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492293U - 一种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2293U
CN212492293U CN201922226764.3U CN201922226764U CN212492293U CN 212492293 U CN212492293 U CN 212492293U CN 201922226764 U CN201922226764 U CN 201922226764U CN 212492293 U CN212492293 U CN 212492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electrochemical
area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67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2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22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区域B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所述电化学区域A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包括电学连接区A,所述区域B包括电学连接区B,所述电化学区域A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利用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转换,且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与动力以及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装置使气体分离出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利用电能使非电子带电粒子穿越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且使电子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反应还原为所述气体,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所述气体的压缩,再对被压缩的气体加热且使其再次分离成电子和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且再次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穿越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电子反应还原成所述气体,这样就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不仅如此,如果能够发明一种装置使高压气体分离出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使非电子带电粒子穿越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且使电子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反应还原为所述气体,这样就可以将压力能转换为电能。为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动力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区域B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所述电化学区域A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所述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包括电学连接区A,所述区域B包括电学连接区B,所述电化学区域A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连通设置。
方案2: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电化学区域B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所述电化学区域A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包括电学连接区A,所述电化学区域B包括电学连接区B,所述电化学区域A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连通设置。
方案3: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电化学区域B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所述电化学区域A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包括电学连接区A,所述电化学区域B包括电学连接区B,所述电化学区域A与热交换通道A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与热交换通道B连通设置。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热交换通道A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中充入气体,对所述热交换通道A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交替加热且交替冷却,所述电学连接区A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方案5: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电化学区域B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所述电化学区域A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包括电学连接区A,所述电化学区域B包括电学连接区B,所述电化学区域A与热交换通道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与气体导入导出通道连通设置。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热交换通道交替加热,所述电学连接区A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方案7: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8: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9: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电化学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0: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电化学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化学区域B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经冷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2: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化学区域B1和所述区域B2经冷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3: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电化学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化学区域B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经冷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4: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电化学区域A2、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1,所述电化学区域B1包括电学连接区B1,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与所述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包括电学连接区A2,所述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2,所述电化学区域A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经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上设置加热器和/或燃烧室,所述电化学区域B1和所述区域B2经冷工质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上设置排热器,所述电学连接区A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电学连通设置。
方案15:在方案1至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动力装置使用的工质为单质气体;并可再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单质气体设为氢气、氦气、氧气或设为氮气。
本实用新型前述所有方案及其可变换的方案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设为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或设为液体电解质。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是指不传导电子但传导质子或特定离子的物质,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设为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所使用的电解质膜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是指经非电子带电粒子形成的电学导通关系,例如电容形成的导通关系,非电子带电粒子往复振荡形成的导通关系等。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电化学区域”是指一切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区域,例如包括催化剂、超微结构和/或在设定温度下的区域(例如燃料电池中的电极等),再例如在设定温度下的金属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包括催化剂、超微结构和/或在设定温度下的电化学区域”是指所述电化学区域要么包括催化剂,要么包括超微结构,要么处于设定温度下,要么所述电化学区域包括这三种条件中的两种或三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超微结构”是指在设定条件下能够引发电化学反应的微观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区域”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设为电化学区域。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在某一部件名称后加所谓的“A”、“B”等字母仅是为了区分两个或几个名称相同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以及电化学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利用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转换,且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电化学区域A1、区域B 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区域B 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 5,所述区域B 3包括电学连接区B 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 3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连通设置。
实施例2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 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 5,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包括电学连接区B 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将容腔隔绝为两部分,所述电化学区域A1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一侧的腔体内,所述区域B 3(所述电化学区域B 2)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另一侧的腔体内,所述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与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与所述区域B 3(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导入的气体设为氢气,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质子交换膜,从所述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导入的氢气在所述电化学区域A1分离出电子和质子,所述质子穿越所述质子交换膜到另一侧,电子在导流到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的过程对外供电,导流到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的电子与该侧质子结合生成氢气并从所述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导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内的氢气进行加热设置,并可更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对所述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所在的区域进行降温设置。
实施例3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 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 5,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包括电学连接区B 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热交换通道A 9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与热交换通道B10连通设置,在所述热交换通道A 9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10中充入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将容腔隔绝为两部分,所述电化学区域A1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一侧的腔体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 2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另一侧的腔体内,所述热交换通道A 9与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热交换通道B10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其在具体工作时,对充入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腔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对充入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腔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冷却,所述电化学区域A1内的工质产生非电子带电粒子和电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一侧,电子经过外电路也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一侧的腔体并与非电子带电粒子相结合生成所述气体;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腔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对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腔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冷却,气体在所述电化学区域2一侧分解为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一侧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一侧,电子经过外电路也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一侧的腔体并与非电子带电粒子相结合生成所述气体;如此循环,实现能量转化过程。在电子经过外电路从一侧导出到另一侧的过程中对外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学连接区A 5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 6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充入所述热交换通道A 9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10内的气体相同,并可进一步优选地使充入所述热交换通道A 9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10内的气体设为氢气,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质子交换膜。
实施例4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 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 5,所述电化学区域B 2包括电学连接区B 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热交换通道12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与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将容腔隔绝为两部分,所述电化学区域A1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一侧的腔体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 2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另一侧的腔体内,所述热交换通道1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所述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 2所在的腔体连通设置。其在具体工作时,可选择性地经过所述热交换通道12对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腔体一侧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气体在所述电化学区域A1侧的腔体内生成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一侧,所生成的电子经过外电路也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B 2的一侧并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结合生成气体,所生成的气体经过所述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导出;在上述工作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通过所述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对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一侧导入气体,对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一侧进行降温,从所述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导入的气体在所述电化学区域B 2一侧生成电子和非电子带电粒子,所生成的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一侧,所生成的电子也经过外电路到达所述电化学区域A1所在一侧;在电子经过外电路从一侧导流到另一侧的过程对外供电,如此往复循环实现能量转化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电学连接区A 5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 6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实施例5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区域A1 13、电化学区域B1 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电化学区域A2 14、电化学区域B2 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 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 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 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 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 62,所述区域A1 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所述电学连接区A1 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 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 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 62电学连通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还可选择性地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燃烧室17,或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燃烧室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设置在腔体A内并将所述腔体A隔绝为两个部分,所述区域A113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一侧的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另一侧的容腔内,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设置在腔体B内并将所述腔体B隔绝为两个部分,电化学区域A2 14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一侧的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另一侧的容腔内,所述区域A1 13所在的容腔与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容腔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可选择性地使气体进入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所在的容腔内并产生非电子带电粒子和电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进入到所述区域A1 13所在的容腔内并与电子相结合形成气体,所形成的气体经过所述工质通道15并经过所述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的加热过程后进入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空腔内,高温高压的气体在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容腔生成非电子带电粒子和电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进入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所在的容腔内,所生成的电子经过外电路导流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的一侧并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相结合形成气体,在电子经过外电路导流的过程可对外输出电力。在具体实施时,在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所产生的气体可被导入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所在的容腔内,进而实现气体的循环利用。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气体工质设为氢气,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和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均设为质子交换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设为区域B2 2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区域A1 13设为电化学区域A1 18。
实施例6
一种动力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区域A1 13、电化学区域B1 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电化学区域A2 14、电化学区域B2 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 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 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 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 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 62,所述区域A1 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经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排热器20,所述电学连接区A1 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 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 62电学连通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还可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燃烧室17,或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燃烧室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设置在腔体A内并将所述腔体A隔绝为两个部分,所述区域A113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一侧的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另一侧的容腔内,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设置在腔体B内并将所述腔体B隔绝为两个部分,电化学区域A2 14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一侧的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设置在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另一侧的容腔内,所述区域A1 13所在的容腔与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容腔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所在的容腔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所在的容腔经过所述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1上设置排热器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过程可选择性地使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所在的容腔内的气体生成非电子带电粒子和电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进入到所述区域A1 13所在的容腔内并与电子相结合形成气体,所形成的气体经过所述工质通道15并经过所述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的加热过程后进入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空腔内,高温高压的气体在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在的容腔形成非电子带电粒子和电子,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经过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进入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所在的容腔内,所形成的电子经过外电路导流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的一侧并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相结合形成气体,在电子经过外电路导流的过程可对外输出电力。在具体实施时,在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所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的所述排热器20的冷却后导入到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所在的容腔内,以进行下一循环过程。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气体工质设为氢气,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和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均设为质子交换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设为区域B2 2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区域A1 13设为电化学区域A1 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至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动力装置使用的工质为单质气体,优选地使所述单质气体设为氢气、氦气、氧气或设为氮气。当所述工质设为氢气时,可选择性地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质子交换膜;当所述工质设为氧气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方案还可根据气体工质的种类,使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液体电解质。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和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包括所述电化学区域A2 14、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 42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 22的电化学单元对包括所述区域A1 13、所述电化学区域B1 21和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 41的电化学单元和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一种示意,任何满足本申请文字记载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区域B(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区域B(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5),所述区域B(3)包括电学连接区B(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连通设置,所述区域B(3)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连通设置。
2.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5),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高压气体导入通道(7)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2)与低压气体导出通道(8)连通设置。
3.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5),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热交换通道A(9)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2)与热交换通道B(10)连通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通道A(9)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10)中充入气体,对所述热交换通道A(9)和所述热交换通道B(10)交替加热且交替冷却,所述电学连接区A(5)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6)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5.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电化学区域B(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包括电学连接区A(5),所述电化学区域B(2)包括电学连接区B(6),所述电化学区域A(1)与热交换通道(12)连通设置,所述电化学区域B(2)与气体导入导出通道(11)连通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热交换通道(12)交替加热,所述电学连接区A(5)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6)与交流和/或交变电流相对应设置。
7.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13)、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电化学区域B2(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区域A1(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8.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13)、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区域B2(2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区域B2(2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区域B2(23)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区域A1(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9.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18)、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电化学区域B2(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0.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18)、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区域B2(2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区域B2(2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区域B2(23)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1.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13)、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电化学区域B2(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区域A1(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经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排热器(20),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2.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区域A1(13)、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区域B2(2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A1(13)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区域A1(13)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区域B2(2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区域B2(23)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区域A1(13)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和所述区域B2(23)经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排热器(20),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3.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18)、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电化学区域B2(22)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和所述电化学区域B2(22)经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排热器(20),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4.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化学区域A1(18)、电化学区域B1(21)、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电化学区域A2(14)、区域B2(23)和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1(41)与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包括电学连接区A1(51),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包括电学连接区B1(61),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C2(42)与所述区域B2(23)具有非电子导通电学关系,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包括电学连接区A2(52),所述区域B2(23)包括电学连接区B2(62),所述电化学区域A1(18)和所述电化学区域A2(14)经工质通道(15)连通设置,在所述工质通道(15)上设置加热器(16)和/或燃烧室(17),所述电化学区域B1(21)和所述区域B2(23)经冷工质通道(151)连通设置,在所述冷工质通道(151)上设置排热器(20),所述电学连接区A1(51)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1(61)与所述电学连接区A2(52)和所述电学连接区B2(62)电学连通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使用的工质为单质气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质气体设为氢气、氦气、氧气或设为氮气。
17.如权利要求1至14和16中任一项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或设为液体电解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子带电粒子传导物(4)设为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或设为液体电解质。
CN201922226764.3U 2018-12-30 2019-12-12 一种动力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22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68927 2018-12-30
CN201811646892 2018-12-30
CN2019100001632 2019-01-01
CN201910000163 2019-0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2293U true CN21249229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009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676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2293U (zh) 2018-12-30 2019-12-12 一种动力装置
CN201911292199.9A Pending CN110975540A (zh) 2018-12-30 2019-12-12 一种动力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2199.9A Pending CN110975540A (zh) 2018-12-30 2019-12-12 一种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249229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29C (zh) * 1996-05-20 2002-08-28 迪奈克斯公司 在流体中不能溶解的烟灰之类的材料颗粒的电化学转换方法和反应炉
WO2010065423A1 (en) * 2008-12-02 2010-06-10 Xergy Incorporated Electrochemica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3743141B (zh) * 2013-01-11 2017-03-0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异相传热热力学循环系统
CN107152320A (zh) * 2016-03-02 2017-09-12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动力系统
CN105826582B (zh) * 2016-05-20 2019-07-09 厦门大学 一种电化学式的气体压缩装置及压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5540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43240A (en) Fuel cell stack
JP2019500498A (ja) 高温soec/sofcスタックを締め付ける独立型のシステム
Suzuki 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 of active carbon recycling energy system for ironmaking by modeling with aspen plus
CN202855854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
CN104733744A (zh) 燃料电池的金属极板、燃料电池的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
KR101145714B1 (ko) 표면 처리된 카본 펠트 전극을 가지는 레독스 플로우 이차 전지
US9515354B2 (en) Energy store and method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n energy store
CN212492293U (zh) 一种动力装置
DE10053546A1 (de) Portabler elektrochemischer Sauerstoffgenerator
CN212119506U (zh) 一种分离装置
US3321333A (en) Fuel cell system
JPH11223475A (ja) 二酸化炭素分解方法
JP7290528B2 (ja) ダイレクトカーボン燃料電池を用いた発電システム
CN212119505U (zh) 一种压缩装置
CN106299422B (zh) 一种电化学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Mohamad et al. Simulation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using ANSYS fluent software
Jimenez-Martín et al. Exploring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Design for an Optimal Flow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N114566687B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电系统
GB2627692A (en) Compact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iron metal by electrolysis
US20240376611A1 (en)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method
KR102082942B1 (ko) 고체산화물 전기분해셀과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스택을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발전시스템
Khan et al. The effect of inlet operating temperature on ohmic heat and reaction heat in rectangular-shaped anode-supported solid oxide fuel cell
CN204156018U (zh) 一种燃料电池
Mustafa et al. Conceptual Reduced Cost PEM Fuel Cell Design for Domestic Applications
CN110931833A (zh) 一种热能电能转换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