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7509U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Google Patents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57509U CN212557509U CN202021341641.0U CN202021341641U CN212557509U CN 212557509 U CN212557509 U CN 212557509U CN 202021341641 U CN202021341641 U CN 202021341641U CN 212557509 U CN212557509 U CN 2125575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bottle
- annular portion
- annular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涉及瓶盖技术领域,瓶盖组件包括盛装组件和密封件,盛装组件内设有盛装原料的空腔,还设有连通空腔的第一开口,以供原料由第一开口流出;密封件套设在盛装组件外周,密封件与瓶体的瓶口相连接,且盛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件内,密封件设有封堵第一开口的封堵塞以及连通第一开口的漏孔,当盛装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塞封堵第一开口,原料不会流入瓶体内;当盛装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打开,原料由第一开口流出并经漏孔流入瓶体内。如此设置,无需原料和水勾兑一起售卖,原料和水分开封装,无需添加剂保鲜,要饮用时移动盛装组件的位置,使原料漏入瓶体内和水混合即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背景技术
日常用品中的饮料瓶等都包括瓶子和瓶盖,瓶盖密封瓶子的瓶口,根据不同的功用,存在多种瓶盖,如矿泉水的瓶盖为圆形需要拧紧和旋松,易拉罐瓶盖是环状用拉的打开方式,肉罐头瓶盖没有固定的形状,针剂瓶的盖与瓶体是一体的,要用砂轮在周边打磨一下然后弹开,故有不同种类的瓶盖需通过不同操作方法打开。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饮料通常包括瓶盖和瓶体,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并且饮用时旋紧瓶盖即可闭合瓶体的瓶口,旋松瓶盖即可打开瓶体的瓶口。
现有技术中,比如蜂蜜饮料、茶类饮料、中药类饮品,其大多都是将蜂蜜或茶或中药等原料和水勾兑在一起后,再装入瓶子中混合进行售卖。而为了保证饮料长时间不变质,通常都要加入各种防腐剂或稳定剂等添加剂,如果不添加,常温下几个小时内就会变质,而无法饮用。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饮料瓶中的原料和水勾兑在一起、需通过加入添加剂来保鲜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饮料瓶中的原料和水勾兑在一起、需通过加入添加剂来保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盖组件,包括:
盛装组件,所述盛装组件的内部设有用于盛装原料的空腔,所述盛装组件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一开口、以供原料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
密封件,套设在所述盛装组件的外周,所述密封件与瓶体的瓶口相连接,且所述盛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内,所述密封件还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开口的封堵塞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开口的漏孔,所述封堵塞和所述漏孔均位于所述瓶体内部;
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封堵塞封堵所述第一开口;当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打开,原料由所述第一开口流出并由所述漏孔流入所述瓶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盛装组件包括盛装部以及盖子,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开口均设置在所述盛装部上,且所述盛装部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盖子盖在所述第二开口处。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共轴连接的第一环形部和第二环形部,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直径,所述漏孔和所述封堵塞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部上;所述盛装部包括依次共轴连接的第三环形部、第四环形部和第五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所述第四环形部、所述第五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为所述第三环形部的上端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五环形部上,所述第四环形部伸入所述第一环形部内并与其相配合,所述第五环形部伸入所述第二环形部内并与其相配合,且所述第三环形部抵在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上端口边缘。
优选地,所述盛装部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内,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为所述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所述封堵塞呈圆锥状结构,当所述盛装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抵在所述圆锥状结构的斜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五环形部包括共轴连接的圆环结构以及倒锥形结构,所述圆环结构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环形部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圆环结构的下端口与所述倒锥形结构的上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为所述倒锥形结构的下端口。
优选地,所述漏孔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上端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上端口位置,所述第一环形部的下端口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环形部的上端口位置且高于其下端口位置,所述第一环形部和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位于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瓶体的瓶口处的第一外螺纹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盛装组件和所述密封件的材质均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子,包括上述的瓶盖组件和瓶体。
优选地,所述瓶体的瓶口外周固定套设有防盗环,所述防盗环与所述密封件通过防盗点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瓶盖组件包括盛装组件和密封件,盛装组件内设有用于盛装原料的空腔,盛装组件还设有用于连通空腔的第一开口,以供原料由第一开口流出;密封件套设在盛装组件的外周,密封件与瓶体的瓶口相连接,且盛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件内,盛装组件能够相对密封件移动,密封件设有用于封堵第一开口的封堵塞以及用于连通第一开口的漏孔,封堵塞和漏孔均位于瓶体的内部;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封堵塞封堵第一开口,原料留在盛装组件内,原料不会流入瓶体内;当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封堵件脱离第一开口位置,第一开口打开,原料由第一开口流出并经漏孔流入瓶体内。如此设置,无需原料和水勾兑一起售卖,原料和水分开封装,无需添加剂保鲜,要饮用时移动盛装组件的位置,使原料漏入瓶体内和水混合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盛装部位于第一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盛装部位于第二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盛装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瓶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中:
1、盛装部;101、第三环形部;102、第四环形部;103、圆环结构;104、倒锥形结构;2、盖子;3、密封件;301、第一环形部;302、第二环形部;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封堵塞;7、漏孔;8、间隙;9、第一内螺纹;10、瓶体;11、防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解决现有技术中饮料瓶中的原料和水勾兑在一起、需通过加入添加剂来保鲜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5,在本实施例中,瓶盖组件包括盛装组件和密封件3。其中,盛装组件内设有用于盛装原料的空腔,盛装组件还设有第一开口4,第一开口4 连通空腔的,盛装组件内的原料能够由第一开口4流出;密封件3套设在盛装组件的外周,密封件3与瓶体10的瓶口相连接,且盛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件3内,即盛装组件能够相对密封件3移动,具体地,盛装组件和密封件3 的长度方向一致,盛装组件能够沿密封件3的周向移动,或者盛装组件能够沿密封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密封件3设有封堵塞6和漏孔7,其中封堵塞6用于封堵第一开口4,漏孔7连通第一开口4,当瓶盖组件安装在瓶体10的瓶口处后,封堵塞6和漏孔7均位于瓶体10的内部。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3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如图 1所示,封堵塞6封堵第一开口4,第一开口4处于封闭状态,原料留在盛装组件内,原料不会流入瓶体10内;当盛装组件相对密封件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封堵件脱离第一开口4位置,第一开口4打开,原料由第一开口 4流出并经漏孔7流入瓶体10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即为封堵塞6 彻底封堵住第一开口4时盛装组件的位置,“第二位置”即为第一开口4被打开时盛装组件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只泛指某一个位置。
如此设置,无需原料和水勾兑一起售卖,原料和水分开封装,无需添加剂保鲜,要饮用时移动盛装组件的位置,使原料漏入瓶体10内和水混合即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盛装组件包括盛装部1以及盖子2,空腔和第一开口4均设置在盛装部1上,且盛装部1上设有第二开口5,盖子2盖在第二开口5处。具体地,盖子2的内壁面和盛装部1的外壁面之间可拆卸地相连接,二者可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接,也可通过螺纹方式相连接,即盖子2的内壁面设有第二内螺纹,盛装部1的外壁面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类似现有技术中瓶盖与瓶口的连接方式,总之,能够实现二者的可拆卸连接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盛装组件呈一个整体结构,无盖子2和第二开口5,这样一来,需先通过第一开口4向盛装部1内装入原料,然后使第一开口4朝上,避免原料漏出,然后用密封件3封好第一开口4,最后将密封件3 安装在瓶体10上,安装过程相对繁琐一些,而且所装入原料的水平线不得高于第一开口4。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开口5能够向盛装部1内及时添加蜂蜜或茶等原料,而且安装瓶盖组件时,可先使密封件3和盛装部1配合后再通过第二开口5向盛装部1内添加原料,最后封好盖子2,安装过程方便。
优选地,第二开口5位于盛装部1的上端。这样一来,空腔内能够全部装满原料。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密封件3包括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共轴连接,第二环形部302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部301的直径,其中,第一环形部301位于第二环形部302 的上端,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与第一环形部301相连通,漏孔7和封堵塞 6均设置在第二环形部302的下端。如图5所示,盛装部1包括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和第五环形部,其中,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和第五环形部依次共轴连接,即第四环形部102的上端口连通第三环形部101的下端口,第四环形部102的下端口连通第五环形部的上端口,且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第五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减小,第二开口5设置为第三环形部 101的上端口,第一开口4设置在第五环形部上。具体地,第一开口4可设置在第五环形部的侧壁上,也可设置为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第四环形部102伸入第一环形部301内并与其相配合,第五环形部伸入第二环形部302内并与其相配合,即第四环形部102的外壁面与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面相贴合,第五环形部的外壁面与第二环形部302的内壁面相贴合,此时密封件3和盛装部1 共轴,且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之间构成一个台阶面,当盛装部1 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三环形部101抵在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边缘,即第三环形部101抵在这个台阶面上。
具体地,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的移动方式可以是沿密封件3的周向移动,也可以沿密封件3的轴向移动。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 3沿密封件3的轴向移动,也是沿自身轴向移动,当盛装组件沿密封件3的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向上移动,即图2中由下至上的竖直方向移动,第三环形部101脱离台阶面。
在其它实施例中,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沿密封件3的周向移动,即盛装部1以自身轴线为轴转动,此时第一开口4设置在第五环形部的侧壁上,封堵塞6也设置在第二环形部302的侧壁上,当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4和封堵塞6相对应,第一开口4被封堵;当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开口4和封堵塞6相错开,第一开口4与瓶体10内部连通,原料漏出。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件 3内,第一开口4设置为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封堵塞6呈圆锥状结构,当盛装部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开口4的边缘抵在圆锥状结构的斜面上。具体地,圆锥状结构的斜面与第二环形部302的端口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 度-60度。
如此设置,通过第五环形部与圆锥状结构之间相抵紧的配合方式,使封堵塞6能够完全密封第一开口4,第五环形部与封堵塞6之间无任何缝隙,密封性良好。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五环形部包括圆环结构103以及倒锥形结构104,圆环结构103和倒锥形结构104同样也是共轴连接,圆环结构 103的上端口与第四环形部102的下端口相连接,圆环结构103的下端口与倒锥形结构104的上端口相连接,第一开口4设置为倒锥形结构104的下端口,即倒锥形结构104的下端口抵在圆锥状结构的斜面上。
如此设置,第五环形部的下端部缩口,相比第五环形部的直径一直恒定的结构,能够与封堵塞6抵紧地更加牢靠,不易使原料泄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漏孔7设置为多个且沿第二环形部302 的周向均匀分布。
如此设置,当第一开口4开启后,空腔内的原料能够匀速流入瓶体10内,保证流速的顺畅。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位置高于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第一环形部301的下端口位置低于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且高于其下端口位置,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之间设有间隙8,且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9,第一内螺纹9位于间隙8内,第一内螺纹9与瓶体10的瓶口处的第一外螺纹相配合。当然,瓶体10的瓶口与密封件3的配合方式不仅限于此,二者也可通过卡接结构等可拆卸的方式实现连接。
如此设置,多数瓶体10的瓶口均设有外螺纹,这样一来,瓶盖组件与瓶体10的适配性更高,瓶盖组件的适用范围更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盛装部1、盖子2和密封件3的材质均为塑料。具体地,由于瓶盖组件的材质均为塑料,通常塑料材质有一定的弹性和形变能力,故即使第四环形部102的外壁面与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面相贴合,第五环形部的外壁面与第二环形部302的内壁面相贴合,密封件3和盛装部1之间的紧密性不够,易发生相对位移,故可在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设有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卡接在第四环形部102的外壁上,从而保证盛装部1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件3和盛装部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保证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四环形部102的外径稍大于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径,同样地,第五环形部的外径稍大于第二环形部302的内径。这样一来,第四环形部102的外壁面和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面紧密贴合,第五环形部的外壁面与第二环形部302的内壁面紧密贴合,除非外力作用,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 固定。
将盛装部1安装在密封件3内时,先用力将盛装部1按压入密封件3内,然后通过旋紧盛装部1的方式使盛装部1相对密封件3转动,直至盛装部1的第一开口4边缘与密封件3的封堵塞6相抵紧。可选地,盛装部1的外周或密封件3的内壁可设置导向槽之类的导向装置,便于拧紧。这样一来,此种操作方式有助于安装,紧密性更好,而且密封件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不易反弹或反方向移动,由于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同样也会有形变回复能力,如果单只通过按压的方式将盛装部1全部按压入密封件3内,盛装部1达到第一位置时易沿轴向反方向回复一定距离,而通过旋紧方式增加了盛装部1的移动路径,盛装部1慢慢适应这个过程,也不易沿轴向反弹,保证紧密性。
在其它实施例中,盛装部1、盖子2和密封件3的材质为金属等其它材质,不具备任何弹性性能和形变能力。当盛装部1位于第一位置时,为避免盛装部 1相对密封件3发生位移,二者可通过螺纹方式相连接,即在盛装部1的外表面设置第三外螺纹,密封件3的内壁面设置第三内螺纹,第三外螺纹与第三内螺纹相配合。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瓶盖组件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瓶盖组件包括盛装部1、密封件3和盖子2,盛装部1内设有盛装原料的空腔,盛装部1包括依次共轴连接的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和第五环形部,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第五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减小,盖子2盖在第三环形部101的上端口处;密封件3套设在盛装部1的外周,密封件3包括共轴连接的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第二环形部302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部301的直径,第四环形部102伸入第一环形部301内并与其相配合,第五环形部伸入第二环形部302内并与其相配合,且第三环形部101抵在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边缘。第二环形部302的侧壁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漏孔 7,各个漏孔7均与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连通,第二环形部302的下端口处设有呈圆锥状结构的封堵塞6,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密封件3 内,当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相对密封件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边缘抵在封堵塞6的斜面上,封堵塞6封堵盛装部1,原料留在盛装组件内;当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相对密封件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封堵件脱离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原料经漏孔7流入瓶体10内。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位置高于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第一环形部301的下端口位置低于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且高于其下端口位置,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 之间设有间隙8,且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位于间隙8内,内螺纹与瓶体10的瓶口处的外螺纹相配合。盛装组件和密封件3的材质均为塑料。
如此设置,无需原料和水勾兑一起售卖,原料和水分开封装,无需添加剂保鲜,要饮用时移动盛装组件的位置,使原料漏入瓶体10内和水混合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瓶子,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瓶盖组件以及瓶体10。如此设置,该瓶子的瓶盖组件用来盛装原料,瓶体10盛装水,原料和水分开封装,无需添加剂保鲜,要饮用时移动盛装组件的位置,使原料漏入瓶体10内和水混合即可。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瓶盖组件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瓶体10的瓶口外周固定套设有防盗环11,防盗环11 与密封件3通过防盗点相连接。在需打开瓶盖组件时,只需旋转密封件3,防盗点断裂,警示该瓶子已经被开启过,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盛装组件,所述盛装组件的内部设有用于盛装原料的空腔,所述盛装组件还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一开口(4)、以供原料由所述第一开口(4)流出;
密封件(3),套设在所述盛装组件的外周,所述密封件(3)与瓶体(10)的瓶口相连接,且所述盛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3)内,所述密封件(3)还设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开口(4)的封堵塞(6)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开口(4)的漏孔(7),所述封堵塞(6)和所述漏孔(7)均位于所述瓶体(10)内部;
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3)的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3)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封堵塞(6)封堵所述第一开口(4);当所述盛装组件相对所述密封件(3)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4)打开,原料由所述第一开口(4)流出并由所述漏孔(7)流入所述瓶体(10)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组件包括盛装部(1)以及盖子(2),所述空腔和所述第一开口(4)均设置在所述盛装部(1)上,且所述盛装部(1)上设有第二开口(5),所述盖子(2)盖在所述第二开口(5)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包括共轴连接的第一环形部(301)和第二环形部(302),所述第二环形部(30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部(301)的直径,所述漏孔(7)和所述封堵塞(6)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部(302)上;所述盛装部(1)包括依次共轴连接的第三环形部(101)、第四环形部(102)和第五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101)、所述第四环形部(102)、所述第五环形部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二开口(5)设置为所述第三环形部(101)的上端口,所述第一开口(4)设置在所述第五环形部上,所述第四环形部(102)伸入所述第一环形部(301)内并与其相配合,所述第五环形部伸入所述第二环形部(302)内并与其相配合,且所述第三环形部(101)抵在所述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部(1)沿自身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密封件(3)内,所述第一开口(4)设置为所述第五环形部的下端口,所述封堵塞(6)呈圆锥状结构,当所述盛装部(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开口(4)的边缘抵在所述圆锥状结构的斜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环形部包括共轴连接的圆环结构(103)以及倒锥形结构(104),所述圆环结构(103)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环形部(102)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圆环结构(103)的下端口与所述倒锥形结构(104)的上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口(4)设置为所述倒锥形结构(104)的下端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孔(7)设置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环形部(302)的周向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部(301)的上端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所述第一环形部(301)的下端口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环形部(302)的上端口位置且高于其下端口位置,所述第一环形部(301)和所述第二环形部(302)之间设有间隙(8),且所述第一环形部(301)的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9),所述第一内螺纹(9)位于所述间隙(8)内,所述第一内螺纹(9)与所述瓶体(10)的瓶口处的第一外螺纹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装组件和所述密封件(3)的材质均为塑料。
9.一种瓶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组件以及瓶体(10),所述瓶盖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瓶盖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0)的瓶口外周固定套设有防盗环(11),所述防盗环(11)与所述密封件(3)通过防盗点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1641.0U CN212557509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41641.0U CN212557509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57509U true CN212557509U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62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41641.0U Active CN212557509U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575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2447A (zh) * | 2020-07-09 | 2020-10-13 | 宁夏中昂天园食品有限公司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
2020
- 2020-07-09 CN CN202021341641.0U patent/CN2125575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2447A (zh) * | 2020-07-09 | 2020-10-13 | 宁夏中昂天园食品有限公司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273785B2 (en) |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an additive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ainer | |
US20110226770A1 (en) | Closure for screwing on a container | |
KR20150016975A (ko) | 적용 가이드를 갖는 마개 | |
US20170021978A1 (en) | Back-off resistant closure system | |
CA1038806A (en) | Closure for containers | |
US20030168456A1 (en) | Closure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bottles and/or containers | |
CN212557509U (zh)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
CN111703728A (zh) | 一种下压式即配型容器用瓶盖和容器 | |
CN204416092U (zh) | 一种密封避光玻璃药瓶 | |
KR102619274B1 (ko) | 음료 용기용 마개 조립체 | |
CN111762447A (zh) | 瓶盖组件及包括该瓶盖组件的瓶子 | |
WO2021078017A1 (zh) | 一种加料盖 | |
KR101251325B1 (ko) | 밀폐 보존용기의 캡 | |
CN210285001U (zh) | 一种无毒密封玻璃罐 | |
CN215623949U (zh) | 一种多功能瓶盖 | |
CN207312017U (zh) | 一种双开口瓶 | |
CN222474970U (zh) | 一种即配式瓶盖 | |
CN202574898U (zh) | 带有双密封环的液体容器密封螺旋盖 | |
CN208775368U (zh) | 一种密封瓶盖 | |
CN220810518U (zh) | 一种双向瓶盖组件及具有该瓶盖组件的瓶体 | |
CN220577915U (zh) | 一种功能盖 | |
CN221368492U (zh) | 一种瓶盖及包装瓶 | |
KR20240059377A (ko) | 음료 용기용 캡 조립체 | |
CN211055754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分离式饮料瓶盖 | |
CN212951956U (zh) | 一种旋转即配的混合饮料瓶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