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7782U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07782U CN212507782U CN202021165410.9U CN202021165410U CN212507782U CN 212507782 U CN212507782 U CN 212507782U CN 202021165410 U CN202021165410 U CN 202021165410U CN 212507782 U CN212507782 U CN 2125077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shell
- locking
- turnover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锁及箱包,通过在箱包上设置锁体和翻转壳,翻转壳为转动连接在锁体或箱包上;翻转壳上设置了限位槽,锁体的输出端则为与该限位槽相匹配的输出件,当需要锁定箱包时,将拉头拉至与翻转壳相匹配的位置,翻转壳翻转并罩设在拉头上,并由锁体上的输出件插入限位槽内对翻转壳进行锁定,使得拉头被罩设在翻转壳内,无法被拉动,从而实现了箱包的锁定。相较于将拉片扣入锁钩进行锁紧的操作更为简洁,只需拉动拉头至指定位置,转动翻转壳即可,避免了现有箱包锁易扣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背景技术
密码锁是锁的一种,开启时用的是一系列的数字或符号,文字密码锁可分为:机械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密码锁的密码通常都只是排列而非真正的组合。部分密码锁只使用一个转盘,把锁内的数个碟片或凸轮转动;亦有些密码锁是转动一组数个刻有数字的拨轮圈,直接带动锁内部的机械。
而目前市面上的箱包锁,均使用拉链上的拉片扣接在箱包锁上进行锁定,原理是将拉片带孔的部位插入锁体内部,锁体内部的锁钩即锁定拉片。这样操作需要寻找锁孔,对用户来说,操作繁琐且容易扣错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锁及箱包,以解决箱包锁操作繁琐和容易扣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转锁,用于锁定箱包的拉链,包括锁体、翻转壳;
所述翻转壳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和/或所述箱包,且所述翻转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翻转壳用于罩设所述拉链的拉头并限位所述拉头与所述箱包的相对位置;
所述锁体设于所述箱包上并位于所述拉链的一侧,所述锁体的输出端为一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输出件,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槽并限位所述翻转壳于罩设所述拉头的位置;
锁定时,所述翻转壳转动至罩设所述拉头的锁定位置,所述锁体锁定,所述输出件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的转动被限位,所述拉头位于所述翻转壳内,无法拉出;
解锁时,所述锁体解锁,所述输出件脱离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转动并脱离对所述拉头的限位,所述拉头可拉动。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所述锁体还包括锁壳、锁定部、执行部;
所述锁定部和所述执行部均设于所述锁壳内;
所述输出件活动连接所述锁壳内,且所述输出件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锁壳,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槽;
所述执行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件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输出件插入或脱离所述限位槽;
所述锁定部的输出端用于限位所述执行部的动作,所述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或电子锁机构或机械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所述输出件为锁舌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舌的输入端设有第一斜块,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舌,用于提供所述锁舌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需的弹性力;
所述执行部包括按钮开关、第二弹性件和横杆;所述按钮开关活动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按钮开关的上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壳和所述按钮开关的下端,用于提供所述按钮开关的上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需的弹性力;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钮开关,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块的斜面;
解锁时,所述按钮开关下压并带动所述横杆下压,所述横杆通过所述第一斜块的斜面带动所述锁舌的输出端脱离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不被限位;
锁定时,所述按钮开关位于最高位置,所述锁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翻转壳被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所述锁定部的输出端为锁定件,所述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
所述密码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密码锁组件;
所述密码锁组件均包括密码轮、轮芯、第三弹性件;所述密码轮卡扣连接于所述轮芯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芯的下端和所述锁壳;且所述密码轮的上端伸出于所述轮芯的侧面上开有一锁定缺口;
所述锁定件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密码锁组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上设有与所述锁定缺口相对应的锁定块;所述锁定件的输出端为限位块;
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提供所述锁定块卡入所述锁定缺口所需的弹性力;
锁定时,至少一个所述锁定块未卡入相对应的所述锁定缺口内,所述锁定件位于锁定位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钮开关下方,用于限位所述按钮开关向下移动;
解锁时,每一所述锁定块均卡入相对应的所述锁定缺口内,所述锁定件位于解锁位置,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按钮开关的下方,所述按钮开关可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还包括密码切换杆,所述密码切换杆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密码切换杆的输入端伸出于所述锁壳的底部;
所述轮芯的下端设有穿设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轴;
所述密码切换杆上设有与所述阶梯轴相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相对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通;
密码不变时,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一孔内;
切换密码时,移动所述密码切换杆的所述输入端,使得所述密码切换杆位移,所述第二孔移动至所述连接轴的下方,所述第三弹性件带动所述第二轴卡入所述第二孔内,所述轮芯下移并脱离与所述密码轮的卡扣连接,所述密码轮可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翻转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体和/或所述箱包,用于提供所述翻转壳脱离限位所述拉头位置所需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所述锁舌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斜块,所述第二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翻转壳的翻转方向相匹配,用于使所述翻转壳翻转至所述锁舌位置时可推动所述锁舌向锁壳方向缩回,使得所述翻转壳可翻转至限位所述拉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还包括海关锁,所述海关锁设于所述按钮开关内,且所述海关锁的锁芯露出于所述开关按钮的上端,所述海关锁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立柱;
所述锁舌上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立柱相接触;
解锁时,所述海关锁解锁并带动所述立柱转动,所述立柱带动所述连杆移动,并带动所述锁舌移动至解锁位置,所述翻转盖不被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箱包的内腔内,所述锁壳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箱包,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过在箱包上设置锁体和翻转壳,翻转壳为转动连接在锁体或箱包上;翻转壳上设置了限位槽,锁体上的输出端则为与该限位槽相匹配的输出件,当需要锁定箱包时,将拉头拉至与翻转壳相匹配的位置,翻转壳翻转并罩设在拉头上,并由锁体的输出件插入限位槽内对翻转壳进行锁定,使得拉头被罩设在翻转壳内,无法被拉动,从而实现了箱包的锁定。相较于将拉片扣入锁钩进行锁紧的操作更为简洁,只需拉动拉头至指定位置,转动翻转壳即可,避免了现有箱包锁易扣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锁的锁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海关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翻转壳;101:限位槽2:锁体;201:壳体;202:壳盖;203:锁舌;2031:第二斜块;2032:第一斜块;2033:连杆;204:密码轮;205:轮芯;206:锁定件;2061:限位块;207:按钮开关;2071:横杆;208:密码切换杆;209:海关锁;2091:立柱;210:扭簧;211:第一弹性件;212:第二弹性件;213:第三弹性件;204:第四弹性件;3:拉链;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翻转锁及箱包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图2、图3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翻转锁,用于锁定箱包的拉链3,包括锁体2、翻转壳1。其中,
翻转壳1转动连接于锁体2和/或箱包,且翻转壳1上设有限位槽101,翻转壳1用于罩设拉链3的拉头并限位拉头与箱包的相对位置。
锁体2设于箱包上并位于拉链3的一侧,锁体2的输出端为一与限位槽101相匹配的输出件,用于插入限位槽101并限位翻转壳1于罩设拉头的位置。
锁定时,翻转壳1转动至罩设拉头的锁定位置,锁体2锁定,输出件插入限位槽101,翻转壳1的转动被限位,拉头位于翻转壳1内,无法拉出。
解锁时,锁体2解锁,输出件脱离限位槽101,翻转壳1转动并脱离对拉头的限位,拉头可拉动。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包上设置锁体2和翻转壳1,翻转壳1为转动连接在锁体2或箱包上;翻转壳1上设置了限位槽101,锁体2的输出端则为与该限位槽101相匹配的输出件,当需要锁定箱包时,将拉头拉至与翻转壳1相匹配的位置,翻转壳1翻转并罩设在拉头上,并由锁体2上的输出件插入限位槽101内对翻转壳1进行锁定,使得拉头被罩设在翻转壳1内,无法被拉动,从而实现了箱包的锁定。相较于将拉片扣入锁钩进行锁紧的操作更为简洁,只需拉动拉头至指定位置,转动翻转壳1即可,避免了现有箱包锁易扣错的问题。
其中,翻转壳1具体为一具有朝下开口的长方形壳体201,该长方形壳体201的两侧延伸设置有两个侧臂,并通过两个侧臂实现与锁体2或箱包的转动连接。限位槽101则设于长方形壳体201朝向两侧臂延伸方向的面上。
锁体2具体设置在两个上述的侧臂之间,输出件的朝向为朝向翻转壳1设置,这样,在翻转壳1转动至箱包面上时,输出件即可卡入限位槽101内。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锁体2具体还可包括锁壳、锁定部、执行部。
锁壳具体可包括壳体201和壳盖202。
锁定部和执行部均设于锁壳内。输出件活动连接锁壳内,且输出件的输出端伸出于锁壳,用于插入限位槽101。执行部的输出端与输出件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带动输出件插入或脱离限位槽101。锁定部的输出端用于限位执行部的动作,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或电子锁机构或机械锁机构。即锁定部用于对执行部是否能执行动作进行限位,执行部则对输出件的输出状态进行限位。
其中,输出件具体可包括锁舌203和第一弹性件211。锁舌203的输入端设有第一斜块2032,第一弹性件211的两端分别连接锁壳和锁舌203,用于提供锁舌203的输出端伸出于锁壳所需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执行部具体包括按钮开关207、第二弹性件212和横杆2071。按钮开关207活动设于锁壳内,且按钮开关207的上端伸出于锁壳。第二弹性件212的两端分别连接锁壳和按钮开关207的下端,用于提供按钮开关207的上端伸出于锁壳所需的弹性力。横杆2071的第一端连接于按钮开关207,第二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斜块2032的斜面。
当需要解锁时,按钮开关207下压并带动横杆2071下压,横杆2071通过第一斜块2032的斜面带动锁舌203的输出端脱离限位槽101,翻转壳1不被限位。锁定时,按钮开关207位于最高位置,锁舌203在第一弹性件21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插入限位槽101内,翻转壳1被限位。
参看图5,进一步地,锁定部的输出端为锁定件206和第四弹性件214,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密码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密码锁组件。密码锁组件均包括密码轮204、轮芯205、第三弹性件213。密码轮204卡扣连接于轮芯205上。第三弹性件213的两端分别连接轮芯205的下端和锁壳。且密码轮204的上端伸出于轮芯205的侧面上开有一锁定缺口。
锁定件206设于锁壳内,且锁定件206上设有与密码锁组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锁定杆。锁定杆上设有与锁定缺口相对应的锁定块。锁定件206的输出端为限位块2061。第四弹性件214的两端分别与锁定件206和壳体201相连,用于提供锁定块卡入锁定缺口所需的弹性力。
锁定时,至少一个锁定块未卡入相对应的锁定缺口内,锁定件206位于锁定位置,限位块2061位于按钮开关207下方,用于限位按钮开关207向下移动。解锁时,每一锁定块均卡入相对应的锁定缺口内,锁定件206位于解锁位置,限位块2061离开按钮开关207的下方,按钮开关207可向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部还可包括密码切换杆208,密码切换杆208设于锁壳内,且密码切换杆208的输入端伸出于锁壳的底部。
其中,轮芯205的下端设有穿设于第三弹性件213的连接轴,连接轴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的直径小于第二轴。密码切换杆208上设有与阶梯轴相对应的连接槽,连接槽包括分别与第一轴和第二轴相对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连通。
密码不变时,第一轴位于第一孔内。切换密码时,移动密码切换杆208的输入端,使得密码切换杆208位移,第二孔移动至连接轴的下方,第三弹性件213带动第二轴卡入第二孔内,轮芯205下移并脱离与密码轮204的卡扣连接,密码轮204可自由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锁还包括扭簧210,扭簧210的一端连接于翻转壳1,另一端连接于锁体2和/或箱包,用于提供翻转壳1脱离限位拉头位置所需的弹性力,即脱离锁定位置所需的弹性力。
在本实施例中,锁舌203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斜块2031,第二斜块2031的斜面与翻转壳1的翻转方向相匹配,用于使翻转壳1翻转至锁舌203位置时可推动锁舌203向锁壳方向缩回,使得翻转壳1可翻转至限位拉头的位置。即第二斜块2031的斜面方向是朝向锁壳并向上的。
参看图4,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锁,还包括海关锁209,海关锁209设于按钮开关207内,且海关锁209的锁芯露出于开关按钮的上端,海关锁209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立柱2091。锁舌203上设有一连杆2033,连杆2033与立柱2091相接触。当需要解锁时,海关工作人员插入并转动钥匙,海关锁209解锁并带动立柱2091转动,立柱2091带动连杆2033移动,并带动锁舌203移动至解锁位置,翻转盖不被限位。当然,海关锁209的安装位置可以是多样,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按钮开关207内,直接安装在锁壳内也可实现解锁的功能,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锁还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设于箱包的内腔内,锁壳螺栓连接于安装板4。即安装板4和锁壳分别设置在箱包的内侧和外侧,两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将锁壳固定于箱包上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11、第二弹性件212、第三弹性件213和第四弹性件214均可为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力的元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锁定解锁步骤进行说明:
密码锁定部分:
当转动密码轮204,轮芯205处于与密码轮204相互咬合的锁紧状态,轮芯205随密码轮204一起转动,从而轮芯205推动锁定件206移动,锁定件206上的凸起滑动到开关按钮底部,将开关按钮限位,使开关按钮无法下压,从而达到锁定目的
无论1个或多个密码轮204处于不正确状态,均处于锁定状态,当密码正确时,锁定件206在第四弹性件214的作用下,归位,滑入轮芯205上的锁定缺口,使锁定件206上的限位块2061脱离开关按钮,从而可以按压。
当需要进行更换密码时,拨动密码切换杆208,使轮芯205脱离旋转轴心上的限位,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轮芯205弹出,使轮芯205与密码轮204的咬合脱离,从而可以使转动密码盘,而轮芯205保存不动,调整完毕后,再次拨动密码切换杆208,轮芯205归位,与密码盘重新咬合,达到更换密码的目的。
开锁部分:
当处于密码正确状态,下压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上的横杆2071通过第一斜块2032带动锁舌203内缩,锁舌203与翻转壳1的限位槽101脱离,翻转壳1在扭簧210的作用力下弹起,拉头、拉片随即脱离翻转壳1的遮蔽,从而可以使用户打开使用
反向,当需要锁定时,将拉片拉到翻转壳1的位置,随即掀动翻转壳1,翻转壳1下压锁舌203的第二斜块2031,使锁舌203内缩,继续下压,当限位槽101超过锁舌203位置时,锁舌203在第一弹性件211的作用下,随即弹出,锁舌203与翻转壳1相互锁定,拉片拉头被压在翻转壳1下面,达到锁止的目的。
当需要进行海关检严需求时,插入钥匙,旋转锁芯部分,锁芯上的立柱2091拨动锁舌203上的连杆2033,使锁舌203回缩,脱离与翻转壳1的锁紧状态,使翻转壳1弹起,释放拉头和拉片,操作完成后,回转钥匙,扣上翻转壳1,随即归位锁定。
实施例二
一种箱包,安装有实施例一中的翻转锁。通过在箱包上设置锁体2和翻转壳1,翻转壳1为转动连接在锁体2或箱包上;翻转壳1上设置了限位槽101,锁体2的输出端则为与该限位槽101相匹配的输出件,当需要锁定箱包时,将拉头拉至与翻转壳1相匹配的位置,翻转壳1翻转并罩设在拉头上,并由锁体2上的输出件插入限位槽101内对翻转壳1进行锁定,使得拉头被罩设在翻转壳1内,无法被拉动,从而实现了箱包的锁定。相较于将拉片扣入锁钩进行锁紧的操作更为简洁,只需拉动拉头至指定位置,转动翻转壳1即可,避免了现有箱包锁易扣错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翻转锁,其特征在于,用于锁定箱包的拉链,包括锁体、翻转壳;
所述翻转壳转动连接于所述锁体和/或所述箱包,且所述翻转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翻转壳用于罩设所述拉链的拉头并限位所述拉头与所述箱包的相对位置;
所述锁体设于所述箱包上并位于所述拉链的一侧,所述锁体的输出端为一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输出件,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槽并限位所述翻转壳于罩设所述拉头的位置;
锁定时,所述翻转壳转动至罩设所述拉头的锁定位置,所述锁体锁定,所述输出件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的转动被限位,所述拉头位于所述翻转壳内,无法拉出;
解锁时,所述锁体解锁,所述输出件脱离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转动并脱离对所述拉头的限位,所述拉头可拉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锁壳、锁定部、执行部;
所述锁定部和所述执行部均设于所述锁壳内;
所述输出件活动连接所述锁壳内,且所述输出件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锁壳,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槽;
所述执行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件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输出件插入或脱离所述限位槽;
所述锁定部的输出端用于限位所述执行部的动作,所述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或电子锁机构或机械锁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件为锁舌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锁舌的输入端设有第一斜块,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壳和所述锁舌,用于提供所述锁舌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需的弹性力;
所述执行部包括按钮开关、第二弹性件和横杆;所述按钮开关活动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按钮开关的上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壳和所述按钮开关的下端,用于提供所述按钮开关的上端伸出于所述锁壳所需的弹性力;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按钮开关,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斜块的斜面;
解锁时,所述按钮开关下压并带动所述横杆下压,所述横杆通过所述第一斜块的斜面带动所述锁舌的输出端脱离所述限位槽,所述翻转壳不被限位;
锁定时,所述按钮开关位于最高位置,所述锁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翻转壳被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的输出端为锁定件,所述锁定部的输入端为密码锁机构;
所述密码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密码锁组件;
所述密码锁组件均包括密码轮、轮芯、第三弹性件;所述密码轮卡扣连接于所述轮芯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芯的下端和所述锁壳;且所述密码轮的上端伸出于所述轮芯的侧面上开有一锁定缺口;
所述锁定件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密码锁组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上设有与所述锁定缺口相对应的锁定块;所述锁定件的输出端为限位块;
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锁壳相连,用于提供所述锁定块卡入所述锁定缺口所需的弹性力;
锁定时,至少一个所述锁定块未卡入相对应的所述锁定缺口内,所述锁定件位于锁定位置,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按钮开关下方,用于限位所述按钮开关向下移动;
解锁时,每一所述锁定块均卡入相对应的所述锁定缺口内,所述锁定件位于解锁位置,所述限位块离开所述按钮开关的下方,所述按钮开关可向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码切换杆,所述密码切换杆设于所述锁壳内,且所述密码切换杆的输入端伸出于所述锁壳的底部;
所述轮芯的下端设有穿设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轴;
所述密码切换杆上设有与所述连接轴相对应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相对应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通;
密码不变时,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一孔内;
切换密码时,移动所述密码切换杆的所述输入端,使得所述密码切换杆位移,所述第二孔移动至所述连接轴的下方,所述第三弹性件带动所述第二轴卡入所述第二孔内,所述轮芯下移并脱离与所述密码轮的卡扣连接,所述密码轮可自由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翻转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锁体和/或所述箱包,用于提供所述翻转壳脱离限位所述拉头位置所需的弹性力。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的输出端设有第二斜块,所述第二斜块的斜面与所述翻转壳的翻转方向相匹配,用于使所述翻转壳翻转至所述锁舌位置时可推动所述锁舌向锁壳方向缩回,使得所述翻转壳可翻转至限位所述拉头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海关锁,所述海关锁设于所述按钮开关内,且所述海关锁的锁芯露出于所述按钮开关的上端,所述海关锁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立柱;
所述锁舌上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立柱相接触;
解锁时,所述海关锁解锁并带动所述立柱转动,所述立柱带动所述连杆移动,并带动所述锁舌移动至解锁位置,所述翻转盖不被限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箱包的内腔内,所述锁壳螺栓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10.一种箱包,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65410.9U CN21250778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65410.9U CN21250778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07782U true CN212507782U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43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65410.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507782U (zh) | 2020-06-22 | 2020-06-22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077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79363A (zh) * | 2020-06-22 | 2020-10-16 | 上海一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
2020
- 2020-06-22 CN CN202021165410.9U patent/CN21250778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79363A (zh) * | 2020-06-22 | 2020-10-16 | 上海一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CN111779363B (zh) * | 2020-06-22 | 2024-07-09 | 上海一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74756B2 (en) | Padlock | |
US4652027A (en) | Electrically actuated lock mechanism | |
CA2774965C (en) | Lockable enclosure | |
CA1145581A (en) | Magnetic key operated hotel door lock | |
US3349584A (en) | Dial and key operated padlock | |
US20060254329A1 (en) | Dual locking device | |
US20030205069A1 (en) | Combination lock | |
AU2022430104A1 (en) | Object shaped combination padlock | |
KR20200107082A (ko) |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 |
CN212507782U (zh)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
CN109854099A (zh) | 一种箱包拉链锁、箱包拉链、箱包锁、箱包锁具及箱包 | |
CN109236065B (zh) | 一种下拉式拉链锁 | |
CN211776562U (zh) | 一种多功能机械密码锁 | |
CN209761052U (zh) | 一种机电锁体 | |
CN109322562A (zh) | 一种外置式固定锁 | |
CN111779363A (zh) | 一种翻转锁及箱包 | |
CN109763717A (zh) | 一种拉链锁 | |
CN110593670B (zh) | 箱包扣锁 | |
US6796153B2 (en) | Steering lock apparatus | |
CN216008121U (zh) | 一种智能锁锁体 | |
US8365560B2 (en) | Lock key mechanism | |
TWI665117B (zh) | 車輛用免鑰匙鎖具 | |
US4986580A (en) | Lock with a mechanism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by means of an electromagnet | |
CN109763718B (zh) | 一种中控扣锁 | |
CN211923833U (zh) | 一种翻斗舌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全自动锁体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