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8499U - 发声器件 - Google Patents
发声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88499U CN212588499U CN202021144972.5U CN202021144972U CN212588499U CN 212588499 U CN212588499 U CN 212588499U CN 202021144972 U CN202021144972 U CN 202021144972U CN 212588499 U CN212588499 U CN 2125884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phragm
- ball
- vibrating
- fixed
- circular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固定于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盆架一侧的振膜以及贴设固定于振膜表面的球顶以及连接于振膜用于驱动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环绕中心部的折环部以及环绕折环部的固定部,固定部固定于盆架,球顶贴设固定于中心部;振膜远离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加强筋部,加强筋部包括设于中心部的第一段;第一段靠近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凹陷形成与加强筋部对应的容胶槽,容胶槽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球顶与中心部胶合固定。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振膜及发声器件稳定性好且声学性能更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发声器件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贴设固定于所述振膜的球顶和连接于所述球顶用以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中心部和由所述中心部延伸并环绕所述中心部设置的折环部,所述球顶固定于所述中心部。
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中,由于中心部为光滑平面结构,中心部的弯曲刚度较低,在高频振动时,因中心部的弯曲刚度不足,而容易导致音圈内外侧相位相反的分割振动模态,使得振膜产生高频分割振动现象,使得振膜振动时可能产生摇摆,从而影响振动的稳定性,容易导致杂音甚至失真,造成所述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受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的振膜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且声学性能更优的振膜及发声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以及贴设固定于所述振膜表面的球顶以及连接于所述振膜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环绕所述中心部的折环部以及环绕所述折环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球顶贴设固定于所述中心部;所述振膜远离所述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加强筋部,所述加强筋部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加强筋部对应的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所述球顶与所述中心部胶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横穿所述中心部,所述加强筋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延伸至横穿所述折环部的第二段。
优选的,所述中心部包括沿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振动上表面和振动下表面,所述球顶贴设固定于所述振动下表面,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振动上表面向远离所述振动下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容胶槽由所述振动下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的方向凹陷形成。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部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的第二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折环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四个圆弧段、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段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段,各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各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且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段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二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振膜呈矩形结构,所述折环部的四个所述圆弧段分别位于所述振膜的四个拐角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长轴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短轴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一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振膜的短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延伸,各所述第二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振膜的长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
优选的,所述圆弧段包括圆弧上表面和与所述圆弧上表面相对的圆弧下表面,所述圆弧上表面和/或所述圆弧下表面凸出或凹陷形成特征图形模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中,振膜远离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加强筋部,加强筋部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段;第一段靠近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凹陷形成与加强筋部对应的容胶槽,容胶槽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球顶与中心部胶合固定,通过加强筋部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心部的弯曲刚度,在高频振动时,避免了音圈产生内外侧相位相反的分割振动模态现象,抑制振膜产生高频分割振动,有效提高了振膜振动的平衡性及稳定性,改善了发声器件的纯音、失真及摇摆,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同时,通过设置容胶槽,并在容胶槽内打胶以使球顶与中心部胶合固定,有效地增大了振膜和球顶之间的粘接面积,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粘接更好,使得两者固定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振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振膜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沿A-A线的剖示图;
图6为图5中B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呈环状的盆架1、用于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2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3,具体的,所述振动系统2和所述磁路系统3分别固定支撑于所述盆架1的相对两侧,所述磁路系统3具有磁间隙30。
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振膜21、球顶22和音圈23,所述振膜21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一侧,所述球顶22贴设固定于所述振膜21表面,所述音圈23连接于所述振膜21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30内;所述音圈23通电产生电场与所述磁路系统3产生磁场共同作用形成电磁场,从而使所述音圈23上下反复运动,进而通过所述音圈23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发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21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211、环绕所述中心部211设置的折环部212以及环绕所述折环部212的固定部213;所述中心部211用于振动发声,所述折环部212用于为所述中心部211振动时提供弹性支撑力以实现所述中心部211所需的振幅,所述固定部213固定于所述盆架1,所述球顶22贴设固定于所述中心部211,所述音圈23连接于所述中心部211;当然,音圈与振膜连接的方式是不限的,其可以与中心部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球顶与中心部形成间接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音圈通过球顶与中心部形成间接连接。
为了提高所述振膜21的整体弯曲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21远离所述球顶22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22方向凸出延伸形成的加强筋部4,所述加强筋部4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211的第一段401,通过所述第一段401的设置,提高了所述中心部211的弯曲刚度,从而振膜21的整体弯曲刚度高。
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振膜21具有较高的弯曲刚度,在高频振动时,避免了所述音圈23产生内外侧相位相反的分割振动模态现象,抑制所述振膜21产生高频分割振动,有效提高了所述振膜21振动的平衡性及稳定性,改善了所述发声器件100的纯音、失真及摇摆,使得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更优。
同时,为了提高所述振膜21与所述球顶22之间固定的可靠性,所述第一段401靠近所述球顶22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22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加强筋部4对应的容胶槽410,通过所述容胶槽410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所述球顶22与所述中心部211胶合固定,通过在所述加强筋部4的容胶槽410内填充较硬的胶水,增大了所述中心部211与所述球顶22之间的粘接面积,使得两者之间的粘合性更好,可靠性更高;另外,可以在对所述振膜21的整体质量和所述折环部212的刚度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增加与所述球顶22固定后的所述振膜21的弯曲刚度,更有效地抑制高频分割振动。
更优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振膜21的整体弯曲刚度,将所述第一段401横穿所述中心部211设置,所述加强筋4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段401的一端延伸至横穿所述折环部212设置的第二段402,在有效提高所述中心部211的弯曲刚度的同时,亦提高了所述折环部212的弯曲刚度;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段401和所述第二段402的设置,即使得所述加强筋部4同时横跨所述折环部212和所述中心部211设置,更具体的,所述中心部211包括沿所述振膜21的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振动上表面2101和振动下表面2102,所述球顶22贴设固定于所述振动下表面2102,所述第一段401由所述振动上表面2101向远离所述振动下表面2102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容胶槽410由所述第一段401靠近所述球顶22一侧的振动下表面2102向远离所述球顶22的方向凹陷形成;在此,由于所述第一段401和所述第二段402为一体结构,通过与所述第一段401连接的所述第二段402能够更快地将所述中心部211的振动传递到所述折环部212,使得所述中心部211和所述折环部212更好地联动,有效地提高所述中心部211和所述折环部212之间振动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所述振膜21振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筋部4的数量及位置的具体设置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进行具体的设置,比如,在本实施方中,所述加强筋部4包括第一加强筋41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1交叉设置的第二加强筋4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不限的,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42垂直设置以共同形成纵横交错的一体结构,该纵横交错的一体结构更好地保证所述中心部211的弯曲应力分布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由于某个特定位置所受的弯曲应力过大,而导致所述中心部211发生分割振动的现象,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中心部211弯曲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不垂直设置也是可行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41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42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2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使得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2形成交叉设置的一体结构,且该交叉设置的一体结构铺满整个所述中心部211,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更好地使得所述中心部211所受的弯曲应力更加分散在所述中心部211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中心部211弯曲刚度。为了将所述中心部211所受的弯曲应力更好地分散在所述中心部2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将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将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2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通过该位置设置,使的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2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所述中心部211上,更有效地提高所述中心部211的弯曲刚度若干个。
为了更好地了解所述第一加强筋4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42的位置及其延伸方向,下面结合所述折环部212的具体结构对其展开详细的说明:
所述折环部212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四个圆弧段2121、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段2122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段2123,各所述第一连接段2122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2121,各所述第二连接段2123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2121且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段2122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振膜21的结构形式是不限,比如,在本实施方中,所述振膜21呈矩形结构,所述折环部212的四个所述圆弧段2121分别位于所述振膜21的四个拐角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2122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21长轴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2123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21短轴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一加强筋41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2122沿所述振膜21的短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2122延伸,各所述第二加强筋42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2123沿所述振膜21的长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2123延伸,即使得所述第一加强筋41与所述第二加强筋42垂直设置。
当然,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是不定的,比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加强筋自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段朝向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也是可行的,此时,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为了调节改善振膜21的纯音、失真、稳定性、振动平衡性等声学性能,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段2121包括与所述振动上表面2101位于同一侧的圆弧上表面2120a和与所述圆弧上表面2120a相对且与所述振动下表面2102位于同一侧的圆弧下表面2120b,所述圆弧上表面2120a和/或所述圆弧下表面2120b凸出或凹陷形成特征图形模部5。
所述特征图形模部5包括由所述圆弧上表面2120a凸出或凹陷形成的上图形模部51以及由所述圆弧下表面2120b凸出或凹陷形成的下图形模部52,所述上图形模部51和所述下图形模部52正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图形模部51为凸楞结构时,所述下图形模部52为凹槽结构,此时,所述上图形模部51的凸出方向和所述下图形模部52的凹陷方向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上图形模部51和所述下图形模部52具体的数量及具体设置的位置是不限的,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进行具体的设置,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图形模部51包括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折环部212的四个所述圆弧段2121的位置;所述下图形模部52包括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折环部212的所述圆弧段2121的位置。该结构位置的设置,提升了振膜21圆角(R角)处的结构强度,有效改善了振膜21上下振动时圆角(R角)处容易打折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振动平衡性及稳定性,改善振膜21的纯音、失真及摇摆性能。
当然,上图形模部51和下图形模部52的具体形状结构仅为一种举例,但并不限于上述举例,在其他同时设置上图形模部和下图形模部的实施方式中,上图形模部为凹槽结构,下图形模部为凸楞结构是可行的,此时,上图形模部的凹陷方向和下图形模部的凸出方向相同;又或者,上图形模部和下图形模部均为凸楞结构或凹槽结构也是可行的,此时,两者的凸出方向或凹陷方向相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上图形模部和下图形模部的其中一个也是可行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中,振膜远离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加强筋部,加强筋部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段;第一段靠近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球顶方向凹陷形成与加强筋部对应的容胶槽,容胶槽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球顶与中心部胶合固定,通过加强筋部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心部的弯曲刚度,在高频振动时,避免了音圈产生内外侧相位相反的分割振动模态现象,抑制振膜产生高频分割振动,有效提高了振膜振动的平衡性及稳定性,改善了发声器件的纯音、失真及摇摆,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更优;同时,通过设置容胶槽,并在容胶槽内打胶以使球顶与中心部胶合固定,有效地增大了振膜和球顶之间的粘接面积,增强了两者之间的粘接更好,使得两者固定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用于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以及贴设固定于所述振膜表面的球顶以及连接于所述振膜用于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心部、环绕所述中心部的折环部以及环绕所述折环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球顶贴设固定于所述中心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加强筋部,所述加强筋部包括设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球顶一侧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的方向凹陷形成与所述加强筋部对应的容胶槽,所述容胶槽内填充有胶合剂以使所述球顶与所述中心部胶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横穿所述中心部,所述加强筋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延伸至横穿所述折环部的第二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包括沿振动方向相对设置的振动上表面和振动下表面,所述球顶贴设固定于所述振动下表面,所述第一段由所述振动上表面向远离所述振动下表面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容胶槽由所述振动下表面向远离所述球顶的方向凹陷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部包括第一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的第二加强筋。
5.根据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互平行且等间距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环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四个圆弧段、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段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段,各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各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且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段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各所述第二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呈矩形结构,所述折环部的四个所述圆弧段分别位于所述振膜的四个拐角的位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长轴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段间隔设置于所述振膜短轴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第一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沿所述振膜的短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延伸,各所述第二加强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沿所述振膜的长轴方向向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包括圆弧上表面和与所述圆弧上表面相对的圆弧下表面,所述圆弧上表面和/或所述圆弧下表面凸出或凹陷形成特征图形模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44972.5U CN21258849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发声器件 |
PCT/CN2020/102773 WO2021253553A1 (zh) | 2020-06-18 | 2020-07-17 | 发声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44972.5U CN21258849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发声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88499U true CN212588499U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65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4497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588499U (zh) | 2020-06-18 | 2020-06-18 | 发声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88499U (zh) |
WO (1) | WO20212535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13415B (zh) * | 2023-09-13 | 2024-09-0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特征导波衰减特性的胶接加筋结构胶层厚度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44328B2 (en) * | 2016-04-06 | 2019-03-26 | Innovation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 Moving-coil speaker |
CN206602637U (zh) * | 2017-01-12 | 2017-10-31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振膜及使用该振膜的电声器件 |
CN207340182U (zh) * | 2017-10-26 | 2018-05-08 |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系统及采用该振动系统的电声器件 |
JP2019161542A (ja) * | 2018-03-15 | 2019-09-19 |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 振動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ヘッドホン、並びにイヤホン、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
CN109831723B (zh) * | 2018-12-20 | 2020-12-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及其组装方法 |
CN210016637U (zh) * | 2019-05-17 | 2020-02-04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用于制作振膜的模具及振膜 |
CN110972034B (zh) * | 2019-11-11 | 2021-05-1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振膜及发声装置 |
-
2020
- 2020-06-18 CN CN202021144972.5U patent/CN2125884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0-07-17 WO PCT/CN2020/102773 patent/WO202125355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53553A1 (zh) | 2021-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01336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207869351U (zh) | 发声器件 | |
CN109348370B (zh) | 发声器件 | |
CN109889964A (zh) | 发声器件 | |
CN111641906B (zh) | 发声器件 | |
CN209659599U (zh) | 扬声器 | |
CN110191401A (zh) | 振膜及发声器件 | |
CN208798197U (zh) | 扬声器 | |
CN209120386U (zh) | 一种扬声器 | |
CN111698617A (zh) |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348373B (zh) | 发声器件 | |
CN212588499U (zh) | 发声器件 | |
WO2020029641A1 (zh) | 扬声器 | |
CN207251883U (zh) | 无源辐射器和音箱 | |
CN109275075B (zh) | 发声器件 | |
CN208924474U (zh) | 发声器件 | |
CN203708476U (zh) | 扬声器 | |
WO2022000780A1 (zh) | 发声器件 | |
CN209390365U (zh) | 扬声器 | |
US10382868B2 (en) | Membrane for sounding device | |
KR101466786B1 (ko) | 스피커의 서스펜션 | |
CN211959518U (zh) | 振膜及发声器件 | |
CN212137922U (zh) | 振膜及发声器件 | |
CN209390317U (zh) | 扬声器 | |
CN205812348U (zh) | 一种无源辐射器及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