装,在塑胶板6的内侧构造有环底座周向布置的安装凸起61,以围构成装设底座的安装槽。
其中,为实现电极极块2和极柱3与盖板本体5之间的绝缘,本实施例中的还设有绝缘套4,如图4中所示,绝缘套4具体包括设置在电极极块2上的上绝缘套41,和套设在极柱3的柱体上的下绝缘套42。其中,上绝缘套42包绕在电池极块2的底面及外周面上,并在上绝缘套41的底面设有供极柱3的柱体插装的插装孔。上绝缘套41的底面构成电极极块2与盖板本体5之间的绝缘设置,上绝缘套41的外周面构成外部与电极极块2之间的绝缘设置。下绝缘套42的套设在柱体外的部分位于盖板本体5与柱体之间,而达到绝缘的效果。下绝缘套42的底端的外周面形成有凸环,该凸环夹置在盖板本体5与塑胶板6之间,从而有效对极柱3与盖板本体5之间的进行绝缘设置,此处,采用绝缘套4作为绝缘件具有便于安装,且绝缘效果好的优点。
继续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片7的顶端与极柱3的底座平行焊接,电连接片7的底端与穿出极耳过孔112的极耳81平行焊接。随电池盖板于电池壳体10上的装配,电连接片7呈弯折状,该电连接片7的底部包绕在极耳81外,并抵接在主板11上。本实施例中的两侧板13在装配状态下的顶部高出电连接片7设置,能够提高侧板13对电连接片7和电池壳体10间的绝缘效果,而可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通过设置连接在电池盖板和电芯8之间的侧板13和主板11,不仅利于提高极耳81与电池壳体10间的绝缘效果,还可利于电池盖板高度的降低,进而便于将电池盖板焊接在电池壳体10上,并具有较好的安装效果。同时,通过在主板11上设置极耳穿过部,可使极耳81在穿过主板11后再与电连接片7相连,能够有效防止极耳81和电连接片7插入电芯8内,进而亦可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内设有电芯(8)的电池壳体(10),和用以封堵所述电池壳体(10)的开口的电池盖板,所述绝缘件(1)配置于所述电芯(8)与所述电池盖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设于所述电芯(8)的极耳(81)两侧的侧板(13),以及连接于两所述侧板(13)之间的将所述电芯(8)和所述电池盖板分隔开的主板(11),所述侧板(13)构成所述极耳(81)与所述电池壳体(10)之间的绝缘分隔,且对应于所述极耳(81),于所述主板(11)上开设有供所述极耳(81)穿过的极耳穿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穿过部为设于所述主板(11)上的极耳过孔(112),并于两所述侧板(13)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端板(14),且所述主板(11)的至少开设有所述极耳过孔(112)的部位与两侧所述侧板(13)之间的横截面呈“H”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13)的底部与所述电芯(8)的顶部固连于一起,两所述侧板(13)的顶部与所述电池盖板的底部抵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3)的对应所述极耳穿过部的部位的顶部构造有凸起(131),对应于所述凸起(131),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凸起(131)插入的凹槽(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凹槽(62)的槽口的两侧构造有第一倒角(63),并于所述凸起(131)的插入端构造有第二倒角(132),所述凸起(131)可因所述第一倒角(63)和所述第二倒角(132)间的导向配合而插入所述凹槽(6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板(11)和两所述侧板(13)的接合处分别设有加强肋(111),且两侧的所述加强肋(111)均为沿所述主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内侧设有呈弯折状并与所述极耳(81)折叠固连的电连接片(7),且随所述电池盖板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的装配,所述侧板(13)的顶部高出所述电连接片(7)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设有所述极耳穿过部的一端,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另一端安装有防爆阀(9),对应于所述防爆阀(9),于所述主板(11)上形成有第一凹陷部(12),并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2)的底部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通气孔(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凹陷部(12)的底部设有沿所述主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加强筋(1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12)的一端,于所述主板(11)的另一端构造有第二凹陷部(15),并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5)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液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95607.9U CN21262581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95607.9U CN21262581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25814U true CN212625814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19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95607.9U Active CN212625814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25814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760A (zh) * | 2021-05-31 | 2021-08-27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芯 |
CN114914591A (zh) * | 2022-06-17 | 2022-08-16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 |
CN115295973A (zh) * | 2022-07-08 | 2022-11-0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CN115380435A (zh) * | 2021-12-24 | 2022-11-2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WO2023000184A1 (zh) * | 2021-07-20 | 2023-01-26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
CN118523016A (zh) * | 2024-07-19 | 2024-08-20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盖板组件及电池 |
CN118899633A (zh) * | 2024-09-30 | 2024-11-05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绝缘结构及电芯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21495607.9U patent/CN2126258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4760B (zh) * | 2021-05-31 | 2022-05-27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芯 |
CN113314760A (zh) * | 2021-05-31 | 2021-08-27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芯 |
US12176582B2 (en) | 2021-07-20 | 2024-12-24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 |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
WO2023000184A1 (zh) * | 2021-07-20 | 2023-01-26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
CN115380435A (zh) * | 2021-12-24 | 2022-11-2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WO2023115544A1 (zh) * | 2021-12-24 | 2023-06-2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CN115380435B (zh) * | 2021-12-24 | 2024-05-2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CN114914591A (zh) * | 2022-06-17 | 2022-08-16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 |
WO2023240717A1 (zh) * | 2022-06-17 | 2023-12-21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电芯 |
CN115295973A (zh) * | 2022-07-08 | 2022-11-04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CN115295973B (zh) * | 2022-07-08 | 2024-05-31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CN118523016A (zh) * | 2024-07-19 | 2024-08-20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盖板组件及电池 |
CN118899633A (zh) * | 2024-09-30 | 2024-11-05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绝缘结构及电芯 |
CN118899633B (zh) * | 2024-09-30 | 2025-02-25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绝缘结构及电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25814U (zh) | 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件 | |
CN113097657A (zh) | 电池 | |
CN214336793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212571193U (zh) | 一种双通单体电池和电池包 | |
CN211789108U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15816085U (zh) | 电芯以及储能装置 | |
JP7481431B2 (ja) | 動力電池トップカバーおよび動力電池 | |
CN218070001U (zh) | 一种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
CN219163538U (zh) |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116487830A (zh) | 一种圆柱铝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2461886U (zh) | 一种单体电池及一种动力电池 | |
CN221057639U (zh) | 极柱组件、电池端盖、电池和车辆 | |
WO2024094179A1 (zh) | 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
CN217691388U (zh) | 盖板、电池及电池组 | |
CN220672709U (zh) | 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9575880U (zh) | 圆柱电池的装配结构、圆柱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9419437U (zh) | 一种圆柱铝电池 | |
CN217691381U (zh) | 电池顶盖的铆压装配结构以及一体式电池顶盖组件 | |
CN219066998U (zh) | 电池端盖 | |
CN216793835U (zh) | 壳体、圆柱电池和圆柱电池系统 | |
CN217444466U (zh) | 一种电芯结构及电芯 | |
CN214753924U (zh) | 电池壳体、电池以及车辆 | |
CN222483513U (zh) | 电池壳和电池 | |
CN214411429U (zh) | 电池模组和筋膜枪 | |
CN214706069U (zh) | 电芯盖板和电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8899 Xinche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8899 Xinche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