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3905U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13905U CN212613905U CN202020689217.9U CN202020689217U CN212613905U CN 212613905 U CN212613905 U CN 212613905U CN 202020689217 U CN202020689217 U CN 202020689217U CN 212613905 U CN212613905 U CN 2126139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supporting
- existing building
- cushion layer
- installation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坑;垫层,所述垫层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井道,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中的垫层、支撑底座和井道的特殊结构可以确保优异的支撑效果,采用该安装结构进行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不仅可以简化工艺,缩短工期,而且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既有建筑中安装电梯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有很多老旧小区建造时间较久,由于建设之初建造技术、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多层住宅没有配置电梯。这些没有配置电梯的老旧小区多层住宅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提出通过加装电梯来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并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文件和政策措施,以求逐步推进既有建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然后,现有在既有建筑中安装电梯的施工工法通常存在工艺复杂、工期长和安全性差的缺点,严重阻碍电梯加装的推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且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确定基坑施工位置和开挖深度,然后挖出基坑;
(2)在基坑底部浇筑混凝土,形成垫层;
(3)在垫层上搭设支撑底座,该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
(4)在支撑侧壁上进行井道的砌筑,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
(5)安装电梯部件。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工艺非常简单,可以有效节约工期,并且通过特殊的基坑内支撑结构和井道结构,可以确保电梯安装后的安全运营。
进一步地是,相邻两个圈梁的间距为1.5~2.5m;圈梁的高度为300~500mm;所述圈梁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上。由此,可以确保井道的强度,从而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的厚度≥70mm;所述垫层边缘超出支撑平台边缘至少70mm;所述垫层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1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由此,确保垫层具有最优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是,在所述垫层上进行防水作业施工后再搭设所述支撑底座;在浇筑所述垫层之前将垫层下方的土体夯实,夯实系数≥94%;对所述支撑平台表面找平后再安装相应的电梯部件。由此,显著提升安全性系数。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底座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浇筑;所述支撑平台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厚度≥3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高度≥1300mm;所述砖砌体的厚度≥240mm。由此,支撑底座具有最优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底座的搭设过程包括步骤:
A.在垫层上搭设形成支撑底座的钢筋体系;
B.在形成支撑侧壁的钢筋体系的内外两侧搭设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体系;
C.向模板体系中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体系,即得到支撑底座。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垫块;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支撑筋。垫块和支撑筋都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放置于钢筋体系下方,由此,可以提升支撑底座的强度。
进一步地是,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在洞门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中设有钢撑;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在所述砖砌体上增设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内外两侧的钢筋网。由此,可以确保强度,显著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地是,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位于钢筋网内部和/或外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砖砌体一侧绕至对侧;并且/或者,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穿过砖砌体后连接砖砌体两侧钢筋网的拉结筋,拉结筋孔内填充有结构胶。由此,加固方法简单,且加固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包括
基坑;
垫层,所述垫层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
井道,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中的垫层、支撑底座和井道的特殊结构可以确保优异的支撑效果,采用该安装结构进行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不仅可以简化工艺,缩短工期,而且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营。
进一步地是,相邻两个圈梁的间距为1.5~2.5m;圈梁的高度为300~500mm;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上。
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厚度≥70mm。
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边缘超出支撑平台边缘至少70mm。
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与支撑平台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厚度≥3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高度≥1300mm;所述砖砌体的厚度≥240mm。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垫块;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支撑筋。
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表面还设有找平层。
进一步地是,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在洞门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中设有钢撑;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在所述砖砌体上增设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内外两侧的钢筋网。
进一步地是,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位于钢筋网内部和/或外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砖砌体一侧绕至对侧;并且/或者,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穿过砖砌体后连接砖砌体两侧钢筋网的拉结筋,拉结筋孔内填充有结构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井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井道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洞门所在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洞门所在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图6中的C-C向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100-垫层,210-支撑平台,220-支撑侧壁,201-钢筋体系,202-模板体系,300-井道,310-砖砌体,320-构造柱,330-圈梁,340-洞门,350-第一支撑梁,351-钢撑,360-第二支撑梁,410-钢筋网,420-加强筋,430-斜钢筋,440-拉结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线,确定基坑施工位置和开挖深度,然后挖出基坑;基坑内底部至往上200~300mm内采用人工捡底,其余采用机械开挖;
(2)将基坑底部的土体夯实,夯实系数≥94%;
(3)在基坑底部浇筑混凝土,形成垫层100;所述垫层100采用混凝土强度为C1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4)在垫层100上铺设防水层;
(5)在垫层100上搭设支撑底座,该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100上的支撑平台210和位于支撑平台210四周的支撑侧壁220;所述支撑底座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浇筑;
(6)在支撑侧壁220上进行井道300的砌筑,该井道300具有位于支撑侧壁220上的砖砌体310、位于支撑侧壁220四角的构造柱320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330;所述砖砌体310设于三个支撑侧壁220上,采用240mm厚的MU15页岩实心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即砖砌体310的厚度为240mm;井道300砌筑前进行干砖试摆,以确定砖的厚度、砖缝的厚度以及圈梁330标高位置;井道300砌筑时,采用单面挂线进行辅助;另外一个支撑侧壁220上为既有墙体,通过拆除部分墙体形成洞门340,在洞门340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350;所述圈梁330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7)在支撑平台210表面找平;
(8)安装电梯部件,所述电梯部件包括轨道支架、导轨、曳引系统、对重轨道、轿厢、层门、安全部件和电气装置,其中,所述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330上。
其中,所述支撑底座的搭设过程包括步骤:
A.在垫层100上放置垫块和支撑筋;所述垫块和和支撑筋均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为1.5m;所述支撑筋的强度为HRB400级,直径为12mm;所述支撑筋为“几”字型的马凳筋;
B.搭设形成支撑底座的钢筋体系201;
C.在形成支撑侧壁220的钢筋体系201的内外两侧搭设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体系202;该模板体系202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以50mm×100mm木枋作为次楞,以48.3mm×3.6mm钢管作为主楞,对拉螺栓为M14;
D.向模板体系202中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体系202,即得到支撑底座。
如1-3所示,采用上述的安装方法形成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坑、垫层100、防水层、支撑底座、找平层和井道300;
所述垫层100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所述垫层100厚度为70mm;所述垫层100的边缘超出支撑平台210的边缘70mm;
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100上的支撑平台210和位于支撑平台210四周的支撑侧壁220;所述支撑平台210内设有垫块和支撑筋;所述支撑平台210的厚度为400mm;所述支撑侧壁220的厚度为300mm;所述支撑侧壁220的高度为1300mm;
所述井道300具有位于支撑侧壁220上的砖砌体310、位于支撑侧壁220四角的构造柱320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330;相邻两个圈梁330的间距为2m;圈梁330横截面尺寸为240mm×400mm(即高度为400mm);所述砖砌体310厚度为240mm;所述井道300的洞门340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在洞门340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梁350,所述第一支撑梁350中设有钢撑351。
如图4-5所示,所述井道300的洞门340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在洞门340上方墙体的内外两侧均增设有厚度为120mm的第一支撑梁350,该第一支撑梁350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第一支撑梁350的两端超出洞门340两端240mm,在第一支撑梁350中设有呈间隔分布的钢撑351,所述钢撑351为工字钢。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具有的区别是:如图6-8所示,所述井道300的洞门340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即在四个支撑侧壁220上均采用240mm厚的MU15页岩实心砖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在所述砖砌体310上增设有加固组件。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310内外两侧的钢筋网410、位于钢筋网410外部或内部的加强筋420以及穿过砖砌体310后连接砖砌体310两侧钢筋网410的拉结筋440;所述加强筋420从砖砌体310一侧绕至对侧且在两侧的长度为500mm;至少在离墙体边缘150mm位置处设置拉结筋440,拉结筋440孔内填充结构胶。
所述钢筋网410包括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
在洞门340内外两侧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均设有斜钢筋430,斜钢筋430的长度为1000mm,水平夹角为45°。
在洞门340上方增设有高度为150mm的第二支撑梁360,该第二支撑梁360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两端超出洞门340两端500m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坑;
垫层(100),所述垫层(100)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100)上的支撑平台(210)和位于支撑平台(210)四周的支撑侧壁(220);
井道(300),该井道(300)具有位于支撑侧壁(220)上的砖砌体(310)、位于支撑侧壁(220)四角的构造柱(320)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3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圈梁(330)的间距为1.5~2.5m;圈梁(330)的高度为300~500mm;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330)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厚度≥7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边缘超出支撑平台(210)边缘至少7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与支撑平台(210)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10)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220)的厚度≥300mm;所述支撑侧壁(220)的高度≥1300mm;所述砖砌体(310)的厚度≥24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10)内设有间隔分布的垫块;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平台(210)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支撑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10)表面还设有找平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井道(300)的洞门(340)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在洞门(340)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350),所述第一支撑梁(350)中设有钢撑(351);当所述井道(300)的洞门(340)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在所述砖砌体(310)上增设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310)内外两侧的钢筋网(4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位于钢筋网(410)内部和/或外部的加强筋(420),所述加强筋(420)从砖砌体(310)一侧绕至对侧;并且/或者,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穿过砖砌体(310)后连接砖砌体(310)两侧钢筋网(410)的拉结筋(440),拉结筋(440)孔内填充有结构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9217.9U CN21261390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9217.9U CN21261390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13905U true CN212613905U (zh) | 2021-02-26 |
Family
ID=7471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9217.9U Active CN212613905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139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7317A (zh) * | 2020-04-29 | 2020-09-18 |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20689217.9U patent/CN2126139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77317A (zh) * | 2020-04-29 | 2020-09-18 |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35499B (zh) | 一种明挖地下建筑结构装配式施工方法 | |
CN105649360A (zh) | 一种整体装配式建筑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1144503U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 |
CN106759439B (zh) | 用于基坑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854813A (zh) | 一种古建筑平移用型钢托盘结构及托换方法 | |
CA2842249A1 (en) |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panel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 |
CN206607762U (zh) | 一种装配式挑檐沟结构 | |
CN111648555A (zh) | 层叠式预制混凝土电梯井道 | |
CN101555709B (zh) | 一种复合保温隔热混凝土剪力墙的安装工艺 | |
CN212613905U (zh)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 |
CN111677317A (zh) |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 | |
CN112359860B (zh) | 非支撑式沉井封顶的施工方法 | |
CN214832749U (zh) | 一种新型基坑内支撑结构 | |
CN100371546C (zh) | 石膏空心大板灌注混凝土墙体及制作方法 | |
CN210117724U (zh) | 一种车库基础结构 | |
CN209585313U (zh) | 单轨梁预留洞封堵结构 | |
CN114658214A (zh) | 高层建筑盘扣式高空大悬挑支撑架支锚压一体化施工方法 | |
CN208685617U (zh) | 一种老旧砖基础建筑的基础托换系统 | |
CN108442406B (zh) | 一种半逆作法基坑内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344612A (zh) | 一种焦炉大棚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6920378U (zh) | 拼装式地下井挡土装置 | |
CN221798493U (zh) | 一种下翻梁预制外模 | |
CN219931248U (zh) | 装配式钢结构外挂预制墙体与地下室顶板连接构造 | |
CN110409669A (zh) | 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 | |
CN215594482U (zh) | 带悬挑工字钢的边梁上砌体墙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